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慈善路上的九臺農商銀行

九臺農商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至誠至善、自律自強”的企業精神,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投身慈善公益事業。自2012年起,在長春市慈善會設立“九臺農商銀行愛心基金”,用於助學、助醫、助殘、濟困、敬老等慈善項目,把企業的愛心真正運用到困難群眾的迫切需要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截至到目前,已累計捐贈善款4694.42萬元,已支出使用善款2899.10萬元,其中,在助學方面,使用善款793.73萬元。以下文章內容轉自《九臺農商銀行》2019.3月刊。

走在慈善路上的九臺農商銀行

逆風翻盤,九商勵志班學員的向陽之路

有些人來到世上就含著金鑰匙,衣食無憂,平步青雲;而大多數人卻註定要一蓑煙雨,風雨兼程。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相較於留在家中務農、奔波外出打工,讀書顯然是擺在寒門子弟面前的一條理想出路。

去年考上北大中文系的王心怡,在自主招生的個人陳述裡寫道:“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這個勤勞樸實的姑娘,在文中說出了那句頗具爭議的話:“感謝貧窮。”

從卑微處來,從卑微處汲取養分。在編輯看來,貧窮本身未必值得感謝,它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一種妥協。與大多數貧寒子弟相比,王心怡無疑是幸運的,儘管出身寒門,母親的眼界卻遠超寒門的侷限,這個對知識的重視近乎執念的家庭,造就了心怡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北大路”。而在我們周邊還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生長於農村、家境貧寒,連最基本的三餐溫飽、家庭關愛都始終是奢望。因為父母職責的缺失或疾病的糾纏,他們成了“雨中沒有傘的孩子”。生活的壓力迫使他們早早懂事,用單薄的雙肩承擔起家庭的重任。讀書考學,似乎成了他們遙不可及的夢想。

本期九商故事的主人公,來自公主嶺市二十家子鎮南山村的冉旭就是他們中的一位。生於貧困、長於貧困,父親是聾啞人,母親早年離家出走,至今未歸。在那些迷茫無助的日子裡,村裡長輩幫他指出了一條出路——初中畢業後去當兵。然而,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戰役的持續推進,九臺農商銀行精準扶貧項目第三期金融扶貧勵志班的組建開班,冉旭有了一條新的出路——回學校讀書,畢業後進銀行當白領。

為了最大限度的還原事實,為讀者呈現冉旭的故事,編輯與我行公主嶺支行扶貧駐村幹部王一、第三期扶貧勵志班導員張靖晨、公主嶺支行通訊員姚靜多次溝通,並來到冉旭就讀的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進行了專題採訪,經主人公同意,在瞭解事情前後脈絡後,最終匯成此文。

走在慈善路上的九臺農商銀行

圓上寒門子弟的求學夢

九臺農商行 行刊編輯部

“小冉他爹!哎!小冉他爹!趕緊把孩子接回來吧,孩子可以唸書啦,孩子要出息啦”,看著村書記離老遠就興奮地衝自己比劃招呼,患有聽說障礙的冉旭父親一時間慌了神,站在自家門口,不知所措。

在村書記的一番溝通下,冉旭父親終於成功接收到了這一連串的好消息:九臺農商銀行第三期“金融勵志班”開始招生啦!兒子冉旭又有學上啦!畢業之後可以留在銀行上班啦!這個剛才還一臉木訥的中年人,臉上的表情瞬間豐富了起來,儘管不能言語,可從他咧開的嘴角還有閃光的雙眼,甚至臉上每一條上揚的紋路都能傳遞出他內心的激動與喜悅。

冉旭的家在公主嶺市二十家子鎮南山村,父母都是聾啞人。因為受不了生活的困窘與無奈,接受過特殊教育的母親在許多年前便離家出走,留下年幼的他和父親相依為命。守著家裡僅有的五畝耕地,一年到頭,寥寥幾千元的收入便是爺倆全部的生活來源。

