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於是國王段正淳被迫退位,選擇了出家避隱,傳位給26歲的長子段和譽。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段和譽成為大理國第十六位國王。

第二年,改年號為日新。

趙匡胤於960年建立宋朝後,不斷推進統一全國的進程。

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被滅,吳越與福建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

顯然,大理國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上策。而且段氏自稱為漢人,一直推行漢文化。

於是,向宋朝示好也就順理成章。

而同時,趙匡胤視西南邊陲為偏遠蠻夷之地,用玉斧在地圖上以大渡河劃界,宣佈對於大理國“不攻擊、不交往、不要求也不接受臣服”,此即"不暇遠略"方針。

於是,在北宋初期,大理國與宋朝保持著互不侵犯、甚至平淡疏離的關係,達一百多年。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於是國王段正淳被迫退位,選擇了出家避隱,傳位給26歲的長子段和譽。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段和譽成為大理國第十六位國王。

第二年,改年號為日新。

趙匡胤於960年建立宋朝後,不斷推進統一全國的進程。

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被滅,吳越與福建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

顯然,大理國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上策。而且段氏自稱為漢人,一直推行漢文化。

於是,向宋朝示好也就順理成章。

而同時,趙匡胤視西南邊陲為偏遠蠻夷之地,用玉斧在地圖上以大渡河劃界,宣佈對於大理國“不攻擊、不交往、不要求也不接受臣服”,此即"不暇遠略"方針。

於是,在北宋初期,大理國與宋朝保持著互不侵犯、甚至平淡疏離的關係,達一百多年。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隨著宋朝國力日盛,到宋徽宗時,好大喜功,四處開邊。於是大理國就有了存在風險。

段和譽繼位後,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不斷派遣使者,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

宋徽宗龍顏大悅,先後冊封段和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

當時北宋建立了統一的中原政權,但邊陲還有一些國家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例如段和譽即位時,二十二國、三十七部諸夷酋首,皆入大理朝賀。

因而,在和大宋保持臣服關係的同時,段和譽也注重與周邊小國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保持友好關係,成為西南地區的雄主。"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

例如一次七月中元節時,各方貢金銀、羅綺、珍寶、犀象數以萬計,牛馬滿山遍野。

段和譽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大理國人民都很擁護他。《滇考》記載他"勤於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

由於段和譽的“佛系”心態執政,安靜自守,對外注重外交關係,對內勤政愛民,因而使得大理國免遭戰爭塗炭,偏安一隅,得以存續發展。

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段和譽執政後,大理國蒸蒸日上。

貌似段和譽可以安然悠哉地做土皇帝。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於是國王段正淳被迫退位,選擇了出家避隱,傳位給26歲的長子段和譽。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段和譽成為大理國第十六位國王。

第二年,改年號為日新。

趙匡胤於960年建立宋朝後,不斷推進統一全國的進程。

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被滅,吳越與福建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

顯然,大理國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上策。而且段氏自稱為漢人,一直推行漢文化。

於是,向宋朝示好也就順理成章。

而同時,趙匡胤視西南邊陲為偏遠蠻夷之地,用玉斧在地圖上以大渡河劃界,宣佈對於大理國“不攻擊、不交往、不要求也不接受臣服”,此即"不暇遠略"方針。

於是,在北宋初期,大理國與宋朝保持著互不侵犯、甚至平淡疏離的關係,達一百多年。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隨著宋朝國力日盛,到宋徽宗時,好大喜功,四處開邊。於是大理國就有了存在風險。

段和譽繼位後,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不斷派遣使者,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

宋徽宗龍顏大悅,先後冊封段和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

當時北宋建立了統一的中原政權,但邊陲還有一些國家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例如段和譽即位時,二十二國、三十七部諸夷酋首,皆入大理朝賀。

因而,在和大宋保持臣服關係的同時,段和譽也注重與周邊小國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保持友好關係,成為西南地區的雄主。"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

例如一次七月中元節時,各方貢金銀、羅綺、珍寶、犀象數以萬計,牛馬滿山遍野。

段和譽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大理國人民都很擁護他。《滇考》記載他"勤於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

由於段和譽的“佛系”心態執政,安靜自守,對外注重外交關係,對內勤政愛民,因而使得大理國免遭戰爭塗炭,偏安一隅,得以存續發展。

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段和譽執政後,大理國蒸蒸日上。

貌似段和譽可以安然悠哉地做土皇帝。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然而,大理國有個重大隱患一直存在--世族高氏專權

在段正明(段和譽的伯父)為大理國王時,宰相高升泰悍然篡權、自立為帝,中斷了段氏政權。

稱帝兩年後,高升泰病重,顧慮到高氏根基不穩,就迎立段正淳(段和譽的父親)為帝,並實行政治聯姻,把妹妹高升潔嫁給他為妻成為王后。

高升潔應該就是金庸小說中段譽之母白刀鳳的歷史原型。

從此,段氏雖然得以復國,但高氏子孫世襲國相,把持朝政,國人稱為“高國主”。

這也形成了段氏國王、高氏國相的兩元政治體制,段氏實際上僅擁虛位。這種政治生態可謂奇葩。

象父輩一樣,段譽的正妻也即王后由高氏安排,是高升泰的女兒高湄。

而且同樣,段和譽身邊還被高氏安排了耳目、侍衛。他就將西夏公主送給他的梅蘭竹菊四個女子,賜給自己的護衛高氏等人。

因而,段和譽接掌的就是世族權臣異常強大的一個國家,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但也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段和譽即位的第四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夏天,氣象反常,六畜不安,繼而突發地震,持續了一個多月。

地震引發火災,十六座寺廟、萬餘間民房倒塌,洱海東部成為一片廢墟,三千多人遇難。

大地震必伴隨有大災害,旱災、水災接踵而來。大理國陷入水深火熱。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於是國王段正淳被迫退位,選擇了出家避隱,傳位給26歲的長子段和譽。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段和譽成為大理國第十六位國王。

第二年,改年號為日新。

趙匡胤於960年建立宋朝後,不斷推進統一全國的進程。

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被滅,吳越與福建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

