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練大別山

1995年8月,我以部隊生身份考入位於河南信陽市的空軍第一航空學院,學習戰鬥機機械維修工程,軍校生活無疑是軍旅生涯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日子,三年的時光既短暫又漫長,難忘的事情很多,但一場說走就走的拉練卻肯定會在記憶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新學員入學後的綜合拉練是航院的傳統科目,在入學強化訓練末期,學員隊就有目的的開始組織短途適應性拉練,每週五進行一次,也是難得的放風時間,從學校出發,背揹包穿過城市,走到著名風景區南灣湖,稍事放鬆後再返回,時間四個小時左右,是體能訓練也是適應訓練。那時學校的伙食客觀來說,不好,油水不足,加之訓練量大,所有學員體型偏瘦,肌肉不足,耐力超強,體能最不好的學員25分內也是肯定能跑完五公里。

"
拉練大別山

1995年8月,我以部隊生身份考入位於河南信陽市的空軍第一航空學院,學習戰鬥機機械維修工程,軍校生活無疑是軍旅生涯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日子,三年的時光既短暫又漫長,難忘的事情很多,但一場說走就走的拉練卻肯定會在記憶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新學員入學後的綜合拉練是航院的傳統科目,在入學強化訓練末期,學員隊就有目的的開始組織短途適應性拉練,每週五進行一次,也是難得的放風時間,從學校出發,背揹包穿過城市,走到著名風景區南灣湖,稍事放鬆後再返回,時間四個小時左右,是體能訓練也是適應訓練。那時學校的伙食客觀來說,不好,油水不足,加之訓練量大,所有學員體型偏瘦,肌肉不足,耐力超強,體能最不好的學員25分內也是肯定能跑完五公里。

拉練大別山

綜合拉練前,學員隊組織了相關教育,核心一條,“掉皮掉肉不掉隊,誓死不上收容車”,畢竟參加的學員有800多人,代表十幾個學員隊,拉練也是各隊形象,作風、素質的比拼,隊領導提的要求是不暈倒不能上收容車,暈倒了那沒辦法,這一條也是深入人心的傳統。在後來觀看拉練的錄像時,確實有學員扭傷了腳或瀕臨暈倒被強行抬上車,在接受採訪時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堅決不上車卻被抬上了車,對不起隊領導云云,就像打仗被俘的感覺。

"
拉練大別山

1995年8月,我以部隊生身份考入位於河南信陽市的空軍第一航空學院,學習戰鬥機機械維修工程,軍校生活無疑是軍旅生涯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日子,三年的時光既短暫又漫長,難忘的事情很多,但一場說走就走的拉練卻肯定會在記憶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新學員入學後的綜合拉練是航院的傳統科目,在入學強化訓練末期,學員隊就有目的的開始組織短途適應性拉練,每週五進行一次,也是難得的放風時間,從學校出發,背揹包穿過城市,走到著名風景區南灣湖,稍事放鬆後再返回,時間四個小時左右,是體能訓練也是適應訓練。那時學校的伙食客觀來說,不好,油水不足,加之訓練量大,所有學員體型偏瘦,肌肉不足,耐力超強,體能最不好的學員25分內也是肯定能跑完五公里。

拉練大別山

綜合拉練前,學員隊組織了相關教育,核心一條,“掉皮掉肉不掉隊,誓死不上收容車”,畢竟參加的學員有800多人,代表十幾個學員隊,拉練也是各隊形象,作風、素質的比拼,隊領導提的要求是不暈倒不能上收容車,暈倒了那沒辦法,這一條也是深入人心的傳統。在後來觀看拉練的錄像時,確實有學員扭傷了腳或瀕臨暈倒被強行抬上車,在接受採訪時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堅決不上車卻被抬上了車,對不起隊領導云云,就像打仗被俘的感覺。

拉練大別山

一個清晨,天剛矇矇亮,800多學員迅速在校內全副武裝登車了,坐在揹包上整齊的排成四列,車尾有一名安全員,大家新奇的看著車後閃過的風景,也沒有多說話,突然,不知那臺車唱起了軍歌,頓時整個車隊歌聲如雷,像是告訴信陽人民,我們去拉練了。

