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新鄉村教育公益形式後,這些鄉村老師和校長的生活都幸福多了

慈善 農村 大學 心理健康 今日女報 2017-04-19

眾星雲集於同一舞臺並不罕見,但這麼多明星大腕在一場活動中都只是配角,這實屬罕見。今年年初,海南三亞香格里拉酒店,“若有光芒 必有遠方----2016馬雲鄉村教師獎年度頒獎典禮”正式開啟,馬雲攜一眾明星大咖現場為100位獲獎教師頒獎。“馬雲鄉村教師計劃”自2015年9月啟動,由馬雲個人出資,每年選出100個老師,給予持續3年總共每人10萬元的現金獎勵和專業發展,今年“馬雲鄉村教師獎”已由去年的6省擴大到13個省市區。馬雲表示,希望能夠用下半輩子的時間,做鄉村教師的代言人,喚起整個社會、國家和民族對鄉村老師的關注。

他創新鄉村教育公益形式後,這些鄉村老師和校長的生活都幸福多了

馬雲在鄉村教師頒獎禮現場

與不馬雲不同的是,湖南沅陵走出來的張帆,他在鄉村教育上,實行多管齊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資助一個學校的學生,只是幫助了當下這一個、這一群,但如果能激發一所學校老師、特別是校長的工作熱情,並且為他們提供整套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教程,那麼,這對鄉村教育而言則有著更為長遠的意義,也意味著更多的改變。”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張帆說。

4月14日,在湖南常德安鄉縣舉行的第五屆弘慧鄉村教育校長論壇上,200多名鄉村中小學校長與9家知名教育企業聚集一堂,思想碰撞,尤其是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弘慧”)的創新公益之路備受追捧。

他創新鄉村教育公益形式後,這些鄉村老師和校長的生活都幸福多了

不忘初心,農家子弟反哺鄉村教育

談及弘慧鄉村教育校長論壇就不得不談及弘慧創始人、理事長張帆。

從清華大學畢業以後,張帆一直在金融領域拼搏,至今已孵化投資了100多家創業企業,主導運作了4家創業公司上市,運作資本超百億。如今,他更是一名公益行業的耕耘者。

張帆出生在懷化市沅陵縣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他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了恢復高考制度之後、沅陵縣第一位考入清華大學的學生。從農村走出來後,他每次回老家,都會感覺家鄉的教育和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資金和人才的缺乏,教育設施、手段落後,觀念和思想閉塞等等。因此,他萌發了做鄉村教育公益的念頭。

他創新鄉村教育公益形式後,這些鄉村老師和校長的生活都幸福多了

其實早在2001年,張帆就在母校沅陵一中設立獎學金,用於資助和獎勵貧困學生。2008年,他牽頭髮起成立了湖南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走上了公益事業專業化之路。目前,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有三大公益項目:築夢計劃、弘源計劃和弘道計劃,分別為鄉村中小學生、考入大學的農村學子和鄉村教師、校長提供助力和陪伴,來改變鄉村教育困局;一共有沅陵、漵浦、通道、桑植、桃源、石門、藍山和安鄉八大深度合作縣域,在110多所學校設有公益項目;2016年公益項目支出7625495.55元。

資助學生,一手生活一手愛

“我們不只是捐錢這麼簡單,還會跟蹤學生的成長。通過很多活動來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心理承受力。這些活動都是免費的。”弘慧項目學校懷化市漵浦縣盧峰中學校長黃小峰介紹。

一開始,張帆也只是在經濟上幫助貧困學子,但他漸漸發現,一些鄉村學生進入大學或是社會後,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相對來說較差,性格也孤僻,易走極端。“這可能跟鄉村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有關。很多學生的父母不在身邊,或者很早就進入了寄宿學校,導致在性格培養上有一定的缺陷。學校注重文化教育,也應該注重心理教育。”

他創新鄉村教育公益形式後,這些鄉村老師和校長的生活都幸福多了

弘慧工作人員走訪安鄉縣黃山頭弘慧學子家庭

因此,弘慧教育基金會有了“築夢計劃”,在幫助鄉村孩子緩解經濟壓力的同時,從人格品行、心理健康和綜合素質等人文教育方向著手,讓他們自信樂觀地成為有能力、有擔當的青年。

而且,弘慧在一些項目學校裡開始設置築夢輔導員,發現學生有什麼困難,及時反映給弘慧,並及時解決。

助力學校,構建老師校長“成長之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資助一個學校的學生,只是幫助了當下這一個、這一群,但如果能激發一所學校老師的工作熱情,這對鄉村教育而言則有著更為長遠的意義,也意味著更多的改變。”弘慧的弘道計劃,就是要培養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技能和現代教育理念的鄉村教師。

張帆認為,國內鄉村教師存在三大問題:第一是眼光淺薄,第二是職業倦怠,第三是資源缺乏。對此,他提出了三個解決方法:“眼光淺薄,我們就帶他們去看世界,所以設置了一些鄉村教師遊學的項目。職業倦怠,就激發他們的內在熱情,我們不止對優秀學子有金錢上的幫助和獎勵,還針對優秀教師設置獎勵機制。資源短缺,我們就把優質資源帶到鄉村來,並且帶著鄉村校長去尋找優質資源。像這次,我們就提出了‘互聯網+教育’,把北京等地方的教育企業介紹到鄉村學校來,為資源鏈接搭建平臺。”