“我媽剛走的那幾年,我總讓堂哥帶我去姥姥家求她回來,但慢慢我長大後也就明白了,家裡太窮,我爸連手語都不會,跟我媽也溝通不了,她自己在外面打工多少還能掙點錢,生活可能會好一點”,拮据的經濟狀況、母親的決然出走、父親的溝通障礙……命運硬塞來的種種不公,讓冉旭在同齡人中表現出了過早的成熟和懂事。儘管學習成績還不錯,可巨大的生活壓力還是中斷了他的求學路。高中輟學後,不甘心守著田地、一輩子在村裡務農的冉旭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在心裡早早的埋下了軍旅夢。

“我知道自己年齡不夠,就尋思著先外出打工,等年齡一到就報名參軍。”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當收到村書記的電話,通知他被選中為九臺農商行第三期金融扶貧勵志班學員的時候,他正在瀋陽的一家餐廳打工。

“不用花錢就能上學,畢了業還能進銀行工作?這好事以前在我們那兒根本沒聽說過。”

如今,坐在明亮教室裡的冉旭說出了他接到電話時的激動心情。原本,冉旭家所在的南山村並非我行的扶貧包保村,在確保包保村符合條件的孩子已經順利進入前兩期勵志班上學的情況下,公主嶺支行領導班子將第三期扶貧勵志班的學員招生範圍擴大到了整個公主嶺市。

“儘管全市在冊貧困戶就那些,但光靠咱們員工挨家挨戶的聯繫不現實,多虧了市教育局和各級扶貧辦的同志們,又是調取檔案,又是走訪溝通,經過多重篩選,最終將名額確定為這個孩子”,公主嶺支行扶貧駐村幹部王一向我們講述了自己參與的招生過程。

由於聯繫到冉旭本人時,他還在瀋陽,不能第一時間回來辦理入學手續,眼看著報名的截止時間就要臨近,公主嶺支行行長王力開始坐不住板凳了——選派支行員工幫著冉旭蒐集整理資料、回學校調閱學生檔案、開具在校成績證明…..“爭取讓孩子回來就能立馬上學”,王力說,“我自己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太瞭解農村孩子求學求知的難處了,這樣的機會太難得,可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孩子趕不上開學啊!”

終於,在各方的努力與支持下,16歲的冉旭順利經過了面試、體檢、簽訂培養合同等流程,並於2018年12月10日,與同期的17名貧困學生一起,在長春市金融高等專科學校辦理了入學手續,正式成為了九臺農商銀行第三期金融扶貧勵志班的一名學員。

走在慈善路上的九臺農商銀行

“開學已經兩個多月了,現在很明顯能感覺到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變化,各自身上的壞毛病也都漸漸少了,就連同學間的打鬧也都更加註意分寸和尺度了。大家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團結,從團結到共同進步,這種感覺很奇妙。我們平常也不會過多的提及家事,因為家家都有特殊情況,同學們現在都只是想著好好學習,順利畢業、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家庭現狀,幫助家人走出貧困。我們珍惜這一次上學的機會,我們深知,一旦從這裡學成之後肯定要比從前好太多了,感謝九臺農商行!”在日記裡,內向的冉旭寫出了這樣樸實而真摯的文字。

每天上午文化課,下午軍訓,晚間自習與上臺分享,緊湊的日程將這群孩子的校園生活安排得充實而有意義。在一天的採訪中,編輯看到了一群珍惜時光的少年,趁著午休的間歇,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背誦《道德經》,趁著睡前泡腳的時間,捧起枕邊書看一會兒……“這幫孩子的成長環境特殊,學習底子自然要相對薄一些,我對他們的期待是就算文化成績考不了高分,但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做人處事的綜合素質一定要在走出校門之前確保全部過關。這樣才能順利融入九商這個大家庭,擔負起今後的崗位職責。”第三期扶貧勵志班導員張靖晨對這批孩子給予厚望。

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可以預見,未來3年,孩子們通過軍訓、高中基礎文化教育、金融理論和實務教學、農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崗位實踐和實務操作等定向培養與考核後,他們將以九商員工的身份投入到工作中,並運用所學的知識服務家鄉父老,按照國家脫貧標準,一旦這群孩子畢業上崗,每月穩定的工資收入將足以幫助家人順利脫貧。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讓他們堅信,只要努力拼搏,生命理應更燦爛,那些壓不垮你、打不倒你的,終將讓你變的更強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