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

這篇讀後思考,來自丹尼爾·卡尼曼著作《思考,快與慢》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這章記述了, 丹尼爾·卡尼曼和幾十年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從事研究的美好經歷。

2002年,68歲的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獎臺上,丹尼爾卡尼曼動情的說:

因為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要不然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應該和他共同分享這個榮譽。

"

這篇讀後思考,來自丹尼爾·卡尼曼著作《思考,快與慢》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這章記述了, 丹尼爾·卡尼曼和幾十年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從事研究的美好經歷。

2002年,68歲的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獎臺上,丹尼爾卡尼曼動情的說:

因為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要不然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應該和他共同分享這個榮譽。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左為丹尼爾 卡尼曼

拿到諾貝爾獎,丹尼爾·卡尼曼卻感傷於合作伙伴的早逝,可見對一件事的評價,更多來自於主觀感受。結合本章主要內容,讓我有了新的思考,如何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財富。

01

身體不能承受之喜

我們有這個體驗,從一家單位換到另一家單位,通常這種行為叫跳槽。如果新單位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籤合同的時候,發現薪水居然比原單位多了一倍,足夠讓這個當初決定跳槽的人開心很久。

"

這篇讀後思考,來自丹尼爾·卡尼曼著作《思考,快與慢》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這章記述了, 丹尼爾·卡尼曼和幾十年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從事研究的美好經歷。

2002年,68歲的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獎臺上,丹尼爾卡尼曼動情的說:

因為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要不然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應該和他共同分享這個榮譽。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左為丹尼爾 卡尼曼

拿到諾貝爾獎,丹尼爾·卡尼曼卻感傷於合作伙伴的早逝,可見對一件事的評價,更多來自於主觀感受。結合本章主要內容,讓我有了新的思考,如何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財富。

01

身體不能承受之喜

我們有這個體驗,從一家單位換到另一家單位,通常這種行為叫跳槽。如果新單位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籤合同的時候,發現薪水居然比原單位多了一倍,足夠讓這個當初決定跳槽的人開心很久。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等他奮鬥到高級管理者的位置,薪水提升了10%,這筆提升的錢數,可能比當初來到新公司的薪水還高,但帶來的喜悅,卻遠遠趕不上當初薪水翻倍帶來的快樂。

喜悅的程度和得知好消息的程度相關,東晉謝安,當時作為軍隊總指揮,聽到自己的一方軍隊,在一場決定國家存亡的戰爭中獲勝,激動的衝進屋裡時,被門框絆倒,摔斷了牙齒,竟然毫無察覺。

當然大腦也有一個保護機制,在當驚喜刺激到一定地步,大腦會用相反的情緒代替。就是傳說中的喜極而泣,用哭泣這種哀傷的條件反射,沖淡狂喜的衝動。在哭過之後,很快就能從驚喜狀態中恢復正常,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

這篇讀後思考,來自丹尼爾·卡尼曼著作《思考,快與慢》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這章記述了, 丹尼爾·卡尼曼和幾十年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從事研究的美好經歷。

2002年,68歲的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獎臺上,丹尼爾卡尼曼動情的說:

因為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要不然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應該和他共同分享這個榮譽。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左為丹尼爾 卡尼曼

拿到諾貝爾獎,丹尼爾·卡尼曼卻感傷於合作伙伴的早逝,可見對一件事的評價,更多來自於主觀感受。結合本章主要內容,讓我有了新的思考,如何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財富。

01

身體不能承受之喜

我們有這個體驗,從一家單位換到另一家單位,通常這種行為叫跳槽。如果新單位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籤合同的時候,發現薪水居然比原單位多了一倍,足夠讓這個當初決定跳槽的人開心很久。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等他奮鬥到高級管理者的位置,薪水提升了10%,這筆提升的錢數,可能比當初來到新公司的薪水還高,但帶來的喜悅,卻遠遠趕不上當初薪水翻倍帶來的快樂。

喜悅的程度和得知好消息的程度相關,東晉謝安,當時作為軍隊總指揮,聽到自己的一方軍隊,在一場決定國家存亡的戰爭中獲勝,激動的衝進屋裡時,被門框絆倒,摔斷了牙齒,竟然毫無察覺。

