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衡水走出衡水

大學 中考 高考 升學考試 新民網 2017-04-13
當衡水走出衡水

朱曉昆/文

題目中的第一個衡水,是指那所以極其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和極高的北大清華錄取率著稱的衡水中學;那第二個衡水,便是很有趣的以老白乾和一所中學出名的城市。衡水中學開始走出家鄉,到全國多地辦學,繼雲南、安徽之後,最近又來到了浙江。

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分校剛剛揭牌,就因其設定的新生報到時間比中考整整提前了兩個月而引發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質疑。而仔細分析,報到時間的早晚似乎還屬於技術層面問題,根本的衝突是:應試教育如此擴張,會不會對倡導的素質教育帶來危害?對此,浙江省教育廳有關人士表示:他眼睛裡只有分數沒有人,我們不歡迎。衡水中學則迴應說:我們走自己的路。

以人為本而非以考試升學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已獲得教育界人士和大多數家長的贊同。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完善的素質教育手段還沒有探索到位,統一的路徑更是難以設計。因而,在比較發達的地區,公辦、民辦、國際學校、海外辦學等種種教育生態並存,不同的家庭情況、學生特點,會有不同的選擇,各取所需。而素質和考試,顯然也無法完全分開,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同樣需要用分數來檢驗。

在這種情況下,衡水模式作為其中的一種存在,似乎也不必過於視為洪水猛獸,這兩年衡水中學得以走出衡水,也體現了一定的市場需求。首先,只要高考作為選拔手段依然在使用,需要依靠“高考改變命運”的群體就必然存在。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和家長,不反對這種高強度的學習模式,有的甚至認可其為一種人生的歷練。

不過,我們必須冷靜地看到,儘管衡水模式出現一定程度的發展勢頭,卻並不能說明它的生命力會越來越強。有回訪已經表明,當年的高考狀元們,在走上社會之後,並沒有延續讀書時代的高水準,有的湮沒在人群中,有的甚至出現各種心理病、職場病。這是對過度追求高分而忽視其他能力訓練的現實批判。目前尚沒有衡水校友大學畢業後境況的調查,隨著此類資訊更為完整,家長也會放長眼光,理性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