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不起來的鞋王百麗:多品牌成負擔 電商乏力

電子商務 百麗國際 投資 高峰 中國職業經理人 2017-04-30
快不起來的鞋王百麗:多品牌成負擔 電商乏力

1

快不起來的鞋王百麗

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麗國際”)在去年經歷了上市九年來的首次業績下滑,當時高管放言“如不轉型,集團會慢慢死去”。實際上,百麗國際昔日鞋王地位已動搖,利潤下滑嚴重、鞋類主業不振,百麗國際迎來有史以來最難的轉型大考。

2

業績欠佳 傳言將被收購

近兩年來,籠罩在業績下滑、頻頻關店陰雲下的百麗國際,近日傳出或將被鼎輝投資以57億美元的金額收購,而百麗國際也在4月18日公佈一則為“性質屬股價敏感”的暫停買賣公告。

據瞭解,2007年百麗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高峰時約為1500億港元,但近日傳出的收購價合計約為440億港元,兩者之間相差數倍。

近日百麗國際公佈了2016/2017財年四季度中國內地零售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的四季度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6.2%,預期全財年利潤減少1/4。對於業績下滑,百麗國際關閉門店、節省開店成本對業績頹勢也無力迴天。

3

競爭加劇 傳多品牌成負擔

作為中國鞋業市場中屈指可數的公司,百麗國際旗下擁有百麗、天美意、百思圖、他她和思加圖等十多個自營男、女鞋品牌。但多品牌背景下的定位不清晰、款式更新慢讓消費者對百麗國際的品牌興趣漸失。

國內服裝行業戰略專家、UTA時尚管理集團中國區總裁楊大筠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對任何時尚品牌來說,創新設計是生存的靈魂,但百麗國際卻“品牌太多,流行速度太慢”。

4

電商乏力 遭遇轉型難題

提到實體業績下滑,很多人將矛頭指向電商。儘管百麗國際早早意識到電商渠道的重要性,卻沒能從電商中得到太多好處。

相反,在百麗國際的“進擊”電商轉型中,優購網卻出現高層離職的重大人員變動,這對當時正在走上高峰的優購網來說,是沉重的一擊。

5

適當斷臂 向輕模式轉型

在鞋類市場的強勁競爭下,近日,百麗國際發佈的2016/2017財年四季度數據顯示,運動、服飾業務同店銷售卻增長了4.5%。姚力鳴認為,百麗國際在商業中屬重資產企業,轉型需要大量資本,還要有“斷臂”精神,考驗企業的勇氣。如果增加資本投入,對百麗國際轉型或許是希望。

在產品層面,楊大筠建議,百麗國際應當朝著“個性化、小眾化、性價比”方向轉型。小眾化代表著百麗國際需要對旗下品牌精細化,明確品牌針對的客群,使品牌整體定位更加清晰;與此同時,產品的性價比應該提高,只有讓消費者感覺物超所值,才能吸引更多的回頭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