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大別山 不完美媽媽 永年 甘南 政治 體育 這才是戰爭 2019-08-02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下文是杜老的回憶:

我1922年9月生於河北永年縣城(是老城),叫杜欽明,九歲時在本城縣立第三初小上四年學,後轉本街私立初小上了一年學,在私立學校時成績是比較好的,每次考試90分於外,當時對各門課程是平均看法,沒有什麼主課,對政治問題是不知曉的,但教員是個地主,入校2個月後才知道的,他眼裡是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們的,他為了多收幾個學生多弄幾個錢,我們同學有幾個是富家的孩子,成績比我們差,可是老師在年考時竟然讓他是第一名,引起了全校窮人家孩子的不滿,(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的思想上認為有錢之人是一家,窮人是辦事不利的。

1936年考入縣立第一高小,1937年(15歲)因家庭生活逐漸困難,家大人不讓繼續求學,但心中很不願,可是眼看著家庭生活不能維持,就在1937年2月3日找親友關係到本城南大街糕點雜貨店“德記號”內當學徒,定合同只管吃,無工資,三年為滿。在“德記號”學徒六個月,在這個時期更進一步的養成早起晚睡、勤勞苦做活的習慣,尤其是對股東、掌櫃及來往客人等是恭恭敬敬,聽從使喚,在行動上要穩重、忠誠等作風。

1937年7.7事變,河北永年老城內生活竟逐日落下,貿易停頓,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和姦商(掌櫃)提出了櫃上失款這樣的藉故,解僱了我和另外兩個夥計。我回家後就幫著母親幹些零活(磨面、打水、到城外拾燒柴、挖野菜等)。

1937年8月15日,日寇侵佔了永年老城,社會秩序大為混亂,城外遍地是土匪,到處要糧派款。城內日寇燒殺姦淫等。后土匪大部分投降了日寇,徵略城內書畫、派款、抓夫等,我家生活也日見窘迫。

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時,1938年1月來了救星共產黨、八路軍,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認為是八路軍的馬隊)解放了縣城,消滅了漢奸偽政府,成立了抗日政府。

從此時起我就常去聽宣傳人員講:“八路軍是過去的紅軍,是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的軍隊,是經過二萬伍千里的長征,來到北方抗日的,在長征時吃樹皮、草根、皮帶等很艱苦的情況,是民主的軍隊,官兵是平等的,吃穿一樣,不打罵士兵,抗日是光榮的,是救民族解放的等抗日政策,並號召青年人蔘加八路軍抗日,提出挽救祖國的危機,驅逐日寇出中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等十大綱領。”

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騎兵團的實際行動和表現,真正與舊軍隊大不相同。在八路軍好的作風影響下,從此我就產生了抗日的決心,參加八路軍、當騎兵的思想。當時家裡不同意,所以又在家等候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才下定決心,不讓家庭知道,16歲的我同城裡的李壽池、吳啟明三人共同商量著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本縣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部隊不要,嫌我們小,但我們就是不走,決定這個騎兵是當定了。就這樣成為了129師騎兵團的一名騎兵了。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下文是杜老的回憶:

我1922年9月生於河北永年縣城(是老城),叫杜欽明,九歲時在本城縣立第三初小上四年學,後轉本街私立初小上了一年學,在私立學校時成績是比較好的,每次考試90分於外,當時對各門課程是平均看法,沒有什麼主課,對政治問題是不知曉的,但教員是個地主,入校2個月後才知道的,他眼裡是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們的,他為了多收幾個學生多弄幾個錢,我們同學有幾個是富家的孩子,成績比我們差,可是老師在年考時竟然讓他是第一名,引起了全校窮人家孩子的不滿,(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的思想上認為有錢之人是一家,窮人是辦事不利的。

1936年考入縣立第一高小,1937年(15歲)因家庭生活逐漸困難,家大人不讓繼續求學,但心中很不願,可是眼看著家庭生活不能維持,就在1937年2月3日找親友關係到本城南大街糕點雜貨店“德記號”內當學徒,定合同只管吃,無工資,三年為滿。在“德記號”學徒六個月,在這個時期更進一步的養成早起晚睡、勤勞苦做活的習慣,尤其是對股東、掌櫃及來往客人等是恭恭敬敬,聽從使喚,在行動上要穩重、忠誠等作風。

1937年7.7事變,河北永年老城內生活竟逐日落下,貿易停頓,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和姦商(掌櫃)提出了櫃上失款這樣的藉故,解僱了我和另外兩個夥計。我回家後就幫著母親幹些零活(磨面、打水、到城外拾燒柴、挖野菜等)。

1937年8月15日,日寇侵佔了永年老城,社會秩序大為混亂,城外遍地是土匪,到處要糧派款。城內日寇燒殺姦淫等。后土匪大部分投降了日寇,徵略城內書畫、派款、抓夫等,我家生活也日見窘迫。

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時,1938年1月來了救星共產黨、八路軍,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認為是八路軍的馬隊)解放了縣城,消滅了漢奸偽政府,成立了抗日政府。

從此時起我就常去聽宣傳人員講:“八路軍是過去的紅軍,是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的軍隊,是經過二萬伍千里的長征,來到北方抗日的,在長征時吃樹皮、草根、皮帶等很艱苦的情況,是民主的軍隊,官兵是平等的,吃穿一樣,不打罵士兵,抗日是光榮的,是救民族解放的等抗日政策,並號召青年人蔘加八路軍抗日,提出挽救祖國的危機,驅逐日寇出中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等十大綱領。”

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騎兵團的實際行動和表現,真正與舊軍隊大不相同。在八路軍好的作風影響下,從此我就產生了抗日的決心,參加八路軍、當騎兵的思想。當時家裡不同意,所以又在家等候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才下定決心,不讓家庭知道,16歲的我同城裡的李壽池、吳啟明三人共同商量著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本縣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部隊不要,嫌我們小,但我們就是不走,決定這個騎兵是當定了。就這樣成為了129師騎兵團的一名騎兵了。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上面的照片就是杜欽明1938年5月一塊從河北永年老城在未給家人說的情況下,參加了129師騎兵團的三個小夥伴。左邊照片是叫“李壽池”參軍後是衛生員,這張照片是1953年8月30日於平涼送給杜欽明的。中間照片是叫“吳啟明”參軍後是分到了戰鬥連的,這張照片是1964年12月12日送給杜欽明的。右邊照片就是杜欽明,這張照片攝於1952年。)

1938年5月我參加了一二九師騎兵團,在新兵連任通信員。同年10月新兵連補入戰鬥連,我被調到團部政治處任通信員,後一階段任宣傳員2個多月,1939年5月-1942年5月調團供給處任通信員,1942年5月-9月間調本團二連任文書。自從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一切感覺與前不同,由於在家中生活的困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壓迫,遭受著失學和失業的威脅,所以對抗日救國有很大的決心,自己認為抗日是光榮的,思想上積極擁護我黨我軍抗日方針、政策,工作上是積極肯幹,服從命令,聽從組織分配(從未講過價錢)。

在上級的教育下開始認識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根本不同,懂得了共產黨是為窮人辦事的,及什麼是階級、政黨,但是在抗日時期尚都是膚淺的瞭解。在幾次訴苦、土改、整黨的運動中,親身體會及教育更為深刻,體會到了我軍在政治上的優越性是官兵一致,沒有打罵,上下級實行同甘苦的生活,上下團結一致,有紀律性,有良好的群眾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38年9月間由黨支部書記毛成祥和司務長李相林二人介紹入黨,無候補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後,時常上課學習及接受指導員的教育。尤其10月由新兵連調到團政治處當通信員時期,受到股長、幹事的教育影響更為深刻,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條件,認識上更明確,因此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了艱苦樸素埋頭苦幹,對黨忠誠、可靠的良好基礎。

1940年8月以後,八路軍各部陸續轉入“百團大戰”,騎兵團主要在冀南和魯西一帶遊動警戒,擔任策應任務。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下文是杜老的回憶:

我1922年9月生於河北永年縣城(是老城),叫杜欽明,九歲時在本城縣立第三初小上四年學,後轉本街私立初小上了一年學,在私立學校時成績是比較好的,每次考試90分於外,當時對各門課程是平均看法,沒有什麼主課,對政治問題是不知曉的,但教員是個地主,入校2個月後才知道的,他眼裡是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們的,他為了多收幾個學生多弄幾個錢,我們同學有幾個是富家的孩子,成績比我們差,可是老師在年考時竟然讓他是第一名,引起了全校窮人家孩子的不滿,(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的思想上認為有錢之人是一家,窮人是辦事不利的。

1936年考入縣立第一高小,1937年(15歲)因家庭生活逐漸困難,家大人不讓繼續求學,但心中很不願,可是眼看著家庭生活不能維持,就在1937年2月3日找親友關係到本城南大街糕點雜貨店“德記號”內當學徒,定合同只管吃,無工資,三年為滿。在“德記號”學徒六個月,在這個時期更進一步的養成早起晚睡、勤勞苦做活的習慣,尤其是對股東、掌櫃及來往客人等是恭恭敬敬,聽從使喚,在行動上要穩重、忠誠等作風。

1937年7.7事變,河北永年老城內生活竟逐日落下,貿易停頓,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和姦商(掌櫃)提出了櫃上失款這樣的藉故,解僱了我和另外兩個夥計。我回家後就幫著母親幹些零活(磨面、打水、到城外拾燒柴、挖野菜等)。

