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

"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夏天的暑氣算是真正結束。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古人將處暑節氣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一候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農作物成熟,“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總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

"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夏天的暑氣算是真正結束。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古人將處暑節氣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一候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農作物成熟,“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總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東漢《四民月令》有云:“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意思是說過了處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準備換季的衣服了。

處暑的氣候特點

01

氣溫下降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

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02

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03

秋老虎

中國民間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民間所稱的"秋老虎"。

“秋老虎”一般最高氣溫在33°C以上,並且持續酷熱好幾天。“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這個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每天一盆水洗澡。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堤防。”處暑後,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於寒夜晝暖,作物白天要吸收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稼成熟很快。但每當北風冷空逐漸氣影響中國時,若大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夏天的暑氣算是真正結束。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古人將處暑節氣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一候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農作物成熟,“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總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東漢《四民月令》有云:“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意思是說過了處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準備換季的衣服了。

處暑的氣候特點

01

氣溫下降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

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02

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03

秋老虎

中國民間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民間所稱的"秋老虎"。

“秋老虎”一般最高氣溫在33°C以上,並且持續酷熱好幾天。“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這個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每天一盆水洗澡。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堤防。”處暑後,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於寒夜晝暖,作物白天要吸收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稼成熟很快。但每當北風冷空逐漸氣影響中國時,若大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04

雷暴活動

華南、西南、華西。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於低緯度的暖溼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

進入9月,中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範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夏天的暑氣算是真正結束。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古人將處暑節氣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一候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農作物成熟,“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總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東漢《四民月令》有云:“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意思是說過了處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準備換季的衣服了。

處暑的氣候特點

01

氣溫下降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

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02

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03

秋老虎

中國民間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民間所稱的"秋老虎"。

“秋老虎”一般最高氣溫在33°C以上,並且持續酷熱好幾天。“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這個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每天一盆水洗澡。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堤防。”處暑後,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於寒夜晝暖,作物白天要吸收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稼成熟很快。但每當北風冷空逐漸氣影響中國時,若大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04

雷暴活動

華南、西南、華西。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於低緯度的暖溼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

進入9月,中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範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的民間習俗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夏天的暑氣算是真正結束。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古人將處暑節氣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一候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農作物成熟,“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總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東漢《四民月令》有云:“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意思是說過了處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準備換季的衣服了。

處暑的氣候特點

01

氣溫下降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

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02

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03

秋老虎

中國民間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民間所稱的"秋老虎"。

“秋老虎”一般最高氣溫在33°C以上,並且持續酷熱好幾天。“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這個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每天一盆水洗澡。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堤防。”處暑後,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於寒夜晝暖,作物白天要吸收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稼成熟很快。但每當北風冷空逐漸氣影響中國時,若大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04

雷暴活動

華南、西南、華西。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於低緯度的暖溼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

進入9月,中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範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的民間習俗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祈福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無錫太湖一年一度開捕的日子,也將在近期開啟。

"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夏天的暑氣算是真正結束。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古人將處暑節氣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一候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農作物成熟,“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總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東漢《四民月令》有云:“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意思是說過了處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準備換季的衣服了。

處暑的氣候特點

01

氣溫下降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

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02

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03

秋老虎

中國民間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民間所稱的"秋老虎"。

“秋老虎”一般最高氣溫在33°C以上,並且持續酷熱好幾天。“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這個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每天一盆水洗澡。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堤防。”處暑後,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於寒夜晝暖,作物白天要吸收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稼成熟很快。但每當北風冷空逐漸氣影響中國時,若大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04

雷暴活動

華南、西南、華西。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於低緯度的暖溼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

進入9月,中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範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的民間習俗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祈福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無錫太湖一年一度開捕的日子,也將在近期開啟。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太湖開捕

太湖漁業開捕儀式

處暑的養生事宜

1

飲食清淡,潤肺防燥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乾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同時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2

調整作息,緩解秋乏

此時期,天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3

早晚添衣,睡覺蓋被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雖然不宜急於增加衣服,但是秋天早晚氣候溫差大,早晨夜間外出要注意添加衣服,以保護陽氣。晚上就寢要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夏天的暑氣算是真正結束。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古人將處暑節氣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一候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農作物成熟,“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總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東漢《四民月令》有云:“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意思是說過了處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準備換季的衣服了。

處暑的氣候特點

01

氣溫下降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

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02

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03

秋老虎

中國民間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民間所稱的"秋老虎"。

“秋老虎”一般最高氣溫在33°C以上,並且持續酷熱好幾天。“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這個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每天一盆水洗澡。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堤防。”處暑後,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於寒夜晝暖,作物白天要吸收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稼成熟很快。但每當北風冷空逐漸氣影響中國時,若大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04

雷暴活動

華南、西南、華西。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於低緯度的暖溼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

進入9月,中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範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的民間習俗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祈福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無錫太湖一年一度開捕的日子,也將在近期開啟。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太湖開捕

太湖漁業開捕儀式

處暑的養生事宜

1

飲食清淡,潤肺防燥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乾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同時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2

調整作息,緩解秋乏

此時期,天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3

早晚添衣,睡覺蓋被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雖然不宜急於增加衣服,但是秋天早晚氣候溫差大,早晨夜間外出要注意添加衣服,以保護陽氣。晚上就寢要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萬家節氣,處暑無三日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部分內容摘自《時間之書》及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