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為什麼大多數散戶會賠錢?為什麼越是簡單投資理念越難以模仿?(一)——遊資龍頭戰法乾貨分享

德州撲克 投資 金融 股票 選股寶 2017-07-05

我是一個曾經的職業牌手,就是天天在上海的地下賭場裡跟別人賭德州撲克的人,現在德州撲克在QQ啊,360啊,各種渠道玩的很多,只是一般人玩的是遊戲幣,我們玩的是人民幣。上海有數以百計的地下場子玩德州撲克現金桌,我有幾年就是靠這個為生。一年365天我起碼打300天牌,一天起碼打10個小時,一個小時我們一般可以玩20手牌。所以我一年至少要打60000手牌。

每個月穩定的5~8萬的收入,從頭到尾投入1500元,退出這個遊戲的時候帶走了7位數,我知道這聽起來根本不可想象,很象是吹牛,但之後我的文章會跟上來的。我會跟你們解釋為什麼。

一、風險分層理論

風險,風險!我們交易者最無奈,最不喜歡的可能就是這兩個字了吧!

因為在交易者的世界裡,風險代表著虧損,虧損代表著失敗,失敗代表著......總之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都是由這兩個字引起的,所以我交流過的無數交易者,無不把制約風險放在自己交易系統中最重要的位置上。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竭盡全力地優化自己的系統,以期望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可現實卻是殘酷的,不論他們如何掙扎,虧損始終不斷產生,從不停止,只是到底這樣虧,還是那樣虧的不同而已。

而另一部分交易者認識到並提出了贏虧同源的理念,這部分人在他們的系統中制定了相當包容風險的規則,他們認為虧損是交易系統必然的成本,如果你刻意規避風險,這本身也讓你失去了從市場上獲取利潤的機會。

可以說後一種交易者的成績是遠遠好於第一種交易者的。在後一種交易者中,相當一部分人已經作到穩定贏利的層次。當然我也知道我前面說的這些內容早就已經有人說過了,遠的不說,金融帝國在他的>一書中就詳細地提到了贏虧同源的問題.有興趣這方面內容的朋友可以去參考《走》一書。

而因為自己過往不同於常人的經歷,使我獲得了大量反覆直面風險最本質一面的機會,而這些與眾不同的經歷,讓我得出了我自己獨特的對於交易中風險的認識與看法,我稱之為風險分層理論。

在我的交易觀中,我認為風險不是單一不變的,而是有層次的。為什麼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

這還要從我作為職業牌手的經歷說起。在前面狐狸大叔的回覆中我看到這樣一段話,“本來感覺80%可能出大機會的市場狀態,結果沒有出來,被刷了幾次錯過一次大機會後,心態一下就失衡,導致盤中亂做,最後虧了20%才停下來。”在我自己打牌的過程中,經常經歷比這極限得多的情況。

記得有一次打到最後,只剩我跟一個玩家單挑了,還有最後一張牌要發,檯面上已經有3張方塊了,我手上也有兩張方塊,其中最大的那張是方塊J,我已經成花了。而我的對手還必須再發一張方塊才能贏我,他手上兩張牌一張是沒有用的雜牌,另一張是方塊K。

整副牌一共只有13張方塊,現在我們兩人已經拿走了3張方塊,檯面上也發出來3張方塊了(一共檯面上發5張牌,現在已經發了4張了還剩最後一張)那就是13-6=7還有7張方塊,而一副牌去掉大小王一共52張,4人的牌局,起手牌發掉8張,公共牌發掉4張,削牌發掉3張,最後一張牌是從剩餘的35張中發出,那麼他贏我的概率只有7*35=20%,我的贏面是80%,對手的贏面是20%,值得高興吧?

然後在發最後一張牌前,他還可以叫一次注,他問了我一句,你還有多少錢?我回答一共5萬,他說那好吧,我就下你全部的錢,5萬!我不需要任何深層次的思考只需要1秒就可以確認他是在偷雞,他現在手上的牌幾乎沒有可能比我大,但他通過巨大的下注,卻實實在在給了我巨大的壓力,因為他直接壓了我檯面上所有的身家。雖然我早已確定他是在偷雞,希望通過巨大的金額逼迫我棄牌從而偷下底池,但總數超過12萬的彩池,絕對金額依然給了我不小的壓力。(我們兩個算上最後一手各下了6萬多所以總額超過了12萬。)當然我除了CALL,沒有任何其他選擇的餘地。

開牌後發現他只有一個K,我自然相當高興,因為我玩這個已經相當職業,心裡默默地計算一下就知道我的贏面是80%,是對手的4倍,但我因為牌力領先他而高興的同時,依然有相當的擔心,畢竟20%說高不高,說低也不是低到等於根本不會發生的程度,2秒後牌發了出來,真的就是一張方塊!

我在概率、判斷、計算、膽量等所有方面全部沒有犯錯誤的前提下,卻得來了失去一個六位數的彩池的結果。在前後不過3分鐘的時間裡!請問如果是你,你作何感想?