1937年8月15日,日寇侵佔了永年老城,社會秩序大為混亂,城外遍地是土匪,到處要糧派款。城內日寇燒殺姦淫等。后土匪大部分投降了日寇,徵略城內書畫、派款、抓夫等,我家生活也日見窘迫。

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時,1938年1月來了救星共產黨、八路軍,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認為是八路軍的馬隊)解放了縣城,消滅了漢奸偽政府,成立了抗日政府。

從此時起我就常去聽宣傳人員講:“八路軍是過去的紅軍,是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的軍隊,是經過二萬伍千里的長征,來到北方抗日的,在長征時吃樹皮、草根、皮帶等很艱苦的情況,是民主的軍隊,官兵是平等的,吃穿一樣,不打罵士兵,抗日是光榮的,是救民族解放的等抗日政策,並號召青年人蔘加八路軍抗日,提出挽救祖國的危機,驅逐日寇出中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等十大綱領。”

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騎兵團的實際行動和表現,真正與舊軍隊大不相同。在八路軍好的作風影響下,從此我就產生了抗日的決心,參加八路軍、當騎兵的思想。當時家裡不同意,所以又在家等候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才下定決心,不讓家庭知道,16歲的我同城裡的李壽池、吳啟明三人共同商量著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本縣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部隊不要,嫌我們小,但我們就是不走,決定這個騎兵是當定了。就這樣成為了129師騎兵團的一名騎兵了。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上面的照片就是杜欽明1938年5月一塊從河北永年老城在未給家人說的情況下,參加了129師騎兵團的三個小夥伴。左邊照片是叫“李壽池”參軍後是衛生員,這張照片是1953年8月30日於平涼送給杜欽明的。中間照片是叫“吳啟明”參軍後是分到了戰鬥連的,這張照片是1964年12月12日送給杜欽明的。右邊照片就是杜欽明,這張照片攝於1952年。)

1938年5月我參加了一二九師騎兵團,在新兵連任通信員。同年10月新兵連補入戰鬥連,我被調到團部政治處任通信員,後一階段任宣傳員2個多月,1939年5月-1942年5月調團供給處任通信員,1942年5月-9月間調本團二連任文書。自從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一切感覺與前不同,由於在家中生活的困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壓迫,遭受著失學和失業的威脅,所以對抗日救國有很大的決心,自己認為抗日是光榮的,思想上積極擁護我黨我軍抗日方針、政策,工作上是積極肯幹,服從命令,聽從組織分配(從未講過價錢)。

在上級的教育下開始認識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根本不同,懂得了共產黨是為窮人辦事的,及什麼是階級、政黨,但是在抗日時期尚都是膚淺的瞭解。在幾次訴苦、土改、整黨的運動中,親身體會及教育更為深刻,體會到了我軍在政治上的優越性是官兵一致,沒有打罵,上下級實行同甘苦的生活,上下團結一致,有紀律性,有良好的群眾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38年9月間由黨支部書記毛成祥和司務長李相林二人介紹入黨,無候補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後,時常上課學習及接受指導員的教育。尤其10月由新兵連調到團政治處當通信員時期,受到股長、幹事的教育影響更為深刻,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條件,認識上更明確,因此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了艱苦樸素埋頭苦幹,對黨忠誠、可靠的良好基礎。

1940年8月以後,八路軍各部陸續轉入“百團大戰”,騎兵團主要在冀南和魯西一帶遊動警戒,擔任策應任務。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42年8月加入129師騎兵團的一連戰士王書亮(中,當年15歲),連長是萬懷臣。

1946年王書亮去了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9年2月隨華北政府進北京。這三人當時是董必武主席的貼身警衛員,住在前門內西皮市大街北邊的一個大院裡。中間是原騎兵團的王書亮.

王書亮曾給兒子(景德)說過:只要一歇下,不把馬伺候好,人是不會吃飯休息的,還要給馬定期刷牙,洗眼睛,還經常緊急集合,檢查馬鞍下面的馬韃子,不允許多放多餘的東西,他忘不掉的還有一個人,他的班長,名字記不住了,但事情忘不了,因為他15歲,遇到有敵情,尤其是夜裡,槍一響,馬就不大聽話,後馬拼命的追前面的馬跑,班長每次把王書亮扶上馬,後來的三年中,衝鋒,追擊,王書亮從沒掉下過馬。)

1941年和1943年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最困難的時期,由於日寇的合圍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搞反共摩擦及自然災害,解放區根據地人民和我軍生活上出現了極大的困難,隊伍沒有衣服穿,沒有菜吃,沒有鞋襪穿,沒有馬料,於是隊伍在黨和上級領導下,自己搞生產,又幫助根據地人民生產,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勝利的度過了困難。那時我在團供給處當通信員,個人思想由於領導上經常教育,隊伍又積極開闢新解放區,從思想上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

如冀南“四二九”日寇對冀南軍區大掃蕩“鐵壁合圍”,隊伍保護軍區機關向外三道封鎖線突圍時,團機關被衝散後,我一個人並帶著公家的糧票和公款(是寄存的)能主動衝出敵人的包圍圈,找到自己的部隊。吃花子、糠餅子都沒有怨言,並積極參加生產,思想上沒有動搖過。並歷練了自己、考驗了自己,對黨忠誠、可靠,使抗日思想更加堅定,不久全團奉命轉到冀魯豫邊區活動。

(我曾聽老爸說過:當部隊不論是行軍還是打仗,到了村莊後不管人多麼的疲勞,都先要把軍馬伺候好,讓軍馬吃好,飲飽水,溜好,騎兵才能顧上自己吃喝休息的。可見軍馬就騎兵的夥伴,甚至比朋友還親,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聽報告時十分高興的,認為抗戰八年,受到日偽軍及蔣介石夾擊圍攻之苦,現在抗戰勝利了,抗日該到頭了。當時我的思想對抗日勝利後的時局和今後的任務是不瞭解的,認為勝利了該回家了,將來怎麼辦,是很關心的,這時部隊首長、政工部門根據當時的國內情況、我黨方針進行了教育,及時糾正了糊塗認識,認清了蔣介石、反動派的本質,他是要打內戰的,要奪取抗戰勝利果實的,抗日時搞反共,搞“曲線救國”,蔣汪日合流,積存實力,丟失大塊土地。

等勝利後搞內戰,調兵進攻解放區,搶佔大城市交通要是,不要八路軍繳械日偽軍武器,蔣是搞獨裁和內戰。懂得了我黨方針政策,堅決反對內戰,制止內戰,對反動派不抱幻想,不怕威嚇,堅決保衛人民的勝利果實,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要自衛要保衛解放區人民生命財產權利。隊伍根據上級指示和命令,馬上向敵佔區、城市進攻,收繳日偽軍槍械,迫使日偽軍投降,隊伍進入開封以北地區。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下文是杜老的回憶:

我1922年9月生於河北永年縣城(是老城),叫杜欽明,九歲時在本城縣立第三初小上四年學,後轉本街私立初小上了一年學,在私立學校時成績是比較好的,每次考試90分於外,當時對各門課程是平均看法,沒有什麼主課,對政治問題是不知曉的,但教員是個地主,入校2個月後才知道的,他眼裡是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們的,他為了多收幾個學生多弄幾個錢,我們同學有幾個是富家的孩子,成績比我們差,可是老師在年考時竟然讓他是第一名,引起了全校窮人家孩子的不滿,(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的思想上認為有錢之人是一家,窮人是辦事不利的。

1936年考入縣立第一高小,1937年(15歲)因家庭生活逐漸困難,家大人不讓繼續求學,但心中很不願,可是眼看著家庭生活不能維持,就在1937年2月3日找親友關係到本城南大街糕點雜貨店“德記號”內當學徒,定合同只管吃,無工資,三年為滿。在“德記號”學徒六個月,在這個時期更進一步的養成早起晚睡、勤勞苦做活的習慣,尤其是對股東、掌櫃及來往客人等是恭恭敬敬,聽從使喚,在行動上要穩重、忠誠等作風。

1937年7.7事變,河北永年老城內生活竟逐日落下,貿易停頓,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和姦商(掌櫃)提出了櫃上失款這樣的藉故,解僱了我和另外兩個夥計。我回家後就幫著母親幹些零活(磨面、打水、到城外拾燒柴、挖野菜等)。

1937年8月15日,日寇侵佔了永年老城,社會秩序大為混亂,城外遍地是土匪,到處要糧派款。城內日寇燒殺姦淫等。后土匪大部分投降了日寇,徵略城內書畫、派款、抓夫等,我家生活也日見窘迫。

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時,1938年1月來了救星共產黨、八路軍,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認為是八路軍的馬隊)解放了縣城,消滅了漢奸偽政府,成立了抗日政府。

從此時起我就常去聽宣傳人員講:“八路軍是過去的紅軍,是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的軍隊,是經過二萬伍千里的長征,來到北方抗日的,在長征時吃樹皮、草根、皮帶等很艱苦的情況,是民主的軍隊,官兵是平等的,吃穿一樣,不打罵士兵,抗日是光榮的,是救民族解放的等抗日政策,並號召青年人蔘加八路軍抗日,提出挽救祖國的危機,驅逐日寇出中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等十大綱領。”

