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天師這兩個字最早見於《南華真經》,雲:“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現記載最早稱天師的為張道陵天師,東漢末年,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為中心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因為正一盟威道領袖稱天師,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師道”命名正一道,但是正一道教主“天師”的稱號在元朝忽必烈時代才被官方正式承認,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而最早被官方承認的“天師”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北天師道首領寇謙之天師。

我們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四大天師包括: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葛玄天師。其實道教的天師遠不止四個,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師。

張道陵天師


"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天師這兩個字最早見於《南華真經》,雲:“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現記載最早稱天師的為張道陵天師,東漢末年,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為中心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因為正一盟威道領袖稱天師,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師道”命名正一道,但是正一道教主“天師”的稱號在元朝忽必烈時代才被官方正式承認,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而最早被官方承認的“天師”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北天師道首領寇謙之天師。

我們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四大天師包括: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葛玄天師。其實道教的天師遠不止四個,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師。

張道陵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張道陵天師又稱祖天師、三天法師,即東漢時期創立正一盟威道的天師。

晉代葛洪《神仙傳》載,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縣人。本太學書生,博採五經。晚乃嘆曰:“此無益於年命。”遂學長生之道,時年50歲。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後於嵩山石室中得隱書祕文,及制命山嶽眾神之術。60歲道成,聞蜀地民風淳樸,可以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隱居鶴鳴山中,遇太上老君授以道法。與諸天魔鬼戰鬥,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

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載:“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142)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漢天師世家》載,祖天師張道陵為漢代留侯張良九世孫,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日生於吳之天目山。永平二年(59)拜江州令。後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漢章帝、和帝屢次徵召,不起。入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巴蜀沴氣為災,乃往除之。初居陽平山,後居鶴鳴山。

漢安元年(142)感太上老君降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漢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天師至,鬼帥率其眾迎戰,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僕。眾鬼哀號乞命,願受約束。天師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誓曰:“自今以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復出,吾必誅之。”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每治立仙官、陰官及祭酒之職,分統之。謂弟子王長曰,陽山有白氣,乃妖孽作怪。因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問鹹泉所在。

神女曰:“前有大湫,毒龍伏其中。”天師以符投之,妖舍湫而去。泉旋涸,天師插劍其中,遂成鹽井,百姓利之。永壽二年(156),太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乃以經、籙、印、劍付子張衡,以丹付弟子王長、趙升,遂與夫人雍氏白日上升。

後世道門中尊稱張道陵為“三天扶教大法師正一輔玄靜應真君”。

葛玄天師


"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天師這兩個字最早見於《南華真經》,雲:“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現記載最早稱天師的為張道陵天師,東漢末年,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為中心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因為正一盟威道領袖稱天師,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師道”命名正一道,但是正一道教主“天師”的稱號在元朝忽必烈時代才被官方正式承認,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而最早被官方承認的“天師”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北天師道首領寇謙之天師。

我們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四大天師包括: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葛玄天師。其實道教的天師遠不止四個,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師。

張道陵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張道陵天師又稱祖天師、三天法師,即東漢時期創立正一盟威道的天師。

晉代葛洪《神仙傳》載,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縣人。本太學書生,博採五經。晚乃嘆曰:“此無益於年命。”遂學長生之道,時年50歲。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後於嵩山石室中得隱書祕文,及制命山嶽眾神之術。60歲道成,聞蜀地民風淳樸,可以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隱居鶴鳴山中,遇太上老君授以道法。與諸天魔鬼戰鬥,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

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載:“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142)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漢天師世家》載,祖天師張道陵為漢代留侯張良九世孫,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日生於吳之天目山。永平二年(59)拜江州令。後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漢章帝、和帝屢次徵召,不起。入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巴蜀沴氣為災,乃往除之。初居陽平山,後居鶴鳴山。

漢安元年(142)感太上老君降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漢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天師至,鬼帥率其眾迎戰,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僕。眾鬼哀號乞命,願受約束。天師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誓曰:“自今以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復出,吾必誅之。”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每治立仙官、陰官及祭酒之職,分統之。謂弟子王長曰,陽山有白氣,乃妖孽作怪。因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問鹹泉所在。

神女曰:“前有大湫,毒龍伏其中。”天師以符投之,妖舍湫而去。泉旋涸,天師插劍其中,遂成鹽井,百姓利之。永壽二年(156),太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乃以經、籙、印、劍付子張衡,以丹付弟子王長、趙升,遂與夫人雍氏白日上升。

後世道門中尊稱張道陵為“三天扶教大法師正一輔玄靜應真君”。

葛玄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葛玄天師,世稱葛仙翁或葛仙公。葛洪《神仙傳》卷8載,葛玄,字孝先,丹陽人。生而秀穎,性識英明,經傳子史,無不遍覽。年十餘歲,父母俱喪,乃遁跡名山,參訪學道。從仙人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經》。修道虔誠,感太上老君與太極真人降於天台山,授《靈寶經》、《洞玄經》、《大洞經》及上清、靈寶、洞神、太一、塗炭諸齋法。吳大帝孫權召見,強留之,不久即仙逝。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23載:仙公本大羅真人下降,以漢桓帝延禧七年(164)四月八日誕生。八歲父母俱喪,已能好學自立。年十三,遍覽經傳子史。看到父親手澤履跡,必仰天號泣。悵然曰:“山川不改色,嚴父已歸空。天下有長生不死之道,何不修之?”乃入天台山,精思念道。遇真人左慈,授以祕法。靈帝光和二年(179)正月十五,感太上老君敕太極真人徐來勒等同降於天台山,授以三籙七品齋法,以及《勸戒法輪經》。

年十八九,仙道漸成,乃遨遊山海。慨念漢朝傾覆,三國戰爭,旱潦凶荒,兵傷俘死,不可紀極,窮魂滯魄,沉淪惡趣,難出輪迴,於是刪集靈寶經誥,撰成祭煉大法、生天寶錄、靈符祕訣等,奏聞天帝,建立法壇。吳赤烏元年(238)十一月初一日,蒙太上敕命為太極左宮仙公,總統三界六天大魔王之官,主行三洞經錄。吳國太子聞仙公得道,乃築別室,向仙公問道。

仙公曰:“今殿下位居儲宮,將嗣大寶,要在清心寡慾,遠佞尊賢,拔擇英豪,光宅天下,燮調四序,撫育群黎。此乃四海無疆之休,豈特一身之福也。”至嘉禾二年(233)正月初一,仙公辭太子,徑往閤皁山福地,修煉九轉金丹。於赤烏七年(244)八月十五日身歸天界,世壽八十有一。

道經中尊稱葛玄為“太極左宮仙公衝應孚佑真君”。

許遜天師


"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天師這兩個字最早見於《南華真經》,雲:“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現記載最早稱天師的為張道陵天師,東漢末年,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為中心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因為正一盟威道領袖稱天師,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師道”命名正一道,但是正一道教主“天師”的稱號在元朝忽必烈時代才被官方正式承認,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而最早被官方承認的“天師”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北天師道首領寇謙之天師。

我們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四大天師包括: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葛玄天師。其實道教的天師遠不止四個,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師。

張道陵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張道陵天師又稱祖天師、三天法師,即東漢時期創立正一盟威道的天師。

晉代葛洪《神仙傳》載,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縣人。本太學書生,博採五經。晚乃嘆曰:“此無益於年命。”遂學長生之道,時年50歲。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後於嵩山石室中得隱書祕文,及制命山嶽眾神之術。60歲道成,聞蜀地民風淳樸,可以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隱居鶴鳴山中,遇太上老君授以道法。與諸天魔鬼戰鬥,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

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載:“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142)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漢天師世家》載,祖天師張道陵為漢代留侯張良九世孫,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日生於吳之天目山。永平二年(59)拜江州令。後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漢章帝、和帝屢次徵召,不起。入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巴蜀沴氣為災,乃往除之。初居陽平山,後居鶴鳴山。

漢安元年(142)感太上老君降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漢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天師至,鬼帥率其眾迎戰,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僕。眾鬼哀號乞命,願受約束。天師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誓曰:“自今以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復出,吾必誅之。”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每治立仙官、陰官及祭酒之職,分統之。謂弟子王長曰,陽山有白氣,乃妖孽作怪。因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問鹹泉所在。

神女曰:“前有大湫,毒龍伏其中。”天師以符投之,妖舍湫而去。泉旋涸,天師插劍其中,遂成鹽井,百姓利之。永壽二年(156),太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乃以經、籙、印、劍付子張衡,以丹付弟子王長、趙升,遂與夫人雍氏白日上升。

