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

在武清區東北部,有一座小鎮,因地毯產業發展而久負盛名,被譽為“地毯之鄉”。

崔黃口,一個擁有700餘年歷史的古鎮,它的地毯產業發展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緒二十年(1894),一度代表了中國地毯手工製作的最高水平。向聯合國氣象總部贈送的“長城壁毯”、被業內專家譽為“世界特大型壁毯”的天津周鄧紀念館“海闊雲舒”掛毯、中南海西花廳的“九龍”壁毯……都是崔黃口鎮地毯產業工人的傑作。15個地毯產品系列、1420多個品種,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就業人員2.5萬人。

"

在武清區東北部,有一座小鎮,因地毯產業發展而久負盛名,被譽為“地毯之鄉”。

崔黃口,一個擁有700餘年歷史的古鎮,它的地毯產業發展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緒二十年(1894),一度代表了中國地毯手工製作的最高水平。向聯合國氣象總部贈送的“長城壁毯”、被業內專家譽為“世界特大型壁毯”的天津周鄧紀念館“海闊雲舒”掛毯、中南海西花廳的“九龍”壁毯……都是崔黃口鎮地毯產業工人的傑作。15個地毯產品系列、1420多個品種,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就業人員2.5萬人。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可以說,地毯曾經讓這個小鎮自豪,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手藝和支柱產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地毯加工工藝以及原材料已經達不到環保要求,加上地毯產品本身科技附加值低,導致整個地毯行業的利潤空間逐步萎縮,也使當地地毯產業發展緩慢。

正所謂窮則思變,當地政府經過多方走訪調研,積極規劃轉型發展,搭上了當時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的快車,明確了以電商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目標。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的完美轉身,他們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近日,海河傳媒中心蹲點記者走進這個頗具特色的小鎮——崔黃口鎮,去探尋這轉身背後的故事。

久負盛名的地毯之鄉 轉型背後的困惑與選擇

曹式泉是崔黃口鎮黨委副書記,現在主持鎮政府工作,更是崔黃口鎮產業轉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2008年6月18日,他從武清區建委借調到崔黃口鎮的時候,正是崔黃口鎮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崔黃口鎮一直是以地毯產業為主導,在最鼎盛時期地毯出口量佔全國的50%左右,所以我們早期就想把原有的作坊式地毯加工業進行升級改造,然後規模化。2009年,天津地毯產業園經批准正式成立。”曹式泉介紹,“坦率地講,當時的地毯園與同期成立的其他30個市級園區比沒有什麼優勢,沒有前身的鄉鎮產業園做基礎,現有的地毯加工也多以作坊式為主。園區初創時,10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域裡,我們連一家像樣的企業都沒有。”

不過換個角度說,有時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同期其他成熟的園區裡邊的企業已經擺滿了,但我們還有大半的規劃建設用地可以用來進行新的招商引資,發展空間巨大。”

但即使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招商對當時的崔黃口鎮來說仍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我們雖然叫地毯園,可產業鏈太短。地毯產業屬於傳統加工業,上游抽絲,紡紗,染色;中間是機械化或人工化編織生產;下游就是銷售。這樣的產業鏈不足以支撐一個現代園區持續發展下去。而當我們想去引進一些國際大型地毯企業的時候發現這些行業巨頭的產業佈局早已行成。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傳統地毯加工會產生汙染,而我們新建的園區對企業的環保是有很高的標準的,我們也不能接受在一個現代化園區再引進那些汙染企業和工序,所以最初的三年時間我們只招進一家符合要求的地毯企業進駐園區。”曹式泉說。

寧缺毋濫是崔黃口鎮對自己發展現代園區的底線和要求,眼前的困難更難不倒謀求轉型發展的崔黃口鎮。

2012年,電子商務產業正面臨著重新佈局和擴張。“國內電商企業最早都是把倉儲物流放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但是幾年的時間,業務量的井噴式增長,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在大城市周邊選址建立更大、更多的物流倉儲基地,而這有可能是我們的機會。”曹式泉說。

唯品會是第一個來崔黃口鎮設立物流倉儲的電商企業。走進坐落在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辦公區寬敞明亮。園區外的公路乾淨整潔,不遠處就有高速出口,交通便利。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品駿華北大區負責人門書光告訴記者:“我們幾年前剛來這裡的時候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那時園區的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善,交通也不方便,是當地政府給了我們來這裡建廠的信心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發展。”

唯品會來了,京東商城來了、酒仙網也來了……這些電商企業的到來直接帶動了園區的經濟,更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曹式泉告訴記者:“僅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一期項目在2013年至2014年一年的建設期間就為當地納稅超過1億元,這無疑給當時亟待轉型的崔黃口鎮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與此同時,新興產業陸續入駐園區,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

