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學習就能拿獎學金?你覺得高校獎學金評價方式合理嗎?

大學 教育 高中升學研究所 高中升學研究所 2017-10-07

獎學金作為高校教育中一項重要的系統性、常規性工作,是我國“獎、貸、助、補、減”資助、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激勵作用的充分發揮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自身潛力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高校的獎學金評定工作基本上能較好地發揮其“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但獎學金在評定過程中也存在“馬太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獎學金的激勵導向作用。特別是在獎學金評定方面,班級獲獎學金的總是那麼幾個人,甚至出現有的學生一年獲幾萬元獎學金的現象。

努力學習就能拿獎學金?你覺得高校獎學金評價方式合理嗎?

獎學金評價需要更科學的方式

目前,許多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多元綜合評價模式,但獎學金評定實際操作主要還是以加權平均分為基準,評價較為單一且夠科學。如有的高校學生學年總成績由智育分、德育分、體育分和附加分四部組成,其中智育分佔百分之七十,德育、體育共佔百分之三十,附加分為額外的增減分。

智育分計分公式為當年所修課程各科成績乘以相對應的學分之和除以各科學分之和。由於每門課程的得分性質不同,學生擅長的、喜歡的科目得分點就高,但有時該科目所佔學分不高,總得分也就不高,因此具有不可比和不可加性。

努力學習就能拿獎學金?你覺得高校獎學金評價方式合理嗎?

加之,在現實操作中有人情因素干擾總體排名的客觀性,尤其是佔智育成績百分之三十的平時成績、德育成績和附加分,從而不能科學地判定每名學生成績在全班中的相對位置,使獎學金評定工作容易背離公正、公平的原則。以上對學生綜合評價不夠科學容易在學生中產生分化效應。

分化效應是指由於外在客觀因素的影響使人或物分流,走向兩個極端,產生分化。學生因非自身原因的智育成績被過分看重和評價不夠科學等因素的影響而分流,時間一長,學生中逐漸分化出獎學金群體和非獎學金群體,這也是獎學金評審過程中出現“馬太效應”的重要誘因。

努力學習就能拿獎學金?你覺得高校獎學金評價方式合理嗎?

獎學金馬太效應

獎學金應該發揮其激勵導向作用,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在現實評選過程中,受“馬太效應”的影響,有的學生集多獎於一身,甚至可能每年都獲得同一類別的獎學金,導致獎學金獲獎面窄,高校中“獲獎專業戶”和“困難貴族”的出現。又由於獎學金覆蓋面小、重複率高,獎學金不能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激勵導向作用不能有效發揮。

在“馬太效應”的作用下,很多有特長的學生的能力被忽視,得不到充分發揮,從而對他們的個性和心理造成傷害,導致一些有潛能、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被埋沒。其次,容易使學生產生自滿或自卑心理,缺乏努力的動力。由於獎學金過於偏向老師心中的好學生,往往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一部分學生自負自傲,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因成績不好而自信心不足,自己的努力得不到重視,上進心減弱,使得少數學生成為精神“貴族”,多數學生成了受冷落的“被棄者”,造成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

努力學習就能拿獎學金?你覺得高校獎學金評價方式合理嗎?

正確看待獎學金

獎學金的設置只是手段,讓每位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提升才是教育的目的。

第一,樹立正確的榮譽觀,正確地看待獎學金,準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

第二,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在考試和獎學金評定過程中堅守誠信,杜絕通過舞弊、走“後門”等不正當的方式獲取成績及其他加分,而是憑自身的真才實學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第三,樹立正確的能力觀,認識到獎學金絕不是能力體現的唯一標準。在搞好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