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能工巧匠之精華”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到宋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時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產瓷器的窯口逐漸減少,可隨後的宋瓷卻由衰轉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從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早期,瓷器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時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較矮的寬圈足,等開始往北宋過渡的時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麼規整了,處理的並不明顯,會給人有點模糊的感覺,但相同點是圈足同樣比較矮。

"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能工巧匠之精華”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到宋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時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產瓷器的窯口逐漸減少,可隨後的宋瓷卻由衰轉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從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早期,瓷器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時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較矮的寬圈足,等開始往北宋過渡的時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麼規整了,處理的並不明顯,會給人有點模糊的感覺,但相同點是圈足同樣比較矮。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北宋早期

"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能工巧匠之精華”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到宋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時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產瓷器的窯口逐漸減少,可隨後的宋瓷卻由衰轉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從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早期,瓷器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時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較矮的寬圈足,等開始往北宋過渡的時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麼規整了,處理的並不明顯,會給人有點模糊的感覺,但相同點是圈足同樣比較矮。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北宋早期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五代時期

這是五代時期的一件白瓷,可以看出來這是大碗兒,而且也有圈足,而上面那張是北宋早期的。

從五代時期往北宋早期過渡的這段時間,產出的瓷器都保留了脣口這個特徵,唯一是對於圈足的處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相比較而言其實五代時期處理的更好,而從五代過渡到宋代時處理的就比較朦朧和模糊了,所以延用的就是這種矮圈足。

等真正到了北宋早期,主流瓷器的圈足開始變得比較高,也繼承了五代初期有脣口的特徵。

"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能工巧匠之精華”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到宋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時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產瓷器的窯口逐漸減少,可隨後的宋瓷卻由衰轉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從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早期,瓷器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時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較矮的寬圈足,等開始往北宋過渡的時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麼規整了,處理的並不明顯,會給人有點模糊的感覺,但相同點是圈足同樣比較矮。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北宋早期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五代時期

這是五代時期的一件白瓷,可以看出來這是大碗兒,而且也有圈足,而上面那張是北宋早期的。

從五代時期往北宋早期過渡的這段時間,產出的瓷器都保留了脣口這個特徵,唯一是對於圈足的處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相比較而言其實五代時期處理的更好,而從五代過渡到宋代時處理的就比較朦朧和模糊了,所以延用的就是這種矮圈足。

等真正到了北宋早期,主流瓷器的圈足開始變得比較高,也繼承了五代初期有脣口的特徵。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進入北宋晚期,脣口開始逐漸消失,圈足也逐漸變矮。

隨著技術進步,胎壁修坯也越來越薄,胎質變得越來越細膩,釉也越來越通透,刻花也逐漸由寥寥幾筆粗線條過渡到比較精細的線條,簡單說就是工藝愈加趨於成熟。

而當時,景德鎮的瓷器主要呈現出這幾個特點:

一、薄如紙

因為工藝愈加成熟,胎壁的坯也修的特別薄,當時被稱為薄如紙。

"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能工巧匠之精華”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到宋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時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產瓷器的窯口逐漸減少,可隨後的宋瓷卻由衰轉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從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早期,瓷器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時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較矮的寬圈足,等開始往北宋過渡的時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麼規整了,處理的並不明顯,會給人有點模糊的感覺,但相同點是圈足同樣比較矮。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北宋早期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五代時期

這是五代時期的一件白瓷,可以看出來這是大碗兒,而且也有圈足,而上面那張是北宋早期的。

從五代時期往北宋早期過渡的這段時間,產出的瓷器都保留了脣口這個特徵,唯一是對於圈足的處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相比較而言其實五代時期處理的更好,而從五代過渡到宋代時處理的就比較朦朧和模糊了,所以延用的就是這種矮圈足。

等真正到了北宋早期,主流瓷器的圈足開始變得比較高,也繼承了五代初期有脣口的特徵。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進入北宋晚期,脣口開始逐漸消失,圈足也逐漸變矮。

隨著技術進步,胎壁修坯也越來越薄,胎質變得越來越細膩,釉也越來越通透,刻花也逐漸由寥寥幾筆粗線條過渡到比較精細的線條,簡單說就是工藝愈加趨於成熟。

而當時,景德鎮的瓷器主要呈現出這幾個特點:

