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第四輪學科評估分檔規則

按照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排名百分位,分9檔公佈排位前70%的學科:前2%(或前2名)為A+檔,2%~5%為A檔(不含2%,下同),5%~10%為A-檔,10%~20%為B+檔,20%~30%為B檔,30%~40%為B-檔,40%~50%為C+檔,50%~60%為C檔,60%~70%為C-檔。

二、第四輪學科評估學校整體得分積分規則

由於第四輪學科評估不進行具體的排名,因此參考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的百分位排位將A+至B-的六檔進行計分,詳見下表。

"

一、第四輪學科評估分檔規則

按照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排名百分位,分9檔公佈排位前70%的學科:前2%(或前2名)為A+檔,2%~5%為A檔(不含2%,下同),5%~10%為A-檔,10%~20%為B+檔,20%~30%為B檔,30%~40%為B-檔,40%~50%為C+檔,50%~60%為C檔,60%~70%為C-檔。

二、第四輪學科評估學校整體得分積分規則

由於第四輪學科評估不進行具體的排名,因此參考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的百分位排位將A+至B-的六檔進行計分,詳見下表。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三、電子科技大學學科評估分析


"

一、第四輪學科評估分檔規則

按照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排名百分位,分9檔公佈排位前70%的學科:前2%(或前2名)為A+檔,2%~5%為A檔(不含2%,下同),5%~10%為A-檔,10%~20%為B+檔,20%~30%為B檔,30%~40%為B-檔,40%~50%為C+檔,50%~60%為C檔,60%~70%為C-檔。

二、第四輪學科評估學校整體得分積分規則

由於第四輪學科評估不進行具體的排名,因此參考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的百分位排位將A+至B-的六檔進行計分,詳見下表。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三、電子科技大學學科評估分析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在教育部公佈的人文社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7大門類95個一級學科評價(2017)中,電子科技大學排名情況統計如下:


"

一、第四輪學科評估分檔規則

按照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排名百分位,分9檔公佈排位前70%的學科:前2%(或前2名)為A+檔,2%~5%為A檔(不含2%,下同),5%~10%為A-檔,10%~20%為B+檔,20%~30%為B檔,30%~40%為B-檔,40%~50%為C+檔,50%~60%為C檔,60%~70%為C-檔。

二、第四輪學科評估學校整體得分積分規則

由於第四輪學科評估不進行具體的排名,因此參考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的百分位排位將A+至B-的六檔進行計分,詳見下表。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三、電子科技大學學科評估分析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在教育部公佈的人文社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7大門類95個一級學科評價(2017)中,電子科技大學排名情況統計如下: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具體分佈情況為:

工學類的電子科學與技術,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並列A+、信息與通信工程與北京郵電大學並列A+;

工學類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A;

工學類的光學工程A-;

工學類的儀器科學與技術B+、生物醫學工程B+、軟件工程B+、管理學類的管理科學與工程B+、工商管理B+;

工學類的機械工程B、材料科學與工程B、控制科學與工程B、管理學類的公共管理B。

四、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簡介


"

一、第四輪學科評估分檔規則

按照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排名百分位,分9檔公佈排位前70%的學科:前2%(或前2名)為A+檔,2%~5%為A檔(不含2%,下同),5%~10%為A-檔,10%~20%為B+檔,20%~30%為B檔,30%~40%為B-檔,40%~50%為C+檔,50%~60%為C檔,60%~70%為C-檔。

二、第四輪學科評估學校整體得分積分規則

由於第四輪學科評估不進行具體的排名,因此參考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的百分位排位將A+至B-的六檔進行計分,詳見下表。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三、電子科技大學學科評估分析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在教育部公佈的人文社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7大門類95個一級學科評價(2017)中,電子科技大學排名情況統計如下: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具體分佈情況為:

工學類的電子科學與技術,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並列A+、信息與通信工程與北京郵電大學並列A+;

工學類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A;

工學類的光學工程A-;

工學類的儀器科學與技術B+、生物醫學工程B+、軟件工程B+、管理學類的管理科學與工程B+、工商管理B+;

工學類的機械工程B、材料科學與工程B、控制科學與工程B、管理學類的公共管理B。

四、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成立於2018年1月,是由原電子工程學院、原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和原物理電子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所屬相關方向合併組建。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既深邃厚重,又朝氣蓬勃,是學校規模最大、辦學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

目前,學院擁有一支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盛綱教授、陳星弼教授領銜的雄厚師資隊伍。國家傑出人才共69人,其中兩院院士5人,IEEE Fellow 7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國家特聘專家28人(含國家特聘青年專家16人),長江學者16人(含青年長江學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青年拔尖人才計劃5人。學院擁有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和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學院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負責建設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在2012年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名列全國第一;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獲得A+(全國第一)。學院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先後獲得兩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2013年),一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2013年)。研究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Nano Energy》等頂尖學術期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並在國際、國內科技競賽和頂級學術會議上獲得多項獎勵。