車隊在下午時分到達目的地湖北紅安七裡坪,現場參觀,實地感受到英勇的紅四方面軍的指揮部就是在這麼一條狹小的、短短的街道上,漆黑的門板,昏暗的房屋,多少年來仍保持著當年的風貌。第二天上午來到箭場河,參觀了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故居,吳煥先將軍當年家境殷實,自己也是個文化人,可他不要錢不要命不要家,立志推翻反動統治,為窮苦百姓謀幸福,義無反顧,他的全家也確實在他參加革命後全部遇害,在紅四方面軍長征後的白色恐怖中,蘇區青壯年人口銳減,可吳煥先仍是拉起了一支娃娃軍,堅持戰鬥,這就是後來參加長征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紅二十五軍,吳煥先政委在長征中身先士卒,不幸犧牲,他的副軍長就是開國大將排名第二的徐海東。還到一塊兒不足一畝的土地旁進行了默哀,這塊土地叫紅田,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當年數百名革命群眾被反動派集體殘殺。在一條小河邊,全體學員席地而坐,聆聽政治教員的傳統教育,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青年軍人的奮鬥精神,忠誠意識,理想之火就在這樣的教育中被一點點撥亮。

車行的最後一站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河南新縣,作為空軍院校的學員,必定要去看看人民軍隊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列寧號本是國民黨的一架柯塞式偵查小飛機,由漢口飛往河南開封執行通信聯絡任務,返航途中遇大霧迷航,油料耗盡迫降在河南羅山縣,被紅軍俘獲,飛行員龍文光經教育後參加紅軍,這就有了紅軍的第一架飛機,這架飛機後來也數次為紅軍執行偵查任務,尤其在紅軍攻打黃安縣城時,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親自坐飛機壓陣轟炸敵軍,取得奇效,留下一段傳奇。在新縣還參觀了許世友將軍墓地和四方面軍烈士紀念碑,進行了宣誓,這些活動無疑都是不忘初心最好的教育形式。

第三天下午,全體學員走上新縣縣城街頭,開展學雷鋒愛民活動,豎起紅旗,扯上橫幅,每年一次,新縣群眾對此也熟悉了,這時候,個別會理髮,修理電器的學員就顯得很吃香,被三三兩兩的群眾圍住,手不釋閒,我和幾個沒有特長的夥伴一起走進各家飯店,央求主家把菜刀交給我們磨磨,也算是為百姓做點小事。

三天的參觀學習結束後,徒步行軍拉練就開始了,總行程150公里,從新縣縣城走回信陽航院,第一天大家的體力無疑是最好的,為了在第一天多趕路,凌晨兩點多就起床了,初秋的大別山夜晚寒冷料峭,星星在黝黑的夜空眨著眼睛,以學員隊為單位大家大步踏上了行程,對早飯怎麼吃一點沒有印象,到上午時分,太陽出來,天氣還算涼爽,這時,已經六七個小時過去,開始感覺腳底好像進了沙子,卻怎麼也甩不掉,直到聽到原地休息的命令,脫下鞋子,才發現是腳底開始起泡了,各班早有準備,都提前培訓有衛生員,用針刺破水泡,塗點酒精,就可以繼續前進,路邊,有文藝特長的學員組成了快板隊,犧牲自己趕路的時間,為大家加油打氣,“軍號響 戰旗揚 我們部隊拉練忙 大步勇向前 士氣在高漲……”還別說,從快板隊身邊走過時,被他們的激情與口號感染,精神陡然為之一振,感覺又增加了幾分力量。中午趕到休息點,炊事班提前做好了午飯,燒好了開水,各班安排兩名同志把所有人的水壺打滿水,要不路上就沒得喝,中午時分,天氣又變熱了,一坐下就不想動,渾身痠痛,但也必須在太陽地下滿頭大汗地吃熱乎乎的飯菜和菜湯,為了下午繼續趕路。下午兩點出發,速度是始終慢不下來,不給人喘口氣的時間,排頭兵往往是個子大體力好的,以帶動整個隊伍的速度,後面的同志更不能慢了,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只能堅持跟上整個隊伍的節奏,疼痛慢慢從腳腕到膝蓋再到胯骨,連被水壺敲打的部位也開始疼痛,走在後面小個子戰友的揹包會突然被人拎走,這就是團結互助。