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騎兵團的實際行動和表現,真正與舊軍隊大不相同。在八路軍好的作風影響下,從此我就產生了抗日的決心,參加八路軍、當騎兵的思想。當時家裡不同意,所以又在家等候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才下定決心,不讓家庭知道,16歲的我同城裡的李壽池、吳啟明三人共同商量著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本縣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部隊不要,嫌我們小,但我們就是不走,決定這個騎兵是當定了。就這樣成為了129師騎兵團的一名騎兵了。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上面的照片就是杜欽明1938年5月一塊從河北永年老城在未給家人說的情況下,參加了129師騎兵團的三個小夥伴。左邊照片是叫“李壽池”參軍後是衛生員,這張照片是1953年8月30日於平涼送給杜欽明的。中間照片是叫“吳啟明”參軍後是分到了戰鬥連的,這張照片是1964年12月12日送給杜欽明的。右邊照片就是杜欽明,這張照片攝於1952年。)

1938年5月我參加了一二九師騎兵團,在新兵連任通信員。同年10月新兵連補入戰鬥連,我被調到團部政治處任通信員,後一階段任宣傳員2個多月,1939年5月-1942年5月調團供給處任通信員,1942年5月-9月間調本團二連任文書。自從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一切感覺與前不同,由於在家中生活的困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壓迫,遭受著失學和失業的威脅,所以對抗日救國有很大的決心,自己認為抗日是光榮的,思想上積極擁護我黨我軍抗日方針、政策,工作上是積極肯幹,服從命令,聽從組織分配(從未講過價錢)。

在上級的教育下開始認識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根本不同,懂得了共產黨是為窮人辦事的,及什麼是階級、政黨,但是在抗日時期尚都是膚淺的瞭解。在幾次訴苦、土改、整黨的運動中,親身體會及教育更為深刻,體會到了我軍在政治上的優越性是官兵一致,沒有打罵,上下級實行同甘苦的生活,上下團結一致,有紀律性,有良好的群眾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38年9月間由黨支部書記毛成祥和司務長李相林二人介紹入黨,無候補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後,時常上課學習及接受指導員的教育。尤其10月由新兵連調到團政治處當通信員時期,受到股長、幹事的教育影響更為深刻,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條件,認識上更明確,因此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了艱苦樸素埋頭苦幹,對黨忠誠、可靠的良好基礎。

1940年8月以後,八路軍各部陸續轉入“百團大戰”,騎兵團主要在冀南和魯西一帶遊動警戒,擔任策應任務。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42年8月加入129師騎兵團的一連戰士王書亮(中,當年15歲),連長是萬懷臣。

1946年王書亮去了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9年2月隨華北政府進北京。這三人當時是董必武主席的貼身警衛員,住在前門內西皮市大街北邊的一個大院裡。中間是原騎兵團的王書亮.

王書亮曾給兒子(景德)說過:只要一歇下,不把馬伺候好,人是不會吃飯休息的,還要給馬定期刷牙,洗眼睛,還經常緊急集合,檢查馬鞍下面的馬韃子,不允許多放多餘的東西,他忘不掉的還有一個人,他的班長,名字記不住了,但事情忘不了,因為他15歲,遇到有敵情,尤其是夜裡,槍一響,馬就不大聽話,後馬拼命的追前面的馬跑,班長每次把王書亮扶上馬,後來的三年中,衝鋒,追擊,王書亮從沒掉下過馬。)

1941年和1943年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最困難的時期,由於日寇的合圍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搞反共摩擦及自然災害,解放區根據地人民和我軍生活上出現了極大的困難,隊伍沒有衣服穿,沒有菜吃,沒有鞋襪穿,沒有馬料,於是隊伍在黨和上級領導下,自己搞生產,又幫助根據地人民生產,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勝利的度過了困難。那時我在團供給處當通信員,個人思想由於領導上經常教育,隊伍又積極開闢新解放區,從思想上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

如冀南“四二九”日寇對冀南軍區大掃蕩“鐵壁合圍”,隊伍保護軍區機關向外三道封鎖線突圍時,團機關被衝散後,我一個人並帶著公家的糧票和公款(是寄存的)能主動衝出敵人的包圍圈,找到自己的部隊。吃花子、糠餅子都沒有怨言,並積極參加生產,思想上沒有動搖過。並歷練了自己、考驗了自己,對黨忠誠、可靠,使抗日思想更加堅定,不久全團奉命轉到冀魯豫邊區活動。

(我曾聽老爸說過:當部隊不論是行軍還是打仗,到了村莊後不管人多麼的疲勞,都先要把軍馬伺候好,讓軍馬吃好,飲飽水,溜好,騎兵才能顧上自己吃喝休息的。可見軍馬就騎兵的夥伴,甚至比朋友還親,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聽報告時十分高興的,認為抗戰八年,受到日偽軍及蔣介石夾擊圍攻之苦,現在抗戰勝利了,抗日該到頭了。當時我的思想對抗日勝利後的時局和今後的任務是不瞭解的,認為勝利了該回家了,將來怎麼辦,是很關心的,這時部隊首長、政工部門根據當時的國內情況、我黨方針進行了教育,及時糾正了糊塗認識,認清了蔣介石、反動派的本質,他是要打內戰的,要奪取抗戰勝利果實的,抗日時搞反共,搞“曲線救國”,蔣汪日合流,積存實力,丟失大塊土地。

等勝利後搞內戰,調兵進攻解放區,搶佔大城市交通要是,不要八路軍繳械日偽軍武器,蔣是搞獨裁和內戰。懂得了我黨方針政策,堅決反對內戰,制止內戰,對反動派不抱幻想,不怕威嚇,堅決保衛人民的勝利果實,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要自衛要保衛解放區人民生命財產權利。隊伍根據上級指示和命令,馬上向敵佔區、城市進攻,收繳日偽軍槍械,迫使日偽軍投降,隊伍進入開封以北地區。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的老戰友萬懷臣團長,後來去了西藏,負責組建18軍騎兵團。)

45年10月蔣介石派兵向鄭州、新鄉,沿平漢路北上,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侵入到河北磁縣、邯鄲地區,被我劉鄧隊伍包圍,激戰一週,高樹勳率萬人起義,其餘兩個軍被殲繳械,馬法伍等被活捉。這一戰役是一個活的教育,打得好消滅了他們,蔣介石就舒服了,重慶談判就順利,毛主席就更加安全無事,並揭露了蔣介石反共、打內戰的陰謀。1947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

(杜欽明的兒子聽父親講:當年隊伍挺進大別山時,他正在發瘧疾打擺子,硬是撐著騎著馬跟著部隊行軍打仗,因戰鬥激烈,犧牲了許多的戰友。)

1948年11月底,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騎兵團,參加了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淮海戰役。騎兵團的主要任務是在新蔡、埠陽等地牽制側擊敵12兵團黃維部,遲滯敵人行動。12月5日,我軍殲滅黃維兵團後,騎兵團調赴淮陰縣,擔負晉冀魯豫野戰軍機關的警衛任務,直至淮海戰役結束。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下文是杜老的回憶:

我1922年9月生於河北永年縣城(是老城),叫杜欽明,九歲時在本城縣立第三初小上四年學,後轉本街私立初小上了一年學,在私立學校時成績是比較好的,每次考試90分於外,當時對各門課程是平均看法,沒有什麼主課,對政治問題是不知曉的,但教員是個地主,入校2個月後才知道的,他眼裡是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們的,他為了多收幾個學生多弄幾個錢,我們同學有幾個是富家的孩子,成績比我們差,可是老師在年考時竟然讓他是第一名,引起了全校窮人家孩子的不滿,(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的思想上認為有錢之人是一家,窮人是辦事不利的。

1936年考入縣立第一高小,1937年(15歲)因家庭生活逐漸困難,家大人不讓繼續求學,但心中很不願,可是眼看著家庭生活不能維持,就在1937年2月3日找親友關係到本城南大街糕點雜貨店“德記號”內當學徒,定合同只管吃,無工資,三年為滿。在“德記號”學徒六個月,在這個時期更進一步的養成早起晚睡、勤勞苦做活的習慣,尤其是對股東、掌櫃及來往客人等是恭恭敬敬,聽從使喚,在行動上要穩重、忠誠等作風。

1937年7.7事變,河北永年老城內生活竟逐日落下,貿易停頓,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和姦商(掌櫃)提出了櫃上失款這樣的藉故,解僱了我和另外兩個夥計。我回家後就幫著母親幹些零活(磨面、打水、到城外拾燒柴、挖野菜等)。

1937年8月15日,日寇侵佔了永年老城,社會秩序大為混亂,城外遍地是土匪,到處要糧派款。城內日寇燒殺姦淫等。后土匪大部分投降了日寇,徵略城內書畫、派款、抓夫等,我家生活也日見窘迫。

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時,1938年1月來了救星共產黨、八路軍,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認為是八路軍的馬隊)解放了縣城,消滅了漢奸偽政府,成立了抗日政府。

從此時起我就常去聽宣傳人員講:“八路軍是過去的紅軍,是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的軍隊,是經過二萬伍千里的長征,來到北方抗日的,在長征時吃樹皮、草根、皮帶等很艱苦的情況,是民主的軍隊,官兵是平等的,吃穿一樣,不打罵士兵,抗日是光榮的,是救民族解放的等抗日政策,並號召青年人蔘加八路軍抗日,提出挽救祖國的危機,驅逐日寇出中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等十大綱領。”

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騎兵團的實際行動和表現,真正與舊軍隊大不相同。在八路軍好的作風影響下,從此我就產生了抗日的決心,參加八路軍、當騎兵的思想。當時家裡不同意,所以又在家等候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才下定決心,不讓家庭知道,16歲的我同城裡的李壽池、吳啟明三人共同商量著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本縣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部隊不要,嫌我們小,但我們就是不走,決定這個騎兵是當定了。就這樣成為了129師騎兵團的一名騎兵了。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上面的照片就是杜欽明1938年5月一塊從河北永年老城在未給家人說的情況下,參加了129師騎兵團的三個小夥伴。左邊照片是叫“李壽池”參軍後是衛生員,這張照片是1953年8月30日於平涼送給杜欽明的。中間照片是叫“吳啟明”參軍後是分到了戰鬥連的,這張照片是1964年12月12日送給杜欽明的。右邊照片就是杜欽明,這張照片攝於1952年。)

