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情緒起伏很大。

高需求寶寶具有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不接受替代者的照顧,對陌生人更是出了名的慢熱。他們通常不喜歡去陌生的地方,陌生人的出現也接受不了,這時候通常需要媽媽抱或者大哭、尖叫。

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諸如 “陌生人焦慮” 和 “分離焦慮” 往往是我們成年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己之見,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

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認為“寶寶應該學會獨立”的人來說,寶寶和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寶寶可以獨立行事,而寶寶們不是這樣想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媽媽是他們的一部分,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但與媽媽在一起時,就很舒服;當與媽媽分開時,就表現的很焦慮、害怕。

臨床心理學家卡薩特建議,當孩子出現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住,不要當場糾正、指責孩子。相反,要安撫他們,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狀態。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情緒起伏很大。

高需求寶寶具有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不接受替代者的照顧,對陌生人更是出了名的慢熱。他們通常不喜歡去陌生的地方,陌生人的出現也接受不了,這時候通常需要媽媽抱或者大哭、尖叫。

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諸如 “陌生人焦慮” 和 “分離焦慮” 往往是我們成年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己之見,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

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認為“寶寶應該學會獨立”的人來說,寶寶和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寶寶可以獨立行事,而寶寶們不是這樣想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媽媽是他們的一部分,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但與媽媽在一起時,就很舒服;當與媽媽分開時,就表現的很焦慮、害怕。

臨床心理學家卡薩特建議,當孩子出現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住,不要當場糾正、指責孩子。相反,要安撫他們,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狀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需求比較高,家長不要太擔心,這是孩子優秀的表現。

1、和家人親密度高,重感情。

高需求的寶寶由於幼兒時期就對家人間安全感的需求較多,難以適應外界突然出現的陌生環境,難以與他人親密的相處,與家人的親密度較高。在幼兒時期獲得更多來自父母和家人的愛與關懷的高需求寶寶,能更加看重感情,知道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如何對待別人。長大成人後在異地工作時也能心繫家長親人和朋友。相反如果家長沒有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會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依戀狀態轉嫁到其他人的身上,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們將來的伴侶。

張愛玲這樣的才女,有學識有見解,可是因為年少時期和母親的親密感低,所以在遇見胡蘭成以後,才覺得自己“低到了塵埃裡”,這是愛情給胡蘭成加上了光環嗎?不是,是因為張愛玲從小和母親之間的病態關係,導致她在處理愛情的時候,將對母親的依戀轉嫁到了戀人身上,這種“補償式戀愛”勢必會讓對方感覺累,想要逃離。再反觀張愛玲對待家人的態度,用張愛玲妹妹的話說,那就是“徹骨的薄涼”,張愛玲的母親臨死前,想要見女兒一面,結果張愛玲卻連這點願望都沒有滿足母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是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情緒起伏很大。

高需求寶寶具有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不接受替代者的照顧,對陌生人更是出了名的慢熱。他們通常不喜歡去陌生的地方,陌生人的出現也接受不了,這時候通常需要媽媽抱或者大哭、尖叫。

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諸如 “陌生人焦慮” 和 “分離焦慮” 往往是我們成年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己之見,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

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認為“寶寶應該學會獨立”的人來說,寶寶和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寶寶可以獨立行事,而寶寶們不是這樣想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媽媽是他們的一部分,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但與媽媽在一起時,就很舒服;當與媽媽分開時,就表現的很焦慮、害怕。

臨床心理學家卡薩特建議,當孩子出現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住,不要當場糾正、指責孩子。相反,要安撫他們,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狀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需求比較高,家長不要太擔心,這是孩子優秀的表現。

1、和家人親密度高,重感情。

高需求的寶寶由於幼兒時期就對家人間安全感的需求較多,難以適應外界突然出現的陌生環境,難以與他人親密的相處,與家人的親密度較高。在幼兒時期獲得更多來自父母和家人的愛與關懷的高需求寶寶,能更加看重感情,知道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如何對待別人。長大成人後在異地工作時也能心繫家長親人和朋友。相反如果家長沒有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會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依戀狀態轉嫁到其他人的身上,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們將來的伴侶。

張愛玲這樣的才女,有學識有見解,可是因為年少時期和母親的親密感低,所以在遇見胡蘭成以後,才覺得自己“低到了塵埃裡”,這是愛情給胡蘭成加上了光環嗎?不是,是因為張愛玲從小和母親之間的病態關係,導致她在處理愛情的時候,將對母親的依戀轉嫁到了戀人身上,這種“補償式戀愛”勢必會讓對方感覺累,想要逃離。再反觀張愛玲對待家人的態度,用張愛玲妹妹的話說,那就是“徹骨的薄涼”,張愛玲的母親臨死前,想要見女兒一面,結果張愛玲卻連這點願望都沒有滿足母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是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情緒敏感,更能夠和別人共情。

西爾斯認為,高需求寶寶具有高回報,他們的第四個高需求寶寶,成年後,就是一個富有創造性、感情敏感、善良獨立的女孩,對待家人和朋友充滿了愛心,受人歡迎。

每一種性格的背面,都是優點。兒時看似一個難纏、不容易搞定的孩子,如果滿足了她的情感需求,長大會是一個不自信、不獨立、刁蠻小公主嗎?