第一天走了有70多公里,夜晚在一所學校宿營,指揮部還趁天明組織了聯歡會,沒有舞臺,就是所有人圍城一圈,組織有文藝特長的學員進行表演,記得有一個學員表演長拳,在領導注視下和戰友的掌聲中,精力爆棚,前撲後倒,呼呼生風,一天的拉練後還能這樣,讓人佩服。拉練的住宿點基本都是學校,學生放學,我們進校,一個隊一間教室,把學生的課桌拉到牆邊,幾十人個挨個鋪下雨衣,打開被褥,和衣而眠,當然還要輪流站崗,就這樣的睡眠也是希望夜晚長點,希望經過一夜的休息自己腳上的水泡好了,腿不疼了,可第二天起床卻發現是妄想,一點不見好轉,反倒是走開後疼痛能減輕點。宿營後,把學生的教室恢復原樣,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兩個戰友抬桌子時把一個墨水瓶打碎了,就在桌子上放了兩塊錢。

第二天的行程只有40多公里,但因為起床沒那麼早了,路上的速度還是一樣,在大別山中迤邐前進,幾天的觀察,讓我在行軍中思考,最初的革命根據地還真必須得是這種地方,三省交界的山區,群眾生活困苦,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管理上推諉扯皮,交通不便,真來圍剿了我軍能迅速在山中轉移,還能利用熟悉的地形打伏擊打游擊消滅敵人,井岡山根據地又何嘗不是如此。

下午經過一條河邊,開明的領導下令休息,數百人立即挽起褲腿走入河中,洗臉刷牙,感受河水的清涼,勞累途中難得的一份舒坦。大家走到公路上時,也很少看到車輛經過,碰到村民,就問到下個宿營地還有多遠,往往回答,快了,可感覺怎麼也走不到,經過村鎮,就會有群眾圍觀行軍的隊伍,塵土滿面,疲憊堅毅的樣子確實和衣著光鮮的正常人差別很大,記得有位青年喊:這幫解放軍,有車不坐,非得地奔兒!

最後一天的下午三點就到了信陽市區,為了等候學院領導的歡迎儀式,隊伍在臨近學校的街道坐等了一個小時,終於在鑼鼓喧天中回到了學校,這也是我步行走過的最遠的路。

"
拉練大別山

1995年8月,我以部隊生身份考入位於河南信陽市的空軍第一航空學院,學習戰鬥機機械維修工程,軍校生活無疑是軍旅生涯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日子,三年的時光既短暫又漫長,難忘的事情很多,但一場說走就走的拉練卻肯定會在記憶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新學員入學後的綜合拉練是航院的傳統科目,在入學強化訓練末期,學員隊就有目的的開始組織短途適應性拉練,每週五進行一次,也是難得的放風時間,從學校出發,背揹包穿過城市,走到著名風景區南灣湖,稍事放鬆後再返回,時間四個小時左右,是體能訓練也是適應訓練。那時學校的伙食客觀來說,不好,油水不足,加之訓練量大,所有學員體型偏瘦,肌肉不足,耐力超強,體能最不好的學員25分內也是肯定能跑完五公里。

拉練大別山

綜合拉練前,學員隊組織了相關教育,核心一條,“掉皮掉肉不掉隊,誓死不上收容車”,畢竟參加的學員有800多人,代表十幾個學員隊,拉練也是各隊形象,作風、素質的比拼,隊領導提的要求是不暈倒不能上收容車,暈倒了那沒辦法,這一條也是深入人心的傳統。在後來觀看拉練的錄像時,確實有學員扭傷了腳或瀕臨暈倒被強行抬上車,在接受採訪時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堅決不上車卻被抬上了車,對不起隊領導云云,就像打仗被俘的感覺。

