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嚴歌苓

嚴歌苓寫《陸犯焉識》時,數次遭遇黑暗期,絕望感從未離開。她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華,從頭到尾盡是敗筆,故事時刻在脫韁邊緣無法控制,“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嚴歌苓在深夜和丈夫哭訴,難受時還會用頭撞牆。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也疑惑過,“難道你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桌前感覺自己如同便祕患者,好不容易擠出一個句子,立馬又看不上它。一會兒要檢查郵箱,一會兒又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寫作天分,是不是應該改行做水管工?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嚴歌苓

嚴歌苓寫《陸犯焉識》時,數次遭遇黑暗期,絕望感從未離開。她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華,從頭到尾盡是敗筆,故事時刻在脫韁邊緣無法控制,“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嚴歌苓在深夜和丈夫哭訴,難受時還會用頭撞牆。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也疑惑過,“難道你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桌前感覺自己如同便祕患者,好不容易擠出一個句子,立馬又看不上它。一會兒要檢查郵箱,一會兒又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寫作天分,是不是應該改行做水管工?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喬治·馬丁

  • 寫作全憑天分

福樓拜對莫泊桑習作的評價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才氣,你這些東西表示有某種聰明,但年青人,記住布豐的話,'天才,就是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心用力去寫吧。”

寫作僅僅靠的是天分,這是盤踞在不少人腦子裡的錯誤觀念。

寫得好的就能寫的好,寫不好的怎麼寫都白搭。

筆者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直到讀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看了村上春樹的創作經驗,才意識到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寫作不僅僅需要天分,更需要常年不懈的堅持。

對於大部分作家來說書絕對不是光憑藉天賦就可以寫好的,寫作也是個辛苦活體力活,不是簡簡單單坐在桌子前打開電腦,靠著天分就能完成的。

村上春樹早上五點起床,伏案四到五個小時,每天寫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下午跑步六英里,晚上九點鐘準時休息睡覺。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嚴歌苓

嚴歌苓寫《陸犯焉識》時,數次遭遇黑暗期,絕望感從未離開。她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華,從頭到尾盡是敗筆,故事時刻在脫韁邊緣無法控制,“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嚴歌苓在深夜和丈夫哭訴,難受時還會用頭撞牆。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也疑惑過,“難道你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桌前感覺自己如同便祕患者,好不容易擠出一個句子,立馬又看不上它。一會兒要檢查郵箱,一會兒又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寫作天分,是不是應該改行做水管工?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喬治·馬丁

  • 寫作全憑天分

福樓拜對莫泊桑習作的評價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才氣,你這些東西表示有某種聰明,但年青人,記住布豐的話,'天才,就是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心用力去寫吧。”

寫作僅僅靠的是天分,這是盤踞在不少人腦子裡的錯誤觀念。

寫得好的就能寫的好,寫不好的怎麼寫都白搭。

筆者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直到讀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看了村上春樹的創作經驗,才意識到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寫作不僅僅需要天分,更需要常年不懈的堅持。

對於大部分作家來說書絕對不是光憑藉天賦就可以寫好的,寫作也是個辛苦活體力活,不是簡簡單單坐在桌子前打開電腦,靠著天分就能完成的。

村上春樹早上五點起床,伏案四到五個小時,每天寫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下午跑步六英里,晚上九點鐘準時休息睡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村上春樹

實際上,寫作倒更像那句反雞湯名言說的一樣,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

英國神經學家Daniel 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一萬個小時定律對寫作同樣適用,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熟能生巧,堅持不停的寫才是更重要的。

天才是什麼呢?至少每天得寫,寫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學的天才。寫個九年半,還不能判斷呢。司湯達沒寫《紅與黑》時,如果問我:“木心先生,你看我有沒有文學天才?”我就說:“誰知道,還得好好努力吧。”

——木心《文學回憶錄》

  • 寫作無需輸入

寫作不僅僅是動筆就寫這麼簡單,我們的靈感並非源源不絕。

通常不知道寫什麼的新手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輸入,從而無法進行輸出。

對於寫作的輸入有很多種。

一是多看別人寫的文章,尤其名著、名家的書是首當其中的,不要只停留在網絡快餐爽文爆文之上,要讀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

二是多從生活中去經歷去感受去深入思考,把日常素材積累起來,從身邊入手。

好的輸入才有好的輸出。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嚴歌苓

嚴歌苓寫《陸犯焉識》時,數次遭遇黑暗期,絕望感從未離開。她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華,從頭到尾盡是敗筆,故事時刻在脫韁邊緣無法控制,“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嚴歌苓在深夜和丈夫哭訴,難受時還會用頭撞牆。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也疑惑過,“難道你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桌前感覺自己如同便祕患者,好不容易擠出一個句子,立馬又看不上它。一會兒要檢查郵箱,一會兒又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寫作天分,是不是應該改行做水管工?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喬治·馬丁

  • 寫作全憑天分

福樓拜對莫泊桑習作的評價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才氣,你這些東西表示有某種聰明,但年青人,記住布豐的話,'天才,就是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心用力去寫吧。”

寫作僅僅靠的是天分,這是盤踞在不少人腦子裡的錯誤觀念。

寫得好的就能寫的好,寫不好的怎麼寫都白搭。

筆者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直到讀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看了村上春樹的創作經驗,才意識到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寫作不僅僅需要天分,更需要常年不懈的堅持。

