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萬強/文/圖

"

張萬強/文/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花豔樹茂。這是七彩雲南之旅留給人們的美好印象。何止如此,留給人們深刻印象的還有西雙版納獨特的傣族文化和傣寨人對毛主席的深厚情誼。

2016年6月30日上午,晴空萬里,驕陽似火。早上8點多鐘,我們這些來自湖南、湖北、安徽、遼寧、河南、內蒙等祖國各地,四面八方的一行30多名遊客,在結束了前幾天的昆明石林、麗江古城、玉龍雪山、楚雄世界恐龍谷等旅程後,在導遊的帶領下,乘坐旅遊大巴來到了西雙版納一個美麗的古村寨——傣家村寨。開始了原生態民族文化之旅。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傣家村寨街頭,有一位30歲出頭,身穿民族服裝,體態豐滿,個子高挑,形象甜美,落落大方,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女同志,村文化代表叫玉溫的熱情接待了我們。

小玉輕聲細語地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認真細緻地介紹著傣族人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民族文化。

"

張萬強/文/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花豔樹茂。這是七彩雲南之旅留給人們的美好印象。何止如此,留給人們深刻印象的還有西雙版納獨特的傣族文化和傣寨人對毛主席的深厚情誼。

2016年6月30日上午,晴空萬里,驕陽似火。早上8點多鐘,我們這些來自湖南、湖北、安徽、遼寧、河南、內蒙等祖國各地,四面八方的一行30多名遊客,在結束了前幾天的昆明石林、麗江古城、玉龍雪山、楚雄世界恐龍谷等旅程後,在導遊的帶領下,乘坐旅遊大巴來到了西雙版納一個美麗的古村寨——傣家村寨。開始了原生態民族文化之旅。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傣家村寨街頭,有一位30歲出頭,身穿民族服裝,體態豐滿,個子高挑,形象甜美,落落大方,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女同志,村文化代表叫玉溫的熱情接待了我們。

小玉輕聲細語地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認真細緻地介紹著傣族人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民族文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在小玉的介紹中我們瞭解到,傣族人是個很講究的民族,禮儀很多禁忌也很多。例如:進入村子不能大聲喧譁、不能吹口哨、剪指甲等。傣族人稱男人為“毛哆哩”,女人為“少哆哩”,而年長的分別叫“老波桃和老篾桃”。傣族人與漢族最大的區別是,漢族人誰家生了男孩子會視若寶貝自以為有了傳統接代的主,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大喜事。相反傣家人如果生了男孩子,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無人問津,傣家人稱男孩子為“賠錢貨”。而生了個女孩子卻截然相反,村上不僅要在廣播裡喊三天,讓全村人都知道。還要置辦酒席宴賓三天。好不風光,很是體面。在傣家寨誰家生了男孩子,養到八歲便有父親肩膀扛著,請來樂器一路吹打著將其送進寺院代為贍養,直到十八歲才能還俗回家。初進寺院的孩子,三年中都要走鄉串鄰,進村入戶討齋要飯,不得偷懶。而且每次討回的齋飯要放進一口鍋里加工後集體食用。箇中滋味自不必說。這三年寺院的生活就是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艱辛。小玉邊說邊指著村頭一個規模不大但卻乾淨整潔的小寺院說,村子裡的每個“毛哆哩”都是要在這裡度過18歲的。

"

張萬強/文/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花豔樹茂。這是七彩雲南之旅留給人們的美好印象。何止如此,留給人們深刻印象的還有西雙版納獨特的傣族文化和傣寨人對毛主席的深厚情誼。

2016年6月30日上午,晴空萬里,驕陽似火。早上8點多鐘,我們這些來自湖南、湖北、安徽、遼寧、河南、內蒙等祖國各地,四面八方的一行30多名遊客,在結束了前幾天的昆明石林、麗江古城、玉龍雪山、楚雄世界恐龍谷等旅程後,在導遊的帶領下,乘坐旅遊大巴來到了西雙版納一個美麗的古村寨——傣家村寨。開始了原生態民族文化之旅。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傣家村寨街頭,有一位30歲出頭,身穿民族服裝,體態豐滿,個子高挑,形象甜美,落落大方,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女同志,村文化代表叫玉溫的熱情接待了我們。