顯然,大理國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上策。而且段氏自稱為漢人,一直推行漢文化。

於是,向宋朝示好也就順理成章。

而同時,趙匡胤視西南邊陲為偏遠蠻夷之地,用玉斧在地圖上以大渡河劃界,宣佈對於大理國“不攻擊、不交往、不要求也不接受臣服”,此即"不暇遠略"方針。

於是,在北宋初期,大理國與宋朝保持著互不侵犯、甚至平淡疏離的關係,達一百多年。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隨著宋朝國力日盛,到宋徽宗時,好大喜功,四處開邊。於是大理國就有了存在風險。

段和譽繼位後,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不斷派遣使者,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

宋徽宗龍顏大悅,先後冊封段和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

當時北宋建立了統一的中原政權,但邊陲還有一些國家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例如段和譽即位時,二十二國、三十七部諸夷酋首,皆入大理朝賀。

因而,在和大宋保持臣服關係的同時,段和譽也注重與周邊小國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保持友好關係,成為西南地區的雄主。"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

例如一次七月中元節時,各方貢金銀、羅綺、珍寶、犀象數以萬計,牛馬滿山遍野。

段和譽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大理國人民都很擁護他。《滇考》記載他"勤於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

由於段和譽的“佛系”心態執政,安靜自守,對外注重外交關係,對內勤政愛民,因而使得大理國免遭戰爭塗炭,偏安一隅,得以存續發展。

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段和譽執政後,大理國蒸蒸日上。

貌似段和譽可以安然悠哉地做土皇帝。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然而,大理國有個重大隱患一直存在--世族高氏專權

在段正明(段和譽的伯父)為大理國王時,宰相高升泰悍然篡權、自立為帝,中斷了段氏政權。

稱帝兩年後,高升泰病重,顧慮到高氏根基不穩,就迎立段正淳(段和譽的父親)為帝,並實行政治聯姻,把妹妹高升潔嫁給他為妻成為王后。

高升潔應該就是金庸小說中段譽之母白刀鳳的歷史原型。

從此,段氏雖然得以復國,但高氏子孫世襲國相,把持朝政,國人稱為“高國主”。

這也形成了段氏國王、高氏國相的兩元政治體制,段氏實際上僅擁虛位。這種政治生態可謂奇葩。

象父輩一樣,段譽的正妻也即王后由高氏安排,是高升泰的女兒高湄。

而且同樣,段和譽身邊還被高氏安排了耳目、侍衛。他就將西夏公主送給他的梅蘭竹菊四個女子,賜給自己的護衛高氏等人。

因而,段和譽接掌的就是世族權臣異常強大的一個國家,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但也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段和譽即位的第四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夏天,氣象反常,六畜不安,繼而突發地震,持續了一個多月。

地震引發火災,十六座寺廟、萬餘間民房倒塌,洱海東部成為一片廢墟,三千多人遇難。

大地震必伴隨有大災害,旱災、水災接踵而來。大理國陷入水深火熱。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而此時,把持朝政的高氏橫徵暴斂,老百姓怨聲載道。

不久,有三十七個部族公然造反。

於是,國相高泰明出兵,平定了叛亂,並讓兒子高明清駐軍鎮守威懾。

高氏地位愈加鞏固。

一次,高泰明的一個兒子高智昌與段和譽宴飲。

高智昌喝酒上了頭,得意忘形,竟然當眾說:"若無我高家手下留情,你們段家人早就成刀下鬼了。當年是我爺爺把帝位讓給段正淳,才有你段和譽繼承帝位,這個位置本來應該是傳給我的。"

這種話當屬忤逆罪,除以極刑、滅族也不為過。

但是段和譽知道那樣會把事情搞大,於是只能隱忍,只是將高智昌流放拓南城。

半年後,高智昌患瘴疾而死。段和譽又為這個逆臣大辦佛事超度,還撫慰優待其家屬。

但是高智昌的部下高伊、高何懷恨,圖謀報仇。

一次段和譽去地藏寺進香,二人提前埋伏準備行刺。不料被侍衛擒獲,段和譽避過一劫。

但段和譽繼續不好發作,竟然違心地表彰凶手為忠義之士,赦免罪行。二人憤愧之下自殺,還下旨給他們修建"義士冢"。

這些事,體現了段和譽的仁慈,也說明了他對高氏集團的忌憚。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段和譽派遣使者帶上厚禮、樂工向宋徽宗進貢。徽宗本就喜好文藝,親臨欣賞了具有西南風情的異域音樂,興致勃勃,厚賜封賞了樂工。

宋徽宗也回報給段和譽更高的禮遇,冊封他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然而,老天似乎故意給大理國降災難,天災人禍不斷。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大理國的慕寧、遠、矣、破、馬等部落反叛。段和譽派兵征討,兵敗。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於是國王段正淳被迫退位,選擇了出家避隱,傳位給26歲的長子段和譽。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段和譽成為大理國第十六位國王。

第二年,改年號為日新。

趙匡胤於960年建立宋朝後,不斷推進統一全國的進程。

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被滅,吳越與福建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

顯然,大理國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上策。而且段氏自稱為漢人,一直推行漢文化。

於是,向宋朝示好也就順理成章。

而同時,趙匡胤視西南邊陲為偏遠蠻夷之地,用玉斧在地圖上以大渡河劃界,宣佈對於大理國“不攻擊、不交往、不要求也不接受臣服”,此即"不暇遠略"方針。

於是,在北宋初期,大理國與宋朝保持著互不侵犯、甚至平淡疏離的關係,達一百多年。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隨著宋朝國力日盛,到宋徽宗時,好大喜功,四處開邊。於是大理國就有了存在風險。

段和譽繼位後,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不斷派遣使者,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

宋徽宗龍顏大悅,先後冊封段和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

當時北宋建立了統一的中原政權,但邊陲還有一些國家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例如段和譽即位時,二十二國、三十七部諸夷酋首,皆入大理朝賀。

因而,在和大宋保持臣服關係的同時,段和譽也注重與周邊小國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保持友好關係,成為西南地區的雄主。"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

例如一次七月中元節時,各方貢金銀、羅綺、珍寶、犀象數以萬計,牛馬滿山遍野。

段和譽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大理國人民都很擁護他。《滇考》記載他"勤於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

