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之變

滇池 環境汙染 經濟 水汙染 沐英 地理視窗 2018-12-06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滇池是一座孕育生命的慈愛湖泊,它曾是昆明人夏天最大的快樂,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在上了年紀的老昆明人心中,她曾是最美的故鄉。

昆明滇池之變

而對於更多的昆明市民而言,滇池汙染已在長年累月的媒體報道中成為常態,上了年紀的人仍會懷戀滇池水的清澈和清香,但年輕人對這個湖泊的記憶則是乾燥的,因為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滇池就已被嚴重汙染。

昆明滇池之變

圍湖造田

對滇池的一次重創,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滇池流域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滇池水體自然淨化能力開始無法承受,此後每增長30萬人口,水質就下降一個等級。超過200萬人後,整個水體無法進行自我調節和淨化,水質進入到劣V類。今天,滇池流域的人口壓力仍在不斷增長。昆明城正在規劃著大都市的未來藍圖。而痼疾難愈,治理費用一路高漲的滇池,已經從母親湖的角色變身為城市的負擔。

昆明滇池之變

滇池的危機和它的“體質”有關。本來,在自然界中湖泊就是典型的靜水水體,與外界水的交換緩慢,汙染物易累積。除此之外,滇池之所以成為中國湖泊汙染和治理之難的典型樣本,還因為它有著更為獨特的身世——高原湖泊的治理是全球範圍內難度最大的,因為它的生態本來比較脆弱。而滇池位於昆明市南端,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帶,處於數百萬人口城市的下水口,是名副其實的納汙場、泔水桶。經歷了340萬年的漫長演化,滇池本身已進入自然的衰老期,蓄水量只有其誕生時的1/70,面積也只剩下1/4,年平均流出水量僅佔其蓄水量的11%。且來水量小於用水量,湖流格外緩慢,屬半封閉湖泊,猶如生命力衰弱的老人,自潔功能十分有限。

昆明滇池之變

此外,主要入水口在靠近城市的北部,出水口則在西南部,也就是說,滇池接受的主要是汙水,南部流出去的卻是沉澱後相對清的水。“納汙吐清”也使整個滇池淤中沉澱了大量的汙染物,造成重複和長期汙染。

滇池病入膏肓,還與不斷增長的人口和人類不斷膨脹的慾望有重大關係。

南詔國時期整個滇池流域一帶人煙稀少,約有三萬三千戶。公元13世紀中葉,蒙古大軍攻陷拓東城之後,對這片土地的能力深信不疑,將雲南首府從洱海邊遷到了昆明。明洪武初年,沐英先後兩次攜江南、江西28萬人眾入滇,對昆明城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清朝初年,清政府鼓勵就業墾荒,道光年間的人口已比明末增加了10倍。

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湖泊成為最為敏感、治理難度最大的地理單元,成為全球性的水環境難題。上圖為滇池邊上的公路和別墅群,湖中的藍藻把湖水變得像骯髒的綠漆。

昆明滇池之變

面對中國湖泊的困境,很多研究者對這個曲線在中國的實現可能提出了質疑,根據近幾年中國50個典型湖泊的水質調查數據,國內大多數湖泊仍處於水質“倒U形”曲線的左半段,未來數年還將繼續惡化。在經濟高速發展、汙染嚴重、人口眾多的特殊條件下,再加上湖泊獨特的環境生態特性,或許這個曲線並不會幸運地在越過拐點後掉頭向上,而是一直跌向不可挽回的黑暗。

昆明滇池之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