小玉輕聲細語地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認真細緻地介紹著傣族人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民族文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在小玉的介紹中我們瞭解到,傣族人是個很講究的民族,禮儀很多禁忌也很多。例如:進入村子不能大聲喧譁、不能吹口哨、剪指甲等。傣族人稱男人為“毛哆哩”,女人為“少哆哩”,而年長的分別叫“老波桃和老篾桃”。傣族人與漢族最大的區別是,漢族人誰家生了男孩子會視若寶貝自以為有了傳統接代的主,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大喜事。相反傣家人如果生了男孩子,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無人問津,傣家人稱男孩子為“賠錢貨”。而生了個女孩子卻截然相反,村上不僅要在廣播裡喊三天,讓全村人都知道。還要置辦酒席宴賓三天。好不風光,很是體面。在傣家寨誰家生了男孩子,養到八歲便有父親肩膀扛著,請來樂器一路吹打著將其送進寺院代為贍養,直到十八歲才能還俗回家。初進寺院的孩子,三年中都要走鄉串鄰,進村入戶討齋要飯,不得偷懶。而且每次討回的齋飯要放進一口鍋里加工後集體食用。箇中滋味自不必說。這三年寺院的生活就是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艱辛。小玉邊說邊指著村頭一個規模不大但卻乾淨整潔的小寺院說,村子裡的每個“毛哆哩”都是要在這裡度過18歲的。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男孩到了十八歲談婚論嫁的年齡。只要男女雙方中意,再經人保媒。男方是要帶著彩禮(這裡的彩禮指的是有一定數量的橡膠樹。)上門做三年苦力的。三年中,男的是要起早貪黑地裡家中重活、髒活、累活搶著乾的,只有這樣,三年後贏得了姑娘芳心才能舉行結婚儀式,否則將會被取消婚約。在傣族女人生下孩子三天後就要下地幹活,而男的要在家裡照看孩子操持家務......。

小玉一邊向我們介紹傣族的人文和傳統習俗,一邊帶我們進村。在村頭一身傣族服飾的老頭、老太太站在街頭兩旁,有敲打樂器的、有用銀缽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葉輕輕潑灑到客人身上祈福保平安的。遊客們則雙手合攏按照傣族禮節分成兩隊緩步進村。傣家寨看上去並不算大,可道路整潔,秩序井然。小玉真情地告訴我們:“剛才我們從“老波桃和老篾桃”面前通過,有沒有發現,儘管他們都已經偌大年紀啦,卻長著一頭茂密而又烏黑的頭髮,你們覺得這是什麼原因哪?”小玉看大家面面相覷,默不作聲,就告訴大家,原因是我們村的人都是用淘過米的水洗的頭。話一落地無不使同行人感到驚訝。紛紛七嘴八舌地向小玉探聽奧祕。

"

張萬強/文/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花豔樹茂。這是七彩雲南之旅留給人們的美好印象。何止如此,留給人們深刻印象的還有西雙版納獨特的傣族文化和傣寨人對毛主席的深厚情誼。

2016年6月30日上午,晴空萬里,驕陽似火。早上8點多鐘,我們這些來自湖南、湖北、安徽、遼寧、河南、內蒙等祖國各地,四面八方的一行30多名遊客,在結束了前幾天的昆明石林、麗江古城、玉龍雪山、楚雄世界恐龍谷等旅程後,在導遊的帶領下,乘坐旅遊大巴來到了西雙版納一個美麗的古村寨——傣家村寨。開始了原生態民族文化之旅。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傣家村寨街頭,有一位30歲出頭,身穿民族服裝,體態豐滿,個子高挑,形象甜美,落落大方,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女同志,村文化代表叫玉溫的熱情接待了我們。