由於段和譽的“佛系”心態執政,安靜自守,對外注重外交關係,對內勤政愛民,因而使得大理國免遭戰爭塗炭,偏安一隅,得以存續發展。

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段和譽執政後,大理國蒸蒸日上。

貌似段和譽可以安然悠哉地做土皇帝。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然而,大理國有個重大隱患一直存在--世族高氏專權

在段正明(段和譽的伯父)為大理國王時,宰相高升泰悍然篡權、自立為帝,中斷了段氏政權。

稱帝兩年後,高升泰病重,顧慮到高氏根基不穩,就迎立段正淳(段和譽的父親)為帝,並實行政治聯姻,把妹妹高升潔嫁給他為妻成為王后。

高升潔應該就是金庸小說中段譽之母白刀鳳的歷史原型。

從此,段氏雖然得以復國,但高氏子孫世襲國相,把持朝政,國人稱為“高國主”。

這也形成了段氏國王、高氏國相的兩元政治體制,段氏實際上僅擁虛位。這種政治生態可謂奇葩。

象父輩一樣,段譽的正妻也即王后由高氏安排,是高升泰的女兒高湄。

而且同樣,段和譽身邊還被高氏安排了耳目、侍衛。他就將西夏公主送給他的梅蘭竹菊四個女子,賜給自己的護衛高氏等人。

因而,段和譽接掌的就是世族權臣異常強大的一個國家,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但也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段和譽即位的第四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夏天,氣象反常,六畜不安,繼而突發地震,持續了一個多月。

地震引發火災,十六座寺廟、萬餘間民房倒塌,洱海東部成為一片廢墟,三千多人遇難。

大地震必伴隨有大災害,旱災、水災接踵而來。大理國陷入水深火熱。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而此時,把持朝政的高氏橫徵暴斂,老百姓怨聲載道。

不久,有三十七個部族公然造反。

於是,國相高泰明出兵,平定了叛亂,並讓兒子高明清駐軍鎮守威懾。

高氏地位愈加鞏固。

一次,高泰明的一個兒子高智昌與段和譽宴飲。

高智昌喝酒上了頭,得意忘形,竟然當眾說:"若無我高家手下留情,你們段家人早就成刀下鬼了。當年是我爺爺把帝位讓給段正淳,才有你段和譽繼承帝位,這個位置本來應該是傳給我的。"

這種話當屬忤逆罪,除以極刑、滅族也不為過。

但是段和譽知道那樣會把事情搞大,於是只能隱忍,只是將高智昌流放拓南城。

半年後,高智昌患瘴疾而死。段和譽又為這個逆臣大辦佛事超度,還撫慰優待其家屬。

但是高智昌的部下高伊、高何懷恨,圖謀報仇。

一次段和譽去地藏寺進香,二人提前埋伏準備行刺。不料被侍衛擒獲,段和譽避過一劫。

但段和譽繼續不好發作,竟然違心地表彰凶手為忠義之士,赦免罪行。二人憤愧之下自殺,還下旨給他們修建"義士冢"。

這些事,體現了段和譽的仁慈,也說明了他對高氏集團的忌憚。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段和譽派遣使者帶上厚禮、樂工向宋徽宗進貢。徽宗本就喜好文藝,親臨欣賞了具有西南風情的異域音樂,興致勃勃,厚賜封賞了樂工。

宋徽宗也回報給段和譽更高的禮遇,冊封他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然而,老天似乎故意給大理國降災難,天災人禍不斷。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大理國的慕寧、遠、矣、破、馬等部落反叛。段和譽派兵征討,兵敗。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後來,彗星又出,凶兆再現。

正當國人驚懼之時,三十七部蠻再次反叛,並將駐軍鎮守的高明清殺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大理都城羊苴咩發生大火,燒燬三千九百家。

段和譽憂懼交加,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只能繼續重用高氏治國,任用高量成為國相。

他先後改年號為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寄託美好希望,以感動上天,佑護大理國。然而卻無濟於事。

雖為一國之君,而且坐擁阮星竹、木婉清、王語嫣、鍾靈等美貌嬪妃,但段和譽並未享盡齊人之樂,而是伴隨著大理國朝局的動盪,苦苦支撐。

激烈的內訌,政局動盪,諸部不時反叛,加之天災頻繁而降,段和譽心力交瘁,有諸多道不盡的無奈與心酸。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於是國王段正淳被迫退位,選擇了出家避隱,傳位給26歲的長子段和譽。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段和譽成為大理國第十六位國王。

第二年,改年號為日新。

趙匡胤於960年建立宋朝後,不斷推進統一全國的進程。

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被滅,吳越與福建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

顯然,大理國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上策。而且段氏自稱為漢人,一直推行漢文化。

於是,向宋朝示好也就順理成章。

而同時,趙匡胤視西南邊陲為偏遠蠻夷之地,用玉斧在地圖上以大渡河劃界,宣佈對於大理國“不攻擊、不交往、不要求也不接受臣服”,此即"不暇遠略"方針。

於是,在北宋初期,大理國與宋朝保持著互不侵犯、甚至平淡疏離的關係,達一百多年。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隨著宋朝國力日盛,到宋徽宗時,好大喜功,四處開邊。於是大理國就有了存在風險。

段和譽繼位後,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不斷派遣使者,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

宋徽宗龍顏大悅,先後冊封段和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

當時北宋建立了統一的中原政權,但邊陲還有一些國家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例如段和譽即位時,二十二國、三十七部諸夷酋首,皆入大理朝賀。

因而,在和大宋保持臣服關係的同時,段和譽也注重與周邊小國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保持友好關係,成為西南地區的雄主。"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

例如一次七月中元節時,各方貢金銀、羅綺、珍寶、犀象數以萬計,牛馬滿山遍野。

段和譽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大理國人民都很擁護他。《滇考》記載他"勤於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

由於段和譽的“佛系”心態執政,安靜自守,對外注重外交關係,對內勤政愛民,因而使得大理國免遭戰爭塗炭,偏安一隅,得以存續發展。

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段和譽執政後,大理國蒸蒸日上。

貌似段和譽可以安然悠哉地做土皇帝。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然而,大理國有個重大隱患一直存在--世族高氏專權

