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交易市場治理報告(2018)》發佈

《中國網絡交易市場治理報告(2018)》發佈

6月25日,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發布《中國網絡交易市場治理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該研究項目由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組織開展,共彙集了27個省級市場監管部門、14個大型電商平臺企業、11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創建地方及近2000名消費者的相關經驗做法、數據資料、觀點建議,研究分析了2018年我國網絡市場治理工作的經驗和成效。

《報告》顯示

近年來,我國網絡交易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由2014年的16.39萬億元人民幣迅猛增長至2018年的31.63萬億元人民幣。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為9.0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9%。從網絡交易市場細分結構看,排前7位的分別是生活消費、互聯網金融、文化娛樂、網絡媒體、在線教育、交通服務和企業服務,佔比分別為39.6%、20.5%、16.3%、7.0%、5.3%、2.8%、1.99%。據測算,2018年,我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達4700萬人。

當前,我國網絡交易市場發展的突出特徵有三。一是市場規模大。2018年,我國網絡購物人數為6.1億人,約佔世界網絡購物總人數的38.1%,電子商務交易額全球第一。二是發展速度快。5年間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平均增速高達26.04%。三是企業發展勢頭強。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企業位列全球互聯網公司市值前十強,小米科技、螞蟻金服、愛奇藝等企業在互聯網創新驅動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報告》指出

2018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大力推進網絡交易市場治理工作,完善制度體系,制度環境持續優化;提升知識產權准入便利度,知識產權保護取得成效;創新消費維權手段,消費環境更加安全放心;打擊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遏制刷單炒信行為,網絡交易市場信用秩序穩步提升;整治互聯網違法廣告,市場環境不斷淨化;完善網絡商品質量管控體系,監管能力逐步提升。這些工作舉措有效推進了網絡交易市場秩序的進一步規範。《報告》對浙江等地的網絡交易市場治理經驗進行了深入梳理和總結,具體內容包括創新治理理念,深化“互聯網+服務”;完善治理制度,嚴格“依法管網”;強化技術支撐,推進“以網管網”;構建誠信體系,探索“信用管網”;開展協作共治,實現“協同管網”。

《報告》認為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網絡交易市場面臨著新形勢、新變化。人工智能、5G網絡、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促進各行業產業鏈持續升級;新零售、社交電商、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等新業態順應需求變化層出不窮;“拼購模式”“嚴選模式”等創新模式催生經濟發展新生態;虛擬現實、自動駕駛等具有前沿性、科技感和創造性的新場景不斷湧現並帶來消費新體驗。網絡交易市場已然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並正從“增量”增長向“提質”增長轉型。

《報告》建議

進一步優化中國網絡交易市場秩序,關鍵是要推進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自治、社會共治的深度融合,構建多主體深度融合與協同共治的治理體系;繼續改善營商環境,從源頭把控網絡交易市場的良性運轉;強化知識產權的確權與保護,加強網絡市場交易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網絡交易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府、平臺、商家間的數據協同與共享;重點推進網絡交易平臺的分類治理,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對平臺運營的典型問題開展分類治理與精準治理。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作者:學慧文

《中國網絡交易市場治理報告(2018)》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