在幼兒時期滿足了高需求寶寶的情感需求,長大後他也能想起幼時父母所不吝嗇給他的愛,從而換位思考,因為從小就被溫柔以待的緣故所以會更加友好的對待別人,把父母不吝嗇給他的愛“延續”下去,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共情能力更好。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情緒起伏很大。

高需求寶寶具有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不接受替代者的照顧,對陌生人更是出了名的慢熱。他們通常不喜歡去陌生的地方,陌生人的出現也接受不了,這時候通常需要媽媽抱或者大哭、尖叫。

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諸如 “陌生人焦慮” 和 “分離焦慮” 往往是我們成年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己之見,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

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認為“寶寶應該學會獨立”的人來說,寶寶和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寶寶可以獨立行事,而寶寶們不是這樣想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媽媽是他們的一部分,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但與媽媽在一起時,就很舒服;當與媽媽分開時,就表現的很焦慮、害怕。

臨床心理學家卡薩特建議,當孩子出現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住,不要當場糾正、指責孩子。相反,要安撫他們,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狀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需求比較高,家長不要太擔心,這是孩子優秀的表現。

1、和家人親密度高,重感情。

高需求的寶寶由於幼兒時期就對家人間安全感的需求較多,難以適應外界突然出現的陌生環境,難以與他人親密的相處,與家人的親密度較高。在幼兒時期獲得更多來自父母和家人的愛與關懷的高需求寶寶,能更加看重感情,知道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如何對待別人。長大成人後在異地工作時也能心繫家長親人和朋友。相反如果家長沒有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會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依戀狀態轉嫁到其他人的身上,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們將來的伴侶。

張愛玲這樣的才女,有學識有見解,可是因為年少時期和母親的親密感低,所以在遇見胡蘭成以後,才覺得自己“低到了塵埃裡”,這是愛情給胡蘭成加上了光環嗎?不是,是因為張愛玲從小和母親之間的病態關係,導致她在處理愛情的時候,將對母親的依戀轉嫁到了戀人身上,這種“補償式戀愛”勢必會讓對方感覺累,想要逃離。再反觀張愛玲對待家人的態度,用張愛玲妹妹的話說,那就是“徹骨的薄涼”,張愛玲的母親臨死前,想要見女兒一面,結果張愛玲卻連這點願望都沒有滿足母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是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情緒敏感,更能夠和別人共情。

西爾斯認為,高需求寶寶具有高回報,他們的第四個高需求寶寶,成年後,就是一個富有創造性、感情敏感、善良獨立的女孩,對待家人和朋友充滿了愛心,受人歡迎。

每一種性格的背面,都是優點。兒時看似一個難纏、不容易搞定的孩子,如果滿足了她的情感需求,長大會是一個不自信、不獨立、刁蠻小公主嗎?

在幼兒時期滿足了高需求寶寶的情感需求,長大後他也能想起幼時父母所不吝嗇給他的愛,從而換位思考,因為從小就被溫柔以待的緣故所以會更加友好的對待別人,把父母不吝嗇給他的愛“延續”下去,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共情能力更好。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活潑好動,有探索精神。

我家孩子一歲以後開始對瓶瓶罐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對所有有蓋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們喝礦泉水的時候,她總是會伸手要,並不一定是她渴了,而是要過瓶子以後就開始重複蓋蓋子的動作,這就是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想要去了解物體之間的聯繫,以及所處空間的構造。

高需求寶寶相比其他寶寶身體要活潑得多,時刻在使勁渾身解數不停歇,也許會更早學會爬行或者走路,睡覺時也十分不安穩,這也讓媽媽們操碎了心,生怕他在不經意時磕著碰著,從這個表現,可以看出寶寶的身體協調性較好,充滿熱情,富有探索精神,這對將來與他人友好相處是很好的基礎。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情緒起伏很大。

高需求寶寶具有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不接受替代者的照顧,對陌生人更是出了名的慢熱。他們通常不喜歡去陌生的地方,陌生人的出現也接受不了,這時候通常需要媽媽抱或者大哭、尖叫。

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諸如 “陌生人焦慮” 和 “分離焦慮” 往往是我們成年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己之見,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

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認為“寶寶應該學會獨立”的人來說,寶寶和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寶寶可以獨立行事,而寶寶們不是這樣想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媽媽是他們的一部分,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但與媽媽在一起時,就很舒服;當與媽媽分開時,就表現的很焦慮、害怕。