並且我還可以告訴你,雖然前面的事情從概率的角度上來說,確實可以說是小概率事件,但事實上我們每天打牌都會碰到,很多牌手一旦碰到這樣的情況,都會象狐狸大叔一樣心態失去控制,而在德州上你心態失去控制的結果是很可怕的,可能不到10分鐘就可以讓你再輸10萬。所以雖然我堅定的打成手牌(就是隻在概率上贏面比對手大的前提下才與對手玩到底,這樣做是因為有顯而易見的概率優勢從長期來看),但頂不住老是被人家小概率一把,而且絕對金額還都挺大。

所以空閒的時間也會和一起玩牌的好友反覆談論到底該如何規避這種情況發生。談論的結果很令人喪氣,那就是我們發現這一類的風險不論我們怎麼去做都不可避免,我們稱之為“系統性風險”。

所謂系統性風險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在一個遊戲制定之初,就由它的遊戲規則所賦予的。系統性風險有以下的特徵:不可避免,始終存在,還有就是贏虧同源!

大家可以簡單地設想一下,如果假設那個人一樣的牌,一樣的打法,我們一共玩5次,那是不是可以說我獲得利潤的原因與獲得虧損的原因是一樣的,這就叫贏虧同源。(我這一次輸檯面給他的原因,就是他想利用規則的允許來靠錢的絕對數量偷我雞,然後又靠運氣戰勝了我。但下一次如果運氣不站在他那邊了,那麼我贏到他那麼多錢的原因依然是同樣的,他想利用規則來靠錢偷我機,不然以他當時的牌力是沒有可能全下我的。)

如果純粹從概率的角度來分析這件事情,那麼這樣的牌進行的次數越多,其實我獲得的利潤就該越接近理論上概率所給出的那個數字是吧?我相信這點沒有人會反對吧?那事實上不是這樣的,這是包括我自己以及觀察了大量職業牌手的實戰結果後得出的結論,那就是實戰得到的數值會因人而異,而不是都完美地和理論數值相符合。不同的人結果有比較大的偏差,如果概率統計出來的數據要因人而異,那這樣的數據還有意義嗎?

為什麼理論上的完美,一經歷實戰的檢驗就會發生這樣大的偏差呢?這是因為我們承擔的風險並不是只有系統性風險這一種而已。

我們在投機領域都聽說過一些老話,比如人才是最大風險源,最該小心的那個人就是我自己等等。這些話無不在向我們揭露另一種類型的風險,那就是人為主觀性風險。

就拿前面的牌局為例子,可以想象我輸了這把牌後我的心情是何等地難以平復,如果我對自己的控制力稍微差一點,我可能作出的決定就不是離開牌桌,回家一個胸悶去了,而是再拿更多的錢上桌亂搞一氣。

打德州幾乎沒有人不會碰到心態失去控制的情況,所區別的是,魚可能一下失去控制幾個小時甚至整個晚上,然後帶著巨大的虧損離開牌桌。如果他的心靈沒有失去控制,他是根本不會輸掉這樣離譜的一個數字的。

而職業高手一般都可以在1-10分鐘以內就平服心情,因為我們知道發脾氣對事情的改變,根本沒有任何幫助,只會讓人有機可乘。我們會把我們輸出去的錢當作是暫時放在那條運氣好的魚那裡,我們也相信早晚那條魚會把我的錢還回來,而且連本帶利。

正是在控制心靈力量的偏差下,不同牌手在同樣完美概率理論的作用下,得到的結果完全不同,而這類情況所對應的風險類型並不是贏虧同源的系統性風險,而是人為主觀性風險。

所有人為主觀性風險的特徵為:理論上都可以避免,只會造成虧損,不會帶來贏利,都源自自己的失誤。可以說一個職業牌手素質好不好主要就看他是怎麼控制人為主觀性風險的,因為系統性風險是不可控制,不可避免的,所以這樣的損失是恆定的,並且利潤也是恆定的,但這個利潤還要減去人為主觀性風險所帶來的損失。而這才是完美理論在實戰中因為人的不同,最終結果嚴重偏差的根本原因。

試想一個牌手只承受系統性風險(假設他完美),而你卻既要承擔系統性風險還要承擔人為主觀性風險,那麼只要你自己人為造成的風險,大過了你採用的系統所能帶給你的風險與利潤的差值,那你的結果早已經註定,不論你怎麼研究下籌模式,怎麼改進你的系統都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所幸人為的風險雖然巨大但卻是可以克服的,當然也相當不容易,這需要你能很好的駕御你的心靈,並能作到知行合一。但終歸是有出路的。

光面對前兩種風險就已經很難了,可德州撲克並不只有這兩種風險類型,它還有一種更高級別的風險類型需要你承擔,而這正是德州撲克為什麼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最流行的搏奕遊戲。那就是策略型風險!正是這種策略型風險把德州撲克從賭博遊戲昇華成了偉大的搏奕。

所謂策略型風險有以下特點,強加於對手或被對手強加於自身的風險,理論上贏虧同源但同系統性風險不同的是,這樣的風險(與利潤)並沒有辦法在概率上被衡量,而系統性風險可以被概率統計與衡量。

策略性風險並不存在幹多少次就一定會成功多少次,或失敗多少次的統計模型,因為它嚴重的技巧化與因人而異化。

簡單來說什麼是策略型風險呢?