對於大部分作家來說書絕對不是光憑藉天賦就可以寫好的,寫作也是個辛苦活體力活,不是簡簡單單坐在桌子前打開電腦,靠著天分就能完成的。

村上春樹早上五點起床,伏案四到五個小時,每天寫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下午跑步六英里,晚上九點鐘準時休息睡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村上春樹

實際上,寫作倒更像那句反雞湯名言說的一樣,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

英國神經學家Daniel 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一萬個小時定律對寫作同樣適用,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熟能生巧,堅持不停的寫才是更重要的。

天才是什麼呢?至少每天得寫,寫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學的天才。寫個九年半,還不能判斷呢。司湯達沒寫《紅與黑》時,如果問我:“木心先生,你看我有沒有文學天才?”我就說:“誰知道,還得好好努力吧。”

——木心《文學回憶錄》

  • 寫作無需輸入

寫作不僅僅是動筆就寫這麼簡單,我們的靈感並非源源不絕。

通常不知道寫什麼的新手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輸入,從而無法進行輸出。

對於寫作的輸入有很多種。

一是多看別人寫的文章,尤其名著、名家的書是首當其中的,不要只停留在網絡快餐爽文爆文之上,要讀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

二是多從生活中去經歷去感受去深入思考,把日常素材積累起來,從身邊入手。

好的輸入才有好的輸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不少新手會說,這些關於寫作的誤區我都知道。

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遲遲不下筆?

有怎樣的心理機制在阻礙我們呢?

拖延症作祟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指一再推遲計劃做的事情,儘可能地迴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這會導致當事人內心充滿掙扎,自責,甚至焦慮、愧疚、不安並且產生自我懷疑。

儘管內心煎熬,卻依舊不願意去做那件事情,任何一個稍微有趣的事情都有可能把注意力拉走。

不要擔心,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拖延症背後的原因

Solomon&Rothblum (1984)研究表明拖延有多種原因,主要包括評價焦慮、完美主義、難做決策、依賴和尋求幫助、厭惡任務、低耐挫折力、低自尊、懶惰、缺乏果斷、害怕成功、不良的時間管理、對控制的反抗、冒險、同伴影響等等。

拖延症背後反應的種種心理現象是影響新手動筆寫作的重要原因。

筆者列出以下幾個寫作拖延症常見的內因。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嚴歌苓

嚴歌苓寫《陸犯焉識》時,數次遭遇黑暗期,絕望感從未離開。她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華,從頭到尾盡是敗筆,故事時刻在脫韁邊緣無法控制,“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嚴歌苓在深夜和丈夫哭訴,難受時還會用頭撞牆。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也疑惑過,“難道你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桌前感覺自己如同便祕患者,好不容易擠出一個句子,立馬又看不上它。一會兒要檢查郵箱,一會兒又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寫作天分,是不是應該改行做水管工?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喬治·馬丁

  • 寫作全憑天分

福樓拜對莫泊桑習作的評價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才氣,你這些東西表示有某種聰明,但年青人,記住布豐的話,'天才,就是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心用力去寫吧。”

寫作僅僅靠的是天分,這是盤踞在不少人腦子裡的錯誤觀念。

寫得好的就能寫的好,寫不好的怎麼寫都白搭。

筆者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直到讀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看了村上春樹的創作經驗,才意識到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寫作不僅僅需要天分,更需要常年不懈的堅持。

對於大部分作家來說書絕對不是光憑藉天賦就可以寫好的,寫作也是個辛苦活體力活,不是簡簡單單坐在桌子前打開電腦,靠著天分就能完成的。

村上春樹早上五點起床,伏案四到五個小時,每天寫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下午跑步六英里,晚上九點鐘準時休息睡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村上春樹

實際上,寫作倒更像那句反雞湯名言說的一樣,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

英國神經學家Daniel 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一萬個小時定律對寫作同樣適用,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熟能生巧,堅持不停的寫才是更重要的。

天才是什麼呢?至少每天得寫,寫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學的天才。寫個九年半,還不能判斷呢。司湯達沒寫《紅與黑》時,如果問我:“木心先生,你看我有沒有文學天才?”我就說:“誰知道,還得好好努力吧。”

——木心《文學回憶錄》

  • 寫作無需輸入

寫作不僅僅是動筆就寫這麼簡單,我們的靈感並非源源不絕。

通常不知道寫什麼的新手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輸入,從而無法進行輸出。

對於寫作的輸入有很多種。

一是多看別人寫的文章,尤其名著、名家的書是首當其中的,不要只停留在網絡快餐爽文爆文之上,要讀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

二是多從生活中去經歷去感受去深入思考,把日常素材積累起來,從身邊入手。

好的輸入才有好的輸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不少新手會說,這些關於寫作的誤區我都知道。

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遲遲不下筆?

有怎樣的心理機制在阻礙我們呢?

