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餐飲和電影院,成為了大型商場的標配。

快時尚零售店都缺少線下流量的時代,居然有人用科技類產品,撐起了一家零售店。

這個本該是電商稱王的消費類目,有的人,已經做出了一點樣子。

以奇客巴士城西銀泰旗艦店的數據為例,自2016年11月11日開店以來,進店人流超過73萬次,完成訂單超過1.5萬單

從線下做起,這個故事,夠不夠打動人?

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01商業地產裡的互聯網挑戰者

“他們店(奇客巴士)做活動的時候,兩三天賣了100多萬。”杭州城西銀泰的保安告訴鋅財經,開業的時候火爆到要用圍欄,限制人流。

杭州濱江的龍湖天街,新店開業的前兩天,也達到了百萬營業額

“iphone 8賣的不好,要是賣的好,本來有機會衝200萬。”奇客巴士創始人兼CEO李曉鵬告訴鋅財經潘越飛,當時他備了200臺貨,但銷售情況不如預期。

8月,第一次採訪,李曉鵬給人的感覺,不僅僅是科技發燒友。

穿著略顯嘻哈,時不時不自覺比個V字,髮型似乎是特意剪成被風吹向一邊的樣子,既用iphone,也用錘子,但都是最新款。

據說,他是第一個將諾基亞N70改裝成三個閃光燈的數碼發燒友,還用過國內所有的黑莓手機。

在充電寶還不需要共享,小米還只是個手機公司的年代,他所在樂泡當時的一款“鈞”,獲得了2013年的德國紅點獎。

“當年做了1.2億的營業額。”李曉鵬回憶,隨後進軍智能硬件,還在深圳華強集團擔任科技板塊的副總,之後做了VC,還開過民宿和咖啡館。

但,似乎又不奇怪,一家既有科技又有互聯網基因的公司,在科技和商業外,還是需要一些情懷。

在城西銀泰一樓的400平的旗艦店,不少“鎮店之寶”都是他的私人收藏,包括蘋果一代筆記本電腦、谷歌眼鏡、經典老手機等。

這些經典收藏不僅僅吸引著發燒友,也吸引著普通消費者。

增加用戶的好奇心,增加用戶的停留時間,增加用戶的體驗感,這是第一步。

“因為來玩的人太多,又不注意,有些弄壞了,我就收了起來。”李曉鵬,告訴鋅財經潘越飛,奇客巴士的人流、坪效,比同商場中的H&M、優衣庫等快時尚類店的數據都要好。

“Shopping Mall的租賃邏輯很簡單,要麼帶來足夠多的人流,要麼能夠支付的起更高的租金。”商業地產專家馬英樞分析,雖然,體驗式消費正在逐漸成為趨勢,但對商場來說,人流和租金,仍然是他們考慮的唯二標準。

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他補充,每個零售業態都需要有適合自己的位置,零售店開在Shopping Mall也是希望依託商城本身的流量,有些店換一個位置就未必能有那麼好的效果。

“暫時不會在除購物中心的地方之外開店,我們的產品、佈置、模式和邏輯都是根據商場的場景設計的。”在採訪中,李曉鵬說,“城西銀泰店大概佔整個商場5%的流量,而且顧客在店內的體驗時間超過12分鐘。”

流量和坪效的數據,讓奇客巴士有了足夠的底氣,讓商場在租金上能有一定的讓步。

據李曉鵬反映,目前開設的5家店,除城西銀泰在3個月內實現了盈利,其他都在一個月內就實現這一目標。

到此,這至少已經是一家不錯的零售實體店了。

02 5個買手加上自己,只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奇客巴士目前旗艦店的SKU超過2000個,而且保持定期的更新,以3C數碼為主,包括電腦、手機、無人機、VR設備等,並且不同的門店有不同的主題,在店面裝修、佈置、選品上都有所不同。

杭州的兩家旗艦店,就有各自不同的主題,城西銀泰是“飛機”,龍湖天街的則是“飛艇”,而在選品上,後者的SKU精簡,控制在1500種左右,並且,增加了文創類,比如Moleskine的筆記本。