當然大腦也有一個保護機制,在當驚喜刺激到一定地步,大腦會用相反的情緒代替。就是傳說中的喜極而泣,用哭泣這種哀傷的條件反射,沖淡狂喜的衝動。在哭過之後,很快就能從驚喜狀態中恢復正常,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否則就是范進中舉的下場,范進是明朝一個書生,到了50歲,才中了秀才,接著又中了舉人。從20成為書生,之後是30年的不斷嘗試與不斷失望。一年裡接連而至的喜訊,讓范進瘋了。幸虧岳父胡屠夫壯著膽子,打了他一巴掌,罵了一句,“你中了什麼!”,才僥倖讓范進恢復正常。

如果單純用這些趣聞例子,不是學術寫作的模式,經過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不斷查找前人所寫的論文,終於發現在1738年,瑞士科學家丹尼爾·伯努利關於財富增長和快樂程度增長關係的論文。

02

財富與快樂增長的不同步

大家不要以為學術論文就是悶頭自己想,不看前人的論文。這麼做,最大的危險,就是辛辛苦苦想的新點子,前人多少年前就做過了。

"

這篇讀後思考,來自丹尼爾·卡尼曼著作《思考,快與慢》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這章記述了, 丹尼爾·卡尼曼和幾十年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從事研究的美好經歷。

2002年,68歲的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獎臺上,丹尼爾卡尼曼動情的說:

因為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要不然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應該和他共同分享這個榮譽。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左為丹尼爾 卡尼曼

拿到諾貝爾獎,丹尼爾·卡尼曼卻感傷於合作伙伴的早逝,可見對一件事的評價,更多來自於主觀感受。結合本章主要內容,讓我有了新的思考,如何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財富。

01

身體不能承受之喜

我們有這個體驗,從一家單位換到另一家單位,通常這種行為叫跳槽。如果新單位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籤合同的時候,發現薪水居然比原單位多了一倍,足夠讓這個當初決定跳槽的人開心很久。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等他奮鬥到高級管理者的位置,薪水提升了10%,這筆提升的錢數,可能比當初來到新公司的薪水還高,但帶來的喜悅,卻遠遠趕不上當初薪水翻倍帶來的快樂。

喜悅的程度和得知好消息的程度相關,東晉謝安,當時作為軍隊總指揮,聽到自己的一方軍隊,在一場決定國家存亡的戰爭中獲勝,激動的衝進屋裡時,被門框絆倒,摔斷了牙齒,竟然毫無察覺。

當然大腦也有一個保護機制,在當驚喜刺激到一定地步,大腦會用相反的情緒代替。就是傳說中的喜極而泣,用哭泣這種哀傷的條件反射,沖淡狂喜的衝動。在哭過之後,很快就能從驚喜狀態中恢復正常,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否則就是范進中舉的下場,范進是明朝一個書生,到了50歲,才中了秀才,接著又中了舉人。從20成為書生,之後是30年的不斷嘗試與不斷失望。一年裡接連而至的喜訊,讓范進瘋了。幸虧岳父胡屠夫壯著膽子,打了他一巴掌,罵了一句,“你中了什麼!”,才僥倖讓范進恢復正常。

如果單純用這些趣聞例子,不是學術寫作的模式,經過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不斷查找前人所寫的論文,終於發現在1738年,瑞士科學家丹尼爾·伯努利關於財富增長和快樂程度增長關係的論文。

02

財富與快樂增長的不同步

大家不要以為學術論文就是悶頭自己想,不看前人的論文。這麼做,最大的危險,就是辛辛苦苦想的新點子,前人多少年前就做過了。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大部分新的論文,都是把前人論文裡,沒有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解決。或者推翻前人的論文,從推翻的點,建立新思考。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就,肯定了丹尼爾·伯努利的研究方法,但是發現了漏洞,由此開創了新的學術觀點。

丹尼爾·伯努利的創造在於,用不斷測試,統計出了財富增加和快樂程度增加的數字化程度。如下圖,財富的價值簡化為一個單位。

"