後世道門中尊稱張道陵為“三天扶教大法師正一輔玄靜應真君”。

葛玄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葛玄天師,世稱葛仙翁或葛仙公。葛洪《神仙傳》卷8載,葛玄,字孝先,丹陽人。生而秀穎,性識英明,經傳子史,無不遍覽。年十餘歲,父母俱喪,乃遁跡名山,參訪學道。從仙人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經》。修道虔誠,感太上老君與太極真人降於天台山,授《靈寶經》、《洞玄經》、《大洞經》及上清、靈寶、洞神、太一、塗炭諸齋法。吳大帝孫權召見,強留之,不久即仙逝。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23載:仙公本大羅真人下降,以漢桓帝延禧七年(164)四月八日誕生。八歲父母俱喪,已能好學自立。年十三,遍覽經傳子史。看到父親手澤履跡,必仰天號泣。悵然曰:“山川不改色,嚴父已歸空。天下有長生不死之道,何不修之?”乃入天台山,精思念道。遇真人左慈,授以祕法。靈帝光和二年(179)正月十五,感太上老君敕太極真人徐來勒等同降於天台山,授以三籙七品齋法,以及《勸戒法輪經》。

年十八九,仙道漸成,乃遨遊山海。慨念漢朝傾覆,三國戰爭,旱潦凶荒,兵傷俘死,不可紀極,窮魂滯魄,沉淪惡趣,難出輪迴,於是刪集靈寶經誥,撰成祭煉大法、生天寶錄、靈符祕訣等,奏聞天帝,建立法壇。吳赤烏元年(238)十一月初一日,蒙太上敕命為太極左宮仙公,總統三界六天大魔王之官,主行三洞經錄。吳國太子聞仙公得道,乃築別室,向仙公問道。

仙公曰:“今殿下位居儲宮,將嗣大寶,要在清心寡慾,遠佞尊賢,拔擇英豪,光宅天下,燮調四序,撫育群黎。此乃四海無疆之休,豈特一身之福也。”至嘉禾二年(233)正月初一,仙公辭太子,徑往閤皁山福地,修煉九轉金丹。於赤烏七年(244)八月十五日身歸天界,世壽八十有一。

道經中尊稱葛玄為“太極左宮仙公衝應孚佑真君”。

許遜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許遜天師,世稱許真君、許旌陽,乃道教淨明派尊奉的祖師。

據白玉蟾《玉隆集》卷33《旌陽許真君傳》,許遜,字敬之,先世為許昌人,其父漢末避亂,遷居南昌。許遜生於吳赤烏二年(239)。少年時曾隨人打獵,射中一隻懷胎的母鹿,鹿胎從箭瘡中墮出,母鹿舐其子,未竟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潛心讀書。

博通經史,尤嗜神仙修煉之術。聞吳猛得至人丁義神方,乃往師之,盡傳其祕。遂與郭璞等修煉於南昌西山。其孝行德義傳頌鄉里,被舉薦給朝廷,於晉太康元年(280)出任蜀郡旌陽縣令,多有德政。歲大疫,死者十之七八,許遜以所授神方拯治,符咒所及,登時而愈。後知晉室將亂,乃棄官東歸。蜀民感其德化,為立生祠。有的甚至追隨他,舉家遷至南昌。許遜與吳猛聞鎮江府丹陽縣有女師諶母精通道術,遂同往致敬,請問道妙。

諶母將天上孝悌王所留銅符鐵券以及各種祕訣傳授給許遜。時有大蛇為害,毒氣瀰漫,許遜率弟子施岑、甘戰等誅之。大蛇既死,有一小蛇逃竄。甘戰欲誅之,許遜說:“彼未為害,不可妄誅。”因留下讖言說:“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人。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過井口者,是其時也。此時小蛇若為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

苟無害於物,亦不可誅也。”這就是道教歷史上流傳不絕的“八百仙人當出”的“龍沙讖”。時又有蛟精為害,傾覆舟船。蛟精化為美男子,入贅長沙賈氏家。許遜在江上與之戰鬥,蛟精受傷,潛歸長沙醫治。許遜託稱醫士,受邀入其家,遂誅之。慮後世妖邪再興,乃鑄鐵為柱,立於南昌城南井旁,井中以八條鐵索鉤鎖地脈,永鎮妖邪。又作“鐵柱讖”:“地勝人心善,應不出奸雄。縱有興謀者,終須不到頭。”寧康二年(374),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

道門中尊稱許遜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

薩守堅天師


"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天師這兩個字最早見於《南華真經》,雲:“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現記載最早稱天師的為張道陵天師,東漢末年,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為中心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因為正一盟威道領袖稱天師,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師道”命名正一道,但是正一道教主“天師”的稱號在元朝忽必烈時代才被官方正式承認,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而最早被官方承認的“天師”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北天師道首領寇謙之天師。

我們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四大天師包括: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葛玄天師。其實道教的天師遠不止四個,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師。

張道陵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張道陵天師又稱祖天師、三天法師,即東漢時期創立正一盟威道的天師。

晉代葛洪《神仙傳》載,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縣人。本太學書生,博採五經。晚乃嘆曰:“此無益於年命。”遂學長生之道,時年50歲。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後於嵩山石室中得隱書祕文,及制命山嶽眾神之術。60歲道成,聞蜀地民風淳樸,可以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隱居鶴鳴山中,遇太上老君授以道法。與諸天魔鬼戰鬥,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

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載:“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142)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漢天師世家》載,祖天師張道陵為漢代留侯張良九世孫,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日生於吳之天目山。永平二年(59)拜江州令。後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漢章帝、和帝屢次徵召,不起。入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巴蜀沴氣為災,乃往除之。初居陽平山,後居鶴鳴山。

漢安元年(142)感太上老君降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漢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天師至,鬼帥率其眾迎戰,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僕。眾鬼哀號乞命,願受約束。天師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誓曰:“自今以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復出,吾必誅之。”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每治立仙官、陰官及祭酒之職,分統之。謂弟子王長曰,陽山有白氣,乃妖孽作怪。因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問鹹泉所在。

神女曰:“前有大湫,毒龍伏其中。”天師以符投之,妖舍湫而去。泉旋涸,天師插劍其中,遂成鹽井,百姓利之。永壽二年(156),太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乃以經、籙、印、劍付子張衡,以丹付弟子王長、趙升,遂與夫人雍氏白日上升。

後世道門中尊稱張道陵為“三天扶教大法師正一輔玄靜應真君”。

葛玄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葛玄天師,世稱葛仙翁或葛仙公。葛洪《神仙傳》卷8載,葛玄,字孝先,丹陽人。生而秀穎,性識英明,經傳子史,無不遍覽。年十餘歲,父母俱喪,乃遁跡名山,參訪學道。從仙人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經》。修道虔誠,感太上老君與太極真人降於天台山,授《靈寶經》、《洞玄經》、《大洞經》及上清、靈寶、洞神、太一、塗炭諸齋法。吳大帝孫權召見,強留之,不久即仙逝。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23載:仙公本大羅真人下降,以漢桓帝延禧七年(164)四月八日誕生。八歲父母俱喪,已能好學自立。年十三,遍覽經傳子史。看到父親手澤履跡,必仰天號泣。悵然曰:“山川不改色,嚴父已歸空。天下有長生不死之道,何不修之?”乃入天台山,精思念道。遇真人左慈,授以祕法。靈帝光和二年(179)正月十五,感太上老君敕太極真人徐來勒等同降於天台山,授以三籙七品齋法,以及《勸戒法輪經》。

年十八九,仙道漸成,乃遨遊山海。慨念漢朝傾覆,三國戰爭,旱潦凶荒,兵傷俘死,不可紀極,窮魂滯魄,沉淪惡趣,難出輪迴,於是刪集靈寶經誥,撰成祭煉大法、生天寶錄、靈符祕訣等,奏聞天帝,建立法壇。吳赤烏元年(238)十一月初一日,蒙太上敕命為太極左宮仙公,總統三界六天大魔王之官,主行三洞經錄。吳國太子聞仙公得道,乃築別室,向仙公問道。

仙公曰:“今殿下位居儲宮,將嗣大寶,要在清心寡慾,遠佞尊賢,拔擇英豪,光宅天下,燮調四序,撫育群黎。此乃四海無疆之休,豈特一身之福也。”至嘉禾二年(233)正月初一,仙公辭太子,徑往閤皁山福地,修煉九轉金丹。於赤烏七年(244)八月十五日身歸天界,世壽八十有一。

道經中尊稱葛玄為“太極左宮仙公衝應孚佑真君”。

許遜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許遜天師,世稱許真君、許旌陽,乃道教淨明派尊奉的祖師。

據白玉蟾《玉隆集》卷33《旌陽許真君傳》,許遜,字敬之,先世為許昌人,其父漢末避亂,遷居南昌。許遜生於吳赤烏二年(239)。少年時曾隨人打獵,射中一隻懷胎的母鹿,鹿胎從箭瘡中墮出,母鹿舐其子,未竟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潛心讀書。

博通經史,尤嗜神仙修煉之術。聞吳猛得至人丁義神方,乃往師之,盡傳其祕。遂與郭璞等修煉於南昌西山。其孝行德義傳頌鄉里,被舉薦給朝廷,於晉太康元年(280)出任蜀郡旌陽縣令,多有德政。歲大疫,死者十之七八,許遜以所授神方拯治,符咒所及,登時而愈。後知晉室將亂,乃棄官東歸。蜀民感其德化,為立生祠。有的甚至追隨他,舉家遷至南昌。許遜與吳猛聞鎮江府丹陽縣有女師諶母精通道術,遂同往致敬,請問道妙。

