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更有甚者,在前些天“大趨勢”集體自燃的風口上,表示堅決擁護蔚來汽車CEO李斌所提出的“從概率上說,電動車自燃的機率可比燃油車要低”。雖然從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基數對比上看,我實在找不到同期本應該發生自燃的上千臺燃油車究竟在哪裡。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更有甚者,在前些天“大趨勢”集體自燃的風口上,表示堅決擁護蔚來汽車CEO李斌所提出的“從概率上說,電動車自燃的機率可比燃油車要低”。雖然從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基數對比上看,我實在找不到同期本應該發生自燃的上千臺燃油車究竟在哪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或許,還是如之前我們所說的,燃油車的自燃事件都會有各個組織層層保密,絕不會走漏出半點風聲。

而在一系列事件不斷髮酵後,他們終於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迫於自己的立場,他們又表示“特斯拉自燃是真的,蔚來自燃是真的,威馬自燃也是真的,但沒有哪位磚家教授僅憑這幾樁自燃事件就給電動車安上‘定時炸彈’之名,你們不能將大趨勢一棒子打死”。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更有甚者,在前些天“大趨勢”集體自燃的風口上,表示堅決擁護蔚來汽車CEO李斌所提出的“從概率上說,電動車自燃的機率可比燃油車要低”。雖然從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基數對比上看,我實在找不到同期本應該發生自燃的上千臺燃油車究竟在哪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或許,還是如之前我們所說的,燃油車的自燃事件都會有各個組織層層保密,絕不會走漏出半點風聲。

而在一系列事件不斷髮酵後,他們終於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迫於自己的立場,他們又表示“特斯拉自燃是真的,蔚來自燃是真的,威馬自燃也是真的,但沒有哪位磚家教授僅憑這幾樁自燃事件就給電動車安上‘定時炸彈’之名,你們不能將大趨勢一棒子打死”。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其實這段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在確實沒有磚家教授發表過相關言論,反而大部分所謂的“權威”人士都對目前的電動車給予了一致好評。

但說到這裡,你或許能夠發現當年告訴你“房價已經得到控制”和“北京暫無搖號政策”的磚家和如今建議你擁抱大趨勢的教授完全是同一個人。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更有甚者,在前些天“大趨勢”集體自燃的風口上,表示堅決擁護蔚來汽車CEO李斌所提出的“從概率上說,電動車自燃的機率可比燃油車要低”。雖然從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基數對比上看,我實在找不到同期本應該發生自燃的上千臺燃油車究竟在哪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或許,還是如之前我們所說的,燃油車的自燃事件都會有各個組織層層保密,絕不會走漏出半點風聲。

而在一系列事件不斷髮酵後,他們終於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迫於自己的立場,他們又表示“特斯拉自燃是真的,蔚來自燃是真的,威馬自燃也是真的,但沒有哪位磚家教授僅憑這幾樁自燃事件就給電動車安上‘定時炸彈’之名,你們不能將大趨勢一棒子打死”。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其實這段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在確實沒有磚家教授發表過相關言論,反而大部分所謂的“權威”人士都對目前的電動車給予了一致好評。

但說到這裡,你或許能夠發現當年告訴你“房價已經得到控制”和“北京暫無搖號政策”的磚家和如今建議你擁抱大趨勢的教授完全是同一個人。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可正當人們逐漸認清了電動車背後的種種問題時,他們又表示“後人笑前人是歷史定律,諾基亞在死之前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會被蘋果打敗,革新性技術再剛剛面世時都是要經過爭論與非議的”。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更有甚者,在前些天“大趨勢”集體自燃的風口上,表示堅決擁護蔚來汽車CEO李斌所提出的“從概率上說,電動車自燃的機率可比燃油車要低”。雖然從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基數對比上看,我實在找不到同期本應該發生自燃的上千臺燃油車究竟在哪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或許,還是如之前我們所說的,燃油車的自燃事件都會有各個組織層層保密,絕不會走漏出半點風聲。

而在一系列事件不斷髮酵後,他們終於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迫於自己的立場,他們又表示“特斯拉自燃是真的,蔚來自燃是真的,威馬自燃也是真的,但沒有哪位磚家教授僅憑這幾樁自燃事件就給電動車安上‘定時炸彈’之名,你們不能將大趨勢一棒子打死”。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其實這段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在確實沒有磚家教授發表過相關言論,反而大部分所謂的“權威”人士都對目前的電動車給予了一致好評。

