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華:想玩新零售,必須讀懂這五大關鍵詞(傳統企業必讀)

大數據 正和島 美的 物聯網 正和島 2017-04-27

“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理想狀態下的新零售,消費者都是在體驗一種生活品質。”在夏華看來,未來消費者更多的不是在買一件商品,而是在購買品牌背後所代表的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口述|夏華 依文集團董事長

編輯|李晶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在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期間,新零售和消費升級成為各路嘉賓最為關注的商業話題之一。很多人對新零售的認知還停留在馬雲不同場合的公開演講,但對於深耕傳統領域多年的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而言,她對新零售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夏華認為,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需求個性化、服務產品化和場景體驗化會成為新零售模式的核心要素,消費者更願意為體驗、環境、情感和服務買單。要突破傳統零售模式中“店”的概念,打造文化共享的場景式體驗。“這個時候,消費者就不再是固化模式中的‘購買者’,而是文化‘分享者’,以及設計的‘參與者’。”

以下為夏華口述:

關鍵詞:認知

新零售首先要打破傳統商業價值模型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新零售的業態已經逐漸清晰。新零售不光是指線上線下,新零售首先打破了傳統的商業價值模型,不僅僅是交易價值,還會延伸到服務價值,最重要的是它沉澱下來的數據所產生的使用價值。

新零售完全打破了另外一種模型是,新零售是從前臺的開放型、共享型的商品體驗加服務,一直到後臺系統的支撐,以及數據沉澱的一體化,從商品生產,到交易、物流、數據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系統,這樣才能真正打破傳統零售的商業模型,成為新零售的標杆。

比如傳統服裝零售的前臺基本上是封閉的,而新零售不應該只是自己開一家店進行銷售,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共享平臺。比如現在依文正在把時尚管家服務模式推廣到各種跨界共享平臺,在常規零售門店的基礎上,通過“時尚管家”這種直達型消費形式,在共享場景的體驗空間裡,讓消費者感受“商品+服務+體驗”的新型定製,這樣可以形成消費者與品牌的直接對話,建立起與消費者之間的新型互動關係。無論是自己還是城市合夥人,大家可以共同使用一個開放性的平臺進行銷售。這樣在終端就會形成兩個非常重要的支撐,一個是設計服務的平臺型支撐,另外一個是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的支撐。後臺通過這些大量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應用,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系統內的良性閉環。

關鍵詞:摒棄

最重要的價值不僅僅是交易

在新零售商業模型的重塑過程中,有兩個東西必須摒棄:

第一,要摒棄傳統的觀念做法。傳統零售中,一家企業會從產品的設計、生產一直到銷售。非常封閉地從頭做到尾。而新零售的一個核心是企業需要重塑產業模型,做一個開放的系統,不僅僅是產品端的開放,還有數據端的開放。

第二,傳統企業的所有核心力量都用在交易環節,大家認為只有交易才能產生價值。新零售很重要的就是,交易只是一個局部價值,最重要的價值是在交易形成後的使用,以及服務延伸階段。

所以,你會發現,傳統零售與新零售,一個是封閉的,一個是開放的。我們必須重塑一個基於消費者的真正有效需求,並讓消費者高度參與的開放型平臺,無論是前臺的銷售、服務和體驗,還是後臺產品的設計、快速反應的生產系統,都要有消費者參與的痕跡在裡面。

關鍵詞:升級

“深度瞭解、精準對應、後期跟蹤”消費需求

在大多數人眼裡,思考消費升級就會想到要把產品升級。這只是初級理解,我覺得將產品做好的前提是,要深度地瞭解消費者的真正有效需求,而且要把這些需求變成碎片化的要素,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進行滿足。

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服務升級。在消費升級時代,你會發現產品服務化、價值情感化,把服務變成產品、把情感化作價值,這在消費升級過程中非常重要,而且消費者會因為溫暖、信任和體貼等情感要素,深度參與到品牌和產品的消費過程之中。這時,價格不是核心要素,服務加產品才是。

在這樣的趨勢下,需要企業家個人的升級,不能再三維角度看問題——只看企業自己的產品、服務和交易過程。一定要再打開一個維度,從四維的角度去看,重新尋找整個產業的核心要素,進行重新組合,而組合的關鍵核心是“深度瞭解、精準對應、後期跟蹤”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所以,這時數據化的建設變得至關重要。

很多企業家這麼多年來會覺得,傳統企業跟數據能有多大關係?但是當我們有了數據分析師後才發現,整個數據的沉澱、分析,以及應用對品牌精準獲取消費者的真正有效的需求,並把所有個性化的需求留下痕跡,從而讓我們可以持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等方面真的是至關重要。

我們有一個DPOLS(帝泊斯)動態線上數據管理系統生態鏈,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平臺應用:

第一層是前臺,以線上定製頻道和線下體驗中心為入口,通過時尚管家+智能接入設備,進行數據採集,將客戶的消費需求進行收集與整理;

第二層是中臺,經過數據整合分析,進行消費者畫像,結合互聯網大數據,對用戶群體進行消費分析,設計產品與配置服務;

第三層是後臺,通過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系統,加上物聯網的應用,將產品及服務精準推送給消費者,實現消費迭代的閉環。

在三個平臺的底層,將採用基於數據採集和交互的雲服務平臺,從結構上保證了整個系統的開放與互聯互通性。

關鍵詞:市場

基於消費者需求,系統性解決問題

市場端更應進行新零售的認知和產業升級。新零售最大的變化是打破了傳統的產品端、企業端和市場端,而是人對人、端對端。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消費者可以從開始就直接介入,而不再像過去傳統模式下各端的割裂狀態:企業是企業、產品是產品、市場是市場,而是完全形成一體化。

所以,我們不要簡單地思考零售市場如何進行改變,而應該去思考如何打通企業端、產品端、市場端。依文在各地的體驗中心就是打破了原來的零售格局,不再是簡單通過百貨商場、shoping mall接觸客戶,而是通過體驗中心把所有的需求者組合連接在一起,形成社群,這樣我們自己就承擔了市場的職責。

未來你會發現,從產品的創造過程,一直到物流、數據、銷售都會是一個逆向的推演,都是基於消費者需求,系統性地解決問題。

關鍵詞:場景

未來“賣”的是品牌代表的生活方式

理想狀態下的新零售應該是這樣一個場景: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消費者都是在體驗一種生活方式,在消費溫暖、信任、快樂的同時,產品需求被滿足,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數據記錄,就可以不用重複去一個場景進行消費,而是產品直接精準推送給消費者,超越消費者預期。

隨著消費升級,需求個性化、服務產品化和場景體驗化會成為新零售模式的核心要素,消費者更願意為體驗、環境、情感和服務買單。要突破傳統零售模式中“店”的概念,打造文化共享的場景式體驗。這個時候,消費者就不再是固化模式中的“購買者”,而是文化“分享者”,以及設計的“參與者”

依文會讓消費者在非常美的文化氛圍內,體驗一個定製產品的深邃文化,包括每一顆釦子、每一種紋飾、每一位匠人等。在用心的同時,通過與服務人員溝通,消費者真正有效的需求就會被挖掘。這樣你就會發現,每一天,你都會有專業的管家打理你的形象,告知你著裝方面的注意事項,一年四季都會有管家精準推送服務和產品。而且很重要的是未來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人人都會形成自己的style,人人都會有自己的服裝顧問,人人都會有自己的衣櫥管家。這個時候大家不是在買一件商品,其實是在買品牌背後所代表的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當然,這裡面還包括了非常重要的服務體驗和性價比,這需要非常強的產業鏈做支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