拉練大別山

一個清晨,天剛矇矇亮,800多學員迅速在校內全副武裝登車了,坐在揹包上整齊的排成四列,車尾有一名安全員,大家新奇的看著車後閃過的風景,也沒有多說話,突然,不知那臺車唱起了軍歌,頓時整個車隊歌聲如雷,像是告訴信陽人民,我們去拉練了。

車隊在下午時分到達目的地湖北紅安七裡坪,現場參觀,實地感受到英勇的紅四方面軍的指揮部就是在這麼一條狹小的、短短的街道上,漆黑的門板,昏暗的房屋,多少年來仍保持著當年的風貌。第二天上午來到箭場河,參觀了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故居,吳煥先將軍當年家境殷實,自己也是個文化人,可他不要錢不要命不要家,立志推翻反動統治,為窮苦百姓謀幸福,義無反顧,他的全家也確實在他參加革命後全部遇害,在紅四方面軍長征後的白色恐怖中,蘇區青壯年人口銳減,可吳煥先仍是拉起了一支娃娃軍,堅持戰鬥,這就是後來參加長征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紅二十五軍,吳煥先政委在長征中身先士卒,不幸犧牲,他的副軍長就是開國大將排名第二的徐海東。還到一塊兒不足一畝的土地旁進行了默哀,這塊土地叫紅田,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當年數百名革命群眾被反動派集體殘殺。在一條小河邊,全體學員席地而坐,聆聽政治教員的傳統教育,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青年軍人的奮鬥精神,忠誠意識,理想之火就在這樣的教育中被一點點撥亮。

車行的最後一站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河南新縣,作為空軍院校的學員,必定要去看看人民軍隊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列寧號本是國民黨的一架柯塞式偵查小飛機,由漢口飛往河南開封執行通信聯絡任務,返航途中遇大霧迷航,油料耗盡迫降在河南羅山縣,被紅軍俘獲,飛行員龍文光經教育後參加紅軍,這就有了紅軍的第一架飛機,這架飛機後來也數次為紅軍執行偵查任務,尤其在紅軍攻打黃安縣城時,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親自坐飛機壓陣轟炸敵軍,取得奇效,留下一段傳奇。在新縣還參觀了許世友將軍墓地和四方面軍烈士紀念碑,進行了宣誓,這些活動無疑都是不忘初心最好的教育形式。

第三天下午,全體學員走上新縣縣城街頭,開展學雷鋒愛民活動,豎起紅旗,扯上橫幅,每年一次,新縣群眾對此也熟悉了,這時候,個別會理髮,修理電器的學員就顯得很吃香,被三三兩兩的群眾圍住,手不釋閒,我和幾個沒有特長的夥伴一起走進各家飯店,央求主家把菜刀交給我們磨磨,也算是為百姓做點小事。

三天的參觀學習結束後,徒步行軍拉練就開始了,總行程150公里,從新縣縣城走回信陽航院,第一天大家的體力無疑是最好的,為了在第一天多趕路,凌晨兩點多就起床了,初秋的大別山夜晚寒冷料峭,星星在黝黑的夜空眨著眼睛,以學員隊為單位大家大步踏上了行程,對早飯怎麼吃一點沒有印象,到上午時分,太陽出來,天氣還算涼爽,這時,已經六七個小時過去,開始感覺腳底好像進了沙子,卻怎麼也甩不掉,直到聽到原地休息的命令,脫下鞋子,才發現是腳底開始起泡了,各班早有準備,都提前培訓有衛生員,用針刺破水泡,塗點酒精,就可以繼續前進,路邊,有文藝特長的學員組成了快板隊,犧牲自己趕路的時間,為大家加油打氣,“軍號響 戰旗揚 我們部隊拉練忙 大步勇向前 士氣在高漲……”還別說,從快板隊身邊走過時,被他們的激情與口號感染,精神陡然為之一振,感覺又增加了幾分力量。中午趕到休息點,炊事班提前做好了午飯,燒好了開水,各班安排兩名同志把所有人的水壺打滿水,要不路上就沒得喝,中午時分,天氣又變熱了,一坐下就不想動,渾身痠痛,但也必須在太陽地下滿頭大汗地吃熱乎乎的飯菜和菜湯,為了下午繼續趕路。下午兩點出發,速度是始終慢不下來,不給人喘口氣的時間,排頭兵往往是個子大體力好的,以帶動整個隊伍的速度,後面的同志更不能慢了,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只能堅持跟上整個隊伍的節奏,疼痛慢慢從腳腕到膝蓋再到胯骨,連被水壺敲打的部位也開始疼痛,走在後面小個子戰友的揹包會突然被人拎走,這就是團結互助。

