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十年,中國一代鞋王 “百麗” 隕落

上市十年,中國一代鞋王 “百麗” 隕落

“ 路上碰到十個女孩,至少有一個穿著百麗的鞋。 ”

有一代鞋王之稱的百麗曾風靡全國,其下門店遍佈大中小型商場。UP君身邊的朋友都曾是它家忠粉,但近幾年百麗的設計和質量都走向下坡路,在今年零售業洗牌大勢之下,終於走向了“改嫁”之路!UP君表示欲哭無淚~

百麗波折的發展歷程

百麗成立於1992年,2007年上市,市值一度超過千億港元,成為中國最大的鞋業生產和零售公司。近年來,百麗面對同店銷售額不斷下滑、員工成本持續上漲的困局,積極尋找轉型之路。

5月16日,作為中國最大時尚零售商、最大鞋企的百麗,發佈其在公開市場的最後一份年報,截至2017年2月28日的2017財年,百麗集團純利下跌18.1%,由29.341億元跌至24.034億元。

告別港股市場,百麗私有化退市

4月28日,百麗國際就發佈公告表示,由高瓴資本集團、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執行董事於武和盛放組成的財團,將以每股6.3港元協議收購百麗所有已發行股份。如果要約達成,百麗將以估值約為531.35億港元從港交所退市。

百麗國際的此次交易,超過了此前萬達商業345億港元的私有化總額,一躍成為港交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交易。不過,和百麗國際巔峰時期1500億港元的市值相比,這次交易仍然屬於 “ 賤賣 ” 。

上市十年,中國一代鞋王 “百麗” 隕落

對於百麗集團的概念,Uper們大多停留在百麗(BELLE)的印象中,其實百麗集團旗下的品牌,還包括有思加圖(Staccato)、真美詩(Joy&Peace)、天美意(Teenmix)、他她(tata)、百思圖(BASTO)等,百麗公司以後當然還會繼續存在,但顯然不再是我們曾經都買過的、給過我們最初審美教育的這些牌子了。

上市十年,中國一代鞋王 “百麗” 隕落

▲ 百麗自有品牌和代理品牌組合定位圖

多年業績下跌,百麗自救無力

百麗國際在聯交所上市已十年,期間中國經濟環境發生了鉅變,鞋服公司高速增長的紅利期已經結束,未來低速增長成為新常態。

為了適應消費市場的變化,百麗一直在調整自身的業務結構。作為主業的鞋類業務近幾年在集團的佔比一路下滑,2014年公司鞋類業務收入佔總體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7.6%,到了2015年時就下滑至51.7%,而這一數字在2016年僅有45.5%。數據顯示,2016財年,百麗國際鞋類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0.0%至189.60億元,而相反,運動服飾業務則增長15.4%至227.47億元。

上市十年,中國一代鞋王 “百麗” 隕落

▲ 百麗近7年來業績變化

渠道越來越 “ 乏力 ” 。截止2017年2月28日,百麗在中國共設20716間零售店鋪,其中13062為鞋類店鋪,7654間為運動、服飾店鋪,線下線上渠道競爭激烈,線下渠道模式的價值定位受到較大沖擊。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和城市中合體等線下實體店客戶量一直在下滑;另外,電商迅猛發展,既分流了部分看重便捷的客戶,同時對價格敏感的人群提供了更多選擇。百麗集團主要依賴的依舊是百貨渠道。集團80%銷售和90%利潤來自百貨公司,其他渠道的盈利能力只是百貨公司的一半。

上市十年,中國一代鞋王 “百麗” 隕落

但受到大環境影響,客流量被電商與其他新興零售渠道如購物中心等分流,此前,縱向一體化,從鞋品的設計、製作、物流和終端零售,進行全流程的掌控,以及遍佈全國的逾兩萬家自營店,一度讓百麗所向披靡。但隨著電商渠道、新興零售渠道的快速崛起,百麗的核心競爭力不斷遭到瓦解。去年起,百麗總計關店700家,平均一天關閉2家店鋪,即使如此,百麗依舊擁有13062家零售網點,龐大的渠道航母正在成為百麗的最大的累贅。