拖延症作祟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指一再推遲計劃做的事情,儘可能地迴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這會導致當事人內心充滿掙扎,自責,甚至焦慮、愧疚、不安並且產生自我懷疑。

儘管內心煎熬,卻依舊不願意去做那件事情,任何一個稍微有趣的事情都有可能把注意力拉走。

不要擔心,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拖延症背後的原因

Solomon&Rothblum (1984)研究表明拖延有多種原因,主要包括評價焦慮、完美主義、難做決策、依賴和尋求幫助、厭惡任務、低耐挫折力、低自尊、懶惰、缺乏果斷、害怕成功、不良的時間管理、對控制的反抗、冒險、同伴影響等等。

拖延症背後反應的種種心理現象是影響新手動筆寫作的重要原因。

筆者列出以下幾個寫作拖延症常見的內因。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評價焦慮

我有一個朋友,一直嚷嚷著要寫點東西。

從年初說到年中,從年中說到年尾。

三四年過去了,娃娃都能打醬油了,還沒見他寫出一篇,哪怕一篇日記式的文章來。

總說時機不到,春天太溫柔,夏天太燥熱,秋天太悲涼,冬天太蕭疏,他一直在等待一個寫作的契機。

直到某天喝多了和我坦露心聲,這一回他不再東扯西扯那些文學與哲學上說不清的藉口。

而是老老實實的坦言他擔心自己寫的太差所以一直不敢動筆。

他的內心一直認為自己不行,害怕寫作暴露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水平。

反之,如果不寫出來就永遠不會被評價,也就沒有別人知道我不行。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嚴歌苓

嚴歌苓寫《陸犯焉識》時,數次遭遇黑暗期,絕望感從未離開。她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華,從頭到尾盡是敗筆,故事時刻在脫韁邊緣無法控制,“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嚴歌苓在深夜和丈夫哭訴,難受時還會用頭撞牆。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也疑惑過,“難道你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桌前感覺自己如同便祕患者,好不容易擠出一個句子,立馬又看不上它。一會兒要檢查郵箱,一會兒又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寫作天分,是不是應該改行做水管工?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喬治·馬丁

  • 寫作全憑天分

福樓拜對莫泊桑習作的評價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才氣,你這些東西表示有某種聰明,但年青人,記住布豐的話,'天才,就是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心用力去寫吧。”

寫作僅僅靠的是天分,這是盤踞在不少人腦子裡的錯誤觀念。

寫得好的就能寫的好,寫不好的怎麼寫都白搭。

筆者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直到讀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看了村上春樹的創作經驗,才意識到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寫作不僅僅需要天分,更需要常年不懈的堅持。

對於大部分作家來說書絕對不是光憑藉天賦就可以寫好的,寫作也是個辛苦活體力活,不是簡簡單單坐在桌子前打開電腦,靠著天分就能完成的。

村上春樹早上五點起床,伏案四到五個小時,每天寫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下午跑步六英里,晚上九點鐘準時休息睡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村上春樹

實際上,寫作倒更像那句反雞湯名言說的一樣,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

英國神經學家Daniel 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一萬個小時定律對寫作同樣適用,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熟能生巧,堅持不停的寫才是更重要的。

天才是什麼呢?至少每天得寫,寫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學的天才。寫個九年半,還不能判斷呢。司湯達沒寫《紅與黑》時,如果問我:“木心先生,你看我有沒有文學天才?”我就說:“誰知道,還得好好努力吧。”

——木心《文學回憶錄》

  • 寫作無需輸入

寫作不僅僅是動筆就寫這麼簡單,我們的靈感並非源源不絕。

通常不知道寫什麼的新手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輸入,從而無法進行輸出。

對於寫作的輸入有很多種。

一是多看別人寫的文章,尤其名著、名家的書是首當其中的,不要只停留在網絡快餐爽文爆文之上,要讀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

二是多從生活中去經歷去感受去深入思考,把日常素材積累起來,從身邊入手。

好的輸入才有好的輸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不少新手會說,這些關於寫作的誤區我都知道。

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遲遲不下筆?

有怎樣的心理機制在阻礙我們呢?

拖延症作祟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指一再推遲計劃做的事情,儘可能地迴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這會導致當事人內心充滿掙扎,自責,甚至焦慮、愧疚、不安並且產生自我懷疑。

儘管內心煎熬,卻依舊不願意去做那件事情,任何一個稍微有趣的事情都有可能把注意力拉走。

不要擔心,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拖延症背後的原因

Solomon&Rothblum (1984)研究表明拖延有多種原因,主要包括評價焦慮、完美主義、難做決策、依賴和尋求幫助、厭惡任務、低耐挫折力、低自尊、懶惰、缺乏果斷、害怕成功、不良的時間管理、對控制的反抗、冒險、同伴影響等等。

拖延症背後反應的種種心理現象是影響新手動筆寫作的重要原因。

筆者列出以下幾個寫作拖延症常見的內因。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評價焦慮

我有一個朋友,一直嚷嚷著要寫點東西。

從年初說到年中,從年中說到年尾。

三四年過去了,娃娃都能打醬油了,還沒見他寫出一篇,哪怕一篇日記式的文章來。

總說時機不到,春天太溫柔,夏天太燥熱,秋天太悲涼,冬天太蕭疏,他一直在等待一個寫作的契機。

直到某天喝多了和我坦露心聲,這一回他不再東扯西扯那些文學與哲學上說不清的藉口。

而是老老實實的坦言他擔心自己寫的太差所以一直不敢動筆。

他的內心一直認為自己不行,害怕寫作暴露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水平。

反之,如果不寫出來就永遠不會被評價,也就沒有別人知道我不行。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評價焦慮

這種對評價的無謂焦慮阻礙了許多新手的寫作。

我們不妨反推,即使寫出爛作品又怎麼樣呢?