第一天走了有70多公里,夜晚在一所學校宿營,指揮部還趁天明組織了聯歡會,沒有舞臺,就是所有人圍城一圈,組織有文藝特長的學員進行表演,記得有一個學員表演長拳,在領導注視下和戰友的掌聲中,精力爆棚,前撲後倒,呼呼生風,一天的拉練後還能這樣,讓人佩服。拉練的住宿點基本都是學校,學生放學,我們進校,一個隊一間教室,把學生的課桌拉到牆邊,幾十人個挨個鋪下雨衣,打開被褥,和衣而眠,當然還要輪流站崗,就這樣的睡眠也是希望夜晚長點,希望經過一夜的休息自己腳上的水泡好了,腿不疼了,可第二天起床卻發現是妄想,一點不見好轉,反倒是走開後疼痛能減輕點。宿營後,把學生的教室恢復原樣,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兩個戰友抬桌子時把一個墨水瓶打碎了,就在桌子上放了兩塊錢。

第二天的行程只有40多公里,但因為起床沒那麼早了,路上的速度還是一樣,在大別山中迤邐前進,幾天的觀察,讓我在行軍中思考,最初的革命根據地還真必須得是這種地方,三省交界的山區,群眾生活困苦,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管理上推諉扯皮,交通不便,真來圍剿了我軍能迅速在山中轉移,還能利用熟悉的地形打伏擊打游擊消滅敵人,井岡山根據地又何嘗不是如此。

下午經過一條河邊,開明的領導下令休息,數百人立即挽起褲腿走入河中,洗臉刷牙,感受河水的清涼,勞累途中難得的一份舒坦。大家走到公路上時,也很少看到車輛經過,碰到村民,就問到下個宿營地還有多遠,往往回答,快了,可感覺怎麼也走不到,經過村鎮,就會有群眾圍觀行軍的隊伍,塵土滿面,疲憊堅毅的樣子確實和衣著光鮮的正常人差別很大,記得有位青年喊:這幫解放軍,有車不坐,非得地奔兒!

最後一天的下午三點就到了信陽市區,為了等候學院領導的歡迎儀式,隊伍在臨近學校的街道坐等了一個小時,終於在鑼鼓喧天中回到了學校,這也是我步行走過的最遠的路。

拉練大別山

當年學院四隊一起拉練的同學,畢業後多數在航空機務的崗位上擔任初級或中級指揮職務,隨後相繼轉業成為基層公務員或自主擇業,軍校的學習在我們各自的人生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軍校除了理論學習外,能更全面的進行一些軍事基礎訓練,也使軍旅人生少了一份遺憾。

2015年9月,我到南灣湖旅遊,恰好遇到了航院的學員拉練,一樣的紅旗招展,歌聲嘹亮,年輕威武,不同的是新的迷彩和槍支,熟悉的場景讓我彷彿回到從前,20多年也是彈指之間。

"
拉練大別山

1995年8月,我以部隊生身份考入位於河南信陽市的空軍第一航空學院,學習戰鬥機機械維修工程,軍校生活無疑是軍旅生涯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日子,三年的時光既短暫又漫長,難忘的事情很多,但一場說走就走的拉練卻肯定會在記憶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新學員入學後的綜合拉練是航院的傳統科目,在入學強化訓練末期,學員隊就有目的的開始組織短途適應性拉練,每週五進行一次,也是難得的放風時間,從學校出發,背揹包穿過城市,走到著名風景區南灣湖,稍事放鬆後再返回,時間四個小時左右,是體能訓練也是適應訓練。那時學校的伙食客觀來說,不好,油水不足,加之訓練量大,所有學員體型偏瘦,肌肉不足,耐力超強,體能最不好的學員25分內也是肯定能跑完五公里。