小玉輕聲細語地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認真細緻地介紹著傣族人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民族文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在小玉的介紹中我們瞭解到,傣族人是個很講究的民族,禮儀很多禁忌也很多。例如:進入村子不能大聲喧譁、不能吹口哨、剪指甲等。傣族人稱男人為“毛哆哩”,女人為“少哆哩”,而年長的分別叫“老波桃和老篾桃”。傣族人與漢族最大的區別是,漢族人誰家生了男孩子會視若寶貝自以為有了傳統接代的主,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大喜事。相反傣家人如果生了男孩子,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無人問津,傣家人稱男孩子為“賠錢貨”。而生了個女孩子卻截然相反,村上不僅要在廣播裡喊三天,讓全村人都知道。還要置辦酒席宴賓三天。好不風光,很是體面。在傣家寨誰家生了男孩子,養到八歲便有父親肩膀扛著,請來樂器一路吹打著將其送進寺院代為贍養,直到十八歲才能還俗回家。初進寺院的孩子,三年中都要走鄉串鄰,進村入戶討齋要飯,不得偷懶。而且每次討回的齋飯要放進一口鍋里加工後集體食用。箇中滋味自不必說。這三年寺院的生活就是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艱辛。小玉邊說邊指著村頭一個規模不大但卻乾淨整潔的小寺院說,村子裡的每個“毛哆哩”都是要在這裡度過18歲的。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男孩到了十八歲談婚論嫁的年齡。只要男女雙方中意,再經人保媒。男方是要帶著彩禮(這裡的彩禮指的是有一定數量的橡膠樹。)上門做三年苦力的。三年中,男的是要起早貪黑地裡家中重活、髒活、累活搶著乾的,只有這樣,三年後贏得了姑娘芳心才能舉行結婚儀式,否則將會被取消婚約。在傣族女人生下孩子三天後就要下地幹活,而男的要在家裡照看孩子操持家務......。

小玉一邊向我們介紹傣族的人文和傳統習俗,一邊帶我們進村。在村頭一身傣族服飾的老頭、老太太站在街頭兩旁,有敲打樂器的、有用銀缽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葉輕輕潑灑到客人身上祈福保平安的。遊客們則雙手合攏按照傣族禮節分成兩隊緩步進村。傣家寨看上去並不算大,可道路整潔,秩序井然。小玉真情地告訴我們:“剛才我們從“老波桃和老篾桃”面前通過,有沒有發現,儘管他們都已經偌大年紀啦,卻長著一頭茂密而又烏黑的頭髮,你們覺得這是什麼原因哪?”小玉看大家面面相覷,默不作聲,就告訴大家,原因是我們村的人都是用淘過米的水洗的頭。話一落地無不使同行人感到驚訝。紛紛七嘴八舌地向小玉探聽奧祕。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村裡的住房多為木質結構的三層小樓仿古建築,錯落有致,古色古香。村道旁的臨街房上豎有一個新農村合作社的牌子,據玉溫講,他們村至今走的是集體化道路,村子裡治安很好,從沒有發生過小偷小摸現象。他說在他們的寨子裡有人偷了別人的東西是要被砍掉第五個手指的,這樣的人一生在村子裡都抬不起頭的,更不會受到尊重。

說話間我們來到了玉溫的家。小玉家是剛剛建成的三層木質小樓,看上去結實、乾淨,富有民族特色。小玉說,在傣家寨傣族人是很講究的,住房一般是不住一層的,因為一層潮溼容易得病。

"

張萬強/文/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花豔樹茂。這是七彩雲南之旅留給人們的美好印象。何止如此,留給人們深刻印象的還有西雙版納獨特的傣族文化和傣寨人對毛主席的深厚情誼。