一、薄如紙

因為工藝愈加成熟,胎壁的坯也修的特別薄,當時被稱為薄如紙。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有多薄呢? 當今景德鎮陶瓷最薄只有5毫米,最厚也不超過1釐米。

這種工藝相當複雜,難度係數也很大,所以這是景德鎮陶瓷遠超其他陶瓷的一大亮點。

二、聲如磬

得益於景德鎮優良的地理環境,出土的胎土品質極佳,加上技術的進步,當時燒製的瓷器胎質特別細膩,而敲擊瓷器的聲音就像樂器磬一樣悅耳動聽。

"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能工巧匠之精華”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到宋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時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產瓷器的窯口逐漸減少,可隨後的宋瓷卻由衰轉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從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早期,瓷器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時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較矮的寬圈足,等開始往北宋過渡的時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麼規整了,處理的並不明顯,會給人有點模糊的感覺,但相同點是圈足同樣比較矮。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北宋早期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五代時期

這是五代時期的一件白瓷,可以看出來這是大碗兒,而且也有圈足,而上面那張是北宋早期的。

從五代時期往北宋早期過渡的這段時間,產出的瓷器都保留了脣口這個特徵,唯一是對於圈足的處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相比較而言其實五代時期處理的更好,而從五代過渡到宋代時處理的就比較朦朧和模糊了,所以延用的就是這種矮圈足。

等真正到了北宋早期,主流瓷器的圈足開始變得比較高,也繼承了五代初期有脣口的特徵。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進入北宋晚期,脣口開始逐漸消失,圈足也逐漸變矮。

隨著技術進步,胎壁修坯也越來越薄,胎質變得越來越細膩,釉也越來越通透,刻花也逐漸由寥寥幾筆粗線條過渡到比較精細的線條,簡單說就是工藝愈加趨於成熟。

而當時,景德鎮的瓷器主要呈現出這幾個特點:

一、薄如紙

因為工藝愈加成熟,胎壁的坯也修的特別薄,當時被稱為薄如紙。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有多薄呢? 當今景德鎮陶瓷最薄只有5毫米,最厚也不超過1釐米。

這種工藝相當複雜,難度係數也很大,所以這是景德鎮陶瓷遠超其他陶瓷的一大亮點。

二、聲如磬

得益於景德鎮優良的地理環境,出土的胎土品質極佳,加上技術的進步,當時燒製的瓷器胎質特別細膩,而敲擊瓷器的聲音就像樂器磬一樣悅耳動聽。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這主要是因為胎裡面的氣孔少,所以呈現出細膩且堅硬的感覺,敲起來也就格外好聽,才被稱為聲如磬。

三、明如鏡

到了南宋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大批陶工由於生活所迫,紛紛背井離鄉南遷到江西湖南等地躲避戰火。

當時的景德鎮和之前的唐朝一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著天下陶工,開放包容的環境促進了來自不同地域之間的工匠們各種先進技術之間的融合。

"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能工巧匠之精華”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到宋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時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產瓷器的窯口逐漸減少,可隨後的宋瓷卻由衰轉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從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早期,瓷器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時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較矮的寬圈足,等開始往北宋過渡的時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麼規整了,處理的並不明顯,會給人有點模糊的感覺,但相同點是圈足同樣比較矮。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北宋早期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五代時期

這是五代時期的一件白瓷,可以看出來這是大碗兒,而且也有圈足,而上面那張是北宋早期的。

從五代時期往北宋早期過渡的這段時間,產出的瓷器都保留了脣口這個特徵,唯一是對於圈足的處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相比較而言其實五代時期處理的更好,而從五代過渡到宋代時處理的就比較朦朧和模糊了,所以延用的就是這種矮圈足。

等真正到了北宋早期,主流瓷器的圈足開始變得比較高,也繼承了五代初期有脣口的特徵。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進入北宋晚期,脣口開始逐漸消失,圈足也逐漸變矮。

隨著技術進步,胎壁修坯也越來越薄,胎質變得越來越細膩,釉也越來越通透,刻花也逐漸由寥寥幾筆粗線條過渡到比較精細的線條,簡單說就是工藝愈加趨於成熟。

而當時,景德鎮的瓷器主要呈現出這幾個特點:

一、薄如紙

因為工藝愈加成熟,胎壁的坯也修的特別薄,當時被稱為薄如紙。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有多薄呢? 當今景德鎮陶瓷最薄只有5毫米,最厚也不超過1釐米。