拉練大別山

綜合拉練前,學員隊組織了相關教育,核心一條,“掉皮掉肉不掉隊,誓死不上收容車”,畢竟參加的學員有800多人,代表十幾個學員隊,拉練也是各隊形象,作風、素質的比拼,隊領導提的要求是不暈倒不能上收容車,暈倒了那沒辦法,這一條也是深入人心的傳統。在後來觀看拉練的錄像時,確實有學員扭傷了腳或瀕臨暈倒被強行抬上車,在接受採訪時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堅決不上車卻被抬上了車,對不起隊領導云云,就像打仗被俘的感覺。

拉練大別山

一個清晨,天剛矇矇亮,800多學員迅速在校內全副武裝登車了,坐在揹包上整齊的排成四列,車尾有一名安全員,大家新奇的看著車後閃過的風景,也沒有多說話,突然,不知那臺車唱起了軍歌,頓時整個車隊歌聲如雷,像是告訴信陽人民,我們去拉練了。

車隊在下午時分到達目的地湖北紅安七裡坪,現場參觀,實地感受到英勇的紅四方面軍的指揮部就是在這麼一條狹小的、短短的街道上,漆黑的門板,昏暗的房屋,多少年來仍保持著當年的風貌。第二天上午來到箭場河,參觀了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故居,吳煥先將軍當年家境殷實,自己也是個文化人,可他不要錢不要命不要家,立志推翻反動統治,為窮苦百姓謀幸福,義無反顧,他的全家也確實在他參加革命後全部遇害,在紅四方面軍長征後的白色恐怖中,蘇區青壯年人口銳減,可吳煥先仍是拉起了一支娃娃軍,堅持戰鬥,這就是後來參加長征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紅二十五軍,吳煥先政委在長征中身先士卒,不幸犧牲,他的副軍長就是開國大將排名第二的徐海東。還到一塊兒不足一畝的土地旁進行了默哀,這塊土地叫紅田,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當年數百名革命群眾被反動派集體殘殺。在一條小河邊,全體學員席地而坐,聆聽政治教員的傳統教育,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青年軍人的奮鬥精神,忠誠意識,理想之火就在這樣的教育中被一點點撥亮。

車行的最後一站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河南新縣,作為空軍院校的學員,必定要去看看人民軍隊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列寧號本是國民黨的一架柯塞式偵查小飛機,由漢口飛往河南開封執行通信聯絡任務,返航途中遇大霧迷航,油料耗盡迫降在河南羅山縣,被紅軍俘獲,飛行員龍文光經教育後參加紅軍,這就有了紅軍的第一架飛機,這架飛機後來也數次為紅軍執行偵查任務,尤其在紅軍攻打黃安縣城時,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親自坐飛機壓陣轟炸敵軍,取得奇效,留下一段傳奇。在新縣還參觀了許世友將軍墓地和四方面軍烈士紀念碑,進行了宣誓,這些活動無疑都是不忘初心最好的教育形式。

第三天下午,全體學員走上新縣縣城街頭,開展學雷鋒愛民活動,豎起紅旗,扯上橫幅,每年一次,新縣群眾對此也熟悉了,這時候,個別會理髮,修理電器的學員就顯得很吃香,被三三兩兩的群眾圍住,手不釋閒,我和幾個沒有特長的夥伴一起走進各家飯店,央求主家把菜刀交給我們磨磨,也算是為百姓做點小事。