2016年6月30日上午,晴空萬里,驕陽似火。早上8點多鐘,我們這些來自湖南、湖北、安徽、遼寧、河南、內蒙等祖國各地,四面八方的一行30多名遊客,在結束了前幾天的昆明石林、麗江古城、玉龍雪山、楚雄世界恐龍谷等旅程後,在導遊的帶領下,乘坐旅遊大巴來到了西雙版納一個美麗的古村寨——傣家村寨。開始了原生態民族文化之旅。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傣家村寨街頭,有一位30歲出頭,身穿民族服裝,體態豐滿,個子高挑,形象甜美,落落大方,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女同志,村文化代表叫玉溫的熱情接待了我們。

小玉輕聲細語地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認真細緻地介紹著傣族人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民族文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在小玉的介紹中我們瞭解到,傣族人是個很講究的民族,禮儀很多禁忌也很多。例如:進入村子不能大聲喧譁、不能吹口哨、剪指甲等。傣族人稱男人為“毛哆哩”,女人為“少哆哩”,而年長的分別叫“老波桃和老篾桃”。傣族人與漢族最大的區別是,漢族人誰家生了男孩子會視若寶貝自以為有了傳統接代的主,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大喜事。相反傣家人如果生了男孩子,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無人問津,傣家人稱男孩子為“賠錢貨”。而生了個女孩子卻截然相反,村上不僅要在廣播裡喊三天,讓全村人都知道。還要置辦酒席宴賓三天。好不風光,很是體面。在傣家寨誰家生了男孩子,養到八歲便有父親肩膀扛著,請來樂器一路吹打著將其送進寺院代為贍養,直到十八歲才能還俗回家。初進寺院的孩子,三年中都要走鄉串鄰,進村入戶討齋要飯,不得偷懶。而且每次討回的齋飯要放進一口鍋里加工後集體食用。箇中滋味自不必說。這三年寺院的生活就是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艱辛。小玉邊說邊指著村頭一個規模不大但卻乾淨整潔的小寺院說,村子裡的每個“毛哆哩”都是要在這裡度過18歲的。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男孩到了十八歲談婚論嫁的年齡。只要男女雙方中意,再經人保媒。男方是要帶著彩禮(這裡的彩禮指的是有一定數量的橡膠樹。)上門做三年苦力的。三年中,男的是要起早貪黑地裡家中重活、髒活、累活搶著乾的,只有這樣,三年後贏得了姑娘芳心才能舉行結婚儀式,否則將會被取消婚約。在傣族女人生下孩子三天後就要下地幹活,而男的要在家裡照看孩子操持家務......。

小玉一邊向我們介紹傣族的人文和傳統習俗,一邊帶我們進村。在村頭一身傣族服飾的老頭、老太太站在街頭兩旁,有敲打樂器的、有用銀缽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葉輕輕潑灑到客人身上祈福保平安的。遊客們則雙手合攏按照傣族禮節分成兩隊緩步進村。傣家寨看上去並不算大,可道路整潔,秩序井然。小玉真情地告訴我們:“剛才我們從“老波桃和老篾桃”面前通過,有沒有發現,儘管他們都已經偌大年紀啦,卻長著一頭茂密而又烏黑的頭髮,你們覺得這是什麼原因哪?”小玉看大家面面相覷,默不作聲,就告訴大家,原因是我們村的人都是用淘過米的水洗的頭。話一落地無不使同行人感到驚訝。紛紛七嘴八舌地向小玉探聽奧祕。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村裡的住房多為木質結構的三層小樓仿古建築,錯落有致,古色古香。村道旁的臨街房上豎有一個新農村合作社的牌子,據玉溫講,他們村至今走的是集體化道路,村子裡治安很好,從沒有發生過小偷小摸現象。他說在他們的寨子裡有人偷了別人的東西是要被砍掉第五個手指的,這樣的人一生在村子裡都抬不起頭的,更不會受到尊重。