學院擁有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極高頻複雜系統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微波電真空器件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4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擁有電子信息工程科學、微波材料與器件學科、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低功耗微電子與微系統、微波毫米波與太赫茲電子學(培育)等5個高等學校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擁有通信用單晶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科研任務類型涵蓋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973計劃等。近五年,發表SCI收錄論文2700餘篇,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6項。學院與3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在學院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已為國家培養了一批知名學者、高級管理者、電子信息領軍人物和近五萬名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未來,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將按照電子科技大學建設“特色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的辦學定位,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依據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學院發展規劃,充分發揮研究領域寬、綜合實力強的優勢,立足國民經濟主戰場,著眼國家重大需求,匯聚一流隊伍,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努力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學院。

"

一、第四輪學科評估分檔規則

按照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排名百分位,分9檔公佈排位前70%的學科:前2%(或前2名)為A+檔,2%~5%為A檔(不含2%,下同),5%~10%為A-檔,10%~20%為B+檔,20%~30%為B檔,30%~40%為B-檔,40%~50%為C+檔,50%~60%為C檔,60%~70%為C-檔。

二、第四輪學科評估學校整體得分積分規則

由於第四輪學科評估不進行具體的排名,因此參考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的百分位排位將A+至B-的六檔進行計分,詳見下表。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三、電子科技大學學科評估分析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在教育部公佈的人文社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7大門類95個一級學科評價(2017)中,電子科技大學排名情況統計如下: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具體分佈情況為:

工學類的電子科學與技術,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並列A+、信息與通信工程與北京郵電大學並列A+;

工學類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A;

工學類的光學工程A-;

工學類的儀器科學與技術B+、生物醫學工程B+、軟件工程B+、管理學類的管理科學與工程B+、工商管理B+;

工學類的機械工程B、材料科學與工程B、控制科學與工程B、管理學類的公共管理B。

四、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成立於2018年1月,是由原電子工程學院、原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和原物理電子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所屬相關方向合併組建。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既深邃厚重,又朝氣蓬勃,是學校規模最大、辦學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

目前,學院擁有一支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盛綱教授、陳星弼教授領銜的雄厚師資隊伍。國家傑出人才共69人,其中兩院院士5人,IEEE Fellow 7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國家特聘專家28人(含國家特聘青年專家16人),長江學者16人(含青年長江學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青年拔尖人才計劃5人。學院擁有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和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學院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負責建設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在2012年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名列全國第一;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獲得A+(全國第一)。學院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先後獲得兩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2013年),一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2013年)。研究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Nano Energy》等頂尖學術期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並在國際、國內科技競賽和頂級學術會議上獲得多項獎勵。

學院擁有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極高頻複雜系統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微波電真空器件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4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擁有電子信息工程科學、微波材料與器件學科、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低功耗微電子與微系統、微波毫米波與太赫茲電子學(培育)等5個高等學校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擁有通信用單晶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科研任務類型涵蓋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973計劃等。近五年,發表SCI收錄論文2700餘篇,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6項。學院與3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在學院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已為國家培養了一批知名學者、高級管理者、電子信息領軍人物和近五萬名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未來,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將按照電子科技大學建設“特色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的辦學定位,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依據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學院發展規劃,充分發揮研究領域寬、綜合實力強的優勢,立足國民經濟主戰場,著眼國家重大需求,匯聚一流隊伍,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努力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分析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成立於2018年1月,由原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的通信與信息系統二級學科和原電子工程學院的信號與信息處理二級學科的師生組建而成,設有通信工程系、網絡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電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

學院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特聘專家計劃入選者8人,全國教學名師2人,長江學者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青年特聘專家計劃入選者7人,國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人。

教育部公佈的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被評為A+。學院擁有新型微波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光纖傳感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高性能計算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先進微處理器技術)、精密測量雷達系統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近5年來,學院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項,國防及省部級科技獎勵12項,重大重點項目10項,年均發表SCI檢索高水平學術論文300餘篇,年均科研經費超億元。

通信工程專業於2015年、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於2017年分別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陣”。學院獲得全國百篇優博論文提名4篇,學會優博論文(含提名)3篇。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建有 “可視媒體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光纖傳感與通信學科”兩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每年主辦或承辦兩次以上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與國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和緊密的學術合作與交流關係,極大地擴大了學院的學術影響。

建校以來,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共培養了20000餘名畢業生,他們遍佈海內外IT領域,在國防科研戰線,航空航天、電子領域,處處都有學院校友的風采。以譚述森院士為代表的知名學者、以“神舟載人飛船”測控系統總工程師席政少將為代表的國防頂尖技術專家、以華為公司董事長孫亞芳為代表的IT領軍人物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成為國內外電子信息領域的中堅力量,為我國信息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