王月新現在是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的員工,五年前她從薊州嫁到武清崔黃口鎮,併入職了剛剛來到這裡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王新月說:“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太瞭解電商企業是什麼概念,具體要做什麼,但是這幾年,村裡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電商企業工作,與傳統企業不同,這裡有著年輕人的朝氣。”

傳統企業的“觸電”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從“地毯園”到“電商園”,是一個思路的轉變,但是不等同“電商產業”取代“地毯產業”,“電商+傳統企業”是崔黃口鎮將二者結合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利用電商產業帶動培育本地特色品牌,實現傳統產業升級發展。在扶持“草根經濟”轉型,幫助傳統企業“觸電”升級方面,“毯誠網”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

在武清區東北部,有一座小鎮,因地毯產業發展而久負盛名,被譽為“地毯之鄉”。

崔黃口,一個擁有700餘年歷史的古鎮,它的地毯產業發展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緒二十年(1894),一度代表了中國地毯手工製作的最高水平。向聯合國氣象總部贈送的“長城壁毯”、被業內專家譽為“世界特大型壁毯”的天津周鄧紀念館“海闊雲舒”掛毯、中南海西花廳的“九龍”壁毯……都是崔黃口鎮地毯產業工人的傑作。15個地毯產品系列、1420多個品種,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就業人員2.5萬人。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可以說,地毯曾經讓這個小鎮自豪,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手藝和支柱產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地毯加工工藝以及原材料已經達不到環保要求,加上地毯產品本身科技附加值低,導致整個地毯行業的利潤空間逐步萎縮,也使當地地毯產業發展緩慢。

正所謂窮則思變,當地政府經過多方走訪調研,積極規劃轉型發展,搭上了當時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的快車,明確了以電商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目標。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的完美轉身,他們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近日,海河傳媒中心蹲點記者走進這個頗具特色的小鎮——崔黃口鎮,去探尋這轉身背後的故事。

久負盛名的地毯之鄉 轉型背後的困惑與選擇

曹式泉是崔黃口鎮黨委副書記,現在主持鎮政府工作,更是崔黃口鎮產業轉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2008年6月18日,他從武清區建委借調到崔黃口鎮的時候,正是崔黃口鎮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崔黃口鎮一直是以地毯產業為主導,在最鼎盛時期地毯出口量佔全國的50%左右,所以我們早期就想把原有的作坊式地毯加工業進行升級改造,然後規模化。2009年,天津地毯產業園經批准正式成立。”曹式泉介紹,“坦率地講,當時的地毯園與同期成立的其他30個市級園區比沒有什麼優勢,沒有前身的鄉鎮產業園做基礎,現有的地毯加工也多以作坊式為主。園區初創時,10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域裡,我們連一家像樣的企業都沒有。”

不過換個角度說,有時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同期其他成熟的園區裡邊的企業已經擺滿了,但我們還有大半的規劃建設用地可以用來進行新的招商引資,發展空間巨大。”

但即使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招商對當時的崔黃口鎮來說仍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我們雖然叫地毯園,可產業鏈太短。地毯產業屬於傳統加工業,上游抽絲,紡紗,染色;中間是機械化或人工化編織生產;下游就是銷售。這樣的產業鏈不足以支撐一個現代園區持續發展下去。而當我們想去引進一些國際大型地毯企業的時候發現這些行業巨頭的產業佈局早已行成。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傳統地毯加工會產生汙染,而我們新建的園區對企業的環保是有很高的標準的,我們也不能接受在一個現代化園區再引進那些汙染企業和工序,所以最初的三年時間我們只招進一家符合要求的地毯企業進駐園區。”曹式泉說。

寧缺毋濫是崔黃口鎮對自己發展現代園區的底線和要求,眼前的困難更難不倒謀求轉型發展的崔黃口鎮。

2012年,電子商務產業正面臨著重新佈局和擴張。“國內電商企業最早都是把倉儲物流放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但是幾年的時間,業務量的井噴式增長,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在大城市周邊選址建立更大、更多的物流倉儲基地,而這有可能是我們的機會。”曹式泉說。

唯品會是第一個來崔黃口鎮設立物流倉儲的電商企業。走進坐落在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辦公區寬敞明亮。園區外的公路乾淨整潔,不遠處就有高速出口,交通便利。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品駿華北大區負責人門書光告訴記者:“我們幾年前剛來這裡的時候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那時園區的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善,交通也不方便,是當地政府給了我們來這裡建廠的信心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發展。”

唯品會來了,京東商城來了、酒仙網也來了……這些電商企業的到來直接帶動了園區的經濟,更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曹式泉告訴記者:“僅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一期項目在2013年至2014年一年的建設期間就為當地納稅超過1億元,這無疑給當時亟待轉型的崔黃口鎮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與此同時,新興產業陸續入駐園區,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