1938年5月我參加了一二九師騎兵團,在新兵連任通信員。同年10月新兵連補入戰鬥連,我被調到團部政治處任通信員,後一階段任宣傳員2個多月,1939年5月-1942年5月調團供給處任通信員,1942年5月-9月間調本團二連任文書。自從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一切感覺與前不同,由於在家中生活的困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壓迫,遭受著失學和失業的威脅,所以對抗日救國有很大的決心,自己認為抗日是光榮的,思想上積極擁護我黨我軍抗日方針、政策,工作上是積極肯幹,服從命令,聽從組織分配(從未講過價錢)。

在上級的教育下開始認識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根本不同,懂得了共產黨是為窮人辦事的,及什麼是階級、政黨,但是在抗日時期尚都是膚淺的瞭解。在幾次訴苦、土改、整黨的運動中,親身體會及教育更為深刻,體會到了我軍在政治上的優越性是官兵一致,沒有打罵,上下級實行同甘苦的生活,上下團結一致,有紀律性,有良好的群眾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38年9月間由黨支部書記毛成祥和司務長李相林二人介紹入黨,無候補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後,時常上課學習及接受指導員的教育。尤其10月由新兵連調到團政治處當通信員時期,受到股長、幹事的教育影響更為深刻,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條件,認識上更明確,因此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了艱苦樸素埋頭苦幹,對黨忠誠、可靠的良好基礎。

1940年8月以後,八路軍各部陸續轉入“百團大戰”,騎兵團主要在冀南和魯西一帶遊動警戒,擔任策應任務。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42年8月加入129師騎兵團的一連戰士王書亮(中,當年15歲),連長是萬懷臣。

1946年王書亮去了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9年2月隨華北政府進北京。這三人當時是董必武主席的貼身警衛員,住在前門內西皮市大街北邊的一個大院裡。中間是原騎兵團的王書亮.

王書亮曾給兒子(景德)說過:只要一歇下,不把馬伺候好,人是不會吃飯休息的,還要給馬定期刷牙,洗眼睛,還經常緊急集合,檢查馬鞍下面的馬韃子,不允許多放多餘的東西,他忘不掉的還有一個人,他的班長,名字記不住了,但事情忘不了,因為他15歲,遇到有敵情,尤其是夜裡,槍一響,馬就不大聽話,後馬拼命的追前面的馬跑,班長每次把王書亮扶上馬,後來的三年中,衝鋒,追擊,王書亮從沒掉下過馬。)

1941年和1943年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最困難的時期,由於日寇的合圍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搞反共摩擦及自然災害,解放區根據地人民和我軍生活上出現了極大的困難,隊伍沒有衣服穿,沒有菜吃,沒有鞋襪穿,沒有馬料,於是隊伍在黨和上級領導下,自己搞生產,又幫助根據地人民生產,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勝利的度過了困難。那時我在團供給處當通信員,個人思想由於領導上經常教育,隊伍又積極開闢新解放區,從思想上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

如冀南“四二九”日寇對冀南軍區大掃蕩“鐵壁合圍”,隊伍保護軍區機關向外三道封鎖線突圍時,團機關被衝散後,我一個人並帶著公家的糧票和公款(是寄存的)能主動衝出敵人的包圍圈,找到自己的部隊。吃花子、糠餅子都沒有怨言,並積極參加生產,思想上沒有動搖過。並歷練了自己、考驗了自己,對黨忠誠、可靠,使抗日思想更加堅定,不久全團奉命轉到冀魯豫邊區活動。

(我曾聽老爸說過:當部隊不論是行軍還是打仗,到了村莊後不管人多麼的疲勞,都先要把軍馬伺候好,讓軍馬吃好,飲飽水,溜好,騎兵才能顧上自己吃喝休息的。可見軍馬就騎兵的夥伴,甚至比朋友還親,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聽報告時十分高興的,認為抗戰八年,受到日偽軍及蔣介石夾擊圍攻之苦,現在抗戰勝利了,抗日該到頭了。當時我的思想對抗日勝利後的時局和今後的任務是不瞭解的,認為勝利了該回家了,將來怎麼辦,是很關心的,這時部隊首長、政工部門根據當時的國內情況、我黨方針進行了教育,及時糾正了糊塗認識,認清了蔣介石、反動派的本質,他是要打內戰的,要奪取抗戰勝利果實的,抗日時搞反共,搞“曲線救國”,蔣汪日合流,積存實力,丟失大塊土地。

等勝利後搞內戰,調兵進攻解放區,搶佔大城市交通要是,不要八路軍繳械日偽軍武器,蔣是搞獨裁和內戰。懂得了我黨方針政策,堅決反對內戰,制止內戰,對反動派不抱幻想,不怕威嚇,堅決保衛人民的勝利果實,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要自衛要保衛解放區人民生命財產權利。隊伍根據上級指示和命令,馬上向敵佔區、城市進攻,收繳日偽軍槍械,迫使日偽軍投降,隊伍進入開封以北地區。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的老戰友萬懷臣團長,後來去了西藏,負責組建18軍騎兵團。)

45年10月蔣介石派兵向鄭州、新鄉,沿平漢路北上,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侵入到河北磁縣、邯鄲地區,被我劉鄧隊伍包圍,激戰一週,高樹勳率萬人起義,其餘兩個軍被殲繳械,馬法伍等被活捉。這一戰役是一個活的教育,打得好消滅了他們,蔣介石就舒服了,重慶談判就順利,毛主席就更加安全無事,並揭露了蔣介石反共、打內戰的陰謀。1947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

(杜欽明的兒子聽父親講:當年隊伍挺進大別山時,他正在發瘧疾打擺子,硬是撐著騎著馬跟著部隊行軍打仗,因戰鬥激烈,犧牲了許多的戰友。)

1948年11月底,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騎兵團,參加了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淮海戰役。騎兵團的主要任務是在新蔡、埠陽等地牽制側擊敵12兵團黃維部,遲滯敵人行動。12月5日,我軍殲滅黃維兵團後,騎兵團調赴淮陰縣,擔負晉冀魯豫野戰軍機關的警衛任務,直至淮海戰役結束。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下文是杜老的回憶:

我1922年9月生於河北永年縣城(是老城),叫杜欽明,九歲時在本城縣立第三初小上四年學,後轉本街私立初小上了一年學,在私立學校時成績是比較好的,每次考試90分於外,當時對各門課程是平均看法,沒有什麼主課,對政治問題是不知曉的,但教員是個地主,入校2個月後才知道的,他眼裡是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們的,他為了多收幾個學生多弄幾個錢,我們同學有幾個是富家的孩子,成績比我們差,可是老師在年考時竟然讓他是第一名,引起了全校窮人家孩子的不滿,(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的思想上認為有錢之人是一家,窮人是辦事不利的。

1936年考入縣立第一高小,1937年(15歲)因家庭生活逐漸困難,家大人不讓繼續求學,但心中很不願,可是眼看著家庭生活不能維持,就在1937年2月3日找親友關係到本城南大街糕點雜貨店“德記號”內當學徒,定合同只管吃,無工資,三年為滿。在“德記號”學徒六個月,在這個時期更進一步的養成早起晚睡、勤勞苦做活的習慣,尤其是對股東、掌櫃及來往客人等是恭恭敬敬,聽從使喚,在行動上要穩重、忠誠等作風。

1937年7.7事變,河北永年老城內生活竟逐日落下,貿易停頓,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和姦商(掌櫃)提出了櫃上失款這樣的藉故,解僱了我和另外兩個夥計。我回家後就幫著母親幹些零活(磨面、打水、到城外拾燒柴、挖野菜等)。

1937年8月15日,日寇侵佔了永年老城,社會秩序大為混亂,城外遍地是土匪,到處要糧派款。城內日寇燒殺姦淫等。后土匪大部分投降了日寇,徵略城內書畫、派款、抓夫等,我家生活也日見窘迫。

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時,1938年1月來了救星共產黨、八路軍,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認為是八路軍的馬隊)解放了縣城,消滅了漢奸偽政府,成立了抗日政府。

從此時起我就常去聽宣傳人員講:“八路軍是過去的紅軍,是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的軍隊,是經過二萬伍千里的長征,來到北方抗日的,在長征時吃樹皮、草根、皮帶等很艱苦的情況,是民主的軍隊,官兵是平等的,吃穿一樣,不打罵士兵,抗日是光榮的,是救民族解放的等抗日政策,並號召青年人蔘加八路軍抗日,提出挽救祖國的危機,驅逐日寇出中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等十大綱領。”

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騎兵團的實際行動和表現,真正與舊軍隊大不相同。在八路軍好的作風影響下,從此我就產生了抗日的決心,參加八路軍、當騎兵的思想。當時家裡不同意,所以又在家等候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才下定決心,不讓家庭知道,16歲的我同城裡的李壽池、吳啟明三人共同商量著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本縣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部隊不要,嫌我們小,但我們就是不走,決定這個騎兵是當定了。就這樣成為了129師騎兵團的一名騎兵了。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上面的照片就是杜欽明1938年5月一塊從河北永年老城在未給家人說的情況下,參加了129師騎兵團的三個小夥伴。左邊照片是叫“李壽池”參軍後是衛生員,這張照片是1953年8月30日於平涼送給杜欽明的。中間照片是叫“吳啟明”參軍後是分到了戰鬥連的,這張照片是1964年12月12日送給杜欽明的。右邊照片就是杜欽明,這張照片攝於1952年。)