諶母將天上孝悌王所留銅符鐵券以及各種祕訣傳授給許遜。時有大蛇為害,毒氣瀰漫,許遜率弟子施岑、甘戰等誅之。大蛇既死,有一小蛇逃竄。甘戰欲誅之,許遜說:“彼未為害,不可妄誅。”因留下讖言說:“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人。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過井口者,是其時也。此時小蛇若為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

苟無害於物,亦不可誅也。”這就是道教歷史上流傳不絕的“八百仙人當出”的“龍沙讖”。時又有蛟精為害,傾覆舟船。蛟精化為美男子,入贅長沙賈氏家。許遜在江上與之戰鬥,蛟精受傷,潛歸長沙醫治。許遜託稱醫士,受邀入其家,遂誅之。慮後世妖邪再興,乃鑄鐵為柱,立於南昌城南井旁,井中以八條鐵索鉤鎖地脈,永鎮妖邪。又作“鐵柱讖”:“地勝人心善,應不出奸雄。縱有興謀者,終須不到頭。”寧康二年(374),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

道門中尊稱許遜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

薩守堅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薩天師,又稱薩真人,崇恩真君。相傳為宋朝著名道士薩守堅,號全陽子。一說為蜀西河(今四川崇寧縣西)人,一說南華(南華山今廣東曲江縣南,南華山在今山東東明縣東南)人。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雲:“自稱汾陽薩客。”

薩守堅少刊本為醫生,因醫術不太高明,開錯藥而吃死了人,於是棄醫從道。曾師從於第三十代天師虛靜先生、林靈素及王恃宸。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 傳》卷八、《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記載,虛靜先生傳其咒棗祕術,王侍宸傳其雷法,林靈素傳其寶扇一把。薩守堅學成祕法後,用咒棗術濟貧拔苦,用雷法鏟奸除 害,用寶扇為平易近報冤。於是道法大顯,著名遐邇。後被稱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為“天樞領位真人”。

相傳薩守堅以法陣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收其為部將,傳其符籙祕訣。然而在平易近間王靈官的名聲遠遠要比其師響亮。明永樂(1403-1425年)中,供奉王靈官和薩守堅的宮觀,香火盛極一時。

道門尊稱薩天師為“都天宗主一元無上薩翁真君玄風永振天尊”。


"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天師這兩個字最早見於《南華真經》,雲:“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現記載最早稱天師的為張道陵天師,東漢末年,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為中心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因為正一盟威道領袖稱天師,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師道”命名正一道,但是正一道教主“天師”的稱號在元朝忽必烈時代才被官方正式承認,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而最早被官方承認的“天師”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北天師道首領寇謙之天師。

我們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四大天師包括: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葛玄天師。其實道教的天師遠不止四個,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師。

張道陵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張道陵天師又稱祖天師、三天法師,即東漢時期創立正一盟威道的天師。

晉代葛洪《神仙傳》載,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縣人。本太學書生,博採五經。晚乃嘆曰:“此無益於年命。”遂學長生之道,時年50歲。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後於嵩山石室中得隱書祕文,及制命山嶽眾神之術。60歲道成,聞蜀地民風淳樸,可以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隱居鶴鳴山中,遇太上老君授以道法。與諸天魔鬼戰鬥,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

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載:“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142)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漢天師世家》載,祖天師張道陵為漢代留侯張良九世孫,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日生於吳之天目山。永平二年(59)拜江州令。後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漢章帝、和帝屢次徵召,不起。入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巴蜀沴氣為災,乃往除之。初居陽平山,後居鶴鳴山。

漢安元年(142)感太上老君降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漢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天師至,鬼帥率其眾迎戰,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僕。眾鬼哀號乞命,願受約束。天師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誓曰:“自今以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復出,吾必誅之。”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每治立仙官、陰官及祭酒之職,分統之。謂弟子王長曰,陽山有白氣,乃妖孽作怪。因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問鹹泉所在。

神女曰:“前有大湫,毒龍伏其中。”天師以符投之,妖舍湫而去。泉旋涸,天師插劍其中,遂成鹽井,百姓利之。永壽二年(156),太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乃以經、籙、印、劍付子張衡,以丹付弟子王長、趙升,遂與夫人雍氏白日上升。

後世道門中尊稱張道陵為“三天扶教大法師正一輔玄靜應真君”。

葛玄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葛玄天師,世稱葛仙翁或葛仙公。葛洪《神仙傳》卷8載,葛玄,字孝先,丹陽人。生而秀穎,性識英明,經傳子史,無不遍覽。年十餘歲,父母俱喪,乃遁跡名山,參訪學道。從仙人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經》。修道虔誠,感太上老君與太極真人降於天台山,授《靈寶經》、《洞玄經》、《大洞經》及上清、靈寶、洞神、太一、塗炭諸齋法。吳大帝孫權召見,強留之,不久即仙逝。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23載:仙公本大羅真人下降,以漢桓帝延禧七年(164)四月八日誕生。八歲父母俱喪,已能好學自立。年十三,遍覽經傳子史。看到父親手澤履跡,必仰天號泣。悵然曰:“山川不改色,嚴父已歸空。天下有長生不死之道,何不修之?”乃入天台山,精思念道。遇真人左慈,授以祕法。靈帝光和二年(179)正月十五,感太上老君敕太極真人徐來勒等同降於天台山,授以三籙七品齋法,以及《勸戒法輪經》。

年十八九,仙道漸成,乃遨遊山海。慨念漢朝傾覆,三國戰爭,旱潦凶荒,兵傷俘死,不可紀極,窮魂滯魄,沉淪惡趣,難出輪迴,於是刪集靈寶經誥,撰成祭煉大法、生天寶錄、靈符祕訣等,奏聞天帝,建立法壇。吳赤烏元年(238)十一月初一日,蒙太上敕命為太極左宮仙公,總統三界六天大魔王之官,主行三洞經錄。吳國太子聞仙公得道,乃築別室,向仙公問道。

仙公曰:“今殿下位居儲宮,將嗣大寶,要在清心寡慾,遠佞尊賢,拔擇英豪,光宅天下,燮調四序,撫育群黎。此乃四海無疆之休,豈特一身之福也。”至嘉禾二年(233)正月初一,仙公辭太子,徑往閤皁山福地,修煉九轉金丹。於赤烏七年(244)八月十五日身歸天界,世壽八十有一。

道經中尊稱葛玄為“太極左宮仙公衝應孚佑真君”。

許遜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許遜天師,世稱許真君、許旌陽,乃道教淨明派尊奉的祖師。

據白玉蟾《玉隆集》卷33《旌陽許真君傳》,許遜,字敬之,先世為許昌人,其父漢末避亂,遷居南昌。許遜生於吳赤烏二年(239)。少年時曾隨人打獵,射中一隻懷胎的母鹿,鹿胎從箭瘡中墮出,母鹿舐其子,未竟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潛心讀書。

博通經史,尤嗜神仙修煉之術。聞吳猛得至人丁義神方,乃往師之,盡傳其祕。遂與郭璞等修煉於南昌西山。其孝行德義傳頌鄉里,被舉薦給朝廷,於晉太康元年(280)出任蜀郡旌陽縣令,多有德政。歲大疫,死者十之七八,許遜以所授神方拯治,符咒所及,登時而愈。後知晉室將亂,乃棄官東歸。蜀民感其德化,為立生祠。有的甚至追隨他,舉家遷至南昌。許遜與吳猛聞鎮江府丹陽縣有女師諶母精通道術,遂同往致敬,請問道妙。

諶母將天上孝悌王所留銅符鐵券以及各種祕訣傳授給許遜。時有大蛇為害,毒氣瀰漫,許遜率弟子施岑、甘戰等誅之。大蛇既死,有一小蛇逃竄。甘戰欲誅之,許遜說:“彼未為害,不可妄誅。”因留下讖言說:“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人。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過井口者,是其時也。此時小蛇若為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

苟無害於物,亦不可誅也。”這就是道教歷史上流傳不絕的“八百仙人當出”的“龍沙讖”。時又有蛟精為害,傾覆舟船。蛟精化為美男子,入贅長沙賈氏家。許遜在江上與之戰鬥,蛟精受傷,潛歸長沙醫治。許遜託稱醫士,受邀入其家,遂誅之。慮後世妖邪再興,乃鑄鐵為柱,立於南昌城南井旁,井中以八條鐵索鉤鎖地脈,永鎮妖邪。又作“鐵柱讖”:“地勝人心善,應不出奸雄。縱有興謀者,終須不到頭。”寧康二年(374),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

道門中尊稱許遜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

薩守堅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薩天師,又稱薩真人,崇恩真君。相傳為宋朝著名道士薩守堅,號全陽子。一說為蜀西河(今四川崇寧縣西)人,一說南華(南華山今廣東曲江縣南,南華山在今山東東明縣東南)人。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雲:“自稱汾陽薩客。”

薩守堅少刊本為醫生,因醫術不太高明,開錯藥而吃死了人,於是棄醫從道。曾師從於第三十代天師虛靜先生、林靈素及王恃宸。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 傳》卷八、《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記載,虛靜先生傳其咒棗祕術,王侍宸傳其雷法,林靈素傳其寶扇一把。薩守堅學成祕法後,用咒棗術濟貧拔苦,用雷法鏟奸除 害,用寶扇為平易近報冤。於是道法大顯,著名遐邇。後被稱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為“天樞領位真人”。