王月新現在是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的員工,五年前她從薊州嫁到武清崔黃口鎮,併入職了剛剛來到這裡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王新月說:“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太瞭解電商企業是什麼概念,具體要做什麼,但是這幾年,村裡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電商企業工作,與傳統企業不同,這裡有著年輕人的朝氣。”

傳統企業的“觸電”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從“地毯園”到“電商園”,是一個思路的轉變,但是不等同“電商產業”取代“地毯產業”,“電商+傳統企業”是崔黃口鎮將二者結合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利用電商產業帶動培育本地特色品牌,實現傳統產業升級發展。在扶持“草根經濟”轉型,幫助傳統企業“觸電”升級方面,“毯誠網”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劉銘君出生在崔黃口鎮,祖輩父輩一直從事傳統地毯行業,在他們的影響下從小便對地毯的生產及銷售有著濃厚興趣。2010年,高中畢業後的劉銘君遠赴加拿大學習工商管理學。期間,她走訪北美、歐洲以及中東地區幾十個國家瞭解地毯的國際發展現狀。

2015年,回國不久的劉銘君在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的支持引導下,整合飛馬紡織與專業電商及服務機構,與電商園共同創建了毯誠網。“創建初期,我擔心自己不懂得IT技術、不善於團隊管理,難以應對公司運營中的實際困難,且與淘寶、京東這樣已經發展成熟的第三方平臺相比,毯誠網面臨著硬件搭建、商家加盟和後期推廣等許多大問題。”劉銘君告訴記者:“經過反覆思考,我們決定在提供精準服務上做文章,讓顧客能夠很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地毯,並且免去定期清潔等後顧之憂。”

"

在武清區東北部,有一座小鎮,因地毯產業發展而久負盛名,被譽為“地毯之鄉”。

崔黃口,一個擁有700餘年歷史的古鎮,它的地毯產業發展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緒二十年(1894),一度代表了中國地毯手工製作的最高水平。向聯合國氣象總部贈送的“長城壁毯”、被業內專家譽為“世界特大型壁毯”的天津周鄧紀念館“海闊雲舒”掛毯、中南海西花廳的“九龍”壁毯……都是崔黃口鎮地毯產業工人的傑作。15個地毯產品系列、1420多個品種,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就業人員2.5萬人。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可以說,地毯曾經讓這個小鎮自豪,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手藝和支柱產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地毯加工工藝以及原材料已經達不到環保要求,加上地毯產品本身科技附加值低,導致整個地毯行業的利潤空間逐步萎縮,也使當地地毯產業發展緩慢。

正所謂窮則思變,當地政府經過多方走訪調研,積極規劃轉型發展,搭上了當時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的快車,明確了以電商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目標。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的完美轉身,他們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近日,海河傳媒中心蹲點記者走進這個頗具特色的小鎮——崔黃口鎮,去探尋這轉身背後的故事。

久負盛名的地毯之鄉 轉型背後的困惑與選擇

曹式泉是崔黃口鎮黨委副書記,現在主持鎮政府工作,更是崔黃口鎮產業轉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2008年6月18日,他從武清區建委借調到崔黃口鎮的時候,正是崔黃口鎮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崔黃口鎮一直是以地毯產業為主導,在最鼎盛時期地毯出口量佔全國的50%左右,所以我們早期就想把原有的作坊式地毯加工業進行升級改造,然後規模化。2009年,天津地毯產業園經批准正式成立。”曹式泉介紹,“坦率地講,當時的地毯園與同期成立的其他30個市級園區比沒有什麼優勢,沒有前身的鄉鎮產業園做基礎,現有的地毯加工也多以作坊式為主。園區初創時,10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域裡,我們連一家像樣的企業都沒有。”

不過換個角度說,有時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同期其他成熟的園區裡邊的企業已經擺滿了,但我們還有大半的規劃建設用地可以用來進行新的招商引資,發展空間巨大。”

但即使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招商對當時的崔黃口鎮來說仍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我們雖然叫地毯園,可產業鏈太短。地毯產業屬於傳統加工業,上游抽絲,紡紗,染色;中間是機械化或人工化編織生產;下游就是銷售。這樣的產業鏈不足以支撐一個現代園區持續發展下去。而當我們想去引進一些國際大型地毯企業的時候發現這些行業巨頭的產業佈局早已行成。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傳統地毯加工會產生汙染,而我們新建的園區對企業的環保是有很高的標準的,我們也不能接受在一個現代化園區再引進那些汙染企業和工序,所以最初的三年時間我們只招進一家符合要求的地毯企業進駐園區。”曹式泉說。

寧缺毋濫是崔黃口鎮對自己發展現代園區的底線和要求,眼前的困難更難不倒謀求轉型發展的崔黃口鎮。

2012年,電子商務產業正面臨著重新佈局和擴張。“國內電商企業最早都是把倉儲物流放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但是幾年的時間,業務量的井噴式增長,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在大城市周邊選址建立更大、更多的物流倉儲基地,而這有可能是我們的機會。”曹式泉說。