但說到這裡,你或許能夠發現當年告訴你“房價已經得到控制”和“北京暫無搖號政策”的磚家和如今建議你擁抱大趨勢的教授完全是同一個人。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可正當人們逐漸認清了電動車背後的種種問題時,他們又表示“後人笑前人是歷史定律,諾基亞在死之前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會被蘋果打敗,革新性技術再剛剛面世時都是要經過爭論與非議的”。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還能保證不笑出前列腺液,那我敬你是個內心強大的人。這段話中最大的邏輯缺陷就是站在當今看過去,他們只看到瞭如今大紅大紫的蘋果ios,卻選擇性忽視了在當時也想要革新市場的Windows Mobile,要知道在WM出現的年代,智能手機還未興起。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更有甚者,在前些天“大趨勢”集體自燃的風口上,表示堅決擁護蔚來汽車CEO李斌所提出的“從概率上說,電動車自燃的機率可比燃油車要低”。雖然從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基數對比上看,我實在找不到同期本應該發生自燃的上千臺燃油車究竟在哪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或許,還是如之前我們所說的,燃油車的自燃事件都會有各個組織層層保密,絕不會走漏出半點風聲。

而在一系列事件不斷髮酵後,他們終於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迫於自己的立場,他們又表示“特斯拉自燃是真的,蔚來自燃是真的,威馬自燃也是真的,但沒有哪位磚家教授僅憑這幾樁自燃事件就給電動車安上‘定時炸彈’之名,你們不能將大趨勢一棒子打死”。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其實這段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在確實沒有磚家教授發表過相關言論,反而大部分所謂的“權威”人士都對目前的電動車給予了一致好評。

但說到這裡,你或許能夠發現當年告訴你“房價已經得到控制”和“北京暫無搖號政策”的磚家和如今建議你擁抱大趨勢的教授完全是同一個人。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可正當人們逐漸認清了電動車背後的種種問題時,他們又表示“後人笑前人是歷史定律,諾基亞在死之前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會被蘋果打敗,革新性技術再剛剛面世時都是要經過爭論與非議的”。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還能保證不笑出前列腺液,那我敬你是個內心強大的人。這段話中最大的邏輯缺陷就是站在當今看過去,他們只看到瞭如今大紅大紫的蘋果ios,卻選擇性忽視了在當時也想要革新市場的Windows Mobile,要知道在WM出現的年代,智能手機還未興起。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所以他們只會用如今的成功案例去“倒推”過去的歷史,至於同時期戰死沙場的選手,則統統變成了不存在。簡單來說,如今電能與氫能都被看做是未來的理想能源,萬一最後留下的是氫能,那麼作為失敗品的電能就會迅速消失於人們的視線當中。

而正在我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新能源”領域又發生了一件令人十分傷心的事。近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一輛現代KONA EV在車庫內發生起火併爆。不僅車輛完全被燒燬,而且爆炸產生的劇烈衝擊波還炸穿了車庫的屋頂,好在這起事故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更有甚者,在前些天“大趨勢”集體自燃的風口上,表示堅決擁護蔚來汽車CEO李斌所提出的“從概率上說,電動車自燃的機率可比燃油車要低”。雖然從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基數對比上看,我實在找不到同期本應該發生自燃的上千臺燃油車究竟在哪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或許,還是如之前我們所說的,燃油車的自燃事件都會有各個組織層層保密,絕不會走漏出半點風聲。

而在一系列事件不斷髮酵後,他們終於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迫於自己的立場,他們又表示“特斯拉自燃是真的,蔚來自燃是真的,威馬自燃也是真的,但沒有哪位磚家教授僅憑這幾樁自燃事件就給電動車安上‘定時炸彈’之名,你們不能將大趨勢一棒子打死”。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其實這段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在確實沒有磚家教授發表過相關言論,反而大部分所謂的“權威”人士都對目前的電動車給予了一致好評。

但說到這裡,你或許能夠發現當年告訴你“房價已經得到控制”和“北京暫無搖號政策”的磚家和如今建議你擁抱大趨勢的教授完全是同一個人。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可正當人們逐漸認清了電動車背後的種種問題時,他們又表示“後人笑前人是歷史定律,諾基亞在死之前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會被蘋果打敗,革新性技術再剛剛面世時都是要經過爭論與非議的”。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還能保證不笑出前列腺液,那我敬你是個內心強大的人。這段話中最大的邏輯缺陷就是站在當今看過去,他們只看到瞭如今大紅大紫的蘋果ios,卻選擇性忽視了在當時也想要革新市場的Windows Mobile,要知道在WM出現的年代,智能手機還未興起。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所以他們只會用如今的成功案例去“倒推”過去的歷史,至於同時期戰死沙場的選手,則統統變成了不存在。簡單來說,如今電能與氫能都被看做是未來的理想能源,萬一最後留下的是氫能,那麼作為失敗品的電能就會迅速消失於人們的視線當中。