編劇王佩說過,人人都有寫出爛作品的自由,人人都有寫出爛作品的權利。

拖延症在此處成為他的心理保護機制,保護他不受外界評價的傷害。

說點反雞湯現實,作為普通寫手,生活中真的沒有幾個人會留意到你的作品,更妄論評價了。而網絡上,非現實生活中,陌生人對你作品的評價意見只針對作品本身,並不針對你這個人。

一開始所看重的行與不行,完完全全不重要。

即使是著名作家,也會有一本兩本評價低的作品。

我手寫我心,只要能寫出想寫的文章,評價並不重要,更不是第一位的,小夥伴們千萬不要因為怕文章、作品評價差,就遲遲不肯動筆,因噎廢食。

害怕失敗與害怕開始

人的思維模式分為成長式思維模式和僵固型思維模式。

成長式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自我有很多可能性,並非固定的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創造改善成長的發展過程。擁有成長式思維模式的人視失敗為挑戰,直面挫折,從失敗中反思汲取教訓。
而僵固型思維模式正是相反,會把挑戰看作不可改變的困難,僵固自己一成不變,內心認為現在的自己不行以後的自己也不行,會因無法達到目標從而後縮逃避挫折。

朋友他怕自己寫的不好,寫出失敗的作品來,於是畏縮不前。

害怕失敗的心理導致他害怕開始。

他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有進步的空間,頭腦充斥著僵固型的思維模式。

還是前文那句話,即使寫出爛作品又怎麼樣呢?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嚴歌苓

嚴歌苓寫《陸犯焉識》時,數次遭遇黑暗期,絕望感從未離開。她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華,從頭到尾盡是敗筆,故事時刻在脫韁邊緣無法控制,“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嚴歌苓在深夜和丈夫哭訴,難受時還會用頭撞牆。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也疑惑過,“難道你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桌前感覺自己如同便祕患者,好不容易擠出一個句子,立馬又看不上它。一會兒要檢查郵箱,一會兒又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寫作天分,是不是應該改行做水管工?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喬治·馬丁

  • 寫作全憑天分

福樓拜對莫泊桑習作的評價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才氣,你這些東西表示有某種聰明,但年青人,記住布豐的話,'天才,就是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心用力去寫吧。”

寫作僅僅靠的是天分,這是盤踞在不少人腦子裡的錯誤觀念。

寫得好的就能寫的好,寫不好的怎麼寫都白搭。

筆者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直到讀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看了村上春樹的創作經驗,才意識到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寫作不僅僅需要天分,更需要常年不懈的堅持。

對於大部分作家來說書絕對不是光憑藉天賦就可以寫好的,寫作也是個辛苦活體力活,不是簡簡單單坐在桌子前打開電腦,靠著天分就能完成的。

村上春樹早上五點起床,伏案四到五個小時,每天寫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下午跑步六英里,晚上九點鐘準時休息睡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村上春樹

實際上,寫作倒更像那句反雞湯名言說的一樣,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

英國神經學家Daniel 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一萬個小時定律對寫作同樣適用,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熟能生巧,堅持不停的寫才是更重要的。

天才是什麼呢?至少每天得寫,寫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學的天才。寫個九年半,還不能判斷呢。司湯達沒寫《紅與黑》時,如果問我:“木心先生,你看我有沒有文學天才?”我就說:“誰知道,還得好好努力吧。”

——木心《文學回憶錄》

  • 寫作無需輸入

寫作不僅僅是動筆就寫這麼簡單,我們的靈感並非源源不絕。

通常不知道寫什麼的新手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輸入,從而無法進行輸出。

對於寫作的輸入有很多種。

一是多看別人寫的文章,尤其名著、名家的書是首當其中的,不要只停留在網絡快餐爽文爆文之上,要讀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

二是多從生活中去經歷去感受去深入思考,把日常素材積累起來,從身邊入手。

好的輸入才有好的輸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不少新手會說,這些關於寫作的誤區我都知道。

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遲遲不下筆?

有怎樣的心理機制在阻礙我們呢?

拖延症作祟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指一再推遲計劃做的事情,儘可能地迴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這會導致當事人內心充滿掙扎,自責,甚至焦慮、愧疚、不安並且產生自我懷疑。

儘管內心煎熬,卻依舊不願意去做那件事情,任何一個稍微有趣的事情都有可能把注意力拉走。

不要擔心,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拖延症背後的原因

Solomon&Rothblum (1984)研究表明拖延有多種原因,主要包括評價焦慮、完美主義、難做決策、依賴和尋求幫助、厭惡任務、低耐挫折力、低自尊、懶惰、缺乏果斷、害怕成功、不良的時間管理、對控制的反抗、冒險、同伴影響等等。

拖延症背後反應的種種心理現象是影響新手動筆寫作的重要原因。

筆者列出以下幾個寫作拖延症常見的內因。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評價焦慮

我有一個朋友,一直嚷嚷著要寫點東西。

從年初說到年中,從年中說到年尾。

三四年過去了,娃娃都能打醬油了,還沒見他寫出一篇,哪怕一篇日記式的文章來。

總說時機不到,春天太溫柔,夏天太燥熱,秋天太悲涼,冬天太蕭疏,他一直在等待一個寫作的契機。

直到某天喝多了和我坦露心聲,這一回他不再東扯西扯那些文學與哲學上說不清的藉口。

而是老老實實的坦言他擔心自己寫的太差所以一直不敢動筆。

他的內心一直認為自己不行,害怕寫作暴露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水平。

反之,如果不寫出來就永遠不會被評價,也就沒有別人知道我不行。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評價焦慮

這種對評價的無謂焦慮阻礙了許多新手的寫作。

我們不妨反推,即使寫出爛作品又怎麼樣呢?