相傳薩守堅以法陣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收其為部將,傳其符籙祕訣。然而在平易近間王靈官的名聲遠遠要比其師響亮。明永樂(1403-1425年)中,供奉王靈官和薩守堅的宮觀,香火盛極一時。

道門尊稱薩天師為“都天宗主一元無上薩翁真君玄風永振天尊”。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裡多處寫到的四大天師卻和我們常見的說法不是太一樣。書中所載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邱弘濟天師,葛玄天師。《西遊記》雖然是小說,但卻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民間影響力巨大。央視86版《西遊記》電視劇更是成為了影響力絕倫的電視劇,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更成為世界播放量和收看人次最多的電視劇。但是86版《西遊記》很多貶低道教的成分,讓信道的人心裡不是太舒服,對道教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但是小說《西遊記》中提出的四大天師說法究竟是胡寫亂編,還是有其道教依據,確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咱們一同往下看:

《西遊記》第六回載:“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師、赤腳大仙等眾,俱在此迎著菩薩,即道玉帝煩惱,調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薩道:‘我要見見玉帝,煩為轉奏。’天師邱弘濟即入靈霄寶殿,啟知宣入。”“須臾,(大力鬼王與木叉太子)徑至通明殿下,見了四大天師,引至靈霄寶殿,呈上表章。”

第三十一回載:“早有張、葛、許、邱四大天師問道:‘大聖何來?’”

第五十一回載:“(行者)直至靈霄殿外,果又見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邱弘濟四天師並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都在殿前迎著行者。”

第五十八回載:“馬元帥同張、葛、許、邱四天師奏道……。”

第八十七回載:“邱洪濟、張道陵與葛、許四真人引(行者)至靈霄殿下,啟奏道……。”

從《西遊記》裡的描述可知,張、葛、許、邱四大天師乃玉帝近臣,在通明殿值班,負責轉達奏章、引領陛見、宣佈諭旨等事宜。那麼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傳統四大天師的說法,再看看《西遊記》中邱弘濟天師有何來歷?

邱弘濟天師是何人?查閱道經後發現是歷史上有名的神仙浮丘公。元代道士陳致虛(字觀吾,號上陽子)《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卷下說:“如天師、旌陽、浮丘真君之道備德隆,而皆為金闕之臣也。”這裡明確把浮丘公與天師張道陵、許遜並列,而且指出他們都是天上宮廷之臣。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卷8說:“至若七真五祖,慈悲接人,張、葛、許、浮丘諸祖師,乘時救劫,伺詔飛昇者也。”這裡“張、葛、許、浮丘”四人並列,已與《西遊記》完全一致。

此外,《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說:“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無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即許遜)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太極左宮仙翁(即葛玄)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即張道陵)判雷霆都省事,復以浮丘大仙籤書雷霆三省事。”《太清道德顯化儀》載:“泰玄上相張真君、天機上相葛真君、天樞上相許真君、僉書上相浮丘真君。”

《道法會元》卷40載:“三天聖師泰玄上相正一真君(張道陵)、太極仙公衝應孚佑真君(葛玄)、九州都仙太史神功妙濟真君(許遜)、九天掌祿上卿浮丘真君。”現存明孝宗張皇后受籙仙簡亦並列張、葛、許、浮丘四位神仙。因此可以確定邱弘濟天師就是浮丘公。但“弘濟”之號出於何處,尚未明確查到。

浮丘真人


"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天師這兩個字最早見於《南華真經》,雲:“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現記載最早稱天師的為張道陵天師,東漢末年,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為中心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因為正一盟威道領袖稱天師,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師道”命名正一道,但是正一道教主“天師”的稱號在元朝忽必烈時代才被官方正式承認,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而最早被官方承認的“天師”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北天師道首領寇謙之天師。

我們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四大天師包括: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葛玄天師。其實道教的天師遠不止四個,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師。

張道陵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張道陵天師又稱祖天師、三天法師,即東漢時期創立正一盟威道的天師。

晉代葛洪《神仙傳》載,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縣人。本太學書生,博採五經。晚乃嘆曰:“此無益於年命。”遂學長生之道,時年50歲。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後於嵩山石室中得隱書祕文,及制命山嶽眾神之術。60歲道成,聞蜀地民風淳樸,可以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隱居鶴鳴山中,遇太上老君授以道法。與諸天魔鬼戰鬥,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

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載:“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142)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漢天師世家》載,祖天師張道陵為漢代留侯張良九世孫,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日生於吳之天目山。永平二年(59)拜江州令。後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漢章帝、和帝屢次徵召,不起。入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巴蜀沴氣為災,乃往除之。初居陽平山,後居鶴鳴山。

漢安元年(142)感太上老君降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漢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天師至,鬼帥率其眾迎戰,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僕。眾鬼哀號乞命,願受約束。天師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誓曰:“自今以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復出,吾必誅之。”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每治立仙官、陰官及祭酒之職,分統之。謂弟子王長曰,陽山有白氣,乃妖孽作怪。因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問鹹泉所在。

神女曰:“前有大湫,毒龍伏其中。”天師以符投之,妖舍湫而去。泉旋涸,天師插劍其中,遂成鹽井,百姓利之。永壽二年(156),太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乃以經、籙、印、劍付子張衡,以丹付弟子王長、趙升,遂與夫人雍氏白日上升。

後世道門中尊稱張道陵為“三天扶教大法師正一輔玄靜應真君”。

葛玄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葛玄天師,世稱葛仙翁或葛仙公。葛洪《神仙傳》卷8載,葛玄,字孝先,丹陽人。生而秀穎,性識英明,經傳子史,無不遍覽。年十餘歲,父母俱喪,乃遁跡名山,參訪學道。從仙人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經》。修道虔誠,感太上老君與太極真人降於天台山,授《靈寶經》、《洞玄經》、《大洞經》及上清、靈寶、洞神、太一、塗炭諸齋法。吳大帝孫權召見,強留之,不久即仙逝。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23載:仙公本大羅真人下降,以漢桓帝延禧七年(164)四月八日誕生。八歲父母俱喪,已能好學自立。年十三,遍覽經傳子史。看到父親手澤履跡,必仰天號泣。悵然曰:“山川不改色,嚴父已歸空。天下有長生不死之道,何不修之?”乃入天台山,精思念道。遇真人左慈,授以祕法。靈帝光和二年(179)正月十五,感太上老君敕太極真人徐來勒等同降於天台山,授以三籙七品齋法,以及《勸戒法輪經》。

年十八九,仙道漸成,乃遨遊山海。慨念漢朝傾覆,三國戰爭,旱潦凶荒,兵傷俘死,不可紀極,窮魂滯魄,沉淪惡趣,難出輪迴,於是刪集靈寶經誥,撰成祭煉大法、生天寶錄、靈符祕訣等,奏聞天帝,建立法壇。吳赤烏元年(238)十一月初一日,蒙太上敕命為太極左宮仙公,總統三界六天大魔王之官,主行三洞經錄。吳國太子聞仙公得道,乃築別室,向仙公問道。

仙公曰:“今殿下位居儲宮,將嗣大寶,要在清心寡慾,遠佞尊賢,拔擇英豪,光宅天下,燮調四序,撫育群黎。此乃四海無疆之休,豈特一身之福也。”至嘉禾二年(233)正月初一,仙公辭太子,徑往閤皁山福地,修煉九轉金丹。於赤烏七年(244)八月十五日身歸天界,世壽八十有一。

道經中尊稱葛玄為“太極左宮仙公衝應孚佑真君”。

許遜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許遜天師,世稱許真君、許旌陽,乃道教淨明派尊奉的祖師。

據白玉蟾《玉隆集》卷33《旌陽許真君傳》,許遜,字敬之,先世為許昌人,其父漢末避亂,遷居南昌。許遜生於吳赤烏二年(239)。少年時曾隨人打獵,射中一隻懷胎的母鹿,鹿胎從箭瘡中墮出,母鹿舐其子,未竟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潛心讀書。

博通經史,尤嗜神仙修煉之術。聞吳猛得至人丁義神方,乃往師之,盡傳其祕。遂與郭璞等修煉於南昌西山。其孝行德義傳頌鄉里,被舉薦給朝廷,於晉太康元年(280)出任蜀郡旌陽縣令,多有德政。歲大疫,死者十之七八,許遜以所授神方拯治,符咒所及,登時而愈。後知晉室將亂,乃棄官東歸。蜀民感其德化,為立生祠。有的甚至追隨他,舉家遷至南昌。許遜與吳猛聞鎮江府丹陽縣有女師諶母精通道術,遂同往致敬,請問道妙。

諶母將天上孝悌王所留銅符鐵券以及各種祕訣傳授給許遜。時有大蛇為害,毒氣瀰漫,許遜率弟子施岑、甘戰等誅之。大蛇既死,有一小蛇逃竄。甘戰欲誅之,許遜說:“彼未為害,不可妄誅。”因留下讖言說:“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人。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過井口者,是其時也。此時小蛇若為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