而正在我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新能源”領域又發生了一件令人十分傷心的事。近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一輛現代KONA EV在車庫內發生起火併爆。不僅車輛完全被燒燬,而且爆炸產生的劇烈衝擊波還炸穿了車庫的屋頂,好在這起事故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車主Piero Cosentino表示,週五下午看到自家車庫濃煙滾滾,便立馬切斷了電閘。回顧起火前的情景時,Cosentino堅持聲稱車子當時沒在充電。蒙特利爾消防部負責人表示,車庫中似乎沒有其他能夠引爆因素。

據相關部門猜測,是因為電動汽車由鋰離子電池供電,在極端高溫下電池會過熱。而電動車在收到底盤磕碰,剮蹭等情況下有一定機率導致這樣的問題發生。至於事故的具體原因,目前還在調查中。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更有甚者,在前些天“大趨勢”集體自燃的風口上,表示堅決擁護蔚來汽車CEO李斌所提出的“從概率上說,電動車自燃的機率可比燃油車要低”。雖然從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基數對比上看,我實在找不到同期本應該發生自燃的上千臺燃油車究竟在哪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或許,還是如之前我們所說的,燃油車的自燃事件都會有各個組織層層保密,絕不會走漏出半點風聲。

而在一系列事件不斷髮酵後,他們終於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迫於自己的立場,他們又表示“特斯拉自燃是真的,蔚來自燃是真的,威馬自燃也是真的,但沒有哪位磚家教授僅憑這幾樁自燃事件就給電動車安上‘定時炸彈’之名,你們不能將大趨勢一棒子打死”。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其實這段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在確實沒有磚家教授發表過相關言論,反而大部分所謂的“權威”人士都對目前的電動車給予了一致好評。

但說到這裡,你或許能夠發現當年告訴你“房價已經得到控制”和“北京暫無搖號政策”的磚家和如今建議你擁抱大趨勢的教授完全是同一個人。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可正當人們逐漸認清了電動車背後的種種問題時,他們又表示“後人笑前人是歷史定律,諾基亞在死之前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會被蘋果打敗,革新性技術再剛剛面世時都是要經過爭論與非議的”。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還能保證不笑出前列腺液,那我敬你是個內心強大的人。這段話中最大的邏輯缺陷就是站在當今看過去,他們只看到瞭如今大紅大紫的蘋果ios,卻選擇性忽視了在當時也想要革新市場的Windows Mobile,要知道在WM出現的年代,智能手機還未興起。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所以他們只會用如今的成功案例去“倒推”過去的歷史,至於同時期戰死沙場的選手,則統統變成了不存在。簡單來說,如今電能與氫能都被看做是未來的理想能源,萬一最後留下的是氫能,那麼作為失敗品的電能就會迅速消失於人們的視線當中。

而正在我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新能源”領域又發生了一件令人十分傷心的事。近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一輛現代KONA EV在車庫內發生起火併爆。不僅車輛完全被燒燬,而且爆炸產生的劇烈衝擊波還炸穿了車庫的屋頂,好在這起事故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車主Piero Cosentino表示,週五下午看到自家車庫濃煙滾滾,便立馬切斷了電閘。回顧起火前的情景時,Cosentino堅持聲稱車子當時沒在充電。蒙特利爾消防部負責人表示,車庫中似乎沒有其他能夠引爆因素。

據相關部門猜測,是因為電動汽車由鋰離子電池供電,在極端高溫下電池會過熱。而電動車在收到底盤磕碰,剮蹭等情況下有一定機率導致這樣的問題發生。至於事故的具體原因,目前還在調查中。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作為今年才剛剛開始交付的KONA EV,這次起火爆炸的正是首批車輛。在今年下半年,KONA EV的國產版本北京現代昂希諾純電將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希望在此之前現代能夠對事故進行徹查,杜絕安全隱患。

"