在段正明(段和譽的伯父)為大理國王時,宰相高升泰悍然篡權、自立為帝,中斷了段氏政權。

稱帝兩年後,高升泰病重,顧慮到高氏根基不穩,就迎立段正淳(段和譽的父親)為帝,並實行政治聯姻,把妹妹高升潔嫁給他為妻成為王后。

高升潔應該就是金庸小說中段譽之母白刀鳳的歷史原型。

從此,段氏雖然得以復國,但高氏子孫世襲國相,把持朝政,國人稱為“高國主”。

這也形成了段氏國王、高氏國相的兩元政治體制,段氏實際上僅擁虛位。這種政治生態可謂奇葩。

象父輩一樣,段譽的正妻也即王后由高氏安排,是高升泰的女兒高湄。

而且同樣,段和譽身邊還被高氏安排了耳目、侍衛。他就將西夏公主送給他的梅蘭竹菊四個女子,賜給自己的護衛高氏等人。

因而,段和譽接掌的就是世族權臣異常強大的一個國家,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但也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段和譽即位的第四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夏天,氣象反常,六畜不安,繼而突發地震,持續了一個多月。

地震引發火災,十六座寺廟、萬餘間民房倒塌,洱海東部成為一片廢墟,三千多人遇難。

大地震必伴隨有大災害,旱災、水災接踵而來。大理國陷入水深火熱。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而此時,把持朝政的高氏橫徵暴斂,老百姓怨聲載道。

不久,有三十七個部族公然造反。

於是,國相高泰明出兵,平定了叛亂,並讓兒子高明清駐軍鎮守威懾。

高氏地位愈加鞏固。

一次,高泰明的一個兒子高智昌與段和譽宴飲。

高智昌喝酒上了頭,得意忘形,竟然當眾說:"若無我高家手下留情,你們段家人早就成刀下鬼了。當年是我爺爺把帝位讓給段正淳,才有你段和譽繼承帝位,這個位置本來應該是傳給我的。"

這種話當屬忤逆罪,除以極刑、滅族也不為過。

但是段和譽知道那樣會把事情搞大,於是只能隱忍,只是將高智昌流放拓南城。

半年後,高智昌患瘴疾而死。段和譽又為這個逆臣大辦佛事超度,還撫慰優待其家屬。

但是高智昌的部下高伊、高何懷恨,圖謀報仇。

一次段和譽去地藏寺進香,二人提前埋伏準備行刺。不料被侍衛擒獲,段和譽避過一劫。

但段和譽繼續不好發作,竟然違心地表彰凶手為忠義之士,赦免罪行。二人憤愧之下自殺,還下旨給他們修建"義士冢"。

這些事,體現了段和譽的仁慈,也說明了他對高氏集團的忌憚。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段和譽派遣使者帶上厚禮、樂工向宋徽宗進貢。徽宗本就喜好文藝,親臨欣賞了具有西南風情的異域音樂,興致勃勃,厚賜封賞了樂工。

宋徽宗也回報給段和譽更高的禮遇,冊封他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然而,老天似乎故意給大理國降災難,天災人禍不斷。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大理國的慕寧、遠、矣、破、馬等部落反叛。段和譽派兵征討,兵敗。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後來,彗星又出,凶兆再現。

正當國人驚懼之時,三十七部蠻再次反叛,並將駐軍鎮守的高明清殺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大理都城羊苴咩發生大火,燒燬三千九百家。

段和譽憂懼交加,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只能繼續重用高氏治國,任用高量成為國相。

他先後改年號為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寄託美好希望,以感動上天,佑護大理國。然而卻無濟於事。

雖為一國之君,而且坐擁阮星竹、木婉清、王語嫣、鍾靈等美貌嬪妃,但段和譽並未享盡齊人之樂,而是伴隨著大理國朝局的動盪,苦苦支撐。

激烈的內訌,政局動盪,諸部不時反叛,加之天災頻繁而降,段和譽心力交瘁,有諸多道不盡的無奈與心酸。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信服天命,避世歸佛

老天給了他一個高貴的出身,卻給了他磨難的人生。

段和譽堪稱賢明的君主,繼位之後有心改變國勢,雖苦心經營但卻無力迴天。

《滇雲歷年傳》雲:"正嚴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

隨著年事已高,段和譽也逐漸失去了進取鬥志,順其自然。

宋朝遭遇“靖康事變”之後,國勢漸弱。段和譽也就懶得交好,漸漸與宋朝關係疏遠。

步入晚年,父親及先祖出家為僧的場景常常浮現。段和譽也逐漸明白了他們為什麼放棄人間嚮往的國王之位而甘願出家隱居的苦衷。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於是國王段正淳被迫退位,選擇了出家避隱,傳位給26歲的長子段和譽。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段和譽成為大理國第十六位國王。

第二年,改年號為日新。

趙匡胤於960年建立宋朝後,不斷推進統一全國的進程。

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被滅,吳越與福建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

顯然,大理國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上策。而且段氏自稱為漢人,一直推行漢文化。

於是,向宋朝示好也就順理成章。

而同時,趙匡胤視西南邊陲為偏遠蠻夷之地,用玉斧在地圖上以大渡河劃界,宣佈對於大理國“不攻擊、不交往、不要求也不接受臣服”,此即"不暇遠略"方針。

於是,在北宋初期,大理國與宋朝保持著互不侵犯、甚至平淡疏離的關係,達一百多年。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隨著宋朝國力日盛,到宋徽宗時,好大喜功,四處開邊。於是大理國就有了存在風險。

段和譽繼位後,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不斷派遣使者,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

宋徽宗龍顏大悅,先後冊封段和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

當時北宋建立了統一的中原政權,但邊陲還有一些國家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例如段和譽即位時,二十二國、三十七部諸夷酋首,皆入大理朝賀。

因而,在和大宋保持臣服關係的同時,段和譽也注重與周邊小國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保持友好關係,成為西南地區的雄主。"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

例如一次七月中元節時,各方貢金銀、羅綺、珍寶、犀象數以萬計,牛馬滿山遍野。

段和譽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大理國人民都很擁護他。《滇考》記載他"勤於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