苟無害於物,亦不可誅也。”這就是道教歷史上流傳不絕的“八百仙人當出”的“龍沙讖”。時又有蛟精為害,傾覆舟船。蛟精化為美男子,入贅長沙賈氏家。許遜在江上與之戰鬥,蛟精受傷,潛歸長沙醫治。許遜託稱醫士,受邀入其家,遂誅之。慮後世妖邪再興,乃鑄鐵為柱,立於南昌城南井旁,井中以八條鐵索鉤鎖地脈,永鎮妖邪。又作“鐵柱讖”:“地勝人心善,應不出奸雄。縱有興謀者,終須不到頭。”寧康二年(374),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

道門中尊稱許遜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

薩守堅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薩天師,又稱薩真人,崇恩真君。相傳為宋朝著名道士薩守堅,號全陽子。一說為蜀西河(今四川崇寧縣西)人,一說南華(南華山今廣東曲江縣南,南華山在今山東東明縣東南)人。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雲:“自稱汾陽薩客。”

薩守堅少刊本為醫生,因醫術不太高明,開錯藥而吃死了人,於是棄醫從道。曾師從於第三十代天師虛靜先生、林靈素及王恃宸。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 傳》卷八、《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記載,虛靜先生傳其咒棗祕術,王侍宸傳其雷法,林靈素傳其寶扇一把。薩守堅學成祕法後,用咒棗術濟貧拔苦,用雷法鏟奸除 害,用寶扇為平易近報冤。於是道法大顯,著名遐邇。後被稱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為“天樞領位真人”。

相傳薩守堅以法陣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收其為部將,傳其符籙祕訣。然而在平易近間王靈官的名聲遠遠要比其師響亮。明永樂(1403-1425年)中,供奉王靈官和薩守堅的宮觀,香火盛極一時。

道門尊稱薩天師為“都天宗主一元無上薩翁真君玄風永振天尊”。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裡多處寫到的四大天師卻和我們常見的說法不是太一樣。書中所載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邱弘濟天師,葛玄天師。《西遊記》雖然是小說,但卻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民間影響力巨大。央視86版《西遊記》電視劇更是成為了影響力絕倫的電視劇,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更成為世界播放量和收看人次最多的電視劇。但是86版《西遊記》很多貶低道教的成分,讓信道的人心裡不是太舒服,對道教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但是小說《西遊記》中提出的四大天師說法究竟是胡寫亂編,還是有其道教依據,確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咱們一同往下看:

《西遊記》第六回載:“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師、赤腳大仙等眾,俱在此迎著菩薩,即道玉帝煩惱,調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薩道:‘我要見見玉帝,煩為轉奏。’天師邱弘濟即入靈霄寶殿,啟知宣入。”“須臾,(大力鬼王與木叉太子)徑至通明殿下,見了四大天師,引至靈霄寶殿,呈上表章。”

第三十一回載:“早有張、葛、許、邱四大天師問道:‘大聖何來?’”

第五十一回載:“(行者)直至靈霄殿外,果又見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邱弘濟四天師並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都在殿前迎著行者。”

第五十八回載:“馬元帥同張、葛、許、邱四天師奏道……。”

第八十七回載:“邱洪濟、張道陵與葛、許四真人引(行者)至靈霄殿下,啟奏道……。”

從《西遊記》裡的描述可知,張、葛、許、邱四大天師乃玉帝近臣,在通明殿值班,負責轉達奏章、引領陛見、宣佈諭旨等事宜。那麼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傳統四大天師的說法,再看看《西遊記》中邱弘濟天師有何來歷?

邱弘濟天師是何人?查閱道經後發現是歷史上有名的神仙浮丘公。元代道士陳致虛(字觀吾,號上陽子)《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卷下說:“如天師、旌陽、浮丘真君之道備德隆,而皆為金闕之臣也。”這裡明確把浮丘公與天師張道陵、許遜並列,而且指出他們都是天上宮廷之臣。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卷8說:“至若七真五祖,慈悲接人,張、葛、許、浮丘諸祖師,乘時救劫,伺詔飛昇者也。”這裡“張、葛、許、浮丘”四人並列,已與《西遊記》完全一致。

此外,《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說:“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無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即許遜)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太極左宮仙翁(即葛玄)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即張道陵)判雷霆都省事,復以浮丘大仙籤書雷霆三省事。”《太清道德顯化儀》載:“泰玄上相張真君、天機上相葛真君、天樞上相許真君、僉書上相浮丘真君。”

《道法會元》卷40載:“三天聖師泰玄上相正一真君(張道陵)、太極仙公衝應孚佑真君(葛玄)、九州都仙太史神功妙濟真君(許遜)、九天掌祿上卿浮丘真君。”現存明孝宗張皇后受籙仙簡亦並列張、葛、許、浮丘四位神仙。因此可以確定邱弘濟天師就是浮丘公。但“弘濟”之號出於何處,尚未明確查到。

浮丘真人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浮丘公是著名神仙王子喬的師父。《列仙傳》載:“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道藏》所收《華蓋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實》,有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於永樂五年(1407)所作序,其中說:“浮丘者,與容成子、黃帝遊,週末授靈王太子晉,漢授詩於申公,與楚元王友,度王褒以仙,即古浮丘公也。”該書所載北宋江南西路轉運使李衝元撰《三真記》說:“衝元謹按劉向《列仙傳》,稱王子晉遇浮丘公,接以上嵩山,而《漢書》言浮丘伯,呂后時猶在長安,楚元王交,從之授《詩》學,蓋齊人也。唐林寶《元和姓纂》亦載浮丘伯,雲子晉師之。而子晉乃周太子,然則浮丘蓋又出於子晉之先,莫知其來之遠近。意其漢時隱於儒生,猶老子之隱於柱下也。”

道書中稱浮丘公為“華蓋祖師”。《諸師真誥》有《華蓋寶誥》:“玉清高聖,虛皇至真。混元仙主,應化分靈。含真體道,功行圓成。驅雷役電,福國康民。輔佐忠孝,滅罪延齡。華蓋祖師,人天教主。僉書雷霆三省上相金闕大仙、孚佑顯靈超應護國真君、九天掌祿上卿高玄上帝、妙道教主、三五飛步正佑妙靈衝應太虛真君、南極注生仙卿玄明上帝、克誠教主九一上清顯佑感靈誠應妙遠真君、北極考校仙卿大明上帝、三境化身天尊。”

以上就是目前常見的兩種四大天師的說法,除了四大天師外,道教著名的天師還有開篇提到的“天師”一詞最早的來源的黃帝之師岐伯、北天師道的寇謙之天師。

天師岐伯


"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天師這兩個字最早見於《南華真經》,雲:“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現記載最早稱天師的為張道陵天師,東漢末年,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為中心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因為正一盟威道領袖稱天師,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師道”命名正一道,但是正一道教主“天師”的稱號在元朝忽必烈時代才被官方正式承認,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而最早被官方承認的“天師”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北天師道首領寇謙之天師。

我們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四大天師包括: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葛玄天師。其實道教的天師遠不止四個,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師。

張道陵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張道陵天師又稱祖天師、三天法師,即東漢時期創立正一盟威道的天師。

晉代葛洪《神仙傳》載,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縣人。本太學書生,博採五經。晚乃嘆曰:“此無益於年命。”遂學長生之道,時年50歲。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後於嵩山石室中得隱書祕文,及制命山嶽眾神之術。60歲道成,聞蜀地民風淳樸,可以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隱居鶴鳴山中,遇太上老君授以道法。與諸天魔鬼戰鬥,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

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載:“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142)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漢天師世家》載,祖天師張道陵為漢代留侯張良九世孫,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日生於吳之天目山。永平二年(59)拜江州令。後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漢章帝、和帝屢次徵召,不起。入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巴蜀沴氣為災,乃往除之。初居陽平山,後居鶴鳴山。

漢安元年(142)感太上老君降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漢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天師至,鬼帥率其眾迎戰,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僕。眾鬼哀號乞命,願受約束。天師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誓曰:“自今以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復出,吾必誅之。”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每治立仙官、陰官及祭酒之職,分統之。謂弟子王長曰,陽山有白氣,乃妖孽作怪。因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問鹹泉所在。

神女曰:“前有大湫,毒龍伏其中。”天師以符投之,妖舍湫而去。泉旋涸,天師插劍其中,遂成鹽井,百姓利之。永壽二年(156),太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乃以經、籙、印、劍付子張衡,以丹付弟子王長、趙升,遂與夫人雍氏白日上升。