說話間我們來到了玉溫的家。小玉家是剛剛建成的三層木質小樓,看上去結實、乾淨,富有民族特色。小玉說,在傣家寨傣族人是很講究的,住房一般是不住一層的,因為一層潮溼容易得病。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走進玉溫家二樓客廳,看上去佈置得很簡單。客廳中間擺滿了木製凳子,像是經常接待遊客用的。只有東牆壁上張貼的毛澤東畫像特別顯眼。小玉囑咐大家坐下來繼續講解著。她由傳統文化又講到對毛主席的深厚感情。他說我們傣族人有一個傳統習俗,一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同鋪而息。但同在一個鋪休息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小孩與年輕人用的是白色蚊帳,剛結過婚的人用的是紅色蚊帳,而上了歲數的老人則用的是黑色蚊帳。

小玉從傳統文化民族習俗談到村裡人的信仰和經濟發展,頭頭是道,妙語連珠。繼而小玉深情默默地凝視著牆上的毛澤東畫像說,我們村群眾最敬仰最感恩的就是毛主席。在我們寨子裡每家每戶都敬有毛主席像。毛主席不僅帶領我們傣族人翻身得解放,他還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當年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毛主席從北京、上海為我們派來了好知青,使他們幫助我們引種了橡膠樹,並傳給我們科學種植科學管理技術。如今,這些橡膠樹都成了我們村的聚寶盆。加之我們這裡生產雪花銀,又有傳統的製作工藝,這幾年每家每戶的平均年收入不低於15到20萬元。吃水不忘掘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說到這裡小玉眼睛溼潤,非常動情。

"

張萬強/文/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花豔樹茂。這是七彩雲南之旅留給人們的美好印象。何止如此,留給人們深刻印象的還有西雙版納獨特的傣族文化和傣寨人對毛主席的深厚情誼。

2016年6月30日上午,晴空萬里,驕陽似火。早上8點多鐘,我們這些來自湖南、湖北、安徽、遼寧、河南、內蒙等祖國各地,四面八方的一行30多名遊客,在結束了前幾天的昆明石林、麗江古城、玉龍雪山、楚雄世界恐龍谷等旅程後,在導遊的帶領下,乘坐旅遊大巴來到了西雙版納一個美麗的古村寨——傣家村寨。開始了原生態民族文化之旅。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傣家村寨街頭,有一位30歲出頭,身穿民族服裝,體態豐滿,個子高挑,形象甜美,落落大方,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女同志,村文化代表叫玉溫的熱情接待了我們。

小玉輕聲細語地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認真細緻地介紹著傣族人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民族文化。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在小玉的介紹中我們瞭解到,傣族人是個很講究的民族,禮儀很多禁忌也很多。例如:進入村子不能大聲喧譁、不能吹口哨、剪指甲等。傣族人稱男人為“毛哆哩”,女人為“少哆哩”,而年長的分別叫“老波桃和老篾桃”。傣族人與漢族最大的區別是,漢族人誰家生了男孩子會視若寶貝自以為有了傳統接代的主,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大喜事。相反傣家人如果生了男孩子,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無人問津,傣家人稱男孩子為“賠錢貨”。而生了個女孩子卻截然相反,村上不僅要在廣播裡喊三天,讓全村人都知道。還要置辦酒席宴賓三天。好不風光,很是體面。在傣家寨誰家生了男孩子,養到八歲便有父親肩膀扛著,請來樂器一路吹打著將其送進寺院代為贍養,直到十八歲才能還俗回家。初進寺院的孩子,三年中都要走鄉串鄰,進村入戶討齋要飯,不得偷懶。而且每次討回的齋飯要放進一口鍋里加工後集體食用。箇中滋味自不必說。這三年寺院的生活就是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艱辛。小玉邊說邊指著村頭一個規模不大但卻乾淨整潔的小寺院說,村子裡的每個“毛哆哩”都是要在這裡度過18歲的。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男孩到了十八歲談婚論嫁的年齡。只要男女雙方中意,再經人保媒。男方是要帶著彩禮(這裡的彩禮指的是有一定數量的橡膠樹。)上門做三年苦力的。三年中,男的是要起早貪黑地裡家中重活、髒活、累活搶著乾的,只有這樣,三年後贏得了姑娘芳心才能舉行結婚儀式,否則將會被取消婚約。在傣族女人生下孩子三天後就要下地幹活,而男的要在家裡照看孩子操持家務......。