三天的參觀學習結束後,徒步行軍拉練就開始了,總行程150公里,從新縣縣城走回信陽航院,第一天大家的體力無疑是最好的,為了在第一天多趕路,凌晨兩點多就起床了,初秋的大別山夜晚寒冷料峭,星星在黝黑的夜空眨著眼睛,以學員隊為單位大家大步踏上了行程,對早飯怎麼吃一點沒有印象,到上午時分,太陽出來,天氣還算涼爽,這時,已經六七個小時過去,開始感覺腳底好像進了沙子,卻怎麼也甩不掉,直到聽到原地休息的命令,脫下鞋子,才發現是腳底開始起泡了,各班早有準備,都提前培訓有衛生員,用針刺破水泡,塗點酒精,就可以繼續前進,路邊,有文藝特長的學員組成了快板隊,犧牲自己趕路的時間,為大家加油打氣,“軍號響 戰旗揚 我們部隊拉練忙 大步勇向前 士氣在高漲……”還別說,從快板隊身邊走過時,被他們的激情與口號感染,精神陡然為之一振,感覺又增加了幾分力量。中午趕到休息點,炊事班提前做好了午飯,燒好了開水,各班安排兩名同志把所有人的水壺打滿水,要不路上就沒得喝,中午時分,天氣又變熱了,一坐下就不想動,渾身痠痛,但也必須在太陽地下滿頭大汗地吃熱乎乎的飯菜和菜湯,為了下午繼續趕路。下午兩點出發,速度是始終慢不下來,不給人喘口氣的時間,排頭兵往往是個子大體力好的,以帶動整個隊伍的速度,後面的同志更不能慢了,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只能堅持跟上整個隊伍的節奏,疼痛慢慢從腳腕到膝蓋再到胯骨,連被水壺敲打的部位也開始疼痛,走在後面小個子戰友的揹包會突然被人拎走,這就是團結互助。

第一天走了有70多公里,夜晚在一所學校宿營,指揮部還趁天明組織了聯歡會,沒有舞臺,就是所有人圍城一圈,組織有文藝特長的學員進行表演,記得有一個學員表演長拳,在領導注視下和戰友的掌聲中,精力爆棚,前撲後倒,呼呼生風,一天的拉練後還能這樣,讓人佩服。拉練的住宿點基本都是學校,學生放學,我們進校,一個隊一間教室,把學生的課桌拉到牆邊,幾十人個挨個鋪下雨衣,打開被褥,和衣而眠,當然還要輪流站崗,就這樣的睡眠也是希望夜晚長點,希望經過一夜的休息自己腳上的水泡好了,腿不疼了,可第二天起床卻發現是妄想,一點不見好轉,反倒是走開後疼痛能減輕點。宿營後,把學生的教室恢復原樣,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兩個戰友抬桌子時把一個墨水瓶打碎了,就在桌子上放了兩塊錢。

第二天的行程只有40多公里,但因為起床沒那麼早了,路上的速度還是一樣,在大別山中迤邐前進,幾天的觀察,讓我在行軍中思考,最初的革命根據地還真必須得是這種地方,三省交界的山區,群眾生活困苦,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管理上推諉扯皮,交通不便,真來圍剿了我軍能迅速在山中轉移,還能利用熟悉的地形打伏擊打游擊消滅敵人,井岡山根據地又何嘗不是如此。

下午經過一條河邊,開明的領導下令休息,數百人立即挽起褲腿走入河中,洗臉刷牙,感受河水的清涼,勞累途中難得的一份舒坦。大家走到公路上時,也很少看到車輛經過,碰到村民,就問到下個宿營地還有多遠,往往回答,快了,可感覺怎麼也走不到,經過村鎮,就會有群眾圍觀行軍的隊伍,塵土滿面,疲憊堅毅的樣子確實和衣著光鮮的正常人差別很大,記得有位青年喊:這幫解放軍,有車不坐,非得地奔兒!

最後一天的下午三點就到了信陽市區,為了等候學院領導的歡迎儀式,隊伍在臨近學校的街道坐等了一個小時,終於在鑼鼓喧天中回到了學校,這也是我步行走過的最遠的路。

拉練大別山

當年學院四隊一起拉練的同學,畢業後多數在航空機務的崗位上擔任初級或中級指揮職務,隨後相繼轉業成為基層公務員或自主擇業,軍校的學習在我們各自的人生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軍校除了理論學習外,能更全面的進行一些軍事基礎訓練,也使軍旅人生少了一份遺憾。

2015年9月,我到南灣湖旅遊,恰好遇到了航院的學員拉練,一樣的紅旗招展,歌聲嘹亮,年輕威武,不同的是新的迷彩和槍支,熟悉的場景讓我彷彿回到從前,20多年也是彈指之間。

拉練大別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