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散文」三叔︱萬廣萍(甘肅)'

"
"
「紀實散文」三叔︱萬廣萍(甘肅)

圖片來自網絡

三叔

文/萬廣萍

奶奶膝下有三子一女,父親是長子,二叔過繼給了奶奶孃家大兄弟頂門立戶,姑姑其實是老三,但我們這裡排行時女兒總是除外,所以小叔父便排行老三了。

都說十個指頭伸出來有長又短,說來也真是,奶奶的幾個兒女個個精靈機巧,唯獨三叔常常讓我們汗顏,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困窘,人都是虛榮愛面子的,在人面上,我們就很少提及三叔。姑姑常說三叔是她小時候貪玩頂在肩頭摔下來絆傻了的,未置可否,想想也有道理,一半歲的小孩子頓不頓就被貪玩的姑姑摔得口吐白沫眼皮上翻,不出毛病才怪呢。

"
「紀實散文」三叔︱萬廣萍(甘肅)

圖片來自網絡

三叔

文/萬廣萍

奶奶膝下有三子一女,父親是長子,二叔過繼給了奶奶孃家大兄弟頂門立戶,姑姑其實是老三,但我們這裡排行時女兒總是除外,所以小叔父便排行老三了。

都說十個指頭伸出來有長又短,說來也真是,奶奶的幾個兒女個個精靈機巧,唯獨三叔常常讓我們汗顏,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困窘,人都是虛榮愛面子的,在人面上,我們就很少提及三叔。姑姑常說三叔是她小時候貪玩頂在肩頭摔下來絆傻了的,未置可否,想想也有道理,一半歲的小孩子頓不頓就被貪玩的姑姑摔得口吐白沫眼皮上翻,不出毛病才怪呢。

「紀實散文」三叔︱萬廣萍(甘肅)

圖片來自網絡

小兒大孫子,老太婆的命根子,三叔最小,也就獨享了這份專寵,那個吃糠咽菜的年代,奶奶沒有讓父親和姑姑念一天書,卻硬是靠著孃家的幫襯讓三叔上到了初中。而三叔雖然不瘋不癲卻知道躲奸耍滑,不但沒有珍惜這個哥姐死活都爭不來的大好機會,還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躲在糧食地不去學校,到了放學的時候就跟上學生回家了,等到有一天老師找上門時,奶奶才知道三叔並沒有老實到家,騙起人來還是蠻有一套的。淘娘惹氣,總算混到了初中。爺爺那時有腿疾,一家人全靠奶奶孃家賙濟,三叔一直秉性不改,奶奶也就放棄供三叔繼續讀書的念頭。

你還別說,三叔的腦子雖然不好使,口算能力卻是堂兒清得很,跟著生產隊幹活兒,隊長算工分還得在地上加減乘除的列式計算,三叔在一旁默不作聲早就口算得一清二楚了,往出一說答案眾族人都瞠目結舌,三叔也由此失了真名,被莊前屋後的族人們戲稱為“萬支書”。小時候,大家都這樣叫三叔,我們還以為三叔真的是支書呢,後來長大才知道大家是戲謔他取樂的。

三叔十四五歲時已是到了談婚論娶的年齡,那個造孽的年代,無論男娃女娃小到十二歲大到十五歲就得嫁娶。母親十歲就沒了娘,可憐外公給舅舅娶不起媳婦,便將十五歲的母親和姑姑換頭親,兩家扯平不用出錢為舅舅和父親成就了一樁婚事。一大家子人清湯寡水維持著生命,偏偏屋漏又遭連陰雨,四十多歲的爺爺腿疾病變,帶著太多牽掛和遺憾撒手人寰了。那時醫學落後,無人知道那是癌症,後來聽父母說爺爺腿上有個瘤狀的東西,我們也就只能猜測為癌症了。