“這是Moleskine,第一次進入浙江。”李曉鵬分享,這個海明威、梵高所使用的高逼格品牌,每本售價超過200元,公司年收入超過1億歐元。

根據不同消費群體和場地特性,定製、補充不同的SKU,為的也是更好的用戶體驗,這和即使同一品牌的連鎖商場,也需要不同的業態佈置,是同樣的道理。

而人在消費的時候,往往都是感性,觸動消費者的,可能只是一個場景而已。

“從公司成立開始,除了我就還有5個買手。”李曉鵬說,最開始大家都不理解,為什麼一個數碼店要這麼多買手,因為他需要保證,在每個店裡,每一樣都是大家喜歡的東西。

一旦店的數量多起來,這些成本會被進一步平攤。

“我不像蘇寧國美,有很多商業條款需要遵守,我只在意和滿足客戶對科技的探索慾望。”但另外一方面,他認為科技體驗館容易陷入誤區,花大成本和高價錢,將場地設計佈置的非常科幻,這些東西,消費者是無感的。

消費者,需要的是更多的體驗,而為了做到這一點,奇客巴士在一次次打破邊界。

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比如本月開始,在Kindle展位的旁邊,他開始嘗試銷售實體書,只有精選的10本書。

在採訪中,有一些顧客是隨機進來閒逛的,有一些則已經是常客。

“這裡的商品都很新奇,離電影開場還早,就來逛逛。”隨機採訪的一位姑娘,指著數據線和同行的姑娘交流了起來。

“每個月都會來一兩次,看看最新的科技,體驗一下比如智能音響、投影儀之類的數碼產品。”另外一位戴眼鏡的略顯書生氣的男士回答鋅財經的問題。

體驗才能帶來更多的消費。

以智能音響為例,城西銀泰店1個月各品牌累計87臺。這一數據遠超其他數碼商店,甚至智能音箱的線下直營店。

事實上,傳統數碼商城,總給人強買強賣,強推銷的感覺,當顧客走入商城,迎面而來的就是無數沒頭沒腦的問題,“要買電腦嘛?”、“最新的手機要不要試一下看?”。

在實際調研中,鋅財經發現,在奇客巴士購物過程中,如果主動找尋店員,不會有店員過來為講解和推銷。

龍湖天街店長單濤,有4年多零售行業的工作經驗,他告訴鋅財經,這和他之前他在品牌服裝店的服務理念不同,“客戶體驗和停留目前是第一位的,店裡的系統幫助觀察客戶的停留時間。”

但是,擴張也會遇到擴張的問題。

在龍湖天街十分鐘的調查體驗中,體驗者3次抬頭,都沒有得到迴應,周邊的店員,不是在服務客戶,就是在低頭把玩、研究商品。

“這是開店太快造成的問題,店員也需要學習,我們已經將一週的培訓時間拉長到1個月。”李曉鵬回答,未來會需要更多更充足的培訓。

那麼,這樣的店容易模仿嗎?

03模仿不來的供應鏈和品控

在奇客巴士中,所有陳列商品的包裝都是拆開的,用戶可以直接動手體驗,無論是電腦、手機、平衡車、智能音響、無人機,還是VR設備、投影等等。

這比在傳統數碼商城、零售店,體驗模型機或者隔著透明膜把玩,可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我是全國第一家這樣做的科技店。”李曉鵬說,通過產品的快速流通,和打折優惠,這些商品並不會成為店鋪的負擔。而另外一方面,和微信、支付寶的合作,也讓奇客巴士的CRM系統,到店提貨,掃碼查看,或相關金融服務如分期、提額等有了更多的創新。

“網紅”自然不缺訪客和模仿。

有超過300個商家同行,來我店裡學習和交流過了。”李曉鵬說,他都是勸這些朋友不要輕易嘗試,一來,拿不到好的位置,更不用說低成本,二來,對供應鏈的要求太高了。

畢竟大部分數碼產品,還是沿用傳統多級代理的模式,從廠商直接拿貨,並且是小批量,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供應鏈上,我有自己的積累,很多都是刷臉刷來的。”李曉鵬說,他能夠以全國最低的價格拿到幾乎所有的數碼產品,而且不需要非常大的數量,他還針對改進了常見的ERP系統,以適應更快的商品流動。

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奇客巴士銷售的毛利率和利潤,讓他不用擔心在電商蠶食零售市場份額的時代,某幾個月的利潤,會特別的慘。