後世道門中尊稱張道陵為“三天扶教大法師正一輔玄靜應真君”。

葛玄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葛玄天師,世稱葛仙翁或葛仙公。葛洪《神仙傳》卷8載,葛玄,字孝先,丹陽人。生而秀穎,性識英明,經傳子史,無不遍覽。年十餘歲,父母俱喪,乃遁跡名山,參訪學道。從仙人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經》。修道虔誠,感太上老君與太極真人降於天台山,授《靈寶經》、《洞玄經》、《大洞經》及上清、靈寶、洞神、太一、塗炭諸齋法。吳大帝孫權召見,強留之,不久即仙逝。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23載:仙公本大羅真人下降,以漢桓帝延禧七年(164)四月八日誕生。八歲父母俱喪,已能好學自立。年十三,遍覽經傳子史。看到父親手澤履跡,必仰天號泣。悵然曰:“山川不改色,嚴父已歸空。天下有長生不死之道,何不修之?”乃入天台山,精思念道。遇真人左慈,授以祕法。靈帝光和二年(179)正月十五,感太上老君敕太極真人徐來勒等同降於天台山,授以三籙七品齋法,以及《勸戒法輪經》。

年十八九,仙道漸成,乃遨遊山海。慨念漢朝傾覆,三國戰爭,旱潦凶荒,兵傷俘死,不可紀極,窮魂滯魄,沉淪惡趣,難出輪迴,於是刪集靈寶經誥,撰成祭煉大法、生天寶錄、靈符祕訣等,奏聞天帝,建立法壇。吳赤烏元年(238)十一月初一日,蒙太上敕命為太極左宮仙公,總統三界六天大魔王之官,主行三洞經錄。吳國太子聞仙公得道,乃築別室,向仙公問道。

仙公曰:“今殿下位居儲宮,將嗣大寶,要在清心寡慾,遠佞尊賢,拔擇英豪,光宅天下,燮調四序,撫育群黎。此乃四海無疆之休,豈特一身之福也。”至嘉禾二年(233)正月初一,仙公辭太子,徑往閤皁山福地,修煉九轉金丹。於赤烏七年(244)八月十五日身歸天界,世壽八十有一。

道經中尊稱葛玄為“太極左宮仙公衝應孚佑真君”。

許遜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許遜天師,世稱許真君、許旌陽,乃道教淨明派尊奉的祖師。

據白玉蟾《玉隆集》卷33《旌陽許真君傳》,許遜,字敬之,先世為許昌人,其父漢末避亂,遷居南昌。許遜生於吳赤烏二年(239)。少年時曾隨人打獵,射中一隻懷胎的母鹿,鹿胎從箭瘡中墮出,母鹿舐其子,未竟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潛心讀書。

博通經史,尤嗜神仙修煉之術。聞吳猛得至人丁義神方,乃往師之,盡傳其祕。遂與郭璞等修煉於南昌西山。其孝行德義傳頌鄉里,被舉薦給朝廷,於晉太康元年(280)出任蜀郡旌陽縣令,多有德政。歲大疫,死者十之七八,許遜以所授神方拯治,符咒所及,登時而愈。後知晉室將亂,乃棄官東歸。蜀民感其德化,為立生祠。有的甚至追隨他,舉家遷至南昌。許遜與吳猛聞鎮江府丹陽縣有女師諶母精通道術,遂同往致敬,請問道妙。

諶母將天上孝悌王所留銅符鐵券以及各種祕訣傳授給許遜。時有大蛇為害,毒氣瀰漫,許遜率弟子施岑、甘戰等誅之。大蛇既死,有一小蛇逃竄。甘戰欲誅之,許遜說:“彼未為害,不可妄誅。”因留下讖言說:“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人。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過井口者,是其時也。此時小蛇若為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

苟無害於物,亦不可誅也。”這就是道教歷史上流傳不絕的“八百仙人當出”的“龍沙讖”。時又有蛟精為害,傾覆舟船。蛟精化為美男子,入贅長沙賈氏家。許遜在江上與之戰鬥,蛟精受傷,潛歸長沙醫治。許遜託稱醫士,受邀入其家,遂誅之。慮後世妖邪再興,乃鑄鐵為柱,立於南昌城南井旁,井中以八條鐵索鉤鎖地脈,永鎮妖邪。又作“鐵柱讖”:“地勝人心善,應不出奸雄。縱有興謀者,終須不到頭。”寧康二年(374),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

道門中尊稱許遜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

薩守堅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薩天師,又稱薩真人,崇恩真君。相傳為宋朝著名道士薩守堅,號全陽子。一說為蜀西河(今四川崇寧縣西)人,一說南華(南華山今廣東曲江縣南,南華山在今山東東明縣東南)人。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雲:“自稱汾陽薩客。”

薩守堅少刊本為醫生,因醫術不太高明,開錯藥而吃死了人,於是棄醫從道。曾師從於第三十代天師虛靜先生、林靈素及王恃宸。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 傳》卷八、《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記載,虛靜先生傳其咒棗祕術,王侍宸傳其雷法,林靈素傳其寶扇一把。薩守堅學成祕法後,用咒棗術濟貧拔苦,用雷法鏟奸除 害,用寶扇為平易近報冤。於是道法大顯,著名遐邇。後被稱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為“天樞領位真人”。

相傳薩守堅以法陣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收其為部將,傳其符籙祕訣。然而在平易近間王靈官的名聲遠遠要比其師響亮。明永樂(1403-1425年)中,供奉王靈官和薩守堅的宮觀,香火盛極一時。

道門尊稱薩天師為“都天宗主一元無上薩翁真君玄風永振天尊”。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裡多處寫到的四大天師卻和我們常見的說法不是太一樣。書中所載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邱弘濟天師,葛玄天師。《西遊記》雖然是小說,但卻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民間影響力巨大。央視86版《西遊記》電視劇更是成為了影響力絕倫的電視劇,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更成為世界播放量和收看人次最多的電視劇。但是86版《西遊記》很多貶低道教的成分,讓信道的人心裡不是太舒服,對道教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但是小說《西遊記》中提出的四大天師說法究竟是胡寫亂編,還是有其道教依據,確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咱們一同往下看:

《西遊記》第六回載:“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師、赤腳大仙等眾,俱在此迎著菩薩,即道玉帝煩惱,調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薩道:‘我要見見玉帝,煩為轉奏。’天師邱弘濟即入靈霄寶殿,啟知宣入。”“須臾,(大力鬼王與木叉太子)徑至通明殿下,見了四大天師,引至靈霄寶殿,呈上表章。”

第三十一回載:“早有張、葛、許、邱四大天師問道:‘大聖何來?’”

第五十一回載:“(行者)直至靈霄殿外,果又見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邱弘濟四天師並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都在殿前迎著行者。”

第五十八回載:“馬元帥同張、葛、許、邱四天師奏道……。”

第八十七回載:“邱洪濟、張道陵與葛、許四真人引(行者)至靈霄殿下,啟奏道……。”

從《西遊記》裡的描述可知,張、葛、許、邱四大天師乃玉帝近臣,在通明殿值班,負責轉達奏章、引領陛見、宣佈諭旨等事宜。那麼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傳統四大天師的說法,再看看《西遊記》中邱弘濟天師有何來歷?

邱弘濟天師是何人?查閱道經後發現是歷史上有名的神仙浮丘公。元代道士陳致虛(字觀吾,號上陽子)《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卷下說:“如天師、旌陽、浮丘真君之道備德隆,而皆為金闕之臣也。”這裡明確把浮丘公與天師張道陵、許遜並列,而且指出他們都是天上宮廷之臣。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卷8說:“至若七真五祖,慈悲接人,張、葛、許、浮丘諸祖師,乘時救劫,伺詔飛昇者也。”這裡“張、葛、許、浮丘”四人並列,已與《西遊記》完全一致。

此外,《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說:“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無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即許遜)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太極左宮仙翁(即葛玄)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即張道陵)判雷霆都省事,復以浮丘大仙籤書雷霆三省事。”《太清道德顯化儀》載:“泰玄上相張真君、天機上相葛真君、天樞上相許真君、僉書上相浮丘真君。”

《道法會元》卷40載:“三天聖師泰玄上相正一真君(張道陵)、太極仙公衝應孚佑真君(葛玄)、九州都仙太史神功妙濟真君(許遜)、九天掌祿上卿浮丘真君。”現存明孝宗張皇后受籙仙簡亦並列張、葛、許、浮丘四位神仙。因此可以確定邱弘濟天師就是浮丘公。但“弘濟”之號出於何處,尚未明確查到。

浮丘真人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浮丘公是著名神仙王子喬的師父。《列仙傳》載:“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道藏》所收《華蓋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實》,有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於永樂五年(1407)所作序,其中說:“浮丘者,與容成子、黃帝遊,週末授靈王太子晉,漢授詩於申公,與楚元王友,度王褒以仙,即古浮丘公也。”該書所載北宋江南西路轉運使李衝元撰《三真記》說:“衝元謹按劉向《列仙傳》,稱王子晉遇浮丘公,接以上嵩山,而《漢書》言浮丘伯,呂后時猶在長安,楚元王交,從之授《詩》學,蓋齊人也。唐林寶《元和姓纂》亦載浮丘伯,雲子晉師之。而子晉乃周太子,然則浮丘蓋又出於子晉之先,莫知其來之遠近。意其漢時隱於儒生,猶老子之隱於柱下也。”