編劇王佩說過,人人都有寫出爛作品的自由,人人都有寫出爛作品的權利。

拖延症在此處成為他的心理保護機制,保護他不受外界評價的傷害。

說點反雞湯現實,作為普通寫手,生活中真的沒有幾個人會留意到你的作品,更妄論評價了。而網絡上,非現實生活中,陌生人對你作品的評價意見只針對作品本身,並不針對你這個人。

一開始所看重的行與不行,完完全全不重要。

即使是著名作家,也會有一本兩本評價低的作品。

我手寫我心,只要能寫出想寫的文章,評價並不重要,更不是第一位的,小夥伴們千萬不要因為怕文章、作品評價差,就遲遲不肯動筆,因噎廢食。

害怕失敗與害怕開始

人的思維模式分為成長式思維模式和僵固型思維模式。

成長式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自我有很多可能性,並非固定的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創造改善成長的發展過程。擁有成長式思維模式的人視失敗為挑戰,直面挫折,從失敗中反思汲取教訓。
而僵固型思維模式正是相反,會把挑戰看作不可改變的困難,僵固自己一成不變,內心認為現在的自己不行以後的自己也不行,會因無法達到目標從而後縮逃避挫折。

朋友他怕自己寫的不好,寫出失敗的作品來,於是畏縮不前。

害怕失敗的心理導致他害怕開始。

他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有進步的空間,頭腦充斥著僵固型的思維模式。

還是前文那句話,即使寫出爛作品又怎麼樣呢?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害怕失敗

爛作品不可怕,失敗也不可怕。

寫作也是如同繪畫、打球、彈鋼琴一樣,需要訓練。

當你畫出第一筆時,並沒有期望自己有畢加索的水平。當你彈出第一個音符的時候,也沒想著要和莫扎特比肩。

而對於寫作,為什麼就非要要求自己一開始就寫出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水平呢?

一時寫的不好是可以慢慢進步的,一天一天寫下來,一隻鳥接著一隻鳥的寫,一年之後回頭看第一天自己的文字,自己和自己相比,一定是有進步的。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傾向與拖延之間存在正相關。

完美主義可分為積極完美主義和消極完美主義,積極完美主義者會積極尋找方法完成學習任務以達到理想的成績,而消極完美主義者則更多采用拖延來逃避失敗。

許多朋友都是完美主義者,對於寫作,自己的心血結晶,更是如此,因為無法寫出自己希冀的水平,達不到心中的完美作品而放棄寫作。

可你知道嗎?

初稿大部分都是很糟糕的,即使是名家也少有例外,初稿要經過修改,反覆打磨才能真正成型。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嚴歌苓

嚴歌苓寫《陸犯焉識》時,數次遭遇黑暗期,絕望感從未離開。她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華,從頭到尾盡是敗筆,故事時刻在脫韁邊緣無法控制,“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嚴歌苓在深夜和丈夫哭訴,難受時還會用頭撞牆。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也疑惑過,“難道你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桌前感覺自己如同便祕患者,好不容易擠出一個句子,立馬又看不上它。一會兒要檢查郵箱,一會兒又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寫作天分,是不是應該改行做水管工?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喬治·馬丁

  • 寫作全憑天分

福樓拜對莫泊桑習作的評價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才氣,你這些東西表示有某種聰明,但年青人,記住布豐的話,'天才,就是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心用力去寫吧。”

寫作僅僅靠的是天分,這是盤踞在不少人腦子裡的錯誤觀念。

寫得好的就能寫的好,寫不好的怎麼寫都白搭。

筆者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直到讀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看了村上春樹的創作經驗,才意識到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寫作不僅僅需要天分,更需要常年不懈的堅持。

對於大部分作家來說書絕對不是光憑藉天賦就可以寫好的,寫作也是個辛苦活體力活,不是簡簡單單坐在桌子前打開電腦,靠著天分就能完成的。

村上春樹早上五點起床,伏案四到五個小時,每天寫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下午跑步六英里,晚上九點鐘準時休息睡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村上春樹

實際上,寫作倒更像那句反雞湯名言說的一樣,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

英國神經學家Daniel 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一萬個小時定律對寫作同樣適用,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熟能生巧,堅持不停的寫才是更重要的。

天才是什麼呢?至少每天得寫,寫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學的天才。寫個九年半,還不能判斷呢。司湯達沒寫《紅與黑》時,如果問我:“木心先生,你看我有沒有文學天才?”我就說:“誰知道,還得好好努力吧。”

——木心《文學回憶錄》

  • 寫作無需輸入

寫作不僅僅是動筆就寫這麼簡單,我們的靈感並非源源不絕。

通常不知道寫什麼的新手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輸入,從而無法進行輸出。

對於寫作的輸入有很多種。

一是多看別人寫的文章,尤其名著、名家的書是首當其中的,不要只停留在網絡快餐爽文爆文之上,要讀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

二是多從生活中去經歷去感受去深入思考,把日常素材積累起來,從身邊入手。

好的輸入才有好的輸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不少新手會說,這些關於寫作的誤區我都知道。

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遲遲不下筆?

