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魯硯泛指山東境內所產的各種硯品,因山東古屬魯地故通稱‘魯硯’。明確提出‘魯硯’一詞在七十年代末,之前只有單個硯品名稱例如;‘紅絲硯’等,計有十三個品種遍佈 山東境內十餘個縣市區。一九七九年石可先生寫了《魯硯》、《魯硯譜》兩部專著。詳細記述和品評了山東各種硯品的歷史、產地、硯材質地,並明確提出了關於