臨床心理學家卡薩特建議,當孩子出現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住,不要當場糾正、指責孩子。相反,要安撫他們,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狀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需求比較高,家長不要太擔心,這是孩子優秀的表現。

1、和家人親密度高,重感情。

高需求的寶寶由於幼兒時期就對家人間安全感的需求較多,難以適應外界突然出現的陌生環境,難以與他人親密的相處,與家人的親密度較高。在幼兒時期獲得更多來自父母和家人的愛與關懷的高需求寶寶,能更加看重感情,知道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如何對待別人。長大成人後在異地工作時也能心繫家長親人和朋友。相反如果家長沒有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會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依戀狀態轉嫁到其他人的身上,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們將來的伴侶。

張愛玲這樣的才女,有學識有見解,可是因為年少時期和母親的親密感低,所以在遇見胡蘭成以後,才覺得自己“低到了塵埃裡”,這是愛情給胡蘭成加上了光環嗎?不是,是因為張愛玲從小和母親之間的病態關係,導致她在處理愛情的時候,將對母親的依戀轉嫁到了戀人身上,這種“補償式戀愛”勢必會讓對方感覺累,想要逃離。再反觀張愛玲對待家人的態度,用張愛玲妹妹的話說,那就是“徹骨的薄涼”,張愛玲的母親臨死前,想要見女兒一面,結果張愛玲卻連這點願望都沒有滿足母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是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情緒敏感,更能夠和別人共情。

西爾斯認為,高需求寶寶具有高回報,他們的第四個高需求寶寶,成年後,就是一個富有創造性、感情敏感、善良獨立的女孩,對待家人和朋友充滿了愛心,受人歡迎。

每一種性格的背面,都是優點。兒時看似一個難纏、不容易搞定的孩子,如果滿足了她的情感需求,長大會是一個不自信、不獨立、刁蠻小公主嗎?

在幼兒時期滿足了高需求寶寶的情感需求,長大後他也能想起幼時父母所不吝嗇給他的愛,從而換位思考,因為從小就被溫柔以待的緣故所以會更加友好的對待別人,把父母不吝嗇給他的愛“延續”下去,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共情能力更好。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活潑好動,有探索精神。

我家孩子一歲以後開始對瓶瓶罐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對所有有蓋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們喝礦泉水的時候,她總是會伸手要,並不一定是她渴了,而是要過瓶子以後就開始重複蓋蓋子的動作,這就是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想要去了解物體之間的聯繫,以及所處空間的構造。

高需求寶寶相比其他寶寶身體要活潑得多,時刻在使勁渾身解數不停歇,也許會更早學會爬行或者走路,睡覺時也十分不安穩,這也讓媽媽們操碎了心,生怕他在不經意時磕著碰著,從這個表現,可以看出寶寶的身體協調性較好,充滿熱情,富有探索精神,這對將來與他人友好相處是很好的基礎。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不管孩子是不是高需求寶寶,家長的引導才是孩子優秀的關鍵因素。

1、無條件接納孩子。

可能當很多人看到“無條件接納”這個字眼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孩子如果有壞的毛病,我們也要無條件接納嗎?我需要告訴你,是的,要無條件接納。但是你要接納的是孩子的情緒,並不是孩子的行為。

很多家長都遇見過這樣的事情,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情緒突然爆發起來,各種的哭鬧和耍無賴,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去制止孩子的哭鬧,但是這個行為已經將孩子和自己放在了一個對峙的位置上,孩子情緒爆發並不是空穴來風,可能是看到的一些事物觸發了孩子的情緒機關,也可能是家長對自己的關注沒有達到自己的滿意,總之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情緒爆發就是在告訴家長:我感覺不開心了。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情緒起伏很大。

高需求寶寶具有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不接受替代者的照顧,對陌生人更是出了名的慢熱。他們通常不喜歡去陌生的地方,陌生人的出現也接受不了,這時候通常需要媽媽抱或者大哭、尖叫。

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諸如 “陌生人焦慮” 和 “分離焦慮” 往往是我們成年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己之見,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

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認為“寶寶應該學會獨立”的人來說,寶寶和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寶寶可以獨立行事,而寶寶們不是這樣想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媽媽是他們的一部分,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但與媽媽在一起時,就很舒服;當與媽媽分開時,就表現的很焦慮、害怕。

臨床心理學家卡薩特建議,當孩子出現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住,不要當場糾正、指責孩子。相反,要安撫他們,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狀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需求比較高,家長不要太擔心,這是孩子優秀的表現。

1、和家人親密度高,重感情。

高需求的寶寶由於幼兒時期就對家人間安全感的需求較多,難以適應外界突然出現的陌生環境,難以與他人親密的相處,與家人的親密度較高。在幼兒時期獲得更多來自父母和家人的愛與關懷的高需求寶寶,能更加看重感情,知道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如何對待別人。長大成人後在異地工作時也能心繫家長親人和朋友。相反如果家長沒有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會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依戀狀態轉嫁到其他人的身上,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們將來的伴侶。