這種工藝相當複雜,難度係數也很大,所以這是景德鎮陶瓷遠超其他陶瓷的一大亮點。

二、聲如磬

得益於景德鎮優良的地理環境,出土的胎土品質極佳,加上技術的進步,當時燒製的瓷器胎質特別細膩,而敲擊瓷器的聲音就像樂器磬一樣悅耳動聽。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這主要是因為胎裡面的氣孔少,所以呈現出細膩且堅硬的感覺,敲起來也就格外好聽,才被稱為聲如磬。

三、明如鏡

到了南宋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大批陶工由於生活所迫,紛紛背井離鄉南遷到江西湖南等地躲避戰火。

當時的景德鎮和之前的唐朝一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著天下陶工,開放包容的環境促進了來自不同地域之間的工匠們各種先進技術之間的融合。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技術的融合讓造出來的釉越來越通透,瓷器的潤度越來越好,甚至可以達到反光的程度,只要人拿起來影子就會映照在瓷器上面,所以被稱為明如鏡。

四、白如玉

純淨的釉色是宋代人一直以來的追求,宋代的瓷器釉色經歷了兩個階段,北宋時期迷戀青白釉,南宋時期卻對綠色釉十分狂熱。

當時在民間,老百姓們都比較喜歡玉器,但玉器屬於管制物品,只有上層階級才有資格使用,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隨便使用玉器的。

"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能工巧匠之精華”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到宋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時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產瓷器的窯口逐漸減少,可隨後的宋瓷卻由衰轉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從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早期,瓷器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時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較矮的寬圈足,等開始往北宋過渡的時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麼規整了,處理的並不明顯,會給人有點模糊的感覺,但相同點是圈足同樣比較矮。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北宋早期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五代時期

這是五代時期的一件白瓷,可以看出來這是大碗兒,而且也有圈足,而上面那張是北宋早期的。

從五代時期往北宋早期過渡的這段時間,產出的瓷器都保留了脣口這個特徵,唯一是對於圈足的處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相比較而言其實五代時期處理的更好,而從五代過渡到宋代時處理的就比較朦朧和模糊了,所以延用的就是這種矮圈足。

等真正到了北宋早期,主流瓷器的圈足開始變得比較高,也繼承了五代初期有脣口的特徵。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進入北宋晚期,脣口開始逐漸消失,圈足也逐漸變矮。

隨著技術進步,胎壁修坯也越來越薄,胎質變得越來越細膩,釉也越來越通透,刻花也逐漸由寥寥幾筆粗線條過渡到比較精細的線條,簡單說就是工藝愈加趨於成熟。

而當時,景德鎮的瓷器主要呈現出這幾個特點:

一、薄如紙

因為工藝愈加成熟,胎壁的坯也修的特別薄,當時被稱為薄如紙。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有多薄呢? 當今景德鎮陶瓷最薄只有5毫米,最厚也不超過1釐米。

這種工藝相當複雜,難度係數也很大,所以這是景德鎮陶瓷遠超其他陶瓷的一大亮點。

二、聲如磬

得益於景德鎮優良的地理環境,出土的胎土品質極佳,加上技術的進步,當時燒製的瓷器胎質特別細膩,而敲擊瓷器的聲音就像樂器磬一樣悅耳動聽。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這主要是因為胎裡面的氣孔少,所以呈現出細膩且堅硬的感覺,敲起來也就格外好聽,才被稱為聲如磬。

三、明如鏡

到了南宋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大批陶工由於生活所迫,紛紛背井離鄉南遷到江西湖南等地躲避戰火。

當時的景德鎮和之前的唐朝一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著天下陶工,開放包容的環境促進了來自不同地域之間的工匠們各種先進技術之間的融合。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技術的融合讓造出來的釉越來越通透,瓷器的潤度越來越好,甚至可以達到反光的程度,只要人拿起來影子就會映照在瓷器上面,所以被稱為明如鏡。

四、白如玉

純淨的釉色是宋代人一直以來的追求,宋代的瓷器釉色經歷了兩個階段,北宋時期迷戀青白釉,南宋時期卻對綠色釉十分狂熱。

當時在民間,老百姓們都比較喜歡玉器,但玉器屬於管制物品,只有上層階級才有資格使用,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隨便使用玉器的。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但北宋時期的景德鎮卻產出了特別像玉的青白瓷,它的釉面摸起來十分舒服,給人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