這篇讀後思考,來自丹尼爾·卡尼曼著作《思考,快與慢》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這章記述了, 丹尼爾·卡尼曼和幾十年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從事研究的美好經歷。

2002年,68歲的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獎臺上,丹尼爾卡尼曼動情的說:

因為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要不然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應該和他共同分享這個榮譽。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左為丹尼爾 卡尼曼

拿到諾貝爾獎,丹尼爾·卡尼曼卻感傷於合作伙伴的早逝,可見對一件事的評價,更多來自於主觀感受。結合本章主要內容,讓我有了新的思考,如何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財富。

01

身體不能承受之喜

我們有這個體驗,從一家單位換到另一家單位,通常這種行為叫跳槽。如果新單位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籤合同的時候,發現薪水居然比原單位多了一倍,足夠讓這個當初決定跳槽的人開心很久。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等他奮鬥到高級管理者的位置,薪水提升了10%,這筆提升的錢數,可能比當初來到新公司的薪水還高,但帶來的喜悅,卻遠遠趕不上當初薪水翻倍帶來的快樂。

喜悅的程度和得知好消息的程度相關,東晉謝安,當時作為軍隊總指揮,聽到自己的一方軍隊,在一場決定國家存亡的戰爭中獲勝,激動的衝進屋裡時,被門框絆倒,摔斷了牙齒,竟然毫無察覺。

當然大腦也有一個保護機制,在當驚喜刺激到一定地步,大腦會用相反的情緒代替。就是傳說中的喜極而泣,用哭泣這種哀傷的條件反射,沖淡狂喜的衝動。在哭過之後,很快就能從驚喜狀態中恢復正常,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否則就是范進中舉的下場,范進是明朝一個書生,到了50歲,才中了秀才,接著又中了舉人。從20成為書生,之後是30年的不斷嘗試與不斷失望。一年裡接連而至的喜訊,讓范進瘋了。幸虧岳父胡屠夫壯著膽子,打了他一巴掌,罵了一句,“你中了什麼!”,才僥倖讓范進恢復正常。

如果單純用這些趣聞例子,不是學術寫作的模式,經過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不斷查找前人所寫的論文,終於發現在1738年,瑞士科學家丹尼爾·伯努利關於財富增長和快樂程度增長關係的論文。

02

財富與快樂增長的不同步

大家不要以為學術論文就是悶頭自己想,不看前人的論文。這麼做,最大的危險,就是辛辛苦苦想的新點子,前人多少年前就做過了。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大部分新的論文,都是把前人論文裡,沒有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解決。或者推翻前人的論文,從推翻的點,建立新思考。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就,肯定了丹尼爾·伯努利的研究方法,但是發現了漏洞,由此開創了新的學術觀點。

丹尼爾·伯努利的創造在於,用不斷測試,統計出了財富增加和快樂程度增加的數字化程度。如下圖,財富的價值簡化為一個單位。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伯努利公式,可以解釋新手薪水翻倍的快樂,為什麼大於高管薪水提高10%的快樂。財富從起點的1個單位,這個財富單位可能是一個人的起始薪金水平,如果翻倍到了2個單位,他的快樂程度從10提升到30,所以他幸福異常。

"

這篇讀後思考,來自丹尼爾·卡尼曼著作《思考,快與慢》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這章記述了, 丹尼爾·卡尼曼和幾十年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從事研究的美好經歷。

2002年,68歲的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獎臺上,丹尼爾卡尼曼動情的說:

因為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要不然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應該和他共同分享這個榮譽。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左為丹尼爾 卡尼曼

拿到諾貝爾獎,丹尼爾·卡尼曼卻感傷於合作伙伴的早逝,可見對一件事的評價,更多來自於主觀感受。結合本章主要內容,讓我有了新的思考,如何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財富。

01

身體不能承受之喜

我們有這個體驗,從一家單位換到另一家單位,通常這種行為叫跳槽。如果新單位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籤合同的時候,發現薪水居然比原單位多了一倍,足夠讓這個當初決定跳槽的人開心很久。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等他奮鬥到高級管理者的位置,薪水提升了10%,這筆提升的錢數,可能比當初來到新公司的薪水還高,但帶來的喜悅,卻遠遠趕不上當初薪水翻倍帶來的快樂。

