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無用即為大用,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收穫良多

道德經 莊子 惠施 創業 哲學 讀書 國學書舍 2019-06-03

《道德經》:無用即為大用,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收穫良多。

《道德經》:無用即為大用,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收穫良多

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追求的一種狀態就是叫做有用,有為。所謂的有用,有為,就是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都要有一種目的性。也都希望能夠在這件事情上,看得到對於人生的一種效果和幫助。

就拿現在很多人看書這件事情來說,大多數人看書都喜歡看乾貨類的書,比如說“十天學會什麼”或者說“教你幾招,解決什麼什麼樣的問題”,都會選擇類似的書來看,因為他們覺得這些書能夠直接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大多數人忽略的,都是那些看似無用的書,比如說修身養性,比如說和自己信仰有關的書籍。這總是被別人忽略的,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很多人覺得這些是無用的東西。

《道德經》:無用即為大用,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收穫良多

從《莊子》和《道德經》這兩本書中,有一個共同的概念,那就是無用即為有用,無為即是大為。

通常被大多數人忽略的無用,實際上對於人生來說,才是最有用的東西。

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以無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無為之心去品味。

很多人看到這裡,都以為道德經中所提倡的是什麼事情都不必做。那麼如果這樣理解的話,就曲解了道德經之中的含義。

《道德經》:無用即為大用,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收穫良多

所謂的為無為,事無事,為無為,實際上就是修心的最高境界。有的時候一味的去追求一些東西,反而有好高騖遠的嫌疑,而且也未必能夠達到一些目的。無論是做大事還是小事,以看似無為的狀態去作為。

就好像大事從小事著手,難事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天下做大事的人都是都是從細微的地方做起來的。所以有道的人從來不自以為的,所以能夠解決很多問題,這些事情都透露以無為之念去做事的一種哲學。

有一些事情看似無用,但是他能夠給我們帶來最好的一種力量。

比如說信仰,大多數人總覺得信仰是一個特別無趣的東西,很多人並不信奉信仰這個詞,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要明白信仰是一個人活著的力量,他有著給人最大的一種希望,能夠讓一個人有了前進的動力。

《道德經》:無用即為大用,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收穫良多

在《莊子》中,莊子就和惠子聊天的時候,就以辯證法表達了無為即為大為的一個作用。

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有一天莊子和惠子兩個人在聊天的時候,惠子就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別人稱他為臭椿樹,這棵樹的大樹長滿了大包,顯得很臃腫,也不方便去用墨線去衡量畫線,他的小樹枝也是彎彎曲曲不合規矩,生長在大道之上,木匠都對他不屑一顧。

莊子就說:你難道沒有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兩種小動物嗎?你看他們龜縮著身子隱伏在那裡等待出來的覓食的小動物,他們東跳西蹦,搶奪食物,不怕高也不怕低,一不留心踩上獵人射的夾子就死在羅網之中。犛牛的身軀大的像雲彩,能耐可大了,但是捉不到老鼠。如今你有這樣一棵大樹卻憂愁它沒有用處,那為什麼你不把它移植到窮鄉僻壤廣闊無邊的原野,然後您清靜無為的在下面散步,悠閒自在的躺在樹蔭下面休息,這樣他也不會遭到不測的砍伐,什麼東西也不會傷到他,雖說沒什麼用,可是哪裡還會招來艱難困苦呢?

《道德經》:無用即為大用,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收穫良多

在莊子和惠子的交流之中,我們可以理解兩個人的價值觀是不同的。

在惠子看來有一棵大樹一無是處,還特別的礙事。莊子就從世俗的角度以辯證法的理論告訴他,無用的東西就是有用的論證。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一天無用也會變成有用,而說不定有用的東西又會變成無用。所以從主觀的人來說,在無用和有用之中做到處變不驚,一切順其自然也是一種智慧。

我們不能保證我們在人生中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對的,都是有用的,所以我們有的時候不得不選擇走一些彎路。

就比如說創業這一件事情,大多數人都害怕人生中走彎路,總覺得人生雖然說是漫長的,但是人生的節奏也很快,如果走彎路的時候,就是浪費時間,浪費自己的精力。

《道德經》:無用即為大用,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收穫良多

其實大家永遠要明白一點,有的時候你需要有一些彎路來襯托自己的未來,當做自己的墊腳石,你才能夠更好的去成長。

沒有人一次就能成功,對於創業來說,你需要經歷很多失敗,然後再總結經驗,最後迎接成功,這才是最好的一種心態。

也是無為為大為,無用為大用,最好的智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