張愛玲這樣的才女,有學識有見解,可是因為年少時期和母親的親密感低,所以在遇見胡蘭成以後,才覺得自己“低到了塵埃裡”,這是愛情給胡蘭成加上了光環嗎?不是,是因為張愛玲從小和母親之間的病態關係,導致她在處理愛情的時候,將對母親的依戀轉嫁到了戀人身上,這種“補償式戀愛”勢必會讓對方感覺累,想要逃離。再反觀張愛玲對待家人的態度,用張愛玲妹妹的話說,那就是“徹骨的薄涼”,張愛玲的母親臨死前,想要見女兒一面,結果張愛玲卻連這點願望都沒有滿足母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是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情緒敏感,更能夠和別人共情。

西爾斯認為,高需求寶寶具有高回報,他們的第四個高需求寶寶,成年後,就是一個富有創造性、感情敏感、善良獨立的女孩,對待家人和朋友充滿了愛心,受人歡迎。

每一種性格的背面,都是優點。兒時看似一個難纏、不容易搞定的孩子,如果滿足了她的情感需求,長大會是一個不自信、不獨立、刁蠻小公主嗎?

在幼兒時期滿足了高需求寶寶的情感需求,長大後他也能想起幼時父母所不吝嗇給他的愛,從而換位思考,因為從小就被溫柔以待的緣故所以會更加友好的對待別人,把父母不吝嗇給他的愛“延續”下去,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共情能力更好。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活潑好動,有探索精神。

我家孩子一歲以後開始對瓶瓶罐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對所有有蓋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們喝礦泉水的時候,她總是會伸手要,並不一定是她渴了,而是要過瓶子以後就開始重複蓋蓋子的動作,這就是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想要去了解物體之間的聯繫,以及所處空間的構造。

高需求寶寶相比其他寶寶身體要活潑得多,時刻在使勁渾身解數不停歇,也許會更早學會爬行或者走路,睡覺時也十分不安穩,這也讓媽媽們操碎了心,生怕他在不經意時磕著碰著,從這個表現,可以看出寶寶的身體協調性較好,充滿熱情,富有探索精神,這對將來與他人友好相處是很好的基礎。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不管孩子是不是高需求寶寶,家長的引導才是孩子優秀的關鍵因素。

1、無條件接納孩子。

可能當很多人看到“無條件接納”這個字眼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孩子如果有壞的毛病,我們也要無條件接納嗎?我需要告訴你,是的,要無條件接納。但是你要接納的是孩子的情緒,並不是孩子的行為。

很多家長都遇見過這樣的事情,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情緒突然爆發起來,各種的哭鬧和耍無賴,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去制止孩子的哭鬧,但是這個行為已經將孩子和自己放在了一個對峙的位置上,孩子情緒爆發並不是空穴來風,可能是看到的一些事物觸發了孩子的情緒機關,也可能是家長對自己的關注沒有達到自己的滿意,總之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情緒爆發就是在告訴家長:我感覺不開心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家長這個時候應該像信號塔一樣,去接收孩子的“情緒電波”,這樣才能引導孩子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比如可以將孩子抱起來,告訴她:媽媽知道你不開心了。家長要知道,由於孩子的語言輸出能力有限,他不可能準確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需要家長在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之後,仔細去判別孩子情緒爆發的原因。困了就帶孩子去睡覺,對環境不適應就用有趣的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情緒起伏很大。

高需求寶寶具有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不接受替代者的照顧,對陌生人更是出了名的慢熱。他們通常不喜歡去陌生的地方,陌生人的出現也接受不了,這時候通常需要媽媽抱或者大哭、尖叫。

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諸如 “陌生人焦慮” 和 “分離焦慮” 往往是我們成年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己之見,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

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認為“寶寶應該學會獨立”的人來說,寶寶和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寶寶可以獨立行事,而寶寶們不是這樣想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媽媽是他們的一部分,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但與媽媽在一起時,就很舒服;當與媽媽分開時,就表現的很焦慮、害怕。

臨床心理學家卡薩特建議,當孩子出現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住,不要當場糾正、指責孩子。相反,要安撫他們,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狀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需求比較高,家長不要太擔心,這是孩子優秀的表現。

1、和家人親密度高,重感情。

高需求的寶寶由於幼兒時期就對家人間安全感的需求較多,難以適應外界突然出現的陌生環境,難以與他人親密的相處,與家人的親密度較高。在幼兒時期獲得更多來自父母和家人的愛與關懷的高需求寶寶,能更加看重感情,知道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如何對待別人。長大成人後在異地工作時也能心繫家長親人和朋友。相反如果家長沒有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會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依戀狀態轉嫁到其他人的身上,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們將來的伴侶。