有怎樣的心理機制在阻礙我們呢?

拖延症作祟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指一再推遲計劃做的事情,儘可能地迴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這會導致當事人內心充滿掙扎,自責,甚至焦慮、愧疚、不安並且產生自我懷疑。

儘管內心煎熬,卻依舊不願意去做那件事情,任何一個稍微有趣的事情都有可能把注意力拉走。

不要擔心,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拖延症背後的原因

Solomon&Rothblum (1984)研究表明拖延有多種原因,主要包括評價焦慮、完美主義、難做決策、依賴和尋求幫助、厭惡任務、低耐挫折力、低自尊、懶惰、缺乏果斷、害怕成功、不良的時間管理、對控制的反抗、冒險、同伴影響等等。

拖延症背後反應的種種心理現象是影響新手動筆寫作的重要原因。

筆者列出以下幾個寫作拖延症常見的內因。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評價焦慮

我有一個朋友,一直嚷嚷著要寫點東西。

從年初說到年中,從年中說到年尾。

三四年過去了,娃娃都能打醬油了,還沒見他寫出一篇,哪怕一篇日記式的文章來。

總說時機不到,春天太溫柔,夏天太燥熱,秋天太悲涼,冬天太蕭疏,他一直在等待一個寫作的契機。

直到某天喝多了和我坦露心聲,這一回他不再東扯西扯那些文學與哲學上說不清的藉口。

而是老老實實的坦言他擔心自己寫的太差所以一直不敢動筆。

他的內心一直認為自己不行,害怕寫作暴露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水平。

反之,如果不寫出來就永遠不會被評價,也就沒有別人知道我不行。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評價焦慮

這種對評價的無謂焦慮阻礙了許多新手的寫作。

我們不妨反推,即使寫出爛作品又怎麼樣呢?

編劇王佩說過,人人都有寫出爛作品的自由,人人都有寫出爛作品的權利。

拖延症在此處成為他的心理保護機制,保護他不受外界評價的傷害。

說點反雞湯現實,作為普通寫手,生活中真的沒有幾個人會留意到你的作品,更妄論評價了。而網絡上,非現實生活中,陌生人對你作品的評價意見只針對作品本身,並不針對你這個人。

一開始所看重的行與不行,完完全全不重要。

即使是著名作家,也會有一本兩本評價低的作品。

我手寫我心,只要能寫出想寫的文章,評價並不重要,更不是第一位的,小夥伴們千萬不要因為怕文章、作品評價差,就遲遲不肯動筆,因噎廢食。

害怕失敗與害怕開始

人的思維模式分為成長式思維模式和僵固型思維模式。

成長式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自我有很多可能性,並非固定的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創造改善成長的發展過程。擁有成長式思維模式的人視失敗為挑戰,直面挫折,從失敗中反思汲取教訓。
而僵固型思維模式正是相反,會把挑戰看作不可改變的困難,僵固自己一成不變,內心認為現在的自己不行以後的自己也不行,會因無法達到目標從而後縮逃避挫折。

朋友他怕自己寫的不好,寫出失敗的作品來,於是畏縮不前。

害怕失敗的心理導致他害怕開始。

他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有進步的空間,頭腦充斥著僵固型的思維模式。

還是前文那句話,即使寫出爛作品又怎麼樣呢?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害怕失敗

爛作品不可怕,失敗也不可怕。

寫作也是如同繪畫、打球、彈鋼琴一樣,需要訓練。

當你畫出第一筆時,並沒有期望自己有畢加索的水平。當你彈出第一個音符的時候,也沒想著要和莫扎特比肩。

而對於寫作,為什麼就非要要求自己一開始就寫出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水平呢?

一時寫的不好是可以慢慢進步的,一天一天寫下來,一隻鳥接著一隻鳥的寫,一年之後回頭看第一天自己的文字,自己和自己相比,一定是有進步的。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傾向與拖延之間存在正相關。

完美主義可分為積極完美主義和消極完美主義,積極完美主義者會積極尋找方法完成學習任務以達到理想的成績,而消極完美主義者則更多采用拖延來逃避失敗。

許多朋友都是完美主義者,對於寫作,自己的心血結晶,更是如此,因為無法寫出自己希冀的水平,達不到心中的完美作品而放棄寫作。

可你知道嗎?