喜悅的程度和得知好消息的程度相關,東晉謝安,當時作為軍隊總指揮,聽到自己的一方軍隊,在一場決定國家存亡的戰爭中獲勝,激動的衝進屋裡時,被門框絆倒,摔斷了牙齒,竟然毫無察覺。

當然大腦也有一個保護機制,在當驚喜刺激到一定地步,大腦會用相反的情緒代替。就是傳說中的喜極而泣,用哭泣這種哀傷的條件反射,沖淡狂喜的衝動。在哭過之後,很快就能從驚喜狀態中恢復正常,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否則就是范進中舉的下場,范進是明朝一個書生,到了50歲,才中了秀才,接著又中了舉人。從20成為書生,之後是30年的不斷嘗試與不斷失望。一年裡接連而至的喜訊,讓范進瘋了。幸虧岳父胡屠夫壯著膽子,打了他一巴掌,罵了一句,“你中了什麼!”,才僥倖讓范進恢復正常。

如果單純用這些趣聞例子,不是學術寫作的模式,經過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不斷查找前人所寫的論文,終於發現在1738年,瑞士科學家丹尼爾·伯努利關於財富增長和快樂程度增長關係的論文。

02

財富與快樂增長的不同步

大家不要以為學術論文就是悶頭自己想,不看前人的論文。這麼做,最大的危險,就是辛辛苦苦想的新點子,前人多少年前就做過了。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大部分新的論文,都是把前人論文裡,沒有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解決。或者推翻前人的論文,從推翻的點,建立新思考。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就,肯定了丹尼爾·伯努利的研究方法,但是發現了漏洞,由此開創了新的學術觀點。

丹尼爾·伯努利的創造在於,用不斷測試,統計出了財富增加和快樂程度增加的數字化程度。如下圖,財富的價值簡化為一個單位。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伯努利公式,可以解釋新手薪水翻倍的快樂,為什麼大於高管薪水提高10%的快樂。財富從起點的1個單位,這個財富單位可能是一個人的起始薪金水平,如果翻倍到了2個單位,他的快樂程度從10提升到30,所以他幸福異常。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但是從9到10,提升了10個,但是他快樂程度只從96提升到100,提升了4個。所以就是說他的快樂程度的提高,低於財富程度的提高,這時他談不到什麼快樂。

因為明確好操作,這個古老的公式沿用至今,成為保險額度制定,薪金標準設計等很多方面的計算基礎。但是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證明,人類做決定,經常不是按照這個公式來的。

03

找出問題就是創新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創新,在於發現了伯努利公式的漏洞。財富越多,人就會變得越小心謹慎。特別是到達10的時候,就是財富的擁有者,認定自己已經創業到巔峰。

"

這篇讀後思考,來自丹尼爾·卡尼曼著作《思考,快與慢》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這章記述了, 丹尼爾·卡尼曼和幾十年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從事研究的美好經歷。

2002年,68歲的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獎臺上,丹尼爾卡尼曼動情的說:

因為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要不然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應該和他共同分享這個榮譽。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左為丹尼爾 卡尼曼

拿到諾貝爾獎,丹尼爾·卡尼曼卻感傷於合作伙伴的早逝,可見對一件事的評價,更多來自於主觀感受。結合本章主要內容,讓我有了新的思考,如何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財富。

01

身體不能承受之喜

我們有這個體驗,從一家單位換到另一家單位,通常這種行為叫跳槽。如果新單位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籤合同的時候,發現薪水居然比原單位多了一倍,足夠讓這個當初決定跳槽的人開心很久。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等他奮鬥到高級管理者的位置,薪水提升了10%,這筆提升的錢數,可能比當初來到新公司的薪水還高,但帶來的喜悅,卻遠遠趕不上當初薪水翻倍帶來的快樂。

喜悅的程度和得知好消息的程度相關,東晉謝安,當時作為軍隊總指揮,聽到自己的一方軍隊,在一場決定國家存亡的戰爭中獲勝,激動的衝進屋裡時,被門框絆倒,摔斷了牙齒,竟然毫無察覺。