道書中稱浮丘公為“華蓋祖師”。《諸師真誥》有《華蓋寶誥》:“玉清高聖,虛皇至真。混元仙主,應化分靈。含真體道,功行圓成。驅雷役電,福國康民。輔佐忠孝,滅罪延齡。華蓋祖師,人天教主。僉書雷霆三省上相金闕大仙、孚佑顯靈超應護國真君、九天掌祿上卿高玄上帝、妙道教主、三五飛步正佑妙靈衝應太虛真君、南極注生仙卿玄明上帝、克誠教主九一上清顯佑感靈誠應妙遠真君、北極考校仙卿大明上帝、三境化身天尊。”

以上就是目前常見的兩種四大天師的說法,除了四大天師外,道教著名的天師還有開篇提到的“天師”一詞最早的來源的黃帝之師岐伯、北天師道的寇謙之天師。

天師岐伯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相傳為上古黃帝之大臣、太醫,兼司日月、 星辰、陰陽、歷數,被尊稱為“天師”。帝曾使岐伯遍嘗百草,主持醫病:並與之談醫論藥。所以後世岐黃並稱, 尊為醫學始祖。

中國不少醫學名著都是從岐伯或黃帝流傳下來的,如從漢代起便廣泛流傳的《黃帝內經·素問》即是。史志對岐伯多有記載,《史記·孝武本紀》記,“公玉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后、封鉅、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

《資治通鑑》說:“黃帝命岐伯作鐲鐃、鼓角、靈髀、神鉦以揚德而建武。”《隋書·音樂》說,東漢明帝時,樂有四品,“其四曰短簫鐃歌樂,軍中之所用焉,黃帝時岐伯所造,以建武揚德,諷敵勵兵”。南宋鄭僬《通志》說:“古有岐伯,為黃帝師,望出安化”。張隱庵在《黃帝經世素問合編》裡說,“天師,尊稱岐伯也。天者,謂能修其天真;師乃先知先覺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貴,師所以傳道而設教,故稱謂曰天師”。

這些記載說明,岐伯既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極地理的醫學大師;又是一位多才多藝、才智過人的博學家,輔助黃帝成就大業,是名副其實的黃帝之師。

岐伯最大的貢獻在醫學方面。他奠定了我國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漢書音義》說,“岐伯,黃帝太醫,屬使主方藥。”晉時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說,“岐伯,黃帝臣也,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主醫藥、經方,本草、素問之書鹹出焉。” 皇甫謐在《甲乙經》序中稱,“黃帝諮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侯,參之天地,驗之人物,本之性命,窮神極度,而針道出焉,其論至妙,雷公受業傳之於世。”

宋代嘉祐年間,高保衡、林億、孫奇等奉仁宗詔校醫書,在《黃帝內經序》裡寫道,“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作矣,歷代寶之,未有失墜。”《經史百家雜鈔》注中說,“岐伯,黃帝臣。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主醫病與論醫,更相問難,著素問、靈柩,總為內經十八卷,為醫書之祖。

寇謙之天師



"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天師這兩個字最早見於《南華真經》,雲:“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現記載最早稱天師的為張道陵天師,東漢末年,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為中心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因為正一盟威道領袖稱天師,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師道”命名正一道,但是正一道教主“天師”的稱號在元朝忽必烈時代才被官方正式承認,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而最早被官方承認的“天師”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北天師道首領寇謙之天師。

我們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四大天師包括: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葛玄天師。其實道教的天師遠不止四個,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師。

張道陵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張道陵天師又稱祖天師、三天法師,即東漢時期創立正一盟威道的天師。

晉代葛洪《神仙傳》載,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縣人。本太學書生,博採五經。晚乃嘆曰:“此無益於年命。”遂學長生之道,時年50歲。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後於嵩山石室中得隱書祕文,及制命山嶽眾神之術。60歲道成,聞蜀地民風淳樸,可以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隱居鶴鳴山中,遇太上老君授以道法。與諸天魔鬼戰鬥,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

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載:“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142)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漢天師世家》載,祖天師張道陵為漢代留侯張良九世孫,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日生於吳之天目山。永平二年(59)拜江州令。後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漢章帝、和帝屢次徵召,不起。入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巴蜀沴氣為災,乃往除之。初居陽平山,後居鶴鳴山。

漢安元年(142)感太上老君降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漢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天師至,鬼帥率其眾迎戰,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僕。眾鬼哀號乞命,願受約束。天師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誓曰:“自今以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復出,吾必誅之。”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每治立仙官、陰官及祭酒之職,分統之。謂弟子王長曰,陽山有白氣,乃妖孽作怪。因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問鹹泉所在。

神女曰:“前有大湫,毒龍伏其中。”天師以符投之,妖舍湫而去。泉旋涸,天師插劍其中,遂成鹽井,百姓利之。永壽二年(156),太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乃以經、籙、印、劍付子張衡,以丹付弟子王長、趙升,遂與夫人雍氏白日上升。

後世道門中尊稱張道陵為“三天扶教大法師正一輔玄靜應真君”。

葛玄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葛玄天師,世稱葛仙翁或葛仙公。葛洪《神仙傳》卷8載,葛玄,字孝先,丹陽人。生而秀穎,性識英明,經傳子史,無不遍覽。年十餘歲,父母俱喪,乃遁跡名山,參訪學道。從仙人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經》。修道虔誠,感太上老君與太極真人降於天台山,授《靈寶經》、《洞玄經》、《大洞經》及上清、靈寶、洞神、太一、塗炭諸齋法。吳大帝孫權召見,強留之,不久即仙逝。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23載:仙公本大羅真人下降,以漢桓帝延禧七年(164)四月八日誕生。八歲父母俱喪,已能好學自立。年十三,遍覽經傳子史。看到父親手澤履跡,必仰天號泣。悵然曰:“山川不改色,嚴父已歸空。天下有長生不死之道,何不修之?”乃入天台山,精思念道。遇真人左慈,授以祕法。靈帝光和二年(179)正月十五,感太上老君敕太極真人徐來勒等同降於天台山,授以三籙七品齋法,以及《勸戒法輪經》。

年十八九,仙道漸成,乃遨遊山海。慨念漢朝傾覆,三國戰爭,旱潦凶荒,兵傷俘死,不可紀極,窮魂滯魄,沉淪惡趣,難出輪迴,於是刪集靈寶經誥,撰成祭煉大法、生天寶錄、靈符祕訣等,奏聞天帝,建立法壇。吳赤烏元年(238)十一月初一日,蒙太上敕命為太極左宮仙公,總統三界六天大魔王之官,主行三洞經錄。吳國太子聞仙公得道,乃築別室,向仙公問道。

仙公曰:“今殿下位居儲宮,將嗣大寶,要在清心寡慾,遠佞尊賢,拔擇英豪,光宅天下,燮調四序,撫育群黎。此乃四海無疆之休,豈特一身之福也。”至嘉禾二年(233)正月初一,仙公辭太子,徑往閤皁山福地,修煉九轉金丹。於赤烏七年(244)八月十五日身歸天界,世壽八十有一。

道經中尊稱葛玄為“太極左宮仙公衝應孚佑真君”。

許遜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許遜天師,世稱許真君、許旌陽,乃道教淨明派尊奉的祖師。

據白玉蟾《玉隆集》卷33《旌陽許真君傳》,許遜,字敬之,先世為許昌人,其父漢末避亂,遷居南昌。許遜生於吳赤烏二年(239)。少年時曾隨人打獵,射中一隻懷胎的母鹿,鹿胎從箭瘡中墮出,母鹿舐其子,未竟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潛心讀書。

博通經史,尤嗜神仙修煉之術。聞吳猛得至人丁義神方,乃往師之,盡傳其祕。遂與郭璞等修煉於南昌西山。其孝行德義傳頌鄉里,被舉薦給朝廷,於晉太康元年(280)出任蜀郡旌陽縣令,多有德政。歲大疫,死者十之七八,許遜以所授神方拯治,符咒所及,登時而愈。後知晉室將亂,乃棄官東歸。蜀民感其德化,為立生祠。有的甚至追隨他,舉家遷至南昌。許遜與吳猛聞鎮江府丹陽縣有女師諶母精通道術,遂同往致敬,請問道妙。

諶母將天上孝悌王所留銅符鐵券以及各種祕訣傳授給許遜。時有大蛇為害,毒氣瀰漫,許遜率弟子施岑、甘戰等誅之。大蛇既死,有一小蛇逃竄。甘戰欲誅之,許遜說:“彼未為害,不可妄誅。”因留下讖言說:“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人。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過井口者,是其時也。此時小蛇若為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

苟無害於物,亦不可誅也。”這就是道教歷史上流傳不絕的“八百仙人當出”的“龍沙讖”。時又有蛟精為害,傾覆舟船。蛟精化為美男子,入贅長沙賈氏家。許遜在江上與之戰鬥,蛟精受傷,潛歸長沙醫治。許遜託稱醫士,受邀入其家,遂誅之。慮後世妖邪再興,乃鑄鐵為柱,立於南昌城南井旁,井中以八條鐵索鉤鎖地脈,永鎮妖邪。又作“鐵柱讖”:“地勝人心善,應不出奸雄。縱有興謀者,終須不到頭。”寧康二年(374),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