電動車其實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但因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問題,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被內燃機取代了。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為什麼過了一二百年,到了21世紀,電動怎麼突然變成了“新能源”呢?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新能源”的泥石流來臨前,大家對新款汽車的要求是更好開、更舒適。新能源一來,大家的要求紛紛坍縮,舒適的事先放一放,只求你別把我丟在路上。每一款電動車發佈,最重要的指標竟是“續航里程”,這對汽油車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你在選購一臺硬派越野車時,你並不會因為途樂有140L大油箱而放棄選擇135L油箱的陸巡。又好比你雖然明白6.2L V8發動機的C63 AMG油箱續航只有300公里但你仍舊不會去選擇一臺續航600公里的柴油依維柯。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總之,在所謂“大趨勢”到來之前,我們在使用這些老舊燃油車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即便你不幸成為了一臺Jeep或是菲亞特車主,很大概率上能夠困擾你的也是穩定性問題,而非是續航里程。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新能源”選手身上,無論是美帝先鋒特斯拉還是本土產業ES8,對於一臺車最基本的續航需求竟然變成了奢求,如果誰說這不是汽車史上的退步,那你真的應該建議他重新回到起點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逐利的時代,能讓整個汽車自媒體團結統一,大概只有在給電動車挑不足這件事上了。可這時卻總會有“智者”跳出來說“你們這是在阻礙汽車發展,是在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在他們的陣營中,不光有媒體群眾和車主,還有那些頻繁生產出“騙補專用”產品的新能源主機廠。他們常常舉起“保衛北極圈”的生態大旗,藉著全球變暖的契機呼籲人們拋棄手中的落後內燃機,將種種政策利好吹得天花亂墜,卻又在各種缺陷上絕口不提。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更有甚者,在前些天“大趨勢”集體自燃的風口上,表示堅決擁護蔚來汽車CEO李斌所提出的“從概率上說,電動車自燃的機率可比燃油車要低”。雖然從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基數對比上看,我實在找不到同期本應該發生自燃的上千臺燃油車究竟在哪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或許,還是如之前我們所說的,燃油車的自燃事件都會有各個組織層層保密,絕不會走漏出半點風聲。

而在一系列事件不斷髮酵後,他們終於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迫於自己的立場,他們又表示“特斯拉自燃是真的,蔚來自燃是真的,威馬自燃也是真的,但沒有哪位磚家教授僅憑這幾樁自燃事件就給電動車安上‘定時炸彈’之名,你們不能將大趨勢一棒子打死”。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其實這段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在確實沒有磚家教授發表過相關言論,反而大部分所謂的“權威”人士都對目前的電動車給予了一致好評。

但說到這裡,你或許能夠發現當年告訴你“房價已經得到控制”和“北京暫無搖號政策”的磚家和如今建議你擁抱大趨勢的教授完全是同一個人。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可正當人們逐漸認清了電動車背後的種種問題時,他們又表示“後人笑前人是歷史定律,諾基亞在死之前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會被蘋果打敗,革新性技術再剛剛面世時都是要經過爭論與非議的”。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還能保證不笑出前列腺液,那我敬你是個內心強大的人。這段話中最大的邏輯缺陷就是站在當今看過去,他們只看到瞭如今大紅大紫的蘋果ios,卻選擇性忽視了在當時也想要革新市場的Windows Mobile,要知道在WM出現的年代,智能手機還未興起。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所以他們只會用如今的成功案例去“倒推”過去的歷史,至於同時期戰死沙場的選手,則統統變成了不存在。簡單來說,如今電能與氫能都被看做是未來的理想能源,萬一最後留下的是氫能,那麼作為失敗品的電能就會迅速消失於人們的視線當中。

而正在我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新能源”領域又發生了一件令人十分傷心的事。近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一輛現代KONA EV在車庫內發生起火併爆。不僅車輛完全被燒燬,而且爆炸產生的劇烈衝擊波還炸穿了車庫的屋頂,好在這起事故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車主Piero Cosentino表示,週五下午看到自家車庫濃煙滾滾,便立馬切斷了電閘。回顧起火前的情景時,Cosentino堅持聲稱車子當時沒在充電。蒙特利爾消防部負責人表示,車庫中似乎沒有其他能夠引爆因素。

據相關部門猜測,是因為電動汽車由鋰離子電池供電,在極端高溫下電池會過熱。而電動車在收到底盤磕碰,剮蹭等情況下有一定機率導致這樣的問題發生。至於事故的具體原因,目前還在調查中。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作為今年才剛剛開始交付的KONA EV,這次起火爆炸的正是首批車輛。在今年下半年,KONA EV的國產版本北京現代昂希諾純電將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希望在此之前現代能夠對事故進行徹查,杜絕安全隱患。

揭開電動車的遮羞布,怎麼就成“罪惡”了?

至此,我們並非是要全面封殺電動車,也並非是要宣揚“電動即是罪惡”的觀點。我們只是希望汽車作為人類生活中息息相關的通勤裝備,能夠在使用的過程中提供足夠優秀的全方面體驗。指出問題從來不是為了刻意刁難,只有正視問題才能最終解決問題。而非是隻靠著一味的自我安慰與自我欺騙。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