當然大腦也有一個保護機制,在當驚喜刺激到一定地步,大腦會用相反的情緒代替。就是傳說中的喜極而泣,用哭泣這種哀傷的條件反射,沖淡狂喜的衝動。在哭過之後,很快就能從驚喜狀態中恢復正常,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否則就是范進中舉的下場,范進是明朝一個書生,到了50歲,才中了秀才,接著又中了舉人。從20成為書生,之後是30年的不斷嘗試與不斷失望。一年裡接連而至的喜訊,讓范進瘋了。幸虧岳父胡屠夫壯著膽子,打了他一巴掌,罵了一句,“你中了什麼!”,才僥倖讓范進恢復正常。

如果單純用這些趣聞例子,不是學術寫作的模式,經過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不斷查找前人所寫的論文,終於發現在1738年,瑞士科學家丹尼爾·伯努利關於財富增長和快樂程度增長關係的論文。

02

財富與快樂增長的不同步

大家不要以為學術論文就是悶頭自己想,不看前人的論文。這麼做,最大的危險,就是辛辛苦苦想的新點子,前人多少年前就做過了。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大部分新的論文,都是把前人論文裡,沒有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解決。或者推翻前人的論文,從推翻的點,建立新思考。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就,肯定了丹尼爾·伯努利的研究方法,但是發現了漏洞,由此開創了新的學術觀點。

丹尼爾·伯努利的創造在於,用不斷測試,統計出了財富增加和快樂程度增加的數字化程度。如下圖,財富的價值簡化為一個單位。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伯努利公式,可以解釋新手薪水翻倍的快樂,為什麼大於高管薪水提高10%的快樂。財富從起點的1個單位,這個財富單位可能是一個人的起始薪金水平,如果翻倍到了2個單位,他的快樂程度從10提升到30,所以他幸福異常。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但是從9到10,提升了10個,但是他快樂程度只從96提升到100,提升了4個。所以就是說他的快樂程度的提高,低於財富程度的提高,這時他談不到什麼快樂。

因為明確好操作,這個古老的公式沿用至今,成為保險額度制定,薪金標準設計等很多方面的計算基礎。但是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證明,人類做決定,經常不是按照這個公式來的。

03

找出問題就是創新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創新,在於發現了伯努利公式的漏洞。財富越多,人就會變得越小心謹慎。特別是到達10的時候,就是財富的擁有者,認定自己已經創業到巔峰。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根據對情況的預計,再有冒險嘗試,財富可能不會增加,反而多做多錯,如何讓財富更安全,才是根本,就是所謂由創業進入守業階段。

而財富少的時候,更敢於冒險,因為有可能讓自己的財富暴增。這種主觀決定,並不是那麼理性。

"

這篇讀後思考,來自丹尼爾·卡尼曼著作《思考,快與慢》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這章記述了, 丹尼爾·卡尼曼和幾十年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從事研究的美好經歷。

2002年,68歲的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獎臺上,丹尼爾卡尼曼動情的說:

因為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要不然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應該和他共同分享這個榮譽。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左為丹尼爾 卡尼曼

拿到諾貝爾獎,丹尼爾·卡尼曼卻感傷於合作伙伴的早逝,可見對一件事的評價,更多來自於主觀感受。結合本章主要內容,讓我有了新的思考,如何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財富。

01

身體不能承受之喜

我們有這個體驗,從一家單位換到另一家單位,通常這種行為叫跳槽。如果新單位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籤合同的時候,發現薪水居然比原單位多了一倍,足夠讓這個當初決定跳槽的人開心很久。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等他奮鬥到高級管理者的位置,薪水提升了10%,這筆提升的錢數,可能比當初來到新公司的薪水還高,但帶來的喜悅,卻遠遠趕不上當初薪水翻倍帶來的快樂。

喜悅的程度和得知好消息的程度相關,東晉謝安,當時作為軍隊總指揮,聽到自己的一方軍隊,在一場決定國家存亡的戰爭中獲勝,激動的衝進屋裡時,被門框絆倒,摔斷了牙齒,竟然毫無察覺。