道門中尊稱許遜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

薩守堅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薩天師,又稱薩真人,崇恩真君。相傳為宋朝著名道士薩守堅,號全陽子。一說為蜀西河(今四川崇寧縣西)人,一說南華(南華山今廣東曲江縣南,南華山在今山東東明縣東南)人。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雲:“自稱汾陽薩客。”

薩守堅少刊本為醫生,因醫術不太高明,開錯藥而吃死了人,於是棄醫從道。曾師從於第三十代天師虛靜先生、林靈素及王恃宸。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 傳》卷八、《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記載,虛靜先生傳其咒棗祕術,王侍宸傳其雷法,林靈素傳其寶扇一把。薩守堅學成祕法後,用咒棗術濟貧拔苦,用雷法鏟奸除 害,用寶扇為平易近報冤。於是道法大顯,著名遐邇。後被稱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為“天樞領位真人”。

相傳薩守堅以法陣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收其為部將,傳其符籙祕訣。然而在平易近間王靈官的名聲遠遠要比其師響亮。明永樂(1403-1425年)中,供奉王靈官和薩守堅的宮觀,香火盛極一時。

道門尊稱薩天師為“都天宗主一元無上薩翁真君玄風永振天尊”。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裡多處寫到的四大天師卻和我們常見的說法不是太一樣。書中所載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邱弘濟天師,葛玄天師。《西遊記》雖然是小說,但卻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民間影響力巨大。央視86版《西遊記》電視劇更是成為了影響力絕倫的電視劇,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更成為世界播放量和收看人次最多的電視劇。但是86版《西遊記》很多貶低道教的成分,讓信道的人心裡不是太舒服,對道教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但是小說《西遊記》中提出的四大天師說法究竟是胡寫亂編,還是有其道教依據,確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咱們一同往下看:

《西遊記》第六回載:“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師、赤腳大仙等眾,俱在此迎著菩薩,即道玉帝煩惱,調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薩道:‘我要見見玉帝,煩為轉奏。’天師邱弘濟即入靈霄寶殿,啟知宣入。”“須臾,(大力鬼王與木叉太子)徑至通明殿下,見了四大天師,引至靈霄寶殿,呈上表章。”

第三十一回載:“早有張、葛、許、邱四大天師問道:‘大聖何來?’”

第五十一回載:“(行者)直至靈霄殿外,果又見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邱弘濟四天師並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都在殿前迎著行者。”

第五十八回載:“馬元帥同張、葛、許、邱四天師奏道……。”

第八十七回載:“邱洪濟、張道陵與葛、許四真人引(行者)至靈霄殿下,啟奏道……。”

從《西遊記》裡的描述可知,張、葛、許、邱四大天師乃玉帝近臣,在通明殿值班,負責轉達奏章、引領陛見、宣佈諭旨等事宜。那麼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傳統四大天師的說法,再看看《西遊記》中邱弘濟天師有何來歷?

邱弘濟天師是何人?查閱道經後發現是歷史上有名的神仙浮丘公。元代道士陳致虛(字觀吾,號上陽子)《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卷下說:“如天師、旌陽、浮丘真君之道備德隆,而皆為金闕之臣也。”這裡明確把浮丘公與天師張道陵、許遜並列,而且指出他們都是天上宮廷之臣。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卷8說:“至若七真五祖,慈悲接人,張、葛、許、浮丘諸祖師,乘時救劫,伺詔飛昇者也。”這裡“張、葛、許、浮丘”四人並列,已與《西遊記》完全一致。

此外,《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說:“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無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即許遜)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太極左宮仙翁(即葛玄)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即張道陵)判雷霆都省事,復以浮丘大仙籤書雷霆三省事。”《太清道德顯化儀》載:“泰玄上相張真君、天機上相葛真君、天樞上相許真君、僉書上相浮丘真君。”

《道法會元》卷40載:“三天聖師泰玄上相正一真君(張道陵)、太極仙公衝應孚佑真君(葛玄)、九州都仙太史神功妙濟真君(許遜)、九天掌祿上卿浮丘真君。”現存明孝宗張皇后受籙仙簡亦並列張、葛、許、浮丘四位神仙。因此可以確定邱弘濟天師就是浮丘公。但“弘濟”之號出於何處,尚未明確查到。

浮丘真人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浮丘公是著名神仙王子喬的師父。《列仙傳》載:“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道藏》所收《華蓋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實》,有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於永樂五年(1407)所作序,其中說:“浮丘者,與容成子、黃帝遊,週末授靈王太子晉,漢授詩於申公,與楚元王友,度王褒以仙,即古浮丘公也。”該書所載北宋江南西路轉運使李衝元撰《三真記》說:“衝元謹按劉向《列仙傳》,稱王子晉遇浮丘公,接以上嵩山,而《漢書》言浮丘伯,呂后時猶在長安,楚元王交,從之授《詩》學,蓋齊人也。唐林寶《元和姓纂》亦載浮丘伯,雲子晉師之。而子晉乃周太子,然則浮丘蓋又出於子晉之先,莫知其來之遠近。意其漢時隱於儒生,猶老子之隱於柱下也。”

道書中稱浮丘公為“華蓋祖師”。《諸師真誥》有《華蓋寶誥》:“玉清高聖,虛皇至真。混元仙主,應化分靈。含真體道,功行圓成。驅雷役電,福國康民。輔佐忠孝,滅罪延齡。華蓋祖師,人天教主。僉書雷霆三省上相金闕大仙、孚佑顯靈超應護國真君、九天掌祿上卿高玄上帝、妙道教主、三五飛步正佑妙靈衝應太虛真君、南極注生仙卿玄明上帝、克誠教主九一上清顯佑感靈誠應妙遠真君、北極考校仙卿大明上帝、三境化身天尊。”

以上就是目前常見的兩種四大天師的說法,除了四大天師外,道教著名的天師還有開篇提到的“天師”一詞最早的來源的黃帝之師岐伯、北天師道的寇謙之天師。

天師岐伯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相傳為上古黃帝之大臣、太醫,兼司日月、 星辰、陰陽、歷數,被尊稱為“天師”。帝曾使岐伯遍嘗百草,主持醫病:並與之談醫論藥。所以後世岐黃並稱, 尊為醫學始祖。

中國不少醫學名著都是從岐伯或黃帝流傳下來的,如從漢代起便廣泛流傳的《黃帝內經·素問》即是。史志對岐伯多有記載,《史記·孝武本紀》記,“公玉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后、封鉅、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

《資治通鑑》說:“黃帝命岐伯作鐲鐃、鼓角、靈髀、神鉦以揚德而建武。”《隋書·音樂》說,東漢明帝時,樂有四品,“其四曰短簫鐃歌樂,軍中之所用焉,黃帝時岐伯所造,以建武揚德,諷敵勵兵”。南宋鄭僬《通志》說:“古有岐伯,為黃帝師,望出安化”。張隱庵在《黃帝經世素問合編》裡說,“天師,尊稱岐伯也。天者,謂能修其天真;師乃先知先覺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貴,師所以傳道而設教,故稱謂曰天師”。

這些記載說明,岐伯既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極地理的醫學大師;又是一位多才多藝、才智過人的博學家,輔助黃帝成就大業,是名副其實的黃帝之師。

岐伯最大的貢獻在醫學方面。他奠定了我國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漢書音義》說,“岐伯,黃帝太醫,屬使主方藥。”晉時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說,“岐伯,黃帝臣也,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主醫藥、經方,本草、素問之書鹹出焉。” 皇甫謐在《甲乙經》序中稱,“黃帝諮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侯,參之天地,驗之人物,本之性命,窮神極度,而針道出焉,其論至妙,雷公受業傳之於世。”

宋代嘉祐年間,高保衡、林億、孫奇等奉仁宗詔校醫書,在《黃帝內經序》裡寫道,“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作矣,歷代寶之,未有失墜。”《經史百家雜鈔》注中說,“岐伯,黃帝臣。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主醫病與論醫,更相問難,著素問、靈柩,總為內經十八卷,為醫書之祖。

寇謙之天師



道教“天師”知多少,讀完本文系統瞭解



寇謙之天師於河南嵩嶽遇太上老君,並親臨授其以“天師之位”,賜以《雲中音誦新科之戒》20卷,傳其服氣導引口訣之法;令其“清整道教,北天師道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其主要道場建立在今山西大同(原稱平城),他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清整道教。新天師道所傳《雲中音誦新科之戒》,宣講《新科》等大道清虛之道,提倡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以服食閉練,其新天師道的做法有:

一是取消蜀土宅治之號,不再沿用正一盟威道以師為治的管理體制;

二是廢除天師祭酒道官私置治職和世襲舊制;

三是革除的租米錢稅制度,道民只需交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錠,以供修表救度之用;

四是將服餌修煉之術與符水禁咒之術如方技、符水、醫藥、卜筮、讖緯之書合而為一;

五是道徒誦習道經,改“直誦”為“樂誦”,即誦經用音樂伴奏。

泰常八年[423],有道士李譜文所傳《錄圖真經》等醮儀感動太武帝,太武帝於太平真君三年[442]親自道壇,受道教符籙,成為道士皇帝,並封寇謙之為國師,而寇謙之天師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方封的天師。新天師道與皇權結合,一度成為國教,不斷髮展壯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