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大同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四季鮮明。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蹟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大同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戰國屬趙,秦置平城縣。北魏天興元年於此定都。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恆安鎮,北周置雲中縣,隋改為雲內縣。唐開元二十年(732年)置雲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雲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雲州。遼重熙十三年(1044年)於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縣附郭。自此,大同縣名沿用未改。金西京路總管大同府。元因之為西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大同路;至大元年(1309年)改屬中都留守司,四年(1311年)復屬宣慰司。至元二年(1265年)雲中縣併入大同縣。明洪武七年(1374年)為大同府治。抗日戰爭時期分設東、西大同縣。

解放後,大同城區建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1952年,大同市、雁北專區由察哈爾省劃歸山西省;大同市為山西省轄市;原由察哈爾省直轄的天鎮縣劃入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應縣、懷仁、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右玉、左雲等13縣。1954年,大同、懷仁2縣合併,改名為大仁縣(駐大同市),雁北專區轄12縣。

1958年撤銷雁北專區,改設晉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原由省直轄的大同市及原雁北專區所屬大仁、天鎮、靈丘、應縣、朔縣、左雲、陽高、廣靈、渾源、山陰、平魯、右玉等12縣及原忻縣專區所屬忻縣、代縣、五臺、陽曲、嵐縣、岢嵐、河曲、五寨、寧武、崞縣、繁峙、定襄、靜樂、興縣、保德、偏關、神池等17縣劃入晉北專區。撤銷陽曲縣,併入太原市;撤銷大仁縣,併入大同市和山陰縣;撤銷應縣,併入山陰縣;撤銷忻縣、定襄2縣,合併設立忻定縣(駐原忻縣城)。撤銷崞、代2縣,將崞縣部分地區併入寧武縣;代縣部分地區併入繁峙縣;崞、代2縣其餘地區合併設立原平縣(駐原崞縣城)。撤銷岢嵐縣,併入五寨縣;撤銷神池縣,併入五寨、寧武2縣;撤銷嵐縣,併入靜樂縣;撤銷保德縣,併入河曲、興縣2縣;撤銷偏關縣,併入河曲縣;撤銷天鎮縣,併入陽高縣;撤銷廣靈縣,併入渾源縣;撤銷平魯縣,併入朔縣;撤銷右玉縣,併入左雲縣。晉北專區轄大同市及忻定、原平、繁峙、五臺、靜樂、興縣、河曲、五寨、寧武、陽高、靈丘、渾源、山陰、朔縣、左雲等15縣。

1960年,恢復廣靈、保德、偏關、應縣4縣;原平縣由原崞縣城遷駐原平鎮;晉北專區轄1市、19縣。1961年撤銷晉北專區,復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大同市改由省直轄;將忻定、寧武、原平、繁峙、五臺、靜樂、興縣、河曲、五寨、保德、偏關等11縣劃歸忻縣專區;恢復天鎮(駐天鎮縣城)、平魯(駐井坪鎮)、右玉(駐右玉縣城)3縣;雁北專區轄11縣。1964年,復設大同(駐大同市)、懷仁(駐懷仁鎮)2縣,由大同市領導。1965年,大同市所屬大同(駐大同市)、懷仁2縣劃入雁北專區(轄13縣)。1970年,雁北專區改稱雁北地區,地區駐大同市;轄大同市及大同(駐大同市)、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懷仁、應縣、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駐井坪鎮)、左雲、右玉等13縣。1971年,大同縣駐地由大同市遷西坪。1972年,大同市改由省直轄,雁北地區轄13縣。1973年右玉縣駐地遷樑家油坊。1989年1月,成立朔州市,轄朔城區(原朔縣)、平魯區(原平魯縣)、山陰縣。

1993年6月25日,國務院《關於山西省撤銷雁北地區調整大同市、朔州市行政區劃的批覆》批覆:撤銷雁北地區;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左雲、大同、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7縣劃歸大同市領導;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懷玉、右玉、應縣3縣劃歸朔州市領導。山西省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雁北地區與大同市合併,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實施方案》。7月10日正式實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