這些中等毛利率,但相對低頻的數碼產品撐起了奇客巴士的基本盤,而高毛利率的小商品正在增加消費者購買的頻次。

“618”當天打開手機,京東和天貓是多少,奇客巴士就跟多少。

這對消費者來說,這多多少少是個誘惑。

能夠現場直接體驗,保證正品,萬一有了問題,還有找的到地方問,而不是面對半人工半智能的客服。

“現在的廠家也很聰明,線上和線下的價格,幾乎是一樣的。”李曉鵬說。

未來,當各地不同的店逐漸多起來,物流和倉儲,依然是奇客巴士需要解決的問題,更何況,每個店的SKU多多少少有些不一樣。

“我相信未來10年,平均每個人需要購買50件新的硬件產品,線下購買可能性夠大,因為需要體驗。”李曉鵬說,只要有一半的人在線下購買時,能來奇客巴士,這個市場就足夠大了。

一年單店3000萬的營業額,事實上,已經超過某些自媒體電商。據悉,1年時間,城西銀泰的會員已經超1萬人,會員的平均消費接近2000。

“電商有天花板,但是線下沒有,線下是可以複製的。”李曉鵬說,所有奇客巴士都是直營,只是三四五線城市,他會採用合夥而非加盟的形式,通過城市合夥人,共享模式、品牌、設計、運營和供應鏈。

採訪最後,鋅財經問道,這樣的模式和方法論能否在其他領域複製。

李曉鵬說,很難,如果要轉換到其他領域,雖然邏輯是相同的,但無法直接用,還是需要轉換和調整。

在今天,奇客巴士“探索科技的美與誠”秋季發佈會中,洛可可創新集團董事長賈偉說,未來,通過技術革命產生的價值,需要更多關注體驗層和設計層的感知,才來帶來更好的場景體驗。

他在現場展示了,最新一代的海爾小焙嫩烤箱T3,僅僅只是植入一個內置攝像頭,就讓整個烘焙過程完全展現在了用戶面前,配合“烤圈”APP,實現了硬件和內容的結合,極大的增加了用戶的粘性。

據悉,在未來,奇客巴士和洛可可將會有更多的合作。

藉助實體商圈和自身品牌的流量,奇客巴士像一個巨大的線下漏斗,對消費者進行篩選和貼標籤,通過選品、陳列、佈置等用戶體驗,讓消費者可以進一步停留在這個舒適的空間,從而有了更高的概率進行購買。

一旦購買成功,消費者幾乎就成了會員,流量從線下回到線上。

之後的事情,無外乎,留存和轉換,當然,這些可能都還太早。

從線下新零售體驗店到線上流量電商,奇客巴士的未來,還有很多可以期待。

打碎傳統的銷售模式,從增加用戶停留時間和用戶體驗做起,這是所有零售業都應該借鑑的細節。

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QA


Q: 做零售是不是比VC更辛苦?

A: 線下零售太累了,打個比方,一年365天寫365篇文章是很輕鬆的,但如果對你做一個要求,一年365天,只寫一篇文章,寫365次,每次都要比之前有昇華,你想死的心都有。並且線下細節點特別多,永遠都在升級迭代。

Q: 從線下作回線上,做線上社區嗎?

A: 會的,我們再進一步收集用戶數據,線上的時候我一定有流量,要把線下全國這麼多門店的非到店的頻率給做到線上去,其核心驅動一定是內容。通過媒體思維,來方便無法到店的人做線上的連接。

Q: 商店的類型完全固定了嘛?

A: 現今年都是做測試。杭州旗艦店360平米,還有36平米的迷你店,中間還有模式一百多平米的店鋪。每個模式各開兩家,開第一家時你不知道怎麼開,之後學會怎麼開第二家就嘗試進行標準化複製,今年再額外做多一件事情是中國最廣大的市場是三四五線,一線城市就那麼4個,二線城市杭州作為一個代表性我在做測試,之後可以複製。

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1、 商業地產的邏輯很簡單,流量和租金,除了餐飲和影視,未來會有更多的載體,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新,但是,表現的背後,是供應鏈的完善和用戶需求的不斷提升。

2、APP創業時代,有兩個詞是所有人都會提的,高頻和粘度,這兩個次,在互聯網上很容易實現,在零售業,就顯得非常難,需要打碎從前的認知,重新來過。

3天銷售百萬+,線下實體店趕上馬雲新零售第一波熱潮

文∣二楞

編輯∣強強

攝影∣黃碩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