爺爺這一走,可愁壞了三寸金蓮的奶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父親剛奔二十就挑起了家庭重擔。他四處打探,好不容易為三叔尋了門親事,一切都說妥當後,估計女方父母是聽到什麼風聲了,非要見三叔,父親和媒人只好帶上三叔去訂婚。那時把兒女訂婚叫掛鎖兒,雙方相親孩子也可以省去相互見面。麻子也罷,賴子也好,只要父母同意給錢就成,大多數婚姻都這樣由父母包辦麻乎乎捉迷乎乎而成。

等人家姑娘父母見了三叔後,死活都不同意給女兒了,說三叔人傻著,父親那會兒也算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了,他掏出銀元讓三叔當著女方父母數,並且讓他們提問題考三叔,什麼一石(dan)糧食等於多少斤了,一畝地一年能打多少石糧食了等等。據說女方父母可是絞盡腦汁出了許多計算題考了三叔父一番,也該著三叔命裡有妻,人家請了個能掐會算的能人兒,居然沒考住三叔,這才總算忐忑不安的勉強訂了婚。父親怕再有變故,趁熱打鐵趕緊為三叔張羅娶媳婦,可就在這節骨眼上,三媽哭的死去活來,親事差點就黃了。鄰里鄉親都說那時多虧父親硬承能言善辯,要不三叔可就真得打一輩子光棍了,這門親事一黃,三叔的名聲一傳十、十傳百那還不更糟?

三媽在她父母相逼下總算是嫁過了門,可是等到回門時又哭著死活不回來了,奶奶哭一鼻笑一淚,愁的父親一夜夜難閤眼,好在封建社會父母的話就是天王老子的聖旨,父親和媒人差點沒跑斷腿才把三媽找了回來,三媽父母生怕女兒經常回孃家再節外生枝,好幾年都沒敢讓女兒坐孃家。現在想想三媽也實在可憐,硬是做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
「紀實散文」三叔︱萬廣萍(甘肅)

圖片來自網絡

三叔

文/萬廣萍

奶奶膝下有三子一女,父親是長子,二叔過繼給了奶奶孃家大兄弟頂門立戶,姑姑其實是老三,但我們這裡排行時女兒總是除外,所以小叔父便排行老三了。

都說十個指頭伸出來有長又短,說來也真是,奶奶的幾個兒女個個精靈機巧,唯獨三叔常常讓我們汗顏,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困窘,人都是虛榮愛面子的,在人面上,我們就很少提及三叔。姑姑常說三叔是她小時候貪玩頂在肩頭摔下來絆傻了的,未置可否,想想也有道理,一半歲的小孩子頓不頓就被貪玩的姑姑摔得口吐白沫眼皮上翻,不出毛病才怪呢。

「紀實散文」三叔︱萬廣萍(甘肅)

圖片來自網絡

小兒大孫子,老太婆的命根子,三叔最小,也就獨享了這份專寵,那個吃糠咽菜的年代,奶奶沒有讓父親和姑姑念一天書,卻硬是靠著孃家的幫襯讓三叔上到了初中。而三叔雖然不瘋不癲卻知道躲奸耍滑,不但沒有珍惜這個哥姐死活都爭不來的大好機會,還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躲在糧食地不去學校,到了放學的時候就跟上學生回家了,等到有一天老師找上門時,奶奶才知道三叔並沒有老實到家,騙起人來還是蠻有一套的。淘娘惹氣,總算混到了初中。爺爺那時有腿疾,一家人全靠奶奶孃家賙濟,三叔一直秉性不改,奶奶也就放棄供三叔繼續讀書的念頭。

你還別說,三叔的腦子雖然不好使,口算能力卻是堂兒清得很,跟著生產隊幹活兒,隊長算工分還得在地上加減乘除的列式計算,三叔在一旁默不作聲早就口算得一清二楚了,往出一說答案眾族人都瞠目結舌,三叔也由此失了真名,被莊前屋後的族人們戲稱為“萬支書”。小時候,大家都這樣叫三叔,我們還以為三叔真的是支書呢,後來長大才知道大家是戲謔他取樂的。