張愛玲這樣的才女,有學識有見解,可是因為年少時期和母親的親密感低,所以在遇見胡蘭成以後,才覺得自己“低到了塵埃裡”,這是愛情給胡蘭成加上了光環嗎?不是,是因為張愛玲從小和母親之間的病態關係,導致她在處理愛情的時候,將對母親的依戀轉嫁到了戀人身上,這種“補償式戀愛”勢必會讓對方感覺累,想要逃離。再反觀張愛玲對待家人的態度,用張愛玲妹妹的話說,那就是“徹骨的薄涼”,張愛玲的母親臨死前,想要見女兒一面,結果張愛玲卻連這點願望都沒有滿足母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是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情緒敏感,更能夠和別人共情。

西爾斯認為,高需求寶寶具有高回報,他們的第四個高需求寶寶,成年後,就是一個富有創造性、感情敏感、善良獨立的女孩,對待家人和朋友充滿了愛心,受人歡迎。

每一種性格的背面,都是優點。兒時看似一個難纏、不容易搞定的孩子,如果滿足了她的情感需求,長大會是一個不自信、不獨立、刁蠻小公主嗎?

在幼兒時期滿足了高需求寶寶的情感需求,長大後他也能想起幼時父母所不吝嗇給他的愛,從而換位思考,因為從小就被溫柔以待的緣故所以會更加友好的對待別人,把父母不吝嗇給他的愛“延續”下去,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共情能力更好。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活潑好動,有探索精神。

我家孩子一歲以後開始對瓶瓶罐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對所有有蓋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們喝礦泉水的時候,她總是會伸手要,並不一定是她渴了,而是要過瓶子以後就開始重複蓋蓋子的動作,這就是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想要去了解物體之間的聯繫,以及所處空間的構造。

高需求寶寶相比其他寶寶身體要活潑得多,時刻在使勁渾身解數不停歇,也許會更早學會爬行或者走路,睡覺時也十分不安穩,這也讓媽媽們操碎了心,生怕他在不經意時磕著碰著,從這個表現,可以看出寶寶的身體協調性較好,充滿熱情,富有探索精神,這對將來與他人友好相處是很好的基礎。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不管孩子是不是高需求寶寶,家長的引導才是孩子優秀的關鍵因素。

1、無條件接納孩子。

可能當很多人看到“無條件接納”這個字眼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孩子如果有壞的毛病,我們也要無條件接納嗎?我需要告訴你,是的,要無條件接納。但是你要接納的是孩子的情緒,並不是孩子的行為。

很多家長都遇見過這樣的事情,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情緒突然爆發起來,各種的哭鬧和耍無賴,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去制止孩子的哭鬧,但是這個行為已經將孩子和自己放在了一個對峙的位置上,孩子情緒爆發並不是空穴來風,可能是看到的一些事物觸發了孩子的情緒機關,也可能是家長對自己的關注沒有達到自己的滿意,總之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情緒爆發就是在告訴家長:我感覺不開心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家長這個時候應該像信號塔一樣,去接收孩子的“情緒電波”,這樣才能引導孩子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比如可以將孩子抱起來,告訴她:媽媽知道你不開心了。家長要知道,由於孩子的語言輸出能力有限,他不可能準確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需要家長在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之後,仔細去判別孩子情緒爆發的原因。困了就帶孩子去睡覺,對環境不適應就用有趣的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和孩子平等對話。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了解孩子,如果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對高需求寶寶也是一樣,父母要尊重高需求寶寶,不能以命令式口吻與他們對話,讓他們必須做…只有平等地與他們對話才能更好的促進高需求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的知識經驗。

在YouTube看到過一個視頻,視頻中一位父親教育自己的女兒說:你不用活在父母的期待之中。讓情緒自由地來、自由地走,做讓你最舒服自在的自己就好。

這才是親子之間的平等關係,關注孩子內心想法,尊重孩子的情緒,不規定孩子的情緒處理方式,這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和自己相處,更能夠讓孩子懂得處在“情緒漩渦”的時候,如何讓自己快速平靜下來。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情緒起伏很大。

高需求寶寶具有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不接受替代者的照顧,對陌生人更是出了名的慢熱。他們通常不喜歡去陌生的地方,陌生人的出現也接受不了,這時候通常需要媽媽抱或者大哭、尖叫。

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諸如 “陌生人焦慮” 和 “分離焦慮” 往往是我們成年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己之見,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

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認為“寶寶應該學會獨立”的人來說,寶寶和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寶寶可以獨立行事,而寶寶們不是這樣想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媽媽是他們的一部分,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但與媽媽在一起時,就很舒服;當與媽媽分開時,就表現的很焦慮、害怕。

臨床心理學家卡薩特建議,當孩子出現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住,不要當場糾正、指責孩子。相反,要安撫他們,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狀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需求比較高,家長不要太擔心,這是孩子優秀的表現。