唯品會是第一個來崔黃口鎮設立物流倉儲的電商企業。走進坐落在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辦公區寬敞明亮。園區外的公路乾淨整潔,不遠處就有高速出口,交通便利。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品駿華北大區負責人門書光告訴記者:“我們幾年前剛來這裡的時候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那時園區的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善,交通也不方便,是當地政府給了我們來這裡建廠的信心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發展。”

唯品會來了,京東商城來了、酒仙網也來了……這些電商企業的到來直接帶動了園區的經濟,更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曹式泉告訴記者:“僅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一期項目在2013年至2014年一年的建設期間就為當地納稅超過1億元,這無疑給當時亟待轉型的崔黃口鎮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與此同時,新興產業陸續入駐園區,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

王月新現在是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的員工,五年前她從薊州嫁到武清崔黃口鎮,併入職了剛剛來到這裡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王新月說:“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太瞭解電商企業是什麼概念,具體要做什麼,但是這幾年,村裡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電商企業工作,與傳統企業不同,這裡有著年輕人的朝氣。”

傳統企業的“觸電”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從“地毯園”到“電商園”,是一個思路的轉變,但是不等同“電商產業”取代“地毯產業”,“電商+傳統企業”是崔黃口鎮將二者結合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利用電商產業帶動培育本地特色品牌,實現傳統產業升級發展。在扶持“草根經濟”轉型,幫助傳統企業“觸電”升級方面,“毯誠網”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劉銘君出生在崔黃口鎮,祖輩父輩一直從事傳統地毯行業,在他們的影響下從小便對地毯的生產及銷售有著濃厚興趣。2010年,高中畢業後的劉銘君遠赴加拿大學習工商管理學。期間,她走訪北美、歐洲以及中東地區幾十個國家瞭解地毯的國際發展現狀。

2015年,回國不久的劉銘君在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的支持引導下,整合飛馬紡織與專業電商及服務機構,與電商園共同創建了毯誠網。“創建初期,我擔心自己不懂得IT技術、不善於團隊管理,難以應對公司運營中的實際困難,且與淘寶、京東這樣已經發展成熟的第三方平臺相比,毯誠網面臨著硬件搭建、商家加盟和後期推廣等許多大問題。”劉銘君告訴記者:“經過反覆思考,我們決定在提供精準服務上做文章,讓顧客能夠很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地毯,並且免去定期清潔等後顧之憂。”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園區配套設施完善,辦公區、藍領公寓配備齊全

做專業地毯電商平臺,國內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和成熟模式很少,這些也給劉銘君的團隊帶來不少困難和挑戰。為了更好地把公司發展起來,劉銘君主動尋求電商園幫助,找到專業獵頭公司搜尋人才,同時帶頭走出去,到其他大型企業學習先進管理知識,同步更新知識和理念。

經過不斷的總結和完善,如今的“毯誠網”銷售平臺包括PC端、無線端、微信端,涵蓋8大類目、36個二級分類、600餘單品、5000餘sku商品。雖上線時間不長,但它“觸電”互聯網的聲音卻嘹亮強勁:上線運營僅3個月營業額就突破1500萬,利潤率提高到25%左右,在當年“雙11”的日訂單量更是突破一萬單。2016年營業額達到近6000萬元,2017年平穩上升。透過毯誠網的案例,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而釋放的紅利可見一斑。

電商小鎮也是宜居小鎮

在武清區211省道上,有一個非常宜居的示範社區——福巷嘉苑。從小區正門進入,便是一條長長的林蔭路。健身房,瑜伽室,兒童室,圖書館……各種供居民休閒娛樂的設施應有盡有,且免費對公眾開放。

福巷嘉苑社區負責人孟廣懷告訴記者:“2013年武清區崔黃口鎮開始啟動後巷、黃家窪兩個村拆遷,2016年實現首批居民分房入住,按照‘電商+社區’的思路,引進‘大數據’和‘雲服務’技術,將其打造成全區建設標準最高、管理和服務水平最高的智慧社區,今年社區東側7000餘平方米的福巷文化公園也交付使用,下大功夫為還遷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和優美宜居的居住環境。”

今年56歲的劉國慶原是武清區崔黃口鎮後巷村村民,村子在原址拆遷並還遷後,劉國慶和家人搬進了福巷嘉苑小區。“以前我們這裡就是農村,下雨天道路泥濘,居住環境也一般。整體拆遷搬進新居後,我們不僅搬進了樓房,而且社區的軟硬件設施一應俱全。我如今在社區上班,和愛人的退休金加起來一年的收入也不少,日子過得很幸福。”