初稿大部分都是很糟糕的,即使是名家也少有例外,初稿要經過修改,反覆打磨才能真正成型。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說過自己每部小說在定稿前都會通篇改上四五遍,常常每天四五點就起床寫作,一連就是幾個月。

村上春樹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剛開始動筆的人了。

最重要的是,要開始寫,要堅持寫,無論寫的多糟糕都要認真把自己想寫的東西寫出來。

而不是像文中的你我他一樣一直糾結不到恰當的時間,沒有故事可以寫。

只要想寫,就動手寫出來。

羅伯特·海因萊的寫作四準則中的第一條是“你必須去寫”,第二條則是“你必須寫完”。

對於新手作品來說,完成遠比完美要重要的多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拖延症,作家們也不可避免,不少編輯催稿催到無力。

不過大部分成功的作家都很自律,用自律抵抗拖延症。

村上春樹寫長篇小說時,“我規定自己一天寫出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即使心裡還想繼續寫下去,也照樣在十頁左右打住;哪怕覺得今天提不起勁兒來,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因為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規律性有極大的意義。

自律、努力加天賦,是寫出好作品的必要條件。

"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的作業薄、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 安·拉莫特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誰不想試著寫寫什麼呢,讀多了書,總會冒出來,我也要寫點什麼的念頭了。

然後,然後……沒有然後,就卡在想這一層裡一動不動難以自拔了。

早年讀有些被吹捧的小說時,特別是懸疑文爆紅文,經常覺得寫的很一般嘛,故事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疑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許是當年的圖書市場為了碼洋任務拼湊的書,經常踩雷讀到雞肋,有些文寫的差不用心,只是辭藻的堆砌,稿子鐵定是被編輯催出來,運作成功而火的。

既然吐槽了這麼多,好吧,那我也寫一個試試看。

拿好紙,拿好筆,寫點什麼好呢,腦子裡空空,使勁聚精會神,腦子裡空空,一個小時過去,腦子裡依舊空空,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那些人,完全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年輕,不務實,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


對寫作認知有嚴重的誤區

許多新手不敢寫是因為有對於寫作的很大誤區,抱有不少嚴重的錯誤認知。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條關於寫作的事實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 寫作可以一蹴而就

某臺灣暢銷作家的隨筆文集裡寫他在捷運上寫小說,在親人病房裡寫小說,一個月一本書,一年寫十來本書,寫出的小說大部分都很好賣。

裡面完全沒有提到寫作的苦楚,不少讀者誤以為這是作家們寫作的常態。

以為厲害的作家們都是靈光一現,接著便如行雲流水般順利愉快的寫好一本書,過程其中沒有糾結,沒有痛苦,沒有想不出點子的愁眉苦臉。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作家寫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寫不出來的苦惱或是瓶頸期。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嚴歌苓

嚴歌苓寫《陸犯焉識》時,數次遭遇黑暗期,絕望感從未離開。她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華,從頭到尾盡是敗筆,故事時刻在脫韁邊緣無法控制,“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嚴歌苓在深夜和丈夫哭訴,難受時還會用頭撞牆。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也疑惑過,“難道你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桌前感覺自己如同便祕患者,好不容易擠出一個句子,立馬又看不上它。一會兒要檢查郵箱,一會兒又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寫作天分,是不是應該改行做水管工?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喬治·馬丁

  • 寫作全憑天分

福樓拜對莫泊桑習作的評價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才氣,你這些東西表示有某種聰明,但年青人,記住布豐的話,'天才,就是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心用力去寫吧。”

寫作僅僅靠的是天分,這是盤踞在不少人腦子裡的錯誤觀念。

寫得好的就能寫的好,寫不好的怎麼寫都白搭。

筆者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直到讀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看了村上春樹的創作經驗,才意識到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寫作不僅僅需要天分,更需要常年不懈的堅持。

對於大部分作家來說書絕對不是光憑藉天賦就可以寫好的,寫作也是個辛苦活體力活,不是簡簡單單坐在桌子前打開電腦,靠著天分就能完成的。

村上春樹早上五點起床,伏案四到五個小時,每天寫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下午跑步六英里,晚上九點鐘準時休息睡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村上春樹

實際上,寫作倒更像那句反雞湯名言說的一樣,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

英國神經學家Daniel 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一萬個小時定律對寫作同樣適用,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熟能生巧,堅持不停的寫才是更重要的。

天才是什麼呢?至少每天得寫,寫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學的天才。寫個九年半,還不能判斷呢。司湯達沒寫《紅與黑》時,如果問我:“木心先生,你看我有沒有文學天才?”我就說:“誰知道,還得好好努力吧。”

——木心《文學回憶錄》

  • 寫作無需輸入

寫作不僅僅是動筆就寫這麼簡單,我們的靈感並非源源不絕。

通常不知道寫什麼的新手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輸入,從而無法進行輸出。

對於寫作的輸入有很多種。

一是多看別人寫的文章,尤其名著、名家的書是首當其中的,不要只停留在網絡快餐爽文爆文之上,要讀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

二是多從生活中去經歷去感受去深入思考,把日常素材積累起來,從身邊入手。

好的輸入才有好的輸出。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不少新手會說,這些關於寫作的誤區我都知道。

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遲遲不下筆?

有怎樣的心理機制在阻礙我們呢?

