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 | 創投項目這麼多,判斷投資回報要看劇本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一群人的征途才剛剛開始。

不同於那些場面氣派、環節花哨的活動現場。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SIFF PROJECT)總是呈現出極簡主義色彩,主創們所能展示的就是他們的項目,十分鐘陳述,接著評委點評,隨後創作者、投資人合則約見,直奔主題。

作為亞洲地區有影響力的電影項目融資活動,上影節項目創投邁入第12個年頭,參與並見證了《鋼的琴》《白日焰火》《Hello!樹先生》等65部影片走向大眾市場。隨著今年“合拍片項目”的新增設立,項目創投形成5個單元(創投訓練營、青年電影計劃、電影項目創投、製作中項目、合拍片項目)的佈局,針對產業各個環節提供對接和支持。今年,電影項目創投共收到來自21個國家的454個項目的申請,36個項目脫穎而出,3天內完成646場洽談。

在寒流侵襲的時候,任何數字的異動都會引發市場的敏感。據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電影評獎部總監助理範靜雯觀察,如果將場外洽談數量納入計算,創投整體活躍度大於前兩年,各大電影公司對有質量的內容的訴求並沒有減弱跡象。“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在項目開發的前端,比過去更加關注劇本和故事的開發。”範靜雯告訴第一財經。

年輕人的鬥志還在,成熟導演的熱情不減,對優質內容飢渴的資方並未撤離。在電影項目創投評選中獲得最佳“製作中項目”的《迷路》製片人尚哲告訴第一財經,過去市場過熱導致的浮躁在今天變得平靜起來,留下來的是那些非常想拍好作品、懂得欣賞好作品,甚至能夠引領好作品的人。

市場風向標

今年電影項目創投評委之一沈暘是《白日焰火》《少女哪吒》《路邊野餐》等影片的監製,也是今年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的製片人,她是上影節項目創投板塊的創始人之一。2007年,在中國電影產業尚未被完全激活的情況下,沈暘希望能夠在新銳創作者與國內市場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樑,發揮上影節聚集業內資源的功能。

她觀察到,上影節項目創投在創始之初就展現出敏銳的市場嗅覺。“那幾年流行武俠動作電影,我們收到超到六成的項目都是市場上最受追捧的類型。”而今年,黑色懸疑類型的項目有所增長,這一類型在實現作者表達與商業回報上都有較大可能性;隨著《流浪地球》的帶動,科幻、軟科幻題材的項目數量也有所增加。

受到資金環境影響,這兩年電影產業有所回落。沈暘向第一財經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兩頭”活躍的情形。大的商業類型和主旋律電影等頭部項目依然穩定,往屆創投中佔比最高的5000萬元左右體量的中成本項目減少,資本泡沫退潮,投資趨向理性,那些特別需要創投平臺支持的獨立製作數量明顯增多。

“今年,獨立製作特別活躍、呈現出極富生命力的狀態。”沈暘對其中許多作品印象深刻,最終拿到評委會特別推薦項目的《雪雲》,展示出年輕作者對電影語言的創新探索。與往年獨立製作傾向於從個人生命體驗出發的創作不同,她注意到,今年許多年輕創作者的首個項目展現出更廣闊的視野,如關注老年人生活情感世界的《幸福裡99》,以及初探環保、生態等現實議題的《奶與蜜之地》,這些年輕作者的視角超越概念化的觀看,具有人性溫度。

劇本是創作原點

從劇本大綱、立項拍攝、後期製作再到完片公映,一部電影要走多長的路才能真正問世?

範靜雯向記者列了一串數字,每年大約有六七百部電影被拍出來,拿到龍標進入院線放映的大約有一半,觀眾願意花錢去電影院看的集中在二三十部,真正能夠形成商業閉環、獲得盈利的項目稀少。“有非常多的創作者和優秀的片子,但是大部分觀眾是不知道的,這是需要整個產業去努力改善的現實。”

電影節期間,所有與藝術創作相關的論壇、沙龍上,劇本的完成度和質量成為投資人、製片人等從業者越發關注的環節,劇本是創作的原點和起點。在沈暘看來,任何一個項目在劇本沒有達到最佳狀態的時候絕不能夠輕易開始,投資規模的把控也建立在完整的劇本基礎上,“有了好的劇本,才能夠打動優秀的演員,對投資回報才會有比較精準的判斷。”

第一財經瞭解到,獲得最佳“製作中項目”的《迷路》劇本經歷了4年的開發時間,不斷精簡人物,貼近核心。製片人尚哲認為,所有的劇本都應該經歷長時間的打磨,思考和斟酌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存在的意義。

上海電影節 | 創投項目這麼多,判斷投資回報要看劇本

今年年初在青海海南州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迷路》劇組等到了極端暴風雪天氣。儘管拍攝之前已經有資方拋來繡球,但是按照流程需要等一段時間,他們覺得不能再等。“每年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來拍攝,今年的景特別適合,明年不一定會有。”尚哲說。

來到上影節之前,他們墊付了拍攝費用。“大家算算兜裡的錢,湊了湊基本上可以覆蓋拍攝期間的消耗,片酬什麼的還不夠發。”尚哲相信,在後期的運作中能夠把這些錢找回來,將整體項目成本控制在300萬元左右。

尚哲告訴第一財經,項目推介之後很快有資方找過來洽談,非常著急地想要立刻簽約。目前,他們仍處於選擇的過程當中,希望能夠在互相欣賞、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確定一個能夠展開長線合作的投資方。雖然拍電影辛苦,但尚哲希望能夠把回收的空間交給投資人,“他們在回收成本時壓力不會太大,這就有了繼續合作的可能、讓項目運轉起來的可能。”

不斷完善的創投體系

上影節堅持“亞洲、華語、新人”定位,構築了由短視頻、短片、創投訓練營、電影項目創投、亞洲新人獎和金爵獎層疊組成的階梯形新人培育體系。電影項目創投的架構也在不斷完善中。

2016年入圍項目創投並獲得歐洲製片人協會特別關注項目的影片《好友》,在次年殺青進入後期時遇到困難,上影節為它做了特別推薦,便於投資人瞭解該項目,這也成為設立“製作中項目”(Work In Progress)的緣起。範靜雯意識到,那些徘徊在工業體系之外的新導演在開發早期作品時,從前期到後期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支持。

今年,上影節推出新人孵化的獨立單元“創投訓練營”(SIFF NEXT)有針對性地為電影新人進入行業,完成第一、二部長片作品提供支持;新增設的 “合拍片項目”(Co-production Project)則幫助開發過程更難的合拍片尋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方。

今年上影節開幕前夕,去年入圍電影項目創投的兩部影片《再見,少年》和《熱湯》宣佈殺青。去年入圍“製作中項目”的《學區房72小時》在今年的上影節華語新風單元展映,並將於6月28日上映。

創投平臺不僅僅為那些尚無經驗的年輕人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同時也歡迎成熟導演向業界推介自己的新項目。今年,擁有國際知名度的紀錄片導演於廣義帶著劇情片《君子殘存不少》來到項目創投,得到了評委會的一致認可:“這是一位紮根民族和人類學範疇的紀錄片大家在電影語言上的新嘗試。”

沈暘記得於廣義在陳述項目時的那份生動與熱忱,“不僅僅是語言生動,你能夠感受到他對角色和故事的把握,他生活在創作的氛圍之中,講述極具感染力。”《君子殘存不少》的成本控制在600萬元左右,同時擁有強烈的戲劇張力。沈暘相信,資方會立刻被這樣的獨立項目所感染,“如果成本控制得很好,它在國際國內市場都會有相當大的可能性,這樣的項目找投資不會困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