"

在武清區東北部,有一座小鎮,因地毯產業發展而久負盛名,被譽為“地毯之鄉”。

崔黃口,一個擁有700餘年歷史的古鎮,它的地毯產業發展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緒二十年(1894),一度代表了中國地毯手工製作的最高水平。向聯合國氣象總部贈送的“長城壁毯”、被業內專家譽為“世界特大型壁毯”的天津周鄧紀念館“海闊雲舒”掛毯、中南海西花廳的“九龍”壁毯……都是崔黃口鎮地毯產業工人的傑作。15個地毯產品系列、1420多個品種,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就業人員2.5萬人。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可以說,地毯曾經讓這個小鎮自豪,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手藝和支柱產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地毯加工工藝以及原材料已經達不到環保要求,加上地毯產品本身科技附加值低,導致整個地毯行業的利潤空間逐步萎縮,也使當地地毯產業發展緩慢。

正所謂窮則思變,當地政府經過多方走訪調研,積極規劃轉型發展,搭上了當時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的快車,明確了以電商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目標。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的完美轉身,他們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近日,海河傳媒中心蹲點記者走進這個頗具特色的小鎮——崔黃口鎮,去探尋這轉身背後的故事。

久負盛名的地毯之鄉 轉型背後的困惑與選擇

曹式泉是崔黃口鎮黨委副書記,現在主持鎮政府工作,更是崔黃口鎮產業轉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2008年6月18日,他從武清區建委借調到崔黃口鎮的時候,正是崔黃口鎮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崔黃口鎮一直是以地毯產業為主導,在最鼎盛時期地毯出口量佔全國的50%左右,所以我們早期就想把原有的作坊式地毯加工業進行升級改造,然後規模化。2009年,天津地毯產業園經批准正式成立。”曹式泉介紹,“坦率地講,當時的地毯園與同期成立的其他30個市級園區比沒有什麼優勢,沒有前身的鄉鎮產業園做基礎,現有的地毯加工也多以作坊式為主。園區初創時,10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域裡,我們連一家像樣的企業都沒有。”

不過換個角度說,有時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同期其他成熟的園區裡邊的企業已經擺滿了,但我們還有大半的規劃建設用地可以用來進行新的招商引資,發展空間巨大。”

但即使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招商對當時的崔黃口鎮來說仍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我們雖然叫地毯園,可產業鏈太短。地毯產業屬於傳統加工業,上游抽絲,紡紗,染色;中間是機械化或人工化編織生產;下游就是銷售。這樣的產業鏈不足以支撐一個現代園區持續發展下去。而當我們想去引進一些國際大型地毯企業的時候發現這些行業巨頭的產業佈局早已行成。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傳統地毯加工會產生汙染,而我們新建的園區對企業的環保是有很高的標準的,我們也不能接受在一個現代化園區再引進那些汙染企業和工序,所以最初的三年時間我們只招進一家符合要求的地毯企業進駐園區。”曹式泉說。

寧缺毋濫是崔黃口鎮對自己發展現代園區的底線和要求,眼前的困難更難不倒謀求轉型發展的崔黃口鎮。

2012年,電子商務產業正面臨著重新佈局和擴張。“國內電商企業最早都是把倉儲物流放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但是幾年的時間,業務量的井噴式增長,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在大城市周邊選址建立更大、更多的物流倉儲基地,而這有可能是我們的機會。”曹式泉說。

唯品會是第一個來崔黃口鎮設立物流倉儲的電商企業。走進坐落在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辦公區寬敞明亮。園區外的公路乾淨整潔,不遠處就有高速出口,交通便利。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品駿華北大區負責人門書光告訴記者:“我們幾年前剛來這裡的時候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那時園區的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善,交通也不方便,是當地政府給了我們來這裡建廠的信心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發展。”

唯品會來了,京東商城來了、酒仙網也來了……這些電商企業的到來直接帶動了園區的經濟,更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曹式泉告訴記者:“僅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一期項目在2013年至2014年一年的建設期間就為當地納稅超過1億元,這無疑給當時亟待轉型的崔黃口鎮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與此同時,新興產業陸續入駐園區,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

王月新現在是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的員工,五年前她從薊州嫁到武清崔黃口鎮,併入職了剛剛來到這裡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王新月說:“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太瞭解電商企業是什麼概念,具體要做什麼,但是這幾年,村裡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電商企業工作,與傳統企業不同,這裡有著年輕人的朝氣。”