我們做股票的人一定知道股票市場有主力,主力會刻意誤導散戶,主力明明要啟動行情卻偏偏故意先來個大跌,導致我們看不清楚真實的方向,該買的時候賣,該賣的時候買。這樣的行為就是通過策略強加於我們的風險。

同樣如果我們看穿了主力的誤導,我們就找到了最堅實的買入信心與證據。所以我們既會因為主力的誤導而做出錯誤選擇,也會因為主力的行為而獲得機會與利潤。所以這也是贏虧同源的。

但主力的操作分析起來感覺還可以,好象真的是有風險也有機會,但為什麼到了真實的操作上,散戶們總是吃虧受傷呢?因為這是由策略型風險的高技巧性所決定了的。

主力做出的操作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對立面上的,你要想你的操作能跟上主力的節奏你就必須能作出違揹人的本性的操作。這樣的操作如果沒有建立在熟練駕御自己心靈的基礎上你是絕對做不出來的,這也正是市場上散戶,總喜歡買入還沒有啟動的股票,而對主力發動行情的股票視而不見的根本原因!

主力控盤就是要通過他們的操盤技巧,來達到讓股票的走勢違揹人性,從而讓眾多小散看得見卻跟不上。這樣的策略型風險給予散戶的結果,就是散戶捕捉不到大的波動,來對衝他們固有的系統性風險,然後心態再變壞,再自己主動製造人為主觀性風險,從而達不成到在市場上獲得利潤的目的。

從承擔風險類型的區別來看,散戶面對主力就已經很吃虧了,因為主力只承擔兩種類型的風險:系統性風險和人為主觀性風險(主力也是人主力也會犯錯,只是主力的水準比散戶高多了,這就好象職業牌手對普通德州撲克玩家一樣,大家都有錯誤,只是職業的犯的錯比業餘的少得多)。

而策略性的風險已經通過技巧的控制與違揹人性的操作手段,把風險完全轉嫁到了散戶身上,同時還轉嫁了部分系統性風險給散戶。

散戶就吃虧多了,不但要為系統性風險買單,還要承擔自己因為經驗不足或對市場認識錯誤或心靈失去控制所帶來的人為主觀性風險,同時還因為主力的操縱,被強加了策略型風險在身上,所以散戶的成功率那麼低,老賺不到錢再自然不過了。

有那麼多風險類型需要對衝,散戶獲得的那些微薄的利潤那裡夠看,只有不停的虧損自己的本金來對衝了。

其實玩股票不太容易認識到第三類風險的存在,因為股票的表現形式太過複雜了,但德州撲克卻不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象股票市場中的主力一樣,通過技巧來運用策略,並達到誤導對手的目的。相對這點而言,股票市場就很不公平了,我們只能被人家用策略攻擊,而我們卻不能主動的對主力出手,唯一能做的就是,憑藉我們的能力來識辨判斷主力的招數。

說到這裡我總結一下,我認為股票市場與德州撲克一樣有三種類型的風險,或者說任何搏奕的領域都會有這三種層次的風險。

其中系統性風險是不可規避的也不需要規避,因為你規避它就也在規避利潤;而人為型風險我們一定要規避,因為它本身並不能給你帶來利潤,但卻需要你用贏利來對衝,所以你規避的越多你的系統能剩給你的利潤就越多;而策略型風險則是最難把握的一種風險類型,卻同時也能帶來最豐厚的回報。只是它的技巧性太強,對人的素質要求也及高,需要不僅要精通這個遊戲,也能輕鬆駕御自己心靈的人,才能通過它逆轉主力強加於你的風險,反而取得超乎尋常的利潤。

策略型風險也不能規避,因為他是別人強加於你的,但美好的地方在於它也是贏虧同源的。即可以是風險也可以是利潤,因人而異,看你的修行水準的高低。但因為它反人性的特點,所以交易者需要擁有極好的應對策略與完美的心靈駕御能力,而這才是真正最難學的地方。

同時我也認為正是因為股票市場由於策略性風險的存在,所以它並不是一個純概率型交易市場,它是一個以搏奕為主,概率為輔的市場。決定你在這個市場收益的最根本原因並不是你算概率能力的高低,而是你搏奕能力的比拼。

所以我基於以上認識,組建了自己獨特的主力針對交易系統,這個系統是以搏奕為核心,心靈駕御為前提,量化概率統計為基礎的交易模型。因為是搏奕,所以自然不可能是機械系統,法無定法,道非常道。在搏奕的世界中唯一不變的那就是變,可雖然變有些本質的東西卻又從未改變。

本策略可能會在盤中更新,接收更新提醒,請關注 遊資龍頭戰法。

關於作者介紹,請 。

免責聲明

作者不持有文章所涉股票,也不計劃買入。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選股寶立場。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