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出臺史上最嚴論文審查制度 進入“嚴出”時代

《法律與生活》綜合消息,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對論文的審查也愈發嚴格。

僅從今年嚴苛的論文“查重率”的規定上,其嚴格程度就可見一斑。

所謂論文查重,是指查詢論文內容的重複率,目的在於應對學位論文學術不端和學術論文抄襲複製。

據瞭解,部分學校的畢業論文“查重率”從原來的30%以內降低到20%,更嚴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此外,甚至 有學校增加了重審環節,對已畢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質量跟蹤監控,一旦被查出高於查重率,將直接取消學位證書與畢業證書。

高等學校正在進入“嚴出”時代

今年2月22日,教育部公佈2019年工作要點。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將強化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查處,今年要開展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等工作。

2月27日,教育部發文要求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考試招生及培養管理工作,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露頭即查、一查到底、有責必究、絕不姑息,實現“零容忍”。

4月2日,教育部在官網公佈《教育部2019年部門預算》稱,2019年教育部擬抽檢博士學位論文約6000篇(不含軍隊系統),抽檢比例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學位數的10%左右。2019年學位論文抽檢預算為800萬元。

有評論稱,我國高等學校正在進入“嚴出”時代,那些能走進打印店的應屆畢業生都是這個畢業季的“人生贏家”,因為他們終於走到了畢業論文完成的最後一步。

第一遍寫完後,被指導老師要求儘量引用最近3年的文獻。於是,又在知網上重新查一遍,再進行修改。參考文獻的發表時間也很重要,最後要掰著手指算3年之前究竟是截至哪一年哪一天,生怕算錯了。現在,雖然再次將論文交給了指導老師,但晚上睡覺時都會夢見又有地方出了差錯。

已經找好工作的大四畢業生林海依舊很焦慮,原因便是論文查重。

初稿查一次,盲審查一次,學校代查一次,答辯再查一次。如今,“一篇論文查四次”被一些畢業生口口相傳。

目前,國內權威論文檢測機構主要有三家:Gocheck維普、知網CNKI、萬方。論文查重也被稱為論文檢測,主要是指查詢論文內容的重複率,目的在於應對學位論文學術不端和學術論文抄襲複製。論文檢測查重率,即論文查重字數佔總字數的百分比。

還有一部分已經畢業了的人,因為論文抽檢,被抽上要再次查重。

已經碩士畢業的劉山(化名),因為所在地方的教育廳抽查學位論文,學院抽到了他,“只能抽空填了各種表,委託學弟幫忙找導師簽字”。

抽檢論文源於2014年出臺的兩份文件。

2014年,國家出臺《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同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佈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號)。

根據相關規定,碩博士論文抽檢出問題後,論文作者、導師、研究生院都會面臨相應的處罰。論文作者會被撤銷學位,導師也會被停止招生。

去年9月,教育部下發《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強調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同年10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對形式、內容、難度進行嚴格監控,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加強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是狠抓本科教育教學的一項舉措。

高校在“嚴出”上加強了管理力度

而在今年畢業季,不少高校在“嚴出”上更加強了管理力度。

4月,清華大學公佈了最新修訂的《清華大學學生紀律處分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其中有一個顯著變化,即對學術不端加大處罰力度,學位論文抄襲者可被開除學籍。而原來的處罰則是給予“記過以上處分”。

5月5日,中南大學本科生院發出相關通知,其中明確二次檢測“文字複製比”為70%及以上的學生,屬於嚴重論文作假嫌疑,確認作假(抄襲)屬實的,由學院研究依規對當事學生及其指導教師進行嚴肅處理。

5月6日,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教務處發佈《關於做好2019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查重檢測工作的通知》,要求本屆畢業設計(論文)查重檢測增加大學生論文(含本屆)對比庫,凡發現同系、同校學生互相抄襲的,教務處將啟動調查程序,情況屬實的從嚴處理。

不少學生吐槽目前的查重標準。

林海認為,目的在於規避學術不端的查重,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有失公允。他表示,以自己論文中涉及的古文獻研究為例,這一類人文學科的論文轉引其他著作的原話較多,這在無形之中導致論文查重率偏高,“查重率不應該成為決定論文質量以及學生是否參加答辯的前提條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