1、和家人親密度高,重感情。

高需求的寶寶由於幼兒時期就對家人間安全感的需求較多,難以適應外界突然出現的陌生環境,難以與他人親密的相處,與家人的親密度較高。在幼兒時期獲得更多來自父母和家人的愛與關懷的高需求寶寶,能更加看重感情,知道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如何對待別人。長大成人後在異地工作時也能心繫家長親人和朋友。相反如果家長沒有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會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依戀狀態轉嫁到其他人的身上,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們將來的伴侶。

張愛玲這樣的才女,有學識有見解,可是因為年少時期和母親的親密感低,所以在遇見胡蘭成以後,才覺得自己“低到了塵埃裡”,這是愛情給胡蘭成加上了光環嗎?不是,是因為張愛玲從小和母親之間的病態關係,導致她在處理愛情的時候,將對母親的依戀轉嫁到了戀人身上,這種“補償式戀愛”勢必會讓對方感覺累,想要逃離。再反觀張愛玲對待家人的態度,用張愛玲妹妹的話說,那就是“徹骨的薄涼”,張愛玲的母親臨死前,想要見女兒一面,結果張愛玲卻連這點願望都沒有滿足母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是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情緒敏感,更能夠和別人共情。

西爾斯認為,高需求寶寶具有高回報,他們的第四個高需求寶寶,成年後,就是一個富有創造性、感情敏感、善良獨立的女孩,對待家人和朋友充滿了愛心,受人歡迎。

每一種性格的背面,都是優點。兒時看似一個難纏、不容易搞定的孩子,如果滿足了她的情感需求,長大會是一個不自信、不獨立、刁蠻小公主嗎?

在幼兒時期滿足了高需求寶寶的情感需求,長大後他也能想起幼時父母所不吝嗇給他的愛,從而換位思考,因為從小就被溫柔以待的緣故所以會更加友好的對待別人,把父母不吝嗇給他的愛“延續”下去,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共情能力更好。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活潑好動,有探索精神。

我家孩子一歲以後開始對瓶瓶罐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對所有有蓋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們喝礦泉水的時候,她總是會伸手要,並不一定是她渴了,而是要過瓶子以後就開始重複蓋蓋子的動作,這就是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想要去了解物體之間的聯繫,以及所處空間的構造。

高需求寶寶相比其他寶寶身體要活潑得多,時刻在使勁渾身解數不停歇,也許會更早學會爬行或者走路,睡覺時也十分不安穩,這也讓媽媽們操碎了心,生怕他在不經意時磕著碰著,從這個表現,可以看出寶寶的身體協調性較好,充滿熱情,富有探索精神,這對將來與他人友好相處是很好的基礎。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不管孩子是不是高需求寶寶,家長的引導才是孩子優秀的關鍵因素。

1、無條件接納孩子。

可能當很多人看到“無條件接納”這個字眼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孩子如果有壞的毛病,我們也要無條件接納嗎?我需要告訴你,是的,要無條件接納。但是你要接納的是孩子的情緒,並不是孩子的行為。

很多家長都遇見過這樣的事情,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情緒突然爆發起來,各種的哭鬧和耍無賴,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去制止孩子的哭鬧,但是這個行為已經將孩子和自己放在了一個對峙的位置上,孩子情緒爆發並不是空穴來風,可能是看到的一些事物觸發了孩子的情緒機關,也可能是家長對自己的關注沒有達到自己的滿意,總之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情緒爆發就是在告訴家長:我感覺不開心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家長這個時候應該像信號塔一樣,去接收孩子的“情緒電波”,這樣才能引導孩子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比如可以將孩子抱起來,告訴她:媽媽知道你不開心了。家長要知道,由於孩子的語言輸出能力有限,他不可能準確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需要家長在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之後,仔細去判別孩子情緒爆發的原因。困了就帶孩子去睡覺,對環境不適應就用有趣的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和孩子平等對話。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了解孩子,如果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對高需求寶寶也是一樣,父母要尊重高需求寶寶,不能以命令式口吻與他們對話,讓他們必須做…只有平等地與他們對話才能更好的促進高需求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的知識經驗。

在YouTube看到過一個視頻,視頻中一位父親教育自己的女兒說:你不用活在父母的期待之中。讓情緒自由地來、自由地走,做讓你最舒服自在的自己就好。

這才是親子之間的平等關係,關注孩子內心想法,尊重孩子的情緒,不規定孩子的情緒處理方式,這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和自己相處,更能夠讓孩子懂得處在“情緒漩渦”的時候,如何讓自己快速平靜下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亨利·克勞德博士和約翰·湯森德博士合著的《為孩子立界限》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詞“因果律”,就是讓孩子知道一件事情可能引發的後果是什麼。