傳統企業的“觸電”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從“地毯園”到“電商園”,是一個思路的轉變,但是不等同“電商產業”取代“地毯產業”,“電商+傳統企業”是崔黃口鎮將二者結合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利用電商產業帶動培育本地特色品牌,實現傳統產業升級發展。在扶持“草根經濟”轉型,幫助傳統企業“觸電”升級方面,“毯誠網”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劉銘君出生在崔黃口鎮,祖輩父輩一直從事傳統地毯行業,在他們的影響下從小便對地毯的生產及銷售有著濃厚興趣。2010年,高中畢業後的劉銘君遠赴加拿大學習工商管理學。期間,她走訪北美、歐洲以及中東地區幾十個國家瞭解地毯的國際發展現狀。

2015年,回國不久的劉銘君在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的支持引導下,整合飛馬紡織與專業電商及服務機構,與電商園共同創建了毯誠網。“創建初期,我擔心自己不懂得IT技術、不善於團隊管理,難以應對公司運營中的實際困難,且與淘寶、京東這樣已經發展成熟的第三方平臺相比,毯誠網面臨著硬件搭建、商家加盟和後期推廣等許多大問題。”劉銘君告訴記者:“經過反覆思考,我們決定在提供精準服務上做文章,讓顧客能夠很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地毯,並且免去定期清潔等後顧之憂。”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園區配套設施完善,辦公區、藍領公寓配備齊全

做專業地毯電商平臺,國內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和成熟模式很少,這些也給劉銘君的團隊帶來不少困難和挑戰。為了更好地把公司發展起來,劉銘君主動尋求電商園幫助,找到專業獵頭公司搜尋人才,同時帶頭走出去,到其他大型企業學習先進管理知識,同步更新知識和理念。

經過不斷的總結和完善,如今的“毯誠網”銷售平臺包括PC端、無線端、微信端,涵蓋8大類目、36個二級分類、600餘單品、5000餘sku商品。雖上線時間不長,但它“觸電”互聯網的聲音卻嘹亮強勁:上線運營僅3個月營業額就突破1500萬,利潤率提高到25%左右,在當年“雙11”的日訂單量更是突破一萬單。2016年營業額達到近6000萬元,2017年平穩上升。透過毯誠網的案例,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而釋放的紅利可見一斑。

電商小鎮也是宜居小鎮

在武清區211省道上,有一個非常宜居的示範社區——福巷嘉苑。從小區正門進入,便是一條長長的林蔭路。健身房,瑜伽室,兒童室,圖書館……各種供居民休閒娛樂的設施應有盡有,且免費對公眾開放。

福巷嘉苑社區負責人孟廣懷告訴記者:“2013年武清區崔黃口鎮開始啟動後巷、黃家窪兩個村拆遷,2016年實現首批居民分房入住,按照‘電商+社區’的思路,引進‘大數據’和‘雲服務’技術,將其打造成全區建設標準最高、管理和服務水平最高的智慧社區,今年社區東側7000餘平方米的福巷文化公園也交付使用,下大功夫為還遷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和優美宜居的居住環境。”

今年56歲的劉國慶原是武清區崔黃口鎮後巷村村民,村子在原址拆遷並還遷後,劉國慶和家人搬進了福巷嘉苑小區。“以前我們這裡就是農村,下雨天道路泥濘,居住環境也一般。整體拆遷搬進新居後,我們不僅搬進了樓房,而且社區的軟硬件設施一應俱全。我如今在社區上班,和愛人的退休金加起來一年的收入也不少,日子過得很幸福。”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李俊蘭是福巷嘉園社區的圖書館負責人,她告訴記者:“現在社區圖書館已經和武清區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很多區裡圖書館有的書,社區居民不出家門也能借到,而且只要免費辦理一張借書證,就可實現自助借書還書。”李俊蘭現場為記者演示了借書過程:將讀書證放到感應區掃描,再把需要借的圖書放在專門的感應裝置上,點擊確認鍵即可完成借閱,不過幾秒鐘,非常方便快捷。

"

在武清區東北部,有一座小鎮,因地毯產業發展而久負盛名,被譽為“地毯之鄉”。

崔黃口,一個擁有700餘年歷史的古鎮,它的地毯產業發展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緒二十年(1894),一度代表了中國地毯手工製作的最高水平。向聯合國氣象總部贈送的“長城壁毯”、被業內專家譽為“世界特大型壁毯”的天津周鄧紀念館“海闊雲舒”掛毯、中南海西花廳的“九龍”壁毯……都是崔黃口鎮地毯產業工人的傑作。15個地毯產品系列、1420多個品種,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就業人員2.5萬人。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可以說,地毯曾經讓這個小鎮自豪,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手藝和支柱產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地毯加工工藝以及原材料已經達不到環保要求,加上地毯產品本身科技附加值低,導致整個地毯行業的利潤空間逐步萎縮,也使當地地毯產業發展緩慢。

正所謂窮則思變,當地政府經過多方走訪調研,積極規劃轉型發展,搭上了當時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的快車,明確了以電商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目標。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的完美轉身,他們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近日,海河傳媒中心蹲點記者走進這個頗具特色的小鎮——崔黃口鎮,去探尋這轉身背後的故事。