由於段和譽的“佛系”心態執政,安靜自守,對外注重外交關係,對內勤政愛民,因而使得大理國免遭戰爭塗炭,偏安一隅,得以存續發展。

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段和譽執政後,大理國蒸蒸日上。

貌似段和譽可以安然悠哉地做土皇帝。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然而,大理國有個重大隱患一直存在--世族高氏專權

在段正明(段和譽的伯父)為大理國王時,宰相高升泰悍然篡權、自立為帝,中斷了段氏政權。

稱帝兩年後,高升泰病重,顧慮到高氏根基不穩,就迎立段正淳(段和譽的父親)為帝,並實行政治聯姻,把妹妹高升潔嫁給他為妻成為王后。

高升潔應該就是金庸小說中段譽之母白刀鳳的歷史原型。

從此,段氏雖然得以復國,但高氏子孫世襲國相,把持朝政,國人稱為“高國主”。

這也形成了段氏國王、高氏國相的兩元政治體制,段氏實際上僅擁虛位。這種政治生態可謂奇葩。

象父輩一樣,段譽的正妻也即王后由高氏安排,是高升泰的女兒高湄。

而且同樣,段和譽身邊還被高氏安排了耳目、侍衛。他就將西夏公主送給他的梅蘭竹菊四個女子,賜給自己的護衛高氏等人。

因而,段和譽接掌的就是世族權臣異常強大的一個國家,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但也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段和譽即位的第四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夏天,氣象反常,六畜不安,繼而突發地震,持續了一個多月。

地震引發火災,十六座寺廟、萬餘間民房倒塌,洱海東部成為一片廢墟,三千多人遇難。

大地震必伴隨有大災害,旱災、水災接踵而來。大理國陷入水深火熱。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而此時,把持朝政的高氏橫徵暴斂,老百姓怨聲載道。

不久,有三十七個部族公然造反。

於是,國相高泰明出兵,平定了叛亂,並讓兒子高明清駐軍鎮守威懾。

高氏地位愈加鞏固。

一次,高泰明的一個兒子高智昌與段和譽宴飲。

高智昌喝酒上了頭,得意忘形,竟然當眾說:"若無我高家手下留情,你們段家人早就成刀下鬼了。當年是我爺爺把帝位讓給段正淳,才有你段和譽繼承帝位,這個位置本來應該是傳給我的。"

這種話當屬忤逆罪,除以極刑、滅族也不為過。

但是段和譽知道那樣會把事情搞大,於是只能隱忍,只是將高智昌流放拓南城。

半年後,高智昌患瘴疾而死。段和譽又為這個逆臣大辦佛事超度,還撫慰優待其家屬。

但是高智昌的部下高伊、高何懷恨,圖謀報仇。

一次段和譽去地藏寺進香,二人提前埋伏準備行刺。不料被侍衛擒獲,段和譽避過一劫。

但段和譽繼續不好發作,竟然違心地表彰凶手為忠義之士,赦免罪行。二人憤愧之下自殺,還下旨給他們修建"義士冢"。

這些事,體現了段和譽的仁慈,也說明了他對高氏集團的忌憚。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段和譽派遣使者帶上厚禮、樂工向宋徽宗進貢。徽宗本就喜好文藝,親臨欣賞了具有西南風情的異域音樂,興致勃勃,厚賜封賞了樂工。

宋徽宗也回報給段和譽更高的禮遇,冊封他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然而,老天似乎故意給大理國降災難,天災人禍不斷。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大理國的慕寧、遠、矣、破、馬等部落反叛。段和譽派兵征討,兵敗。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後來,彗星又出,凶兆再現。

正當國人驚懼之時,三十七部蠻再次反叛,並將駐軍鎮守的高明清殺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大理都城羊苴咩發生大火,燒燬三千九百家。

段和譽憂懼交加,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只能繼續重用高氏治國,任用高量成為國相。

他先後改年號為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寄託美好希望,以感動上天,佑護大理國。然而卻無濟於事。

雖為一國之君,而且坐擁阮星竹、木婉清、王語嫣、鍾靈等美貌嬪妃,但段和譽並未享盡齊人之樂,而是伴隨著大理國朝局的動盪,苦苦支撐。

激烈的內訌,政局動盪,諸部不時反叛,加之天災頻繁而降,段和譽心力交瘁,有諸多道不盡的無奈與心酸。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信服天命,避世歸佛

老天給了他一個高貴的出身,卻給了他磨難的人生。

段和譽堪稱賢明的君主,繼位之後有心改變國勢,雖苦心經營但卻無力迴天。

《滇雲歷年傳》雲:"正嚴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

隨著年事已高,段和譽也逐漸失去了進取鬥志,順其自然。

宋朝遭遇“靖康事變”之後,國勢漸弱。段和譽也就懶得交好,漸漸與宋朝關係疏遠。

步入晚年,父親及先祖出家為僧的場景常常浮現。段和譽也逐漸明白了他們為什麼放棄人間嚮往的國王之位而甘願出家隱居的苦衷。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自己還是沒有擺脫伯父、父親的悲催命運,想必這就是段氏的天命。於是,段和譽的厭世、歸隱心態日益加重。

段氏、高氏也在為國王的繼承人人選而明爭暗鬥,相互傾軋,甚至骨肉相殘。

大理國勢開始衰頹。

年邁的段和譽無力也無心去幹涉,內心和這個國家一樣已是千瘡百孔,只想儘早解脫,找個安靜的地方修補、慰藉傷痕累累的內心。

至於身後之事,段氏家族的命運、大理國運的興衰、妻妾及子女們的未來等,此時都如蒼山上空的縹緲雲煙。

人生得失,猶如花開花落。一切自有天命造化。

經過一番鬥爭,國相高量成支持的段正興最後脫穎而出。段和譽也就順水推舟讓位。

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年) ,64歲的段和譽正式退位。他在位長達39年,是大理國在位時間較長的國王。

段和譽放棄了榮華富貴、妻妾成群的生活,步前輩之後塵,遠離喧囂塵世,皈依佛門,到無為寺出家,法名廣弘。

在這個自己從小就熟悉的地方,晨鐘暮鼓,與青燈佛經為伴,以琴棋書畫為樂,不問世事。

遊走在美麗的蒼山洱海之間,劈柴餵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放下俗念,拋離苟且,不用去遠方,在大理就可以過上詩一般的生活。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於是國王段正淳被迫退位,選擇了出家避隱,傳位給26歲的長子段和譽。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段和譽成為大理國第十六位國王。