上市十年,中國一代鞋王 “百麗” 隕落

百麗集團CEO盛百椒表示,在市場出現巨大變化情況下,百麗沒有預判和找到轉型的路徑。但行業普遍觀點認為,百麗國際近年來的走弱並非是個別高層憑藉一己之力可以力挽狂瀾,而是整個傳統鞋服市場的疲軟以及零售環境鉅變所致。

消費者觀念改變

鞋服行業亟待轉型

儘管中國的消費潛力在繼續釋放,但傳統渠道、品牌和營銷模式仍舊面臨著挑戰,消費者觀念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消費者對性價比、便利性和個性化有了更高的需求,在產品之外,消費者對消費體驗與精神追求也有了拔高。

百麗集團雖然一直努力求變,希望能適應不斷演變的渠道模式和消費者行為,但遺憾的是,由於缺少相應的技能和資源,以及既有業務和利益關係的侷限,業務轉型不盡人意,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上市十年,中國一代鞋王 “百麗” 隕落

轉型不僅僅是鞋類業務的當務之急,運動,服飾業務同樣面臨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和渠道環境的變化。近兩年來,運動,服飾業務發展比較健康,主要得益於消費者生活內容的變化,對於運動的參與程度實質提升,風格偏好由時裝鞋轉向運動休閒。

上市十年,中國一代鞋王 “百麗” 隕落

長期而言,運動,服飾業務也同樣會面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行為模式的變化。僅從道模式而言,運動,服飾業務的較大比例銷售仍然來自於百貨公司,百貨公司的演變必然會影響到本集團運動,服飾業務的市場份額。

傳統鞋服市場瓶頸

並非百麗一家獨遇

百麗國際的私有化只是鞋履品牌尤其是女鞋品牌艱難日子的縮影。達芙妮、星期六等鞋履品牌的日子都不好過。

達芙妮年報顯示,集團2016年全年營業額下降22.4%至65.02億港元,經營虧損為8.20億港元,虧損增幅為64.7%。2015年全年,達芙妮關閉805個銷售網點,2016年關閉了999個銷售點,平均下來每天都要關店近3家。星期六年報顯示,2016年營業收入下降9.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亦下滑了7.52%。

作為一家零售型企業,以消費者為中心,以科技為驅動力,以數字化為主線的轉型之路,是百麗集團不可避免的選擇,也是極為緊迫的課題以維持長期競爭力。

扼腕嘆息

一個時代的終結

作為各大商場入駐的 “ 標誌性 ” 品牌,百麗的隕落令許多消費者感到惋惜。廣大網友對於百麗“改嫁”一事,發表了中肯的見解:

時尚從業人士:

1、我覺得所有從事零售、時尚行業的人都會有所感觸:零售真不好乾,是苦活兒,而將家業賣給資方,也是不得已的舉動,但至少可以讓生生創出來的品牌得以延續。而另一方面,時尚行業就是這麼殘酷。和所有行業的企業一樣,時尚企業當然會經歷大起大落;而時尚行業受到潮流、C端消費者變化快、渠道變革的因素,這些年大起大落得更為明顯。你沒有勇氣好好革新自己,那就意味著被時代拋棄。

消費者:

2、產品越來越 “ 土 ” 。我們公司的幾位女同事,她們在過去一年,大多未買過百麗的鞋子,其中一兩位“95後”根本就沒買過。雖小調查不具代表性,但不得不承認年輕女性的偏好正在發生改變,受韓潮、新興高端品牌的影響,百麗的門店與產品的時尚度略顯下風。

3、馬雲貢獻不小,品牌一出馬上就能拍來仿冒,要仿的都不用跑大城市商場淘了,節約製假成本時間~

4、百麗公司最好倒閉,這家公司跟之前可樂公司一樣,牛得要死,現在可樂公司就是百麗前身,大家都不買。

5、買過百麗的平跟鞋,三年了穿還是次次磨腳,每次磨到血肉模糊,不知道買那鞋幹嘛的,扔又捨不得扔,穿麼磨腳。 花錢找罪受。

6、應該學飢餓營銷,僱人排長隊買鞋,一個人只允許買4雙。還派人拉繩子維持秩序。

7、價格與國際接軌,質量卻止步不前!款式也不怎麼樣,這樣,肯定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