舉個例子來說,家長在出門前跟孩子說,不許把屋子弄亂,否則就不帶他出門玩。回家以後孩子並沒有遵守約定,這就說明他已經首先破壞了和父母之間建立的規則,那麼家長絕對不能妥協,要嚴格遵守“不帶他出門玩”的約定。這就是“因果律”,孩子把屋子弄亂這個“因”導致了不能出去玩這個“果”。

"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隨便給個玩具就能玩一上午,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自己身上,很多老母親都感嘆:娃真的有報恩和報仇的分別,大部分高需求寶寶都是天生如此的,他們通常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很不安分了。他們通常就很鬧騰,宣告世界本寶寶就要出來啦,彷彿肚子裡的空間什麼時候都不夠。出生後更是鬧騰,時刻不停的需要安慰,讓大人疲憊不堪。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寶寶”,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是有著較高需求的,比如在“抱”和“撫慰”方面要求的都會很高,只是有些寶寶高需求的方面比別人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只是高需求寶寶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掛在我身上

我的朋友小敏,她就有這樣的煩惱。小敏家的孩子十分粘人,每天最愛掛在小敏身上,可以看出小敏的孩子對“抱”有著較高的需求。可婆婆認為這樣是溺愛,會使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得到發展,從而加劇不良習慣的養成,所以總是讓小敏把孩子放下。但小敏覺得應該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因此沒有同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敏通過聊天知道隔壁家的孩子也屬於高需求寶寶,而他被強行板正了這個習慣,因此變得性格內向了,不愛與人說話,小敏很慶幸當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給出了高需求寶寶的10大特徵,分別是:反應強烈、充滿活力、戀奶、需求不斷、總是清醒、難以預期、過度敏感、放不下來或者拒絕摟抱、不能自我安撫、嚴重的分離焦慮。

高需求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有那些表現?

1、粘人。

不能讓寶寶滿足對於新手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很是讓人心累。可能有段時間你嘗試了所以方法都不能讓他停止哭泣,無論你怎麼餵奶、搖晃、抱都無濟於事,而且自己總是得不到休息,這時千萬不要苛求自己,認為是自己讓寶寶這麼難過的。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這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會表現的比別的孩子更粘人,也是自身對安全感有更高的需求不是我們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放鬆心態多試一些安撫方法,也許就找到有效的方法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對環境很敏感。

高需求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通常可以這樣形容他們,“很容易受打擾”,“就像走在雞蛋殼上”,“睡覺的時候全家都必須保持絕對安靜”……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當他們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立馬就會起來抗議。

他們白天容易受驚,會總是害怕一些突然的聲音,比如電動玩具車車,跑來跑去的掃地機器人的聲音,還有剃毛器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時必須抱抱,否則就會大哭。晚上很難入眠,會被輕微的聲音吵醒。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有過介紹,30%的高敏感型人都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所以對環境高度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對環境細微的感知能力,能讓她們更好的察覺到身邊人的狀態,從而在社交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情緒起伏很大。

高需求寶寶具有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不接受替代者的照顧,對陌生人更是出了名的慢熱。他們通常不喜歡去陌生的地方,陌生人的出現也接受不了,這時候通常需要媽媽抱或者大哭、尖叫。

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諸如 “陌生人焦慮” 和 “分離焦慮” 往往是我們成年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己之見,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

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認為“寶寶應該學會獨立”的人來說,寶寶和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寶寶可以獨立行事,而寶寶們不是這樣想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媽媽是他們的一部分,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但與媽媽在一起時,就很舒服;當與媽媽分開時,就表現的很焦慮、害怕。

臨床心理學家卡薩特建議,當孩子出現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住,不要當場糾正、指責孩子。相反,要安撫他們,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狀態。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孩子需求比較高,家長不要太擔心,這是孩子優秀的表現。

1、和家人親密度高,重感情。

高需求的寶寶由於幼兒時期就對家人間安全感的需求較多,難以適應外界突然出現的陌生環境,難以與他人親密的相處,與家人的親密度較高。在幼兒時期獲得更多來自父母和家人的愛與關懷的高需求寶寶,能更加看重感情,知道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如何對待別人。長大成人後在異地工作時也能心繫家長親人和朋友。相反如果家長沒有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會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依戀狀態轉嫁到其他人的身上,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們將來的伴侶。

張愛玲這樣的才女,有學識有見解,可是因為年少時期和母親的親密感低,所以在遇見胡蘭成以後,才覺得自己“低到了塵埃裡”,這是愛情給胡蘭成加上了光環嗎?不是,是因為張愛玲從小和母親之間的病態關係,導致她在處理愛情的時候,將對母親的依戀轉嫁到了戀人身上,這種“補償式戀愛”勢必會讓對方感覺累,想要逃離。再反觀張愛玲對待家人的態度,用張愛玲妹妹的話說,那就是“徹骨的薄涼”,張愛玲的母親臨死前,想要見女兒一面,結果張愛玲卻連這點願望都沒有滿足母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是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情緒敏感,更能夠和別人共情。

西爾斯認為,高需求寶寶具有高回報,他們的第四個高需求寶寶,成年後,就是一個富有創造性、感情敏感、善良獨立的女孩,對待家人和朋友充滿了愛心,受人歡迎。

每一種性格的背面,都是優點。兒時看似一個難纏、不容易搞定的孩子,如果滿足了她的情感需求,長大會是一個不自信、不獨立、刁蠻小公主嗎?

