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兩千官兵為何能讓劉禪十萬大軍跪地投降

鄧艾 劉禪 姜維 劉備 遼寧資深球迷 遼寧資深球迷 2017-11-06

長期以來,關於三國爭霸蜀國最後滅亡的討論一直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能夠一直產生討論的原因無非是很多人過於接受不了蜀國的突然滅亡,劉備的艱辛創業,幾十年的艱辛維護,最後僅在短時間內便以投降的方式宣告滅亡,蜀國精英幾十年來的努力毀於一旦,劉禪也是備受指責,指責蜀國尚有10萬官兵,最後卻向只有2000官兵的鄧艾投降,把劉備一生的英武丟的一乾二淨。

但事實上,從蜀國當時的實際國情出發,蜀國的實際情況,恐怕未必有字面上那麼樂觀。

鄧艾兩千官兵為何能讓劉禪十萬大軍跪地投降

700裡絕境偷渡,鄧艾一戰成名

首先,經過長達50餘年的征戰,中途荊州的丟失,蜀國的國力已經大大耗損,益州的200餘萬人口減少了一般,字面上所謂的10萬官兵,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只是在冊的,必要時可以動員的壯丁人數,而並非實打實的正規軍,當時蜀國的主力姜維部已經被鍾會拖在了劍閣,還有部分部隊佈防與東吳相連的邊境和南方一線,根本無法抽調,成都本來也有部分生力軍,但在之前的綿竹關一戰中全軍覆沒,主戰派官員大部分戰死於這場戰鬥中,成都城內真正的正規守軍已不多,援軍也無法趕來,而他們要面對的是剛從鬼門關裡殺出的鄧艾所部,城下的魏軍皆為百戰精銳,成都已經很難守下去了。

鄧艾兩千官兵為何能讓劉禪十萬大軍跪地投降

綿竹關一戰,諸葛家族滿門戰死

鄧艾偷渡陰平時,所帶部隊3萬人,攻到成都城下時,兵力大概還剩2000人,因此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誤以為鄧艾已經損失慘重,3萬兵馬只剩兩千人,劉禪向2000人投降是懦弱的表現,但事實上這不是事實。

鄧艾偷渡陰平,目的是企圖打通另一條直通成都的道路,而陰平小路為山路,一路上需要不斷地修路架橋,為隨後可能的大部隊進軍做準備,所以從鄧艾偷渡陰平開始,他的3萬兵馬隨著在陰平小路的不斷前進,也不斷的分別留下部隊,進行修路鋪路,所以鄧艾隨後抵達成都城下時,他的兩千人只不過是先頭部隊,他自己的兵馬大部分還在路上,也就是說他的3萬兵馬已經在陰平700裡山路上建立了一條可以順利前行的兵站,而陰平小路被打通,其中的路段也被等待留守的部隊鋪好,鍾會的17萬兵馬即便無法攻克劍閣,也完全可以第二次從已經搭建好的陰平小路中前進,直達成都城下,所以姜維即便在劍閣死守,劉禪即便與成都共存亡,也無法保全蜀國的命運,最大的結果無非只是延緩一下蜀國的亡國時間。

鄧艾兩千官兵為何能讓劉禪十萬大軍跪地投降

面對民生凋敝的蜀國,10個姜維在世也難以翻身

實際上魏國最後的伐蜀之戰,關鍵點已經不在於劉禪或姜維的意志力,蜀國當時的國情已經無法與魏國相抗衡,荊州班底基本耗盡,原益州派的老班底一直伺機反撲,連年征戰卻無戰果,蜀國早已國力衰落,魏國一次性出動的伐蜀部隊甚至比蜀國全國的青壯年還多,劉禪自己又不是英明之主,隨著自己嫡系,也就是荊州派的衰亡,即便他有諸葛亮之才,也是孤木難支,蜀國的滅亡就是時間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