當然大腦也有一個保護機制,在當驚喜刺激到一定地步,大腦會用相反的情緒代替。就是傳說中的喜極而泣,用哭泣這種哀傷的條件反射,沖淡狂喜的衝動。在哭過之後,很快就能從驚喜狀態中恢復正常,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否則就是范進中舉的下場,范進是明朝一個書生,到了50歲,才中了秀才,接著又中了舉人。從20成為書生,之後是30年的不斷嘗試與不斷失望。一年裡接連而至的喜訊,讓范進瘋了。幸虧岳父胡屠夫壯著膽子,打了他一巴掌,罵了一句,“你中了什麼!”,才僥倖讓范進恢復正常。

如果單純用這些趣聞例子,不是學術寫作的模式,經過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不斷查找前人所寫的論文,終於發現在1738年,瑞士科學家丹尼爾·伯努利關於財富增長和快樂程度增長關係的論文。

02

財富與快樂增長的不同步

大家不要以為學術論文就是悶頭自己想,不看前人的論文。這麼做,最大的危險,就是辛辛苦苦想的新點子,前人多少年前就做過了。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大部分新的論文,都是把前人論文裡,沒有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解決。或者推翻前人的論文,從推翻的點,建立新思考。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就,肯定了丹尼爾·伯努利的研究方法,但是發現了漏洞,由此開創了新的學術觀點。

丹尼爾·伯努利的創造在於,用不斷測試,統計出了財富增加和快樂程度增加的數字化程度。如下圖,財富的價值簡化為一個單位。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伯努利公式,可以解釋新手薪水翻倍的快樂,為什麼大於高管薪水提高10%的快樂。財富從起點的1個單位,這個財富單位可能是一個人的起始薪金水平,如果翻倍到了2個單位,他的快樂程度從10提升到30,所以他幸福異常。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但是從9到10,提升了10個,但是他快樂程度只從96提升到100,提升了4個。所以就是說他的快樂程度的提高,低於財富程度的提高,這時他談不到什麼快樂。

因為明確好操作,這個古老的公式沿用至今,成為保險額度制定,薪金標準設計等很多方面的計算基礎。但是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證明,人類做決定,經常不是按照這個公式來的。

03

找出問題就是創新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創新,在於發現了伯努利公式的漏洞。財富越多,人就會變得越小心謹慎。特別是到達10的時候,就是財富的擁有者,認定自己已經創業到巔峰。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根據對情況的預計,再有冒險嘗試,財富可能不會增加,反而多做多錯,如何讓財富更安全,才是根本,就是所謂由創業進入守業階段。

而財富少的時候,更敢於冒險,因為有可能讓自己的財富暴增。這種主觀決定,並不是那麼理性。

自滿讓人失去快樂,讓更多人快樂,當做奮鬥目標,自己才會更快樂

對於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來說,發現一個沿用至今的公式出現的漏洞,就足夠了。

這個發現把心理學和商業結合起來,是其中的創新之處。所以丹尼爾·卡尼曼作為一個心理學家,領的是諾貝爾商業學獎。而這項研究是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進行的,由於阿莫斯·特沃斯基的早逝,兩個人沒能一起上臺領獎,。

如何更好的利用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新發現,答案如下:

04

為提高大多數人的快樂體驗而冒險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生產力極大提高,即使達到心中認定10的完滿境界,崩潰也是可能隨時發生。因為在後邊追趕的對手,可以藉助科技的巨大生產了,迅速生產更好用的新產品,讓巔峰企業的產品,變成過時的垃圾,守住財富的夢想自然落空。

如何擺脫,答案是為改善大多數人的快樂程度而冒險。知道10的程度可能導致故步自封,那就把10主動減到4或者5的程度,讓節省出的人力,投入新的冒險。

即使主動縮減到4或者5的財富程度,也足夠讓企業的管理者衣食無憂。但事實上,很多企業,主動減到2到3的程度,逼自己不得不全力發現新的機會,置死地而後生。

而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發現的,勇敢無畏的後來者效應,在企業中也會再次顯現。當然,能有一顆讓所有人更快樂的心就足夠,4到5的程度就足夠了,畢竟人類還是喜歡確定性,沒必要把自己逼迫到近乎絕境的程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