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唐王度飢封薺菜

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征路過曹妃甸時,糧草緊缺,是曹妃娘娘咬破手指,血濺海灘,海灘上長出了一片片黃蓿菜,讓軍隊度過了糧草危機。但是,那一年,李世民是春天來到的曹妃甸,而黃蓿菜要五六月份才生長的最旺,那麼,唐王的軍隊是靠什麼補給的糧草呢?

民間故事:唐王度飢封薺菜

在曹妃甸,春寒仍在料峭之時,便有一種野菜鑽出了嫩嫩的肥肥的嫩芽。這種野菜,葉能吃,根也能吃,被老百姓們稱為“小人蔘”。這種野菜和別的野菜不同,它早春生,早春開花,仲春落籽,落籽後,在秋天還長一茬。秋天,這種野菜長得比春天還綠比春天還大比春天還嫩,而且它還是宿根菜,秋天沒被吃掉的菜,第二年春天還會長出嫩芽,中間會頂著幾朵小小花骨朵,所以很好辨認哪棵是當年生,哪棵是二年生。這種野菜以前叫“救濟菜”,老百姓們習慣叫做“薺菜”。說起來這個名字還是唐王李世民給取的呢。

民間故事:唐王度飢封薺菜

那年春天,李世民帶著軍隊東征路過曹妃甸,糧草斷了頓,士兵們餓得面黃肌瘦,李世民急,曹嫻也發愁。這天,曹嫻拿著弓箭來到野外,那時的曹妃甸地廣人稀,所以野兔、野雞之類的野生動物比較多。曹嫻這走走,那看看,尋找著動物們的蹤跡,想看看能不能打到野兔或者野雞之類的給李世民改善改善生活。

曹嫻走著走著,忽然發現前面有一隻灰色的野兔,曹嫻連忙瞄準兔子搭弓射箭,誰知兔子跑得很快,曹嫻的箭射偏了!

兔子在前面跑,曹嫻在後面追。兔子跑到一條土溝裡,倏忽一下便不見了,曹嫻知道兔子肯定是鑽進了兔子窩。俗話說,狡兔三窟,曹嫻貓腰在土溝裡仔細地尋找著兔子洞。

忽然,曹嫻發現田埂上擁擁擠擠密密麻麻生長著不少小小的野菜,有的翠綠中帶著褐色,也有帶點黃色或者紫色,甚至紅色,看上去肥嫩嫩、水靈靈,在枯草叢中特別顯眼,很讓人想吃上一口。

曹嫻拔起一根,放進嘴裡嚼了嚼,甜甜的感覺。她乾脆不再找野兔了,挖了一籃子野菜回到營帳,用玉米麵蒸了一鍋糊糊菜,揭開鍋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曹嫻用筷子夾了一口想嚐嚐味道怎樣,沒想到又香又甜,真得太好吃了。

李世民聞到菜香,也走過來,只吃了一口,連聲說:“好吃,好吃!”

士兵們也圍過來,你一口我一口,不一會兒,一鍋野菜糊糊便吃光了。

原來野菜這麼好吃,有這麼好吃的野菜,還會發愁吃不飽肚子嗎?

於是,曹嫻便帶著士兵們去挖野菜。野菜成片成片地生長在曹妃甸的土地上,今天挖了明天有,明天挖了後天還會長出來,每天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又一片。曹嫻用野菜蒸麵糊糊,用野菜摻了海里的毛蝦包餃子,烙菜餅,放湯,涼拌,變著花樣的給士兵們改善伙食。

民間故事:唐王度飢封薺菜

士兵們靠吃野菜度過了春荒,李世民的軍隊才得以養精蓄銳,再一次踏上了東征的路途。這一次戰爭,持續了好幾個月,李世民帶領軍隊返程時,又一次回到了曹妃甸。

時值秋天,兵馬勞頓,糧草緊張,李世民是明君,不願驚擾老百姓,便帶領著士兵們去地裡撿秋,撿拾農民們落下的糧食。走在地裡,李世民想起春天曹嫻帶著士兵們挖野菜的情景,想起那好吃的野菜糊糊,野菜餃子,不禁開口說道:“野菜啊野菜,如果你不止春天長,秋天也長那該多好!”

民間故事:唐王度飢封薺菜

李世民是皇上,是真龍天子,他的話就是聖旨,菜神哪敢不從?於是菜神一揮袍袖,荒蕪的土地上又是一片野菜綠油油,而且比春天的還要綠還要大還要嫩。士兵們高興地歡呼起來,興高采烈地在地裡開始採挖野菜,有了野菜,他們再也不用發愁餓肚子了。

民間故事:唐王度飢封薺菜

李世民高興地說:“野菜啊野菜,你真懂朕的心思,沒想到這世間有及時雨,還有及時菜,你真是本王的救濟菜啊!”皇上的話就是金口玉言,於是人們便把這種野菜叫做救濟菜,叫著叫著便叫做了濟菜。後來,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方言土語的演變,救濟菜又叫成了薺菜。

民間故事:唐王度飢封薺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