拖延症作祟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指一再推遲計劃做的事情,儘可能地迴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這會導致當事人內心充滿掙扎,自責,甚至焦慮、愧疚、不安並且產生自我懷疑。

儘管內心煎熬,卻依舊不願意去做那件事情,任何一個稍微有趣的事情都有可能把注意力拉走。

不要擔心,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拖延症背後的原因

Solomon&Rothblum (1984)研究表明拖延有多種原因,主要包括評價焦慮、完美主義、難做決策、依賴和尋求幫助、厭惡任務、低耐挫折力、低自尊、懶惰、缺乏果斷、害怕成功、不良的時間管理、對控制的反抗、冒險、同伴影響等等。

拖延症背後反應的種種心理現象是影響新手動筆寫作的重要原因。

筆者列出以下幾個寫作拖延症常見的內因。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評價焦慮

我有一個朋友,一直嚷嚷著要寫點東西。

從年初說到年中,從年中說到年尾。

三四年過去了,娃娃都能打醬油了,還沒見他寫出一篇,哪怕一篇日記式的文章來。

總說時機不到,春天太溫柔,夏天太燥熱,秋天太悲涼,冬天太蕭疏,他一直在等待一個寫作的契機。

直到某天喝多了和我坦露心聲,這一回他不再東扯西扯那些文學與哲學上說不清的藉口。

而是老老實實的坦言他擔心自己寫的太差所以一直不敢動筆。

他的內心一直認為自己不行,害怕寫作暴露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水平。

反之,如果不寫出來就永遠不會被評價,也就沒有別人知道我不行。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評價焦慮

這種對評價的無謂焦慮阻礙了許多新手的寫作。

我們不妨反推,即使寫出爛作品又怎麼樣呢?

編劇王佩說過,人人都有寫出爛作品的自由,人人都有寫出爛作品的權利。

拖延症在此處成為他的心理保護機制,保護他不受外界評價的傷害。

說點反雞湯現實,作為普通寫手,生活中真的沒有幾個人會留意到你的作品,更妄論評價了。而網絡上,非現實生活中,陌生人對你作品的評價意見只針對作品本身,並不針對你這個人。

一開始所看重的行與不行,完完全全不重要。

即使是著名作家,也會有一本兩本評價低的作品。

我手寫我心,只要能寫出想寫的文章,評價並不重要,更不是第一位的,小夥伴們千萬不要因為怕文章、作品評價差,就遲遲不肯動筆,因噎廢食。

害怕失敗與害怕開始

人的思維模式分為成長式思維模式和僵固型思維模式。

成長式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自我有很多可能性,並非固定的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創造改善成長的發展過程。擁有成長式思維模式的人視失敗為挑戰,直面挫折,從失敗中反思汲取教訓。
而僵固型思維模式正是相反,會把挑戰看作不可改變的困難,僵固自己一成不變,內心認為現在的自己不行以後的自己也不行,會因無法達到目標從而後縮逃避挫折。

朋友他怕自己寫的不好,寫出失敗的作品來,於是畏縮不前。

害怕失敗的心理導致他害怕開始。

他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有進步的空間,頭腦充斥著僵固型的思維模式。

還是前文那句話,即使寫出爛作品又怎麼樣呢?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害怕失敗

爛作品不可怕,失敗也不可怕。

寫作也是如同繪畫、打球、彈鋼琴一樣,需要訓練。

當你畫出第一筆時,並沒有期望自己有畢加索的水平。當你彈出第一個音符的時候,也沒想著要和莫扎特比肩。

而對於寫作,為什麼就非要要求自己一開始就寫出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水平呢?

一時寫的不好是可以慢慢進步的,一天一天寫下來,一隻鳥接著一隻鳥的寫,一年之後回頭看第一天自己的文字,自己和自己相比,一定是有進步的。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傾向與拖延之間存在正相關。

完美主義可分為積極完美主義和消極完美主義,積極完美主義者會積極尋找方法完成學習任務以達到理想的成績,而消極完美主義者則更多采用拖延來逃避失敗。

許多朋友都是完美主義者,對於寫作,自己的心血結晶,更是如此,因為無法寫出自己希冀的水平,達不到心中的完美作品而放棄寫作。

可你知道嗎?

初稿大部分都是很糟糕的,即使是名家也少有例外,初稿要經過修改,反覆打磨才能真正成型。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說過自己每部小說在定稿前都會通篇改上四五遍,常常每天四五點就起床寫作,一連就是幾個月。

村上春樹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剛開始動筆的人了。

最重要的是,要開始寫,要堅持寫,無論寫的多糟糕都要認真把自己想寫的東西寫出來。

而不是像文中的你我他一樣一直糾結不到恰當的時間,沒有故事可以寫。

只要想寫,就動手寫出來。

羅伯特·海因萊的寫作四準則中的第一條是“你必須去寫”,第二條則是“你必須寫完”。

對於新手作品來說,完成遠比完美要重要的多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拖延症,作家們也不可避免,不少編輯催稿催到無力。

不過大部分成功的作家都很自律,用自律抵抗拖延症。

村上春樹寫長篇小說時,“我規定自己一天寫出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即使心裡還想繼續寫下去,也照樣在十頁左右打住;哪怕覺得今天提不起勁兒來,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因為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規律性有極大的意義。

自律、努力加天賦,是寫出好作品的必要條件。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想寫作的你,遲遲不下筆|村上春樹等作家談

老舍

“永遠不敢動筆,就永遠摸不著門兒。不敢下水,還學得會游泳嗎?自己動了筆,再去讀書,或看刊物上登載的作品,就會明白一些寫作的方法了。只有自己動過筆,才會更深入地瞭解別人的作品,學會一些竅門。”
—老舍《給初學寫作者的意見》

看完這篇文章後,有寫作夢想的小夥伴,不要猶豫不要拖延。

拿起筆來,拿起手機來,拿起電腦來,開始寫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