久負盛名的地毯之鄉 轉型背後的困惑與選擇

曹式泉是崔黃口鎮黨委副書記,現在主持鎮政府工作,更是崔黃口鎮產業轉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2008年6月18日,他從武清區建委借調到崔黃口鎮的時候,正是崔黃口鎮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崔黃口鎮一直是以地毯產業為主導,在最鼎盛時期地毯出口量佔全國的50%左右,所以我們早期就想把原有的作坊式地毯加工業進行升級改造,然後規模化。2009年,天津地毯產業園經批准正式成立。”曹式泉介紹,“坦率地講,當時的地毯園與同期成立的其他30個市級園區比沒有什麼優勢,沒有前身的鄉鎮產業園做基礎,現有的地毯加工也多以作坊式為主。園區初創時,10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域裡,我們連一家像樣的企業都沒有。”

不過換個角度說,有時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同期其他成熟的園區裡邊的企業已經擺滿了,但我們還有大半的規劃建設用地可以用來進行新的招商引資,發展空間巨大。”

但即使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招商對當時的崔黃口鎮來說仍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我們雖然叫地毯園,可產業鏈太短。地毯產業屬於傳統加工業,上游抽絲,紡紗,染色;中間是機械化或人工化編織生產;下游就是銷售。這樣的產業鏈不足以支撐一個現代園區持續發展下去。而當我們想去引進一些國際大型地毯企業的時候發現這些行業巨頭的產業佈局早已行成。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傳統地毯加工會產生汙染,而我們新建的園區對企業的環保是有很高的標準的,我們也不能接受在一個現代化園區再引進那些汙染企業和工序,所以最初的三年時間我們只招進一家符合要求的地毯企業進駐園區。”曹式泉說。

寧缺毋濫是崔黃口鎮對自己發展現代園區的底線和要求,眼前的困難更難不倒謀求轉型發展的崔黃口鎮。

2012年,電子商務產業正面臨著重新佈局和擴張。“國內電商企業最早都是把倉儲物流放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但是幾年的時間,業務量的井噴式增長,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在大城市周邊選址建立更大、更多的物流倉儲基地,而這有可能是我們的機會。”曹式泉說。

唯品會是第一個來崔黃口鎮設立物流倉儲的電商企業。走進坐落在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辦公區寬敞明亮。園區外的公路乾淨整潔,不遠處就有高速出口,交通便利。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品駿華北大區負責人門書光告訴記者:“我們幾年前剛來這裡的時候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那時園區的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善,交通也不方便,是當地政府給了我們來這裡建廠的信心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發展。”

唯品會來了,京東商城來了、酒仙網也來了……這些電商企業的到來直接帶動了園區的經濟,更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曹式泉告訴記者:“僅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一期項目在2013年至2014年一年的建設期間就為當地納稅超過1億元,這無疑給當時亟待轉型的崔黃口鎮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與此同時,新興產業陸續入駐園區,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

王月新現在是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的員工,五年前她從薊州嫁到武清崔黃口鎮,併入職了剛剛來到這裡的唯品會華北運營中心。王新月說:“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太瞭解電商企業是什麼概念,具體要做什麼,但是這幾年,村裡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電商企業工作,與傳統企業不同,這裡有著年輕人的朝氣。”

傳統企業的“觸電”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從“地毯園”到“電商園”,是一個思路的轉變,但是不等同“電商產業”取代“地毯產業”,“電商+傳統企業”是崔黃口鎮將二者結合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利用電商產業帶動培育本地特色品牌,實現傳統產業升級發展。在扶持“草根經濟”轉型,幫助傳統企業“觸電”升級方面,“毯誠網”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劉銘君出生在崔黃口鎮,祖輩父輩一直從事傳統地毯行業,在他們的影響下從小便對地毯的生產及銷售有著濃厚興趣。2010年,高中畢業後的劉銘君遠赴加拿大學習工商管理學。期間,她走訪北美、歐洲以及中東地區幾十個國家瞭解地毯的國際發展現狀。

2015年,回國不久的劉銘君在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的支持引導下,整合飛馬紡織與專業電商及服務機構,與電商園共同創建了毯誠網。“創建初期,我擔心自己不懂得IT技術、不善於團隊管理,難以應對公司運營中的實際困難,且與淘寶、京東這樣已經發展成熟的第三方平臺相比,毯誠網面臨著硬件搭建、商家加盟和後期推廣等許多大問題。”劉銘君告訴記者:“經過反覆思考,我們決定在提供精準服務上做文章,讓顧客能夠很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地毯,並且免去定期清潔等後顧之憂。”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園區配套設施完善,辦公區、藍領公寓配備齊全