1938年5月我參加了一二九師騎兵團,在新兵連任通信員。同年10月新兵連補入戰鬥連,我被調到團部政治處任通信員,後一階段任宣傳員2個多月,1939年5月-1942年5月調團供給處任通信員,1942年5月-9月間調本團二連任文書。自從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一切感覺與前不同,由於在家中生活的困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壓迫,遭受著失學和失業的威脅,所以對抗日救國有很大的決心,自己認為抗日是光榮的,思想上積極擁護我黨我軍抗日方針、政策,工作上是積極肯幹,服從命令,聽從組織分配(從未講過價錢)。

在上級的教育下開始認識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根本不同,懂得了共產黨是為窮人辦事的,及什麼是階級、政黨,但是在抗日時期尚都是膚淺的瞭解。在幾次訴苦、土改、整黨的運動中,親身體會及教育更為深刻,體會到了我軍在政治上的優越性是官兵一致,沒有打罵,上下級實行同甘苦的生活,上下團結一致,有紀律性,有良好的群眾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38年9月間由黨支部書記毛成祥和司務長李相林二人介紹入黨,無候補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後,時常上課學習及接受指導員的教育。尤其10月由新兵連調到團政治處當通信員時期,受到股長、幹事的教育影響更為深刻,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條件,認識上更明確,因此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了艱苦樸素埋頭苦幹,對黨忠誠、可靠的良好基礎。

1940年8月以後,八路軍各部陸續轉入“百團大戰”,騎兵團主要在冀南和魯西一帶遊動警戒,擔任策應任務。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42年8月加入129師騎兵團的一連戰士王書亮(中,當年15歲),連長是萬懷臣。

1946年王書亮去了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9年2月隨華北政府進北京。這三人當時是董必武主席的貼身警衛員,住在前門內西皮市大街北邊的一個大院裡。中間是原騎兵團的王書亮.

王書亮曾給兒子(景德)說過:只要一歇下,不把馬伺候好,人是不會吃飯休息的,還要給馬定期刷牙,洗眼睛,還經常緊急集合,檢查馬鞍下面的馬韃子,不允許多放多餘的東西,他忘不掉的還有一個人,他的班長,名字記不住了,但事情忘不了,因為他15歲,遇到有敵情,尤其是夜裡,槍一響,馬就不大聽話,後馬拼命的追前面的馬跑,班長每次把王書亮扶上馬,後來的三年中,衝鋒,追擊,王書亮從沒掉下過馬。)

1941年和1943年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最困難的時期,由於日寇的合圍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搞反共摩擦及自然災害,解放區根據地人民和我軍生活上出現了極大的困難,隊伍沒有衣服穿,沒有菜吃,沒有鞋襪穿,沒有馬料,於是隊伍在黨和上級領導下,自己搞生產,又幫助根據地人民生產,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勝利的度過了困難。那時我在團供給處當通信員,個人思想由於領導上經常教育,隊伍又積極開闢新解放區,從思想上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

如冀南“四二九”日寇對冀南軍區大掃蕩“鐵壁合圍”,隊伍保護軍區機關向外三道封鎖線突圍時,團機關被衝散後,我一個人並帶著公家的糧票和公款(是寄存的)能主動衝出敵人的包圍圈,找到自己的部隊。吃花子、糠餅子都沒有怨言,並積極參加生產,思想上沒有動搖過。並歷練了自己、考驗了自己,對黨忠誠、可靠,使抗日思想更加堅定,不久全團奉命轉到冀魯豫邊區活動。

(我曾聽老爸說過:當部隊不論是行軍還是打仗,到了村莊後不管人多麼的疲勞,都先要把軍馬伺候好,讓軍馬吃好,飲飽水,溜好,騎兵才能顧上自己吃喝休息的。可見軍馬就騎兵的夥伴,甚至比朋友還親,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聽報告時十分高興的,認為抗戰八年,受到日偽軍及蔣介石夾擊圍攻之苦,現在抗戰勝利了,抗日該到頭了。當時我的思想對抗日勝利後的時局和今後的任務是不瞭解的,認為勝利了該回家了,將來怎麼辦,是很關心的,這時部隊首長、政工部門根據當時的國內情況、我黨方針進行了教育,及時糾正了糊塗認識,認清了蔣介石、反動派的本質,他是要打內戰的,要奪取抗戰勝利果實的,抗日時搞反共,搞“曲線救國”,蔣汪日合流,積存實力,丟失大塊土地。

等勝利後搞內戰,調兵進攻解放區,搶佔大城市交通要是,不要八路軍繳械日偽軍武器,蔣是搞獨裁和內戰。懂得了我黨方針政策,堅決反對內戰,制止內戰,對反動派不抱幻想,不怕威嚇,堅決保衛人民的勝利果實,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要自衛要保衛解放區人民生命財產權利。隊伍根據上級指示和命令,馬上向敵佔區、城市進攻,收繳日偽軍槍械,迫使日偽軍投降,隊伍進入開封以北地區。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的老戰友萬懷臣團長,後來去了西藏,負責組建18軍騎兵團。)

45年10月蔣介石派兵向鄭州、新鄉,沿平漢路北上,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侵入到河北磁縣、邯鄲地區,被我劉鄧隊伍包圍,激戰一週,高樹勳率萬人起義,其餘兩個軍被殲繳械,馬法伍等被活捉。這一戰役是一個活的教育,打得好消滅了他們,蔣介石就舒服了,重慶談判就順利,毛主席就更加安全無事,並揭露了蔣介石反共、打內戰的陰謀。1947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

(杜欽明的兒子聽父親講:當年隊伍挺進大別山時,他正在發瘧疾打擺子,硬是撐著騎著馬跟著部隊行軍打仗,因戰鬥激烈,犧牲了許多的戰友。)

1948年11月底,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騎兵團,參加了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淮海戰役。騎兵團的主要任務是在新蔡、埠陽等地牽制側擊敵12兵團黃維部,遲滯敵人行動。12月5日,我軍殲滅黃維兵團後,騎兵團調赴淮陰縣,擔負晉冀魯豫野戰軍機關的警衛任務,直至淮海戰役結束。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52年6月16日整編後,我奉命執行剿匪任務,於1952年11月1日調回師後勤處財務科任副科長,赴西北甘南執行甘青川剿匪任務。初到師後勤處財務科時,部隊由華北移防到西北隴西縣,1953年1月參加了西部財務會議,2月即準備剿匪工作,3月9號我奉命先頭去準備沿途部隊人馬供給糧、料、草的後勤工作。這次任務按軍事計劃路線完成了部隊需求供應。在進入甘南藏區後,後勤人員是分散的,我留在阿木去乎。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下文是杜老的回憶:

我1922年9月生於河北永年縣城(是老城),叫杜欽明,九歲時在本城縣立第三初小上四年學,後轉本街私立初小上了一年學,在私立學校時成績是比較好的,每次考試90分於外,當時對各門課程是平均看法,沒有什麼主課,對政治問題是不知曉的,但教員是個地主,入校2個月後才知道的,他眼裡是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們的,他為了多收幾個學生多弄幾個錢,我們同學有幾個是富家的孩子,成績比我們差,可是老師在年考時竟然讓他是第一名,引起了全校窮人家孩子的不滿,(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的思想上認為有錢之人是一家,窮人是辦事不利的。

1936年考入縣立第一高小,1937年(15歲)因家庭生活逐漸困難,家大人不讓繼續求學,但心中很不願,可是眼看著家庭生活不能維持,就在1937年2月3日找親友關係到本城南大街糕點雜貨店“德記號”內當學徒,定合同只管吃,無工資,三年為滿。在“德記號”學徒六個月,在這個時期更進一步的養成早起晚睡、勤勞苦做活的習慣,尤其是對股東、掌櫃及來往客人等是恭恭敬敬,聽從使喚,在行動上要穩重、忠誠等作風。

1937年7.7事變,河北永年老城內生活竟逐日落下,貿易停頓,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和姦商(掌櫃)提出了櫃上失款這樣的藉故,解僱了我和另外兩個夥計。我回家後就幫著母親幹些零活(磨面、打水、到城外拾燒柴、挖野菜等)。

1937年8月15日,日寇侵佔了永年老城,社會秩序大為混亂,城外遍地是土匪,到處要糧派款。城內日寇燒殺姦淫等。后土匪大部分投降了日寇,徵略城內書畫、派款、抓夫等,我家生活也日見窘迫。

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時,1938年1月來了救星共產黨、八路軍,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認為是八路軍的馬隊)解放了縣城,消滅了漢奸偽政府,成立了抗日政府。

從此時起我就常去聽宣傳人員講:“八路軍是過去的紅軍,是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的軍隊,是經過二萬伍千里的長征,來到北方抗日的,在長征時吃樹皮、草根、皮帶等很艱苦的情況,是民主的軍隊,官兵是平等的,吃穿一樣,不打罵士兵,抗日是光榮的,是救民族解放的等抗日政策,並號召青年人蔘加八路軍抗日,提出挽救祖國的危機,驅逐日寇出中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等十大綱領。”