小玉一邊向我們介紹傣族的人文和傳統習俗,一邊帶我們進村。在村頭一身傣族服飾的老頭、老太太站在街頭兩旁,有敲打樂器的、有用銀缽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葉輕輕潑灑到客人身上祈福保平安的。遊客們則雙手合攏按照傣族禮節分成兩隊緩步進村。傣家寨看上去並不算大,可道路整潔,秩序井然。小玉真情地告訴我們:“剛才我們從“老波桃和老篾桃”面前通過,有沒有發現,儘管他們都已經偌大年紀啦,卻長著一頭茂密而又烏黑的頭髮,你們覺得這是什麼原因哪?”小玉看大家面面相覷,默不作聲,就告訴大家,原因是我們村的人都是用淘過米的水洗的頭。話一落地無不使同行人感到驚訝。紛紛七嘴八舌地向小玉探聽奧祕。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村裡的住房多為木質結構的三層小樓仿古建築,錯落有致,古色古香。村道旁的臨街房上豎有一個新農村合作社的牌子,據玉溫講,他們村至今走的是集體化道路,村子裡治安很好,從沒有發生過小偷小摸現象。他說在他們的寨子裡有人偷了別人的東西是要被砍掉第五個手指的,這樣的人一生在村子裡都抬不起頭的,更不會受到尊重。

說話間我們來到了玉溫的家。小玉家是剛剛建成的三層木質小樓,看上去結實、乾淨,富有民族特色。小玉說,在傣家寨傣族人是很講究的,住房一般是不住一層的,因為一層潮溼容易得病。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走進玉溫家二樓客廳,看上去佈置得很簡單。客廳中間擺滿了木製凳子,像是經常接待遊客用的。只有東牆壁上張貼的毛澤東畫像特別顯眼。小玉囑咐大家坐下來繼續講解著。她由傳統文化又講到對毛主席的深厚感情。他說我們傣族人有一個傳統習俗,一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同鋪而息。但同在一個鋪休息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小孩與年輕人用的是白色蚊帳,剛結過婚的人用的是紅色蚊帳,而上了歲數的老人則用的是黑色蚊帳。

小玉從傳統文化民族習俗談到村裡人的信仰和經濟發展,頭頭是道,妙語連珠。繼而小玉深情默默地凝視著牆上的毛澤東畫像說,我們村群眾最敬仰最感恩的就是毛主席。在我們寨子裡每家每戶都敬有毛主席像。毛主席不僅帶領我們傣族人翻身得解放,他還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當年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毛主席從北京、上海為我們派來了好知青,使他們幫助我們引種了橡膠樹,並傳給我們科學種植科學管理技術。如今,這些橡膠樹都成了我們村的聚寶盆。加之我們這裡生產雪花銀,又有傳統的製作工藝,這幾年每家每戶的平均年收入不低於15到20萬元。吃水不忘掘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說到這裡小玉眼睛溼潤,非常動情。

傣族文化傣寨情(紀實散文)

聽著小玉深情地解說,望著和藹可親的毛澤東畫像,無不使我們這些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出生於五六十年代的人心潮澎湃,淚眼模糊。更平添了我們對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無比熱愛和懷念之情。

結束了傣家寨的旅程,結束了雲南之旅,已經一月有餘,儘管經歷的很多,但所有的往事猶如過眼煙雲一閃而過,唯有每每想到這件事情,卻內心沸騰,久久難以縈懷,我不僅為傣家人的重情重義而肅然起敬,而且為傣家人的重情重義而深深的感動著!(2016年9月先後在《河南工人報》、《平頂山日報》、《今日汝州》等報刊發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