而釉面屬於影青釉,青中泛白,白中閃青。當時和田玉的山料與籽料也都是青白色,所以很自然就讓人聯想到和田玉,當時就引起了巨大轟動。

因為符合當時的審美和老百姓的需求,這種瓷器非常受人們喜愛,被稱之為假玉器,被人稱為白如玉。

"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能工巧匠之精華”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到宋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時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產瓷器的窯口逐漸減少,可隨後的宋瓷卻由衰轉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從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早期,瓷器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時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較矮的寬圈足,等開始往北宋過渡的時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麼規整了,處理的並不明顯,會給人有點模糊的感覺,但相同點是圈足同樣比較矮。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北宋早期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五代時期

這是五代時期的一件白瓷,可以看出來這是大碗兒,而且也有圈足,而上面那張是北宋早期的。

從五代時期往北宋早期過渡的這段時間,產出的瓷器都保留了脣口這個特徵,唯一是對於圈足的處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相比較而言其實五代時期處理的更好,而從五代過渡到宋代時處理的就比較朦朧和模糊了,所以延用的就是這種矮圈足。

等真正到了北宋早期,主流瓷器的圈足開始變得比較高,也繼承了五代初期有脣口的特徵。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進入北宋晚期,脣口開始逐漸消失,圈足也逐漸變矮。

隨著技術進步,胎壁修坯也越來越薄,胎質變得越來越細膩,釉也越來越通透,刻花也逐漸由寥寥幾筆粗線條過渡到比較精細的線條,簡單說就是工藝愈加趨於成熟。

而當時,景德鎮的瓷器主要呈現出這幾個特點:

一、薄如紙

因為工藝愈加成熟,胎壁的坯也修的特別薄,當時被稱為薄如紙。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有多薄呢? 當今景德鎮陶瓷最薄只有5毫米,最厚也不超過1釐米。

這種工藝相當複雜,難度係數也很大,所以這是景德鎮陶瓷遠超其他陶瓷的一大亮點。

二、聲如磬

得益於景德鎮優良的地理環境,出土的胎土品質極佳,加上技術的進步,當時燒製的瓷器胎質特別細膩,而敲擊瓷器的聲音就像樂器磬一樣悅耳動聽。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這主要是因為胎裡面的氣孔少,所以呈現出細膩且堅硬的感覺,敲起來也就格外好聽,才被稱為聲如磬。

三、明如鏡

到了南宋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大批陶工由於生活所迫,紛紛背井離鄉南遷到江西湖南等地躲避戰火。

當時的景德鎮和之前的唐朝一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著天下陶工,開放包容的環境促進了來自不同地域之間的工匠們各種先進技術之間的融合。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技術的融合讓造出來的釉越來越通透,瓷器的潤度越來越好,甚至可以達到反光的程度,只要人拿起來影子就會映照在瓷器上面,所以被稱為明如鏡。

四、白如玉

純淨的釉色是宋代人一直以來的追求,宋代的瓷器釉色經歷了兩個階段,北宋時期迷戀青白釉,南宋時期卻對綠色釉十分狂熱。

當時在民間,老百姓們都比較喜歡玉器,但玉器屬於管制物品,只有上層階級才有資格使用,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隨便使用玉器的。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但北宋時期的景德鎮卻產出了特別像玉的青白瓷,它的釉面摸起來十分舒服,給人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

而釉面屬於影青釉,青中泛白,白中閃青。當時和田玉的山料與籽料也都是青白色,所以很自然就讓人聯想到和田玉,當時就引起了巨大轟動。

因為符合當時的審美和老百姓的需求,這種瓷器非常受人們喜愛,被稱之為假玉器,被人稱為白如玉。

看宋瓷?懂這4點就夠了

在當時,包括我們現在從考古資料來看,在內蒙古、廣東、海南這些地方都出土過這種影青瓷。

今天先講到這裡,喜歡請一定要記得點贊、收藏、關注喲。

如果你也對瓷器也感興趣,想免費學習鑑賞古物,可以加我VX號:jhcg007,進古物收藏鑑賞群。備註“頭條”。

裡面小白很多,大佬不少,群內歡迎古物鑑賞和學習,不歡迎廣告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