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騎兵團的實際行動和表現,真正與舊軍隊大不相同。在八路軍好的作風影響下,從此我就產生了抗日的決心,參加八路軍、當騎兵的思想。當時家裡不同意,所以又在家等候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才下定決心,不讓家庭知道,16歲的我同城裡的李壽池、吳啟明三人共同商量著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本縣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部隊不要,嫌我們小,但我們就是不走,決定這個騎兵是當定了。就這樣成為了129師騎兵團的一名騎兵了。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上面的照片就是杜欽明1938年5月一塊從河北永年老城在未給家人說的情況下,參加了129師騎兵團的三個小夥伴。左邊照片是叫“李壽池”參軍後是衛生員,這張照片是1953年8月30日於平涼送給杜欽明的。中間照片是叫“吳啟明”參軍後是分到了戰鬥連的,這張照片是1964年12月12日送給杜欽明的。右邊照片就是杜欽明,這張照片攝於1952年。)

1938年5月我參加了一二九師騎兵團,在新兵連任通信員。同年10月新兵連補入戰鬥連,我被調到團部政治處任通信員,後一階段任宣傳員2個多月,1939年5月-1942年5月調團供給處任通信員,1942年5月-9月間調本團二連任文書。自從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一切感覺與前不同,由於在家中生活的困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壓迫,遭受著失學和失業的威脅,所以對抗日救國有很大的決心,自己認為抗日是光榮的,思想上積極擁護我黨我軍抗日方針、政策,工作上是積極肯幹,服從命令,聽從組織分配(從未講過價錢)。

在上級的教育下開始認識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根本不同,懂得了共產黨是為窮人辦事的,及什麼是階級、政黨,但是在抗日時期尚都是膚淺的瞭解。在幾次訴苦、土改、整黨的運動中,親身體會及教育更為深刻,體會到了我軍在政治上的優越性是官兵一致,沒有打罵,上下級實行同甘苦的生活,上下團結一致,有紀律性,有良好的群眾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38年9月間由黨支部書記毛成祥和司務長李相林二人介紹入黨,無候補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後,時常上課學習及接受指導員的教育。尤其10月由新兵連調到團政治處當通信員時期,受到股長、幹事的教育影響更為深刻,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條件,認識上更明確,因此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了艱苦樸素埋頭苦幹,對黨忠誠、可靠的良好基礎。

1940年8月以後,八路軍各部陸續轉入“百團大戰”,騎兵團主要在冀南和魯西一帶遊動警戒,擔任策應任務。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42年8月加入129師騎兵團的一連戰士王書亮(中,當年15歲),連長是萬懷臣。

1946年王書亮去了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9年2月隨華北政府進北京。這三人當時是董必武主席的貼身警衛員,住在前門內西皮市大街北邊的一個大院裡。中間是原騎兵團的王書亮.

王書亮曾給兒子(景德)說過:只要一歇下,不把馬伺候好,人是不會吃飯休息的,還要給馬定期刷牙,洗眼睛,還經常緊急集合,檢查馬鞍下面的馬韃子,不允許多放多餘的東西,他忘不掉的還有一個人,他的班長,名字記不住了,但事情忘不了,因為他15歲,遇到有敵情,尤其是夜裡,槍一響,馬就不大聽話,後馬拼命的追前面的馬跑,班長每次把王書亮扶上馬,後來的三年中,衝鋒,追擊,王書亮從沒掉下過馬。)

1941年和1943年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最困難的時期,由於日寇的合圍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搞反共摩擦及自然災害,解放區根據地人民和我軍生活上出現了極大的困難,隊伍沒有衣服穿,沒有菜吃,沒有鞋襪穿,沒有馬料,於是隊伍在黨和上級領導下,自己搞生產,又幫助根據地人民生產,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勝利的度過了困難。那時我在團供給處當通信員,個人思想由於領導上經常教育,隊伍又積極開闢新解放區,從思想上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

如冀南“四二九”日寇對冀南軍區大掃蕩“鐵壁合圍”,隊伍保護軍區機關向外三道封鎖線突圍時,團機關被衝散後,我一個人並帶著公家的糧票和公款(是寄存的)能主動衝出敵人的包圍圈,找到自己的部隊。吃花子、糠餅子都沒有怨言,並積極參加生產,思想上沒有動搖過。並歷練了自己、考驗了自己,對黨忠誠、可靠,使抗日思想更加堅定,不久全團奉命轉到冀魯豫邊區活動。

(我曾聽老爸說過:當部隊不論是行軍還是打仗,到了村莊後不管人多麼的疲勞,都先要把軍馬伺候好,讓軍馬吃好,飲飽水,溜好,騎兵才能顧上自己吃喝休息的。可見軍馬就騎兵的夥伴,甚至比朋友還親,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聽報告時十分高興的,認為抗戰八年,受到日偽軍及蔣介石夾擊圍攻之苦,現在抗戰勝利了,抗日該到頭了。當時我的思想對抗日勝利後的時局和今後的任務是不瞭解的,認為勝利了該回家了,將來怎麼辦,是很關心的,這時部隊首長、政工部門根據當時的國內情況、我黨方針進行了教育,及時糾正了糊塗認識,認清了蔣介石、反動派的本質,他是要打內戰的,要奪取抗戰勝利果實的,抗日時搞反共,搞“曲線救國”,蔣汪日合流,積存實力,丟失大塊土地。

等勝利後搞內戰,調兵進攻解放區,搶佔大城市交通要是,不要八路軍繳械日偽軍武器,蔣是搞獨裁和內戰。懂得了我黨方針政策,堅決反對內戰,制止內戰,對反動派不抱幻想,不怕威嚇,堅決保衛人民的勝利果實,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要自衛要保衛解放區人民生命財產權利。隊伍根據上級指示和命令,馬上向敵佔區、城市進攻,收繳日偽軍槍械,迫使日偽軍投降,隊伍進入開封以北地區。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的老戰友萬懷臣團長,後來去了西藏,負責組建18軍騎兵團。)

45年10月蔣介石派兵向鄭州、新鄉,沿平漢路北上,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侵入到河北磁縣、邯鄲地區,被我劉鄧隊伍包圍,激戰一週,高樹勳率萬人起義,其餘兩個軍被殲繳械,馬法伍等被活捉。這一戰役是一個活的教育,打得好消滅了他們,蔣介石就舒服了,重慶談判就順利,毛主席就更加安全無事,並揭露了蔣介石反共、打內戰的陰謀。1947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

(杜欽明的兒子聽父親講:當年隊伍挺進大別山時,他正在發瘧疾打擺子,硬是撐著騎著馬跟著部隊行軍打仗,因戰鬥激烈,犧牲了許多的戰友。)

1948年11月底,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騎兵團,參加了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淮海戰役。騎兵團的主要任務是在新蔡、埠陽等地牽制側擊敵12兵團黃維部,遲滯敵人行動。12月5日,我軍殲滅黃維兵團後,騎兵團調赴淮陰縣,擔負晉冀魯豫野戰軍機關的警衛任務,直至淮海戰役結束。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52年6月16日整編後,我奉命執行剿匪任務,於1952年11月1日調回師後勤處財務科任副科長,赴西北甘南執行甘青川剿匪任務。初到師後勤處財務科時,部隊由華北移防到西北隴西縣,1953年1月參加了西部財務會議,2月即準備剿匪工作,3月9號我奉命先頭去準備沿途部隊人馬供給糧、料、草的後勤工作。這次任務按軍事計劃路線完成了部隊需求供應。在進入甘南藏區後,後勤人員是分散的,我留在阿木去乎。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下文是杜老的回憶:

我1922年9月生於河北永年縣城(是老城),叫杜欽明,九歲時在本城縣立第三初小上四年學,後轉本街私立初小上了一年學,在私立學校時成績是比較好的,每次考試90分於外,當時對各門課程是平均看法,沒有什麼主課,對政治問題是不知曉的,但教員是個地主,入校2個月後才知道的,他眼裡是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們的,他為了多收幾個學生多弄幾個錢,我們同學有幾個是富家的孩子,成績比我們差,可是老師在年考時竟然讓他是第一名,引起了全校窮人家孩子的不滿,(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的思想上認為有錢之人是一家,窮人是辦事不利的。

1936年考入縣立第一高小,1937年(15歲)因家庭生活逐漸困難,家大人不讓繼續求學,但心中很不願,可是眼看著家庭生活不能維持,就在1937年2月3日找親友關係到本城南大街糕點雜貨店“德記號”內當學徒,定合同只管吃,無工資,三年為滿。在“德記號”學徒六個月,在這個時期更進一步的養成早起晚睡、勤勞苦做活的習慣,尤其是對股東、掌櫃及來往客人等是恭恭敬敬,聽從使喚,在行動上要穩重、忠誠等作風。

1937年7.7事變,河北永年老城內生活竟逐日落下,貿易停頓,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和姦商(掌櫃)提出了櫃上失款這樣的藉故,解僱了我和另外兩個夥計。我回家後就幫著母親幹些零活(磨面、打水、到城外拾燒柴、挖野菜等)。

1937年8月15日,日寇侵佔了永年老城,社會秩序大為混亂,城外遍地是土匪,到處要糧派款。城內日寇燒殺姦淫等。后土匪大部分投降了日寇,徵略城內書畫、派款、抓夫等,我家生活也日見窘迫。

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時,1938年1月來了救星共產黨、八路軍,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認為是八路軍的馬隊)解放了縣城,消滅了漢奸偽政府,成立了抗日政府。