做專業地毯電商平臺,國內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和成熟模式很少,這些也給劉銘君的團隊帶來不少困難和挑戰。為了更好地把公司發展起來,劉銘君主動尋求電商園幫助,找到專業獵頭公司搜尋人才,同時帶頭走出去,到其他大型企業學習先進管理知識,同步更新知識和理念。

經過不斷的總結和完善,如今的“毯誠網”銷售平臺包括PC端、無線端、微信端,涵蓋8大類目、36個二級分類、600餘單品、5000餘sku商品。雖上線時間不長,但它“觸電”互聯網的聲音卻嘹亮強勁:上線運營僅3個月營業額就突破1500萬,利潤率提高到25%左右,在當年“雙11”的日訂單量更是突破一萬單。2016年營業額達到近6000萬元,2017年平穩上升。透過毯誠網的案例,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而釋放的紅利可見一斑。

電商小鎮也是宜居小鎮

在武清區211省道上,有一個非常宜居的示範社區——福巷嘉苑。從小區正門進入,便是一條長長的林蔭路。健身房,瑜伽室,兒童室,圖書館……各種供居民休閒娛樂的設施應有盡有,且免費對公眾開放。

福巷嘉苑社區負責人孟廣懷告訴記者:“2013年武清區崔黃口鎮開始啟動後巷、黃家窪兩個村拆遷,2016年實現首批居民分房入住,按照‘電商+社區’的思路,引進‘大數據’和‘雲服務’技術,將其打造成全區建設標準最高、管理和服務水平最高的智慧社區,今年社區東側7000餘平方米的福巷文化公園也交付使用,下大功夫為還遷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和優美宜居的居住環境。”

今年56歲的劉國慶原是武清區崔黃口鎮後巷村村民,村子在原址拆遷並還遷後,劉國慶和家人搬進了福巷嘉苑小區。“以前我們這裡就是農村,下雨天道路泥濘,居住環境也一般。整體拆遷搬進新居後,我們不僅搬進了樓房,而且社區的軟硬件設施一應俱全。我如今在社區上班,和愛人的退休金加起來一年的收入也不少,日子過得很幸福。”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李俊蘭是福巷嘉園社區的圖書館負責人,她告訴記者:“現在社區圖書館已經和武清區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很多區裡圖書館有的書,社區居民不出家門也能借到,而且只要免費辦理一張借書證,就可實現自助借書還書。”李俊蘭現場為記者演示了借書過程:將讀書證放到感應區掃描,再把需要借的圖書放在專門的感應裝置上,點擊確認鍵即可完成借閱,不過幾秒鐘,非常方便快捷。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700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孟廣懷介紹:“為了鼓勵社區的年輕人去就業,社區聯合當地社保部門,請來20餘家知名企業來社區舉辦專場招聘會,為社區的青年提供就業機會。除此之外,為了構建文明社區,我們還將居民‘紅白事’涉及到的場地進行規範化管理,在社區中部建禮堂,供居民辦喜事使用。在一期、二期樓體的外側,搭建專門供居民辦白事的樓體,這樣既能尊重傳統習俗,又能體現社區的精神文明面貌。”

惠民、利民一直以來都是崔黃口鎮黨委、政府最關注的問題,“努力發展經濟,就是要將它帶來的紅利體現到民生建設中去,讓老百姓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經濟發展對人民生活帶來的變化。”曹式泉告訴記者,近五年來,崔黃口鎮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超過1億元,新修鄉村公路總長達到52公里。義務教育階段全部中小學校實現樓宇化,完成了總投資1400萬元的鎮第二中心幼兒園教學樓及附屬配套工程。2015年,崔黃口鎮同具備專業資質的校車公司合作,啟用了24輛校車,解決了全鎮49個村街上千名孩子的上學出行問題。2016年,地毯集中印染、掛膠的環保集中處理廠區也投入使用。

從地毯之鄉到電商小鎮,崔黃口鎮趕上了轉型升級的好時代,通過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實現了由產業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並將改革紅利惠及民生。正如曹式泉所說:“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讓全鎮5萬多名老百姓都能切實感受到,生活變化了。”

記者手記

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崔黃口鎮曾經用地毯產業養活了當地一半的人口,鼎盛時期全國50%以上的手工地毯來自這裡。要將這樣一個融入到當地人骨子裡的產業進行轉型升級絕非易事,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崔黃口鎮抓住了發展園區經濟的機會,抓住了電商在國內重新佈局的機會,積極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進行轉型。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軟硬件條件,逐漸成為電商企業落戶的聚集地。

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在通過園區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崔黃口鎮並沒有忽視改善民生,堅持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比如劉國慶,比如李俊蘭,這些土生土長的村民如今已經過上了他們曾經期盼的那種好日子,而還有更多的人,如曹式泉、劉銘君、王新月,在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海河傳媒中心蹲點調研組記者: 柴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