三叔十四五歲時已是到了談婚論娶的年齡,那個造孽的年代,無論男娃女娃小到十二歲大到十五歲就得嫁娶。母親十歲就沒了娘,可憐外公給舅舅娶不起媳婦,便將十五歲的母親和姑姑換頭親,兩家扯平不用出錢為舅舅和父親成就了一樁婚事。一大家子人清湯寡水維持著生命,偏偏屋漏又遭連陰雨,四十多歲的爺爺腿疾病變,帶著太多牽掛和遺憾撒手人寰了。那時醫學落後,無人知道那是癌症,後來聽父母說爺爺腿上有個瘤狀的東西,我們也就只能猜測為癌症了。

爺爺這一走,可愁壞了三寸金蓮的奶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父親剛奔二十就挑起了家庭重擔。他四處打探,好不容易為三叔尋了門親事,一切都說妥當後,估計女方父母是聽到什麼風聲了,非要見三叔,父親和媒人只好帶上三叔去訂婚。那時把兒女訂婚叫掛鎖兒,雙方相親孩子也可以省去相互見面。麻子也罷,賴子也好,只要父母同意給錢就成,大多數婚姻都這樣由父母包辦麻乎乎捉迷乎乎而成。

等人家姑娘父母見了三叔後,死活都不同意給女兒了,說三叔人傻著,父親那會兒也算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了,他掏出銀元讓三叔當著女方父母數,並且讓他們提問題考三叔,什麼一石(dan)糧食等於多少斤了,一畝地一年能打多少石糧食了等等。據說女方父母可是絞盡腦汁出了許多計算題考了三叔父一番,也該著三叔命裡有妻,人家請了個能掐會算的能人兒,居然沒考住三叔,這才總算忐忑不安的勉強訂了婚。父親怕再有變故,趁熱打鐵趕緊為三叔張羅娶媳婦,可就在這節骨眼上,三媽哭的死去活來,親事差點就黃了。鄰里鄉親都說那時多虧父親硬承能言善辯,要不三叔可就真得打一輩子光棍了,這門親事一黃,三叔的名聲一傳十、十傳百那還不更糟?

三媽在她父母相逼下總算是嫁過了門,可是等到回門時又哭著死活不回來了,奶奶哭一鼻笑一淚,愁的父親一夜夜難閤眼,好在封建社會父母的話就是天王老子的聖旨,父親和媒人差點沒跑斷腿才把三媽找了回來,三媽父母生怕女兒經常回孃家再節外生枝,好幾年都沒敢讓女兒坐孃家。現在想想三媽也實在可憐,硬是做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紀實散文」三叔︱萬廣萍(甘肅)

圖片來自網絡

後來三媽有了女兒和兒子,因為疼兒女也就收心過日子了,三叔也就是三媽撥一轉轉一轉那樣的人。這可就苦了奶奶,忍辱負重、謹小慎微地把三媽比女兒都看得起,裡裡外外的心都得操。苦命的三媽一雙兒女都沒有隨自己的智商,很多方面像極了三叔。幸虧三媽孃家日子過得不錯,年年騾馬馱糧來賙濟著女兒,三媽也能精打細算,日子還算能勉強過得去。

奶奶過世後,所有權利也都交給了三媽,三叔瓜子不知愁滋味,躲奸溜滑有一搭沒一搭的混著日子。五十多歲娶了老實的兒媳,剛得了孫孫,可憐的三媽就因腦瘤治療無效去世了。

細細想來,三叔其實命並不苦,儘管兒子兒媳都老實,但對待三叔卻十分孝順,都說不睜眼睛的麻雀天抬將,三叔也算是傻人有傻福吧。一輩子別人有的他都有了,只是和正常人比,總是有太多的缺憾和不盡人意。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天下那會有一刀裁齊的好事,上帝總是會為人們關上一扇門同時又打開一扇窗的。既然許多事實我們都無力改變,也就只能順其自然,缺憾的人生稀裡糊塗的過了。

作者簡介:萬廣萍,環縣耿灣鄉萬家灣村人,自幼受姐姐影響,愛好文學寫作。平時喜歡記錄一些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趣事和景物,然後把它們整理起來獻於各個刊物,讓自己的生活無論喜怒哀樂都是一首詩,也希望自己的拙作帶給世人一份閒暇的慰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