從此時起我就常去聽宣傳人員講:“八路軍是過去的紅軍,是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的軍隊,是經過二萬伍千里的長征,來到北方抗日的,在長征時吃樹皮、草根、皮帶等很艱苦的情況,是民主的軍隊,官兵是平等的,吃穿一樣,不打罵士兵,抗日是光榮的,是救民族解放的等抗日政策,並號召青年人蔘加八路軍抗日,提出挽救祖國的危機,驅逐日寇出中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等十大綱領。”

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騎兵團的實際行動和表現,真正與舊軍隊大不相同。在八路軍好的作風影響下,從此我就產生了抗日的決心,參加八路軍、當騎兵的思想。當時家裡不同意,所以又在家等候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才下定決心,不讓家庭知道,16歲的我同城裡的李壽池、吳啟明三人共同商量著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本縣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部隊不要,嫌我們小,但我們就是不走,決定這個騎兵是當定了。就這樣成為了129師騎兵團的一名騎兵了。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上面的照片就是杜欽明1938年5月一塊從河北永年老城在未給家人說的情況下,參加了129師騎兵團的三個小夥伴。左邊照片是叫“李壽池”參軍後是衛生員,這張照片是1953年8月30日於平涼送給杜欽明的。中間照片是叫“吳啟明”參軍後是分到了戰鬥連的,這張照片是1964年12月12日送給杜欽明的。右邊照片就是杜欽明,這張照片攝於1952年。)

1938年5月我參加了一二九師騎兵團,在新兵連任通信員。同年10月新兵連補入戰鬥連,我被調到團部政治處任通信員,後一階段任宣傳員2個多月,1939年5月-1942年5月調團供給處任通信員,1942年5月-9月間調本團二連任文書。自從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一切感覺與前不同,由於在家中生活的困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壓迫,遭受著失學和失業的威脅,所以對抗日救國有很大的決心,自己認為抗日是光榮的,思想上積極擁護我黨我軍抗日方針、政策,工作上是積極肯幹,服從命令,聽從組織分配(從未講過價錢)。

在上級的教育下開始認識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根本不同,懂得了共產黨是為窮人辦事的,及什麼是階級、政黨,但是在抗日時期尚都是膚淺的瞭解。在幾次訴苦、土改、整黨的運動中,親身體會及教育更為深刻,體會到了我軍在政治上的優越性是官兵一致,沒有打罵,上下級實行同甘苦的生活,上下團結一致,有紀律性,有良好的群眾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38年9月間由黨支部書記毛成祥和司務長李相林二人介紹入黨,無候補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後,時常上課學習及接受指導員的教育。尤其10月由新兵連調到團政治處當通信員時期,受到股長、幹事的教育影響更為深刻,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條件,認識上更明確,因此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了艱苦樸素埋頭苦幹,對黨忠誠、可靠的良好基礎。

1940年8月以後,八路軍各部陸續轉入“百團大戰”,騎兵團主要在冀南和魯西一帶遊動警戒,擔任策應任務。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42年8月加入129師騎兵團的一連戰士王書亮(中,當年15歲),連長是萬懷臣。

1946年王書亮去了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9年2月隨華北政府進北京。這三人當時是董必武主席的貼身警衛員,住在前門內西皮市大街北邊的一個大院裡。中間是原騎兵團的王書亮.

王書亮曾給兒子(景德)說過:只要一歇下,不把馬伺候好,人是不會吃飯休息的,還要給馬定期刷牙,洗眼睛,還經常緊急集合,檢查馬鞍下面的馬韃子,不允許多放多餘的東西,他忘不掉的還有一個人,他的班長,名字記不住了,但事情忘不了,因為他15歲,遇到有敵情,尤其是夜裡,槍一響,馬就不大聽話,後馬拼命的追前面的馬跑,班長每次把王書亮扶上馬,後來的三年中,衝鋒,追擊,王書亮從沒掉下過馬。)

1941年和1943年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最困難的時期,由於日寇的合圍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搞反共摩擦及自然災害,解放區根據地人民和我軍生活上出現了極大的困難,隊伍沒有衣服穿,沒有菜吃,沒有鞋襪穿,沒有馬料,於是隊伍在黨和上級領導下,自己搞生產,又幫助根據地人民生產,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勝利的度過了困難。那時我在團供給處當通信員,個人思想由於領導上經常教育,隊伍又積極開闢新解放區,從思想上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

如冀南“四二九”日寇對冀南軍區大掃蕩“鐵壁合圍”,隊伍保護軍區機關向外三道封鎖線突圍時,團機關被衝散後,我一個人並帶著公家的糧票和公款(是寄存的)能主動衝出敵人的包圍圈,找到自己的部隊。吃花子、糠餅子都沒有怨言,並積極參加生產,思想上沒有動搖過。並歷練了自己、考驗了自己,對黨忠誠、可靠,使抗日思想更加堅定,不久全團奉命轉到冀魯豫邊區活動。

(我曾聽老爸說過:當部隊不論是行軍還是打仗,到了村莊後不管人多麼的疲勞,都先要把軍馬伺候好,讓軍馬吃好,飲飽水,溜好,騎兵才能顧上自己吃喝休息的。可見軍馬就騎兵的夥伴,甚至比朋友還親,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聽報告時十分高興的,認為抗戰八年,受到日偽軍及蔣介石夾擊圍攻之苦,現在抗戰勝利了,抗日該到頭了。當時我的思想對抗日勝利後的時局和今後的任務是不瞭解的,認為勝利了該回家了,將來怎麼辦,是很關心的,這時部隊首長、政工部門根據當時的國內情況、我黨方針進行了教育,及時糾正了糊塗認識,認清了蔣介石、反動派的本質,他是要打內戰的,要奪取抗戰勝利果實的,抗日時搞反共,搞“曲線救國”,蔣汪日合流,積存實力,丟失大塊土地。

等勝利後搞內戰,調兵進攻解放區,搶佔大城市交通要是,不要八路軍繳械日偽軍武器,蔣是搞獨裁和內戰。懂得了我黨方針政策,堅決反對內戰,制止內戰,對反動派不抱幻想,不怕威嚇,堅決保衛人民的勝利果實,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要自衛要保衛解放區人民生命財產權利。隊伍根據上級指示和命令,馬上向敵佔區、城市進攻,收繳日偽軍槍械,迫使日偽軍投降,隊伍進入開封以北地區。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的老戰友萬懷臣團長,後來去了西藏,負責組建18軍騎兵團。)

45年10月蔣介石派兵向鄭州、新鄉,沿平漢路北上,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侵入到河北磁縣、邯鄲地區,被我劉鄧隊伍包圍,激戰一週,高樹勳率萬人起義,其餘兩個軍被殲繳械,馬法伍等被活捉。這一戰役是一個活的教育,打得好消滅了他們,蔣介石就舒服了,重慶談判就順利,毛主席就更加安全無事,並揭露了蔣介石反共、打內戰的陰謀。1947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

(杜欽明的兒子聽父親講:當年隊伍挺進大別山時,他正在發瘧疾打擺子,硬是撐著騎著馬跟著部隊行軍打仗,因戰鬥激烈,犧牲了許多的戰友。)

1948年11月底,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騎兵團,參加了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淮海戰役。騎兵團的主要任務是在新蔡、埠陽等地牽制側擊敵12兵團黃維部,遲滯敵人行動。12月5日,我軍殲滅黃維兵團後,騎兵團調赴淮陰縣,擔負晉冀魯豫野戰軍機關的警衛任務,直至淮海戰役結束。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52年6月16日整編後,我奉命執行剿匪任務,於1952年11月1日調回師後勤處財務科任副科長,赴西北甘南執行甘青川剿匪任務。初到師後勤處財務科時,部隊由華北移防到西北隴西縣,1953年1月參加了西部財務會議,2月即準備剿匪工作,3月9號我奉命先頭去準備沿途部隊人馬供給糧、料、草的後勤工作。這次任務按軍事計劃路線完成了部隊需求供應。在進入甘南藏區後,後勤人員是分散的,我留在阿木去乎。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

騎兵自有騎兵的氣勢,策馬奔馳,來去如風。杜老80高齡還能上馬,只有老騎兵,才有如此膽魄,才有這份情結。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老人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八路,杜老的從軍經歷蘊含著豐富的冀魯豫騎兵團征戰史,他建國後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下文是杜老的回憶:

我1922年9月生於河北永年縣城(是老城),叫杜欽明,九歲時在本城縣立第三初小上四年學,後轉本街私立初小上了一年學,在私立學校時成績是比較好的,每次考試90分於外,當時對各門課程是平均看法,沒有什麼主課,對政治問題是不知曉的,但教員是個地主,入校2個月後才知道的,他眼裡是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們的,他為了多收幾個學生多弄幾個錢,我們同學有幾個是富家的孩子,成績比我們差,可是老師在年考時竟然讓他是第一名,引起了全校窮人家孩子的不滿,(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的思想上認為有錢之人是一家,窮人是辦事不利的。

1936年考入縣立第一高小,1937年(15歲)因家庭生活逐漸困難,家大人不讓繼續求學,但心中很不願,可是眼看著家庭生活不能維持,就在1937年2月3日找親友關係到本城南大街糕點雜貨店“德記號”內當學徒,定合同只管吃,無工資,三年為滿。在“德記號”學徒六個月,在這個時期更進一步的養成早起晚睡、勤勞苦做活的習慣,尤其是對股東、掌櫃及來往客人等是恭恭敬敬,聽從使喚,在行動上要穩重、忠誠等作風。

1937年7.7事變,河北永年老城內生活竟逐日落下,貿易停頓,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和姦商(掌櫃)提出了櫃上失款這樣的藉故,解僱了我和另外兩個夥計。我回家後就幫著母親幹些零活(磨面、打水、到城外拾燒柴、挖野菜等)。