在幼兒時期滿足了高需求寶寶的情感需求,長大後他也能想起幼時父母所不吝嗇給他的愛,從而換位思考,因為從小就被溫柔以待的緣故所以會更加友好的對待別人,把父母不吝嗇給他的愛“延續”下去,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共情能力更好。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活潑好動,有探索精神。

我家孩子一歲以後開始對瓶瓶罐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對所有有蓋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們喝礦泉水的時候,她總是會伸手要,並不一定是她渴了,而是要過瓶子以後就開始重複蓋蓋子的動作,這就是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想要去了解物體之間的聯繫,以及所處空間的構造。

高需求寶寶相比其他寶寶身體要活潑得多,時刻在使勁渾身解數不停歇,也許會更早學會爬行或者走路,睡覺時也十分不安穩,這也讓媽媽們操碎了心,生怕他在不經意時磕著碰著,從這個表現,可以看出寶寶的身體協調性較好,充滿熱情,富有探索精神,這對將來與他人友好相處是很好的基礎。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不管孩子是不是高需求寶寶,家長的引導才是孩子優秀的關鍵因素。

1、無條件接納孩子。

可能當很多人看到“無條件接納”這個字眼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孩子如果有壞的毛病,我們也要無條件接納嗎?我需要告訴你,是的,要無條件接納。但是你要接納的是孩子的情緒,並不是孩子的行為。

很多家長都遇見過這樣的事情,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情緒突然爆發起來,各種的哭鬧和耍無賴,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去制止孩子的哭鬧,但是這個行為已經將孩子和自己放在了一個對峙的位置上,孩子情緒爆發並不是空穴來風,可能是看到的一些事物觸發了孩子的情緒機關,也可能是家長對自己的關注沒有達到自己的滿意,總之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情緒爆發就是在告訴家長:我感覺不開心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家長這個時候應該像信號塔一樣,去接收孩子的“情緒電波”,這樣才能引導孩子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比如可以將孩子抱起來,告訴她:媽媽知道你不開心了。家長要知道,由於孩子的語言輸出能力有限,他不可能準確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需要家長在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之後,仔細去判別孩子情緒爆發的原因。困了就帶孩子去睡覺,對環境不適應就用有趣的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2、和孩子平等對話。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了解孩子,如果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對高需求寶寶也是一樣,父母要尊重高需求寶寶,不能以命令式口吻與他們對話,讓他們必須做…只有平等地與他們對話才能更好的促進高需求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的知識經驗。

在YouTube看到過一個視頻,視頻中一位父親教育自己的女兒說:你不用活在父母的期待之中。讓情緒自由地來、自由地走,做讓你最舒服自在的自己就好。

這才是親子之間的平等關係,關注孩子內心想法,尊重孩子的情緒,不規定孩子的情緒處理方式,這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和自己相處,更能夠讓孩子懂得處在“情緒漩渦”的時候,如何讓自己快速平靜下來。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3、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亨利·克勞德博士和約翰·湯森德博士合著的《為孩子立界限》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詞“因果律”,就是讓孩子知道一件事情可能引發的後果是什麼。

舉個例子來說,家長在出門前跟孩子說,不許把屋子弄亂,否則就不帶他出門玩。回家以後孩子並沒有遵守約定,這就說明他已經首先破壞了和父母之間建立的規則,那麼家長絕對不能妥協,要嚴格遵守“不帶他出門玩”的約定。這就是“因果律”,孩子把屋子弄亂這個“因”導致了不能出去玩這個“果”。

孩子“過分粘人”不要急,有“高需求”的寶寶,將來會更優秀

但是所謂的“因果律”也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這隻適用於有一段幼兒園生活經驗的孩子,因為他們在幼兒園中,已經有了秩序感和規則意識,對於沒有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先建立親密的關係是建立規則意識的基礎。只有建立在親密關係之上的約定和限制,才不會引起孩子的怨懟和反感。然後家長可以採用“yes or yes”的方式,充分運用說話的套路,引導孩子去做選擇,表面上看上去孩子是遵從了自己的決定,但是其實家長給出的選項都是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在引導孩子。

總結和分析

總之,高需求寶寶的獨特之處在於,那些看起來“負面”的個性特徵,能最終成為正能量。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獨特個性上,辨認和強化孩子積極的個性,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的發展,也對我們自己有好處。此外,通過更好的認識孩子瞭解孩子,父母也必然更加了解自己,可以更好的照顧自己的感受和生活,這無疑對家庭生活有很大的好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