“一個好的校長對學校的影響很大。”張帆認為,“培養出好的校長,造福的人群才會更大。”益陽市桃江縣桃花江小學是弘慧基金會的項目校,其校長黃麗君告訴記者,“我前不久就和6個校長去美國學習了二十多天,費用都是弘慧承擔。”

他創新鄉村教育公益形式後,這些鄉村老師和校長的生活都幸福多了

今年2月,弘慧選送的校長去美國學習時留影

自2014年起,每年弘慧都會邀請一些教育專家和一線鄉村校長,前往某個弘慧項目縣域,共同商討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發展路徑和未來趨勢。此次校長論壇,就有200名鄉村校長參加,還有國家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國家督學、教育部巡視專員王富,北京市中小學課程教材資源開發負責人樂進軍,北師大心理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孟巧萍,著名學者、美國哈佛大學亞洲中心研究學者楊鵬等教育專家參加。

未來,弘慧將推出“弘慧千校百人支持計劃”,為1000所鄉村學校的校長提供培訓機會,以兩年為一個週期,彙集和陪伴其中最主動、最敢於開拓的100名鄉村校長髮展自己的職業生涯,並將為之提供資金、資源支持。

“硬件”創新,讓鄉村教育資源與城市看齊

弘慧鄉村教育校長論壇不僅是鄉村校長交流學習的平臺,也是鏈接民間公益資源和貧困學校的紐帶。較之往屆,今年的論壇為鄉村學校帶來的福利更是史無前例——在論壇的在線教育企業聯合助學捐贈儀式上,中文在線等9家愛心企業向弘慧聯合捐贈了價值超過3000萬元的在線資源、硬件設備及優質的教師培訓機會。比如,向10所學校免費開放的“中文慧讀閱讀平臺”,專為中小學生、老師和家長設計,並首創“3+3+3”的閱讀模型,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科興趣和閱讀習慣。所有參會學校的校長都可申請9家企業的捐贈。弘慧將派出專人對申請的學校進行評估,選出一批條件符合互聯網教育的學校進行捐贈,並對後續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和評估,探索鄉村教育發展新局面。這批捐贈貫徹了“互聯網+”教育理念,將大大緩解鄉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的一系列問題,讓山裡的孩子有機會在鄉村學校就享受到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

他創新鄉村教育公益形式後,這些鄉村老師和校長的生活都幸福多了

弘慧學子接受愛心教育企業的圖書捐贈,獲得先進教育資源

當天的“互聯網+”思維教育演示,更是讓人驚歎。比如,安鄉縣北河口中學的學生表演了翻轉舞臺劇《力士脫靴》,與網絡上的背景和人物形象交相輝映;現場觀看了歐洲外教直播大屏課,這對鄉村教學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創新,讓學生的學習更生動有趣。

他創新鄉村教育公益形式後,這些鄉村老師和校長的生活都幸福多了

北河口中學的學生表演

此外,弘慧還帶來了很多新鮮的課程。比如,在桃花江小學實施的“幸福教育”是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項目,這個課程開設後,受益的不止學生,還有老師。該校校長黃麗君說:“‘幸福’教育開始後,老師更能積極地工作了,就連生活也更有幸福感了。上次開會時,有老師說,我給了他們一個很有安全感的教學環境,這讓我感覺很滿足。現在,老師們都很少有疲憊感和倦怠感了,都很正能量,這對教學大有益處,學生們也會更開朗樂觀。”

愛心傳遞,受助學生傾心公益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弘慧教育公益基金創始人、理事長張帆,帶著這樣的情懷開始自己的鄉村教育公益,他播種自己的希望,收穫的卻是鄉村孩子們的未來,是鄉村學校師生的人生改變。最讓張帆高興的是,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資助的學生中,很多人後來都選擇反哺社會,或者捐款,或者成了弘慧的志願者。

“我的想法就是讓孩子們能夠從受助到自助到助人。”張帆介紹,這次鄉村校長論壇活動的志願者之一郭玲,就是弘慧學子,她“參加了弘慧學子聯誼會,大家經常一起商量,如何更好地做公益”。

他創新鄉村教育公益形式後,這些鄉村老師和校長的生活都幸福多了

未來,對於弘慧學子的發展,弘慧基金會還會開拓更多項目,比如,對返鄉創業的學子,會有資金扶持,並且介紹專家對他們進行輔導,給他們當顧問。

鄉村教育,一直以來是鄉村建設中不可忽視的“精神之根”。貧困地區教育,一直面臨著財政、機會、師資等多重困難。近年來,隨著優質教育資源偏向縣城,農村學校難留好教師的問題愈發嚴重,這需要從鄉校和鄉村教師的定位角度去認真思考。陶行知曾說過:“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離開鄉下向城裡跑。”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希望教師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教育的薄弱點在農村,改革的希望和突破點也在農村!為鄉村教育賦能,在不斷摸索中探求鄉村教育的道路。

鄉建之路,任重而道遠~

————————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劉豔

小編:言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