1937年8月15日,日寇侵佔了永年老城,社會秩序大為混亂,城外遍地是土匪,到處要糧派款。城內日寇燒殺姦淫等。后土匪大部分投降了日寇,徵略城內書畫、派款、抓夫等,我家生活也日見窘迫。

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時,1938年1月來了救星共產黨、八路軍,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認為是八路軍的馬隊)解放了縣城,消滅了漢奸偽政府,成立了抗日政府。

從此時起我就常去聽宣傳人員講:“八路軍是過去的紅軍,是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的軍隊,是經過二萬伍千里的長征,來到北方抗日的,在長征時吃樹皮、草根、皮帶等很艱苦的情況,是民主的軍隊,官兵是平等的,吃穿一樣,不打罵士兵,抗日是光榮的,是救民族解放的等抗日政策,並號召青年人蔘加八路軍抗日,提出挽救祖國的危機,驅逐日寇出中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等十大綱領。”

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騎兵團的實際行動和表現,真正與舊軍隊大不相同。在八路軍好的作風影響下,從此我就產生了抗日的決心,參加八路軍、當騎兵的思想。當時家裡不同意,所以又在家等候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才下定決心,不讓家庭知道,16歲的我同城裡的李壽池、吳啟明三人共同商量著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本縣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當時部隊不要,嫌我們小,但我們就是不走,決定這個騎兵是當定了。就這樣成為了129師騎兵團的一名騎兵了。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上面的照片就是杜欽明1938年5月一塊從河北永年老城在未給家人說的情況下,參加了129師騎兵團的三個小夥伴。左邊照片是叫“李壽池”參軍後是衛生員,這張照片是1953年8月30日於平涼送給杜欽明的。中間照片是叫“吳啟明”參軍後是分到了戰鬥連的,這張照片是1964年12月12日送給杜欽明的。右邊照片就是杜欽明,這張照片攝於1952年。)

1938年5月我參加了一二九師騎兵團,在新兵連任通信員。同年10月新兵連補入戰鬥連,我被調到團部政治處任通信員,後一階段任宣傳員2個多月,1939年5月-1942年5月調團供給處任通信員,1942年5月-9月間調本團二連任文書。自從參加了革命(一二九師騎兵團)一切感覺與前不同,由於在家中生活的困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壓迫,遭受著失學和失業的威脅,所以對抗日救國有很大的決心,自己認為抗日是光榮的,思想上積極擁護我黨我軍抗日方針、政策,工作上是積極肯幹,服從命令,聽從組織分配(從未講過價錢)。

在上級的教育下開始認識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根本不同,懂得了共產黨是為窮人辦事的,及什麼是階級、政黨,但是在抗日時期尚都是膚淺的瞭解。在幾次訴苦、土改、整黨的運動中,親身體會及教育更為深刻,體會到了我軍在政治上的優越性是官兵一致,沒有打罵,上下級實行同甘苦的生活,上下團結一致,有紀律性,有良好的群眾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38年9月間由黨支部書記毛成祥和司務長李相林二人介紹入黨,無候補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後,時常上課學習及接受指導員的教育。尤其10月由新兵連調到團政治處當通信員時期,受到股長、幹事的教育影響更為深刻,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條件,認識上更明確,因此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了艱苦樸素埋頭苦幹,對黨忠誠、可靠的良好基礎。

1940年8月以後,八路軍各部陸續轉入“百團大戰”,騎兵團主要在冀南和魯西一帶遊動警戒,擔任策應任務。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42年8月加入129師騎兵團的一連戰士王書亮(中,當年15歲),連長是萬懷臣。

1946年王書亮去了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9年2月隨華北政府進北京。這三人當時是董必武主席的貼身警衛員,住在前門內西皮市大街北邊的一個大院裡。中間是原騎兵團的王書亮.

王書亮曾給兒子(景德)說過:只要一歇下,不把馬伺候好,人是不會吃飯休息的,還要給馬定期刷牙,洗眼睛,還經常緊急集合,檢查馬鞍下面的馬韃子,不允許多放多餘的東西,他忘不掉的還有一個人,他的班長,名字記不住了,但事情忘不了,因為他15歲,遇到有敵情,尤其是夜裡,槍一響,馬就不大聽話,後馬拼命的追前面的馬跑,班長每次把王書亮扶上馬,後來的三年中,衝鋒,追擊,王書亮從沒掉下過馬。)

1941年和1943年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最困難的時期,由於日寇的合圍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搞反共摩擦及自然災害,解放區根據地人民和我軍生活上出現了極大的困難,隊伍沒有衣服穿,沒有菜吃,沒有鞋襪穿,沒有馬料,於是隊伍在黨和上級領導下,自己搞生產,又幫助根據地人民生產,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勝利的度過了困難。那時我在團供給處當通信員,個人思想由於領導上經常教育,隊伍又積極開闢新解放區,從思想上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

如冀南“四二九”日寇對冀南軍區大掃蕩“鐵壁合圍”,隊伍保護軍區機關向外三道封鎖線突圍時,團機關被衝散後,我一個人並帶著公家的糧票和公款(是寄存的)能主動衝出敵人的包圍圈,找到自己的部隊。吃花子、糠餅子都沒有怨言,並積極參加生產,思想上沒有動搖過。並歷練了自己、考驗了自己,對黨忠誠、可靠,使抗日思想更加堅定,不久全團奉命轉到冀魯豫邊區活動。

(我曾聽老爸說過:當部隊不論是行軍還是打仗,到了村莊後不管人多麼的疲勞,都先要把軍馬伺候好,讓軍馬吃好,飲飽水,溜好,騎兵才能顧上自己吃喝休息的。可見軍馬就騎兵的夥伴,甚至比朋友還親,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聽報告時十分高興的,認為抗戰八年,受到日偽軍及蔣介石夾擊圍攻之苦,現在抗戰勝利了,抗日該到頭了。當時我的思想對抗日勝利後的時局和今後的任務是不瞭解的,認為勝利了該回家了,將來怎麼辦,是很關心的,這時部隊首長、政工部門根據當時的國內情況、我黨方針進行了教育,及時糾正了糊塗認識,認清了蔣介石、反動派的本質,他是要打內戰的,要奪取抗戰勝利果實的,抗日時搞反共,搞“曲線救國”,蔣汪日合流,積存實力,丟失大塊土地。

等勝利後搞內戰,調兵進攻解放區,搶佔大城市交通要是,不要八路軍繳械日偽軍武器,蔣是搞獨裁和內戰。懂得了我黨方針政策,堅決反對內戰,制止內戰,對反動派不抱幻想,不怕威嚇,堅決保衛人民的勝利果實,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要自衛要保衛解放區人民生命財產權利。隊伍根據上級指示和命令,馬上向敵佔區、城市進攻,收繳日偽軍槍械,迫使日偽軍投降,隊伍進入開封以北地區。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杜欽明的老戰友萬懷臣團長,後來去了西藏,負責組建18軍騎兵團。)

45年10月蔣介石派兵向鄭州、新鄉,沿平漢路北上,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侵入到河北磁縣、邯鄲地區,被我劉鄧隊伍包圍,激戰一週,高樹勳率萬人起義,其餘兩個軍被殲繳械,馬法伍等被活捉。這一戰役是一個活的教育,打得好消滅了他們,蔣介石就舒服了,重慶談判就順利,毛主席就更加安全無事,並揭露了蔣介石反共、打內戰的陰謀。1947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

(杜欽明的兒子聽父親講:當年隊伍挺進大別山時,他正在發瘧疾打擺子,硬是撐著騎著馬跟著部隊行軍打仗,因戰鬥激烈,犧牲了許多的戰友。)

1948年11月底,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騎兵團,參加了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淮海戰役。騎兵團的主要任務是在新蔡、埠陽等地牽制側擊敵12兵團黃維部,遲滯敵人行動。12月5日,我軍殲滅黃維兵團後,騎兵團調赴淮陰縣,擔負晉冀魯豫野戰軍機關的警衛任務,直至淮海戰役結束。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1952年6月16日整編後,我奉命執行剿匪任務,於1952年11月1日調回師後勤處財務科任副科長,赴西北甘南執行甘青川剿匪任務。初到師後勤處財務科時,部隊由華北移防到西北隴西縣,1953年1月參加了西部財務會議,2月即準備剿匪工作,3月9號我奉命先頭去準備沿途部隊人馬供給糧、料、草的後勤工作。這次任務按軍事計劃路線完成了部隊需求供應。在進入甘南藏區後,後勤人員是分散的,我留在阿木去乎。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80歲還能上馬的老兵,打過日寇,躍進大別山,還參加了甘南剿匪


編者按:在騎兵第一師完全合編時的三支前身部隊中,綏騎、察騎的資料很少,冀魯豫騎兵團的資料保留的比較詳實、完整,有老戰士的回憶錄《鐵騎戰歌》,網上也有很多記載這支部隊事蹟的作品。做為冀魯豫軍區的主力團,八年抗戰痛擊日寇,痛打頑軍,浴血掩護軍區機關突圍,解放戰爭隨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淮海戰役堵擊黃維兵團,在戰爭年代付出了重大犧牲,戰功赫赫。

這些珍貴的照片和資料,是一代騎兵老戰士從軍報國的見證,鐵騎神炮,永不褪色 !

作者簡介:徐渡瀘,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本文摘自作者的《騎兵向西》,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朋友圈。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盜圖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