第二年,改年號為日新。

趙匡胤於960年建立宋朝後,不斷推進統一全國的進程。

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被滅,吳越與福建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

顯然,大理國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上策。而且段氏自稱為漢人,一直推行漢文化。

於是,向宋朝示好也就順理成章。

而同時,趙匡胤視西南邊陲為偏遠蠻夷之地,用玉斧在地圖上以大渡河劃界,宣佈對於大理國“不攻擊、不交往、不要求也不接受臣服”,此即"不暇遠略"方針。

於是,在北宋初期,大理國與宋朝保持著互不侵犯、甚至平淡疏離的關係,達一百多年。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隨著宋朝國力日盛,到宋徽宗時,好大喜功,四處開邊。於是大理國就有了存在風險。

段和譽繼位後,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不斷派遣使者,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

宋徽宗龍顏大悅,先後冊封段和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

當時北宋建立了統一的中原政權,但邊陲還有一些國家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例如段和譽即位時,二十二國、三十七部諸夷酋首,皆入大理朝賀。

因而,在和大宋保持臣服關係的同時,段和譽也注重與周邊小國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保持友好關係,成為西南地區的雄主。"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

例如一次七月中元節時,各方貢金銀、羅綺、珍寶、犀象數以萬計,牛馬滿山遍野。

段和譽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大理國人民都很擁護他。《滇考》記載他"勤於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

由於段和譽的“佛系”心態執政,安靜自守,對外注重外交關係,對內勤政愛民,因而使得大理國免遭戰爭塗炭,偏安一隅,得以存續發展。

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段和譽執政後,大理國蒸蒸日上。

貌似段和譽可以安然悠哉地做土皇帝。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然而,大理國有個重大隱患一直存在--世族高氏專權

在段正明(段和譽的伯父)為大理國王時,宰相高升泰悍然篡權、自立為帝,中斷了段氏政權。

稱帝兩年後,高升泰病重,顧慮到高氏根基不穩,就迎立段正淳(段和譽的父親)為帝,並實行政治聯姻,把妹妹高升潔嫁給他為妻成為王后。

高升潔應該就是金庸小說中段譽之母白刀鳳的歷史原型。

從此,段氏雖然得以復國,但高氏子孫世襲國相,把持朝政,國人稱為“高國主”。

這也形成了段氏國王、高氏國相的兩元政治體制,段氏實際上僅擁虛位。這種政治生態可謂奇葩。

象父輩一樣,段譽的正妻也即王后由高氏安排,是高升泰的女兒高湄。

而且同樣,段和譽身邊還被高氏安排了耳目、侍衛。他就將西夏公主送給他的梅蘭竹菊四個女子,賜給自己的護衛高氏等人。

因而,段和譽接掌的就是世族權臣異常強大的一個國家,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但也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段和譽即位的第四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夏天,氣象反常,六畜不安,繼而突發地震,持續了一個多月。

地震引發火災,十六座寺廟、萬餘間民房倒塌,洱海東部成為一片廢墟,三千多人遇難。

大地震必伴隨有大災害,旱災、水災接踵而來。大理國陷入水深火熱。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而此時,把持朝政的高氏橫徵暴斂,老百姓怨聲載道。

不久,有三十七個部族公然造反。

於是,國相高泰明出兵,平定了叛亂,並讓兒子高明清駐軍鎮守威懾。

高氏地位愈加鞏固。

一次,高泰明的一個兒子高智昌與段和譽宴飲。

高智昌喝酒上了頭,得意忘形,竟然當眾說:"若無我高家手下留情,你們段家人早就成刀下鬼了。當年是我爺爺把帝位讓給段正淳,才有你段和譽繼承帝位,這個位置本來應該是傳給我的。"

這種話當屬忤逆罪,除以極刑、滅族也不為過。

但是段和譽知道那樣會把事情搞大,於是只能隱忍,只是將高智昌流放拓南城。

半年後,高智昌患瘴疾而死。段和譽又為這個逆臣大辦佛事超度,還撫慰優待其家屬。

但是高智昌的部下高伊、高何懷恨,圖謀報仇。

一次段和譽去地藏寺進香,二人提前埋伏準備行刺。不料被侍衛擒獲,段和譽避過一劫。

但段和譽繼續不好發作,竟然違心地表彰凶手為忠義之士,赦免罪行。二人憤愧之下自殺,還下旨給他們修建"義士冢"。

這些事,體現了段和譽的仁慈,也說明了他對高氏集團的忌憚。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段和譽派遣使者帶上厚禮、樂工向宋徽宗進貢。徽宗本就喜好文藝,親臨欣賞了具有西南風情的異域音樂,興致勃勃,厚賜封賞了樂工。

宋徽宗也回報給段和譽更高的禮遇,冊封他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然而,老天似乎故意給大理國降災難,天災人禍不斷。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大理國的慕寧、遠、矣、破、馬等部落反叛。段和譽派兵征討,兵敗。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後來,彗星又出,凶兆再現。

正當國人驚懼之時,三十七部蠻再次反叛,並將駐軍鎮守的高明清殺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大理都城羊苴咩發生大火,燒燬三千九百家。

段和譽憂懼交加,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只能繼續重用高氏治國,任用高量成為國相。

他先後改年號為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寄託美好希望,以感動上天,佑護大理國。然而卻無濟於事。

雖為一國之君,而且坐擁阮星竹、木婉清、王語嫣、鍾靈等美貌嬪妃,但段和譽並未享盡齊人之樂,而是伴隨著大理國朝局的動盪,苦苦支撐。

激烈的內訌,政局動盪,諸部不時反叛,加之天災頻繁而降,段和譽心力交瘁,有諸多道不盡的無奈與心酸。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信服天命,避世歸佛

老天給了他一個高貴的出身,卻給了他磨難的人生。

段和譽堪稱賢明的君主,繼位之後有心改變國勢,雖苦心經營但卻無力迴天。

《滇雲歷年傳》雲:"正嚴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

隨著年事已高,段和譽也逐漸失去了進取鬥志,順其自然。

宋朝遭遇“靖康事變”之後,國勢漸弱。段和譽也就懶得交好,漸漸與宋朝關係疏遠。

步入晚年,父親及先祖出家為僧的場景常常浮現。段和譽也逐漸明白了他們為什麼放棄人間嚮往的國王之位而甘願出家隱居的苦衷。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自己還是沒有擺脫伯父、父親的悲催命運,想必這就是段氏的天命。於是,段和譽的厭世、歸隱心態日益加重。

段氏、高氏也在為國王的繼承人人選而明爭暗鬥,相互傾軋,甚至骨肉相殘。

大理國勢開始衰頹。

年邁的段和譽無力也無心去幹涉,內心和這個國家一樣已是千瘡百孔,只想儘早解脫,找個安靜的地方修補、慰藉傷痕累累的內心。

至於身後之事,段氏家族的命運、大理國運的興衰、妻妾及子女們的未來等,此時都如蒼山上空的縹緲雲煙。

人生得失,猶如花開花落。一切自有天命造化。

經過一番鬥爭,國相高量成支持的段正興最後脫穎而出。段和譽也就順水推舟讓位。

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年) ,64歲的段和譽正式退位。他在位長達39年,是大理國在位時間較長的國王。

段和譽放棄了榮華富貴、妻妾成群的生活,步前輩之後塵,遠離喧囂塵世,皈依佛門,到無為寺出家,法名廣弘。

在這個自己從小就熟悉的地方,晨鐘暮鼓,與青燈佛經為伴,以琴棋書畫為樂,不問世事。

遊走在美麗的蒼山洱海之間,劈柴餵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放下俗念,拋離苟且,不用去遠方,在大理就可以過上詩一般的生活。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段和譽避世為僧,直至1176年圓寂,享年94歲,為段氏帝王中最高壽者。廟號憲宗,諡號宣仁皇帝,史稱大理宣仁帝。

在金庸小說裡,段譽是個好人,好情人、好丈夫,好兄弟,好哥哥。

在歷史上,段和譽繼承了國君的寶座。然而,複雜的政治環境,加之他善良、柔弱的個人性格,難以殺伐決斷,是仁君之主,而非威嚴之君。

這也決定了他命運悽苦,雖有國王之名,卻難以享受其福。

段和譽當了39年國王之後,黯然轉型,度過了39年餘生的佛僧生涯而終結此生。

一個奇葩的人生歷程。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現實生活才是真實、殘酷的。

"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角之一、大理國王子段譽令很多男人豔羨、女人愛慕:風流倜儻,英俊善良,身邊美女成群,身懷武林絕技,繼承王位。

這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化身。

其實,段譽有其歷史原型。此人名為段正嚴,字和譽,大理國國王。

但是他的真實人生經歷並非小說中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傳奇和悲催。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出身高貴,繼位執政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

其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西南民族眾多,民風彪悍,自古尚武,南詔國曾敗吐蕃、退大唐等,軍功赫赫。

而大理國建國之後,尊崇佛教,不喜戰爭。

段和譽受環境薰陶,自小習武。

七歲時,就學於高僧六鉉大師。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地區的周侗齊名。他四處遊方進入西南,留居無為寺,並受邀為大理國王室的老師。

段和譽慧根超群,頗受六鉉、妙澄大師器重,從而得到異術奇門的六門妙法。

傳說大理段氏擁有名震天下的絕學“一陽指”,應該與佛教大師有關係。

有一次,大理國流行疫疾。

接著有彗星出現。

於是大理國人心惶惶。

按照傳統說法,天象即“天命”。凶兆接連出現,說明上天要更換國王了。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於是國王段正淳被迫退位,選擇了出家避隱,傳位給26歲的長子段和譽。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段和譽成為大理國第十六位國王。

第二年,改年號為日新。

趙匡胤於960年建立宋朝後,不斷推進統一全國的進程。

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被滅,吳越與福建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

顯然,大理國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上策。而且段氏自稱為漢人,一直推行漢文化。

於是,向宋朝示好也就順理成章。

而同時,趙匡胤視西南邊陲為偏遠蠻夷之地,用玉斧在地圖上以大渡河劃界,宣佈對於大理國“不攻擊、不交往、不要求也不接受臣服”,此即"不暇遠略"方針。

於是,在北宋初期,大理國與宋朝保持著互不侵犯、甚至平淡疏離的關係,達一百多年。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隨著宋朝國力日盛,到宋徽宗時,好大喜功,四處開邊。於是大理國就有了存在風險。

段和譽繼位後,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不斷派遣使者,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

宋徽宗龍顏大悅,先後冊封段和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

當時北宋建立了統一的中原政權,但邊陲還有一些國家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例如段和譽即位時,二十二國、三十七部諸夷酋首,皆入大理朝賀。

因而,在和大宋保持臣服關係的同時,段和譽也注重與周邊小國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保持友好關係,成為西南地區的雄主。"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

例如一次七月中元節時,各方貢金銀、羅綺、珍寶、犀象數以萬計,牛馬滿山遍野。

段和譽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大理國人民都很擁護他。《滇考》記載他"勤於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

由於段和譽的“佛系”心態執政,安靜自守,對外注重外交關係,對內勤政愛民,因而使得大理國免遭戰爭塗炭,偏安一隅,得以存續發展。

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段和譽執政後,大理國蒸蒸日上。

貌似段和譽可以安然悠哉地做土皇帝。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然而,大理國有個重大隱患一直存在--世族高氏專權

在段正明(段和譽的伯父)為大理國王時,宰相高升泰悍然篡權、自立為帝,中斷了段氏政權。

稱帝兩年後,高升泰病重,顧慮到高氏根基不穩,就迎立段正淳(段和譽的父親)為帝,並實行政治聯姻,把妹妹高升潔嫁給他為妻成為王后。

高升潔應該就是金庸小說中段譽之母白刀鳳的歷史原型。

從此,段氏雖然得以復國,但高氏子孫世襲國相,把持朝政,國人稱為“高國主”。

這也形成了段氏國王、高氏國相的兩元政治體制,段氏實際上僅擁虛位。這種政治生態可謂奇葩。

象父輩一樣,段譽的正妻也即王后由高氏安排,是高升泰的女兒高湄。

而且同樣,段和譽身邊還被高氏安排了耳目、侍衛。他就將西夏公主送給他的梅蘭竹菊四個女子,賜給自己的護衛高氏等人。

因而,段和譽接掌的就是世族權臣異常強大的一個國家,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但也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段和譽即位的第四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夏天,氣象反常,六畜不安,繼而突發地震,持續了一個多月。

地震引發火災,十六座寺廟、萬餘間民房倒塌,洱海東部成為一片廢墟,三千多人遇難。

大地震必伴隨有大災害,旱災、水災接踵而來。大理國陷入水深火熱。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而此時,把持朝政的高氏橫徵暴斂,老百姓怨聲載道。

不久,有三十七個部族公然造反。

於是,國相高泰明出兵,平定了叛亂,並讓兒子高明清駐軍鎮守威懾。

高氏地位愈加鞏固。

一次,高泰明的一個兒子高智昌與段和譽宴飲。

高智昌喝酒上了頭,得意忘形,竟然當眾說:"若無我高家手下留情,你們段家人早就成刀下鬼了。當年是我爺爺把帝位讓給段正淳,才有你段和譽繼承帝位,這個位置本來應該是傳給我的。"

這種話當屬忤逆罪,除以極刑、滅族也不為過。

但是段和譽知道那樣會把事情搞大,於是只能隱忍,只是將高智昌流放拓南城。

半年後,高智昌患瘴疾而死。段和譽又為這個逆臣大辦佛事超度,還撫慰優待其家屬。

但是高智昌的部下高伊、高何懷恨,圖謀報仇。

一次段和譽去地藏寺進香,二人提前埋伏準備行刺。不料被侍衛擒獲,段和譽避過一劫。

但段和譽繼續不好發作,竟然違心地表彰凶手為忠義之士,赦免罪行。二人憤愧之下自殺,還下旨給他們修建"義士冢"。

這些事,體現了段和譽的仁慈,也說明了他對高氏集團的忌憚。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段和譽派遣使者帶上厚禮、樂工向宋徽宗進貢。徽宗本就喜好文藝,親臨欣賞了具有西南風情的異域音樂,興致勃勃,厚賜封賞了樂工。

宋徽宗也回報給段和譽更高的禮遇,冊封他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然而,老天似乎故意給大理國降災難,天災人禍不斷。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大理國的慕寧、遠、矣、破、馬等部落反叛。段和譽派兵征討,兵敗。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後來,彗星又出,凶兆再現。

正當國人驚懼之時,三十七部蠻再次反叛,並將駐軍鎮守的高明清殺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大理都城羊苴咩發生大火,燒燬三千九百家。

段和譽憂懼交加,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只能繼續重用高氏治國,任用高量成為國相。

他先後改年號為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寄託美好希望,以感動上天,佑護大理國。然而卻無濟於事。

雖為一國之君,而且坐擁阮星竹、木婉清、王語嫣、鍾靈等美貌嬪妃,但段和譽並未享盡齊人之樂,而是伴隨著大理國朝局的動盪,苦苦支撐。

激烈的內訌,政局動盪,諸部不時反叛,加之天災頻繁而降,段和譽心力交瘁,有諸多道不盡的無奈與心酸。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信服天命,避世歸佛

老天給了他一個高貴的出身,卻給了他磨難的人生。

段和譽堪稱賢明的君主,繼位之後有心改變國勢,雖苦心經營但卻無力迴天。

《滇雲歷年傳》雲:"正嚴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

隨著年事已高,段和譽也逐漸失去了進取鬥志,順其自然。

宋朝遭遇“靖康事變”之後,國勢漸弱。段和譽也就懶得交好,漸漸與宋朝關係疏遠。

步入晚年,父親及先祖出家為僧的場景常常浮現。段和譽也逐漸明白了他們為什麼放棄人間嚮往的國王之位而甘願出家隱居的苦衷。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自己還是沒有擺脫伯父、父親的悲催命運,想必這就是段氏的天命。於是,段和譽的厭世、歸隱心態日益加重。

段氏、高氏也在為國王的繼承人人選而明爭暗鬥,相互傾軋,甚至骨肉相殘。

大理國勢開始衰頹。

年邁的段和譽無力也無心去幹涉,內心和這個國家一樣已是千瘡百孔,只想儘早解脫,找個安靜的地方修補、慰藉傷痕累累的內心。

至於身後之事,段氏家族的命運、大理國運的興衰、妻妾及子女們的未來等,此時都如蒼山上空的縹緲雲煙。

人生得失,猶如花開花落。一切自有天命造化。

經過一番鬥爭,國相高量成支持的段正興最後脫穎而出。段和譽也就順水推舟讓位。

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年) ,64歲的段和譽正式退位。他在位長達39年,是大理國在位時間較長的國王。

段和譽放棄了榮華富貴、妻妾成群的生活,步前輩之後塵,遠離喧囂塵世,皈依佛門,到無為寺出家,法名廣弘。

在這個自己從小就熟悉的地方,晨鐘暮鼓,與青燈佛經為伴,以琴棋書畫為樂,不問世事。

遊走在美麗的蒼山洱海之間,劈柴餵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放下俗念,拋離苟且,不用去遠方,在大理就可以過上詩一般的生活。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段和譽避世為僧,直至1176年圓寂,享年94歲,為段氏帝王中最高壽者。廟號憲宗,諡號宣仁皇帝,史稱大理宣仁帝。

在金庸小說裡,段譽是個好人,好情人、好丈夫,好兄弟,好哥哥。

在歷史上,段和譽繼承了國君的寶座。然而,複雜的政治環境,加之他善良、柔弱的個人性格,難以殺伐決斷,是仁君之主,而非威嚴之君。

這也決定了他命運悽苦,雖有國王之名,卻難以享受其福。

段和譽當了39年國王之後,黯然轉型,度過了39年餘生的佛僧生涯而終結此生。

一個奇葩的人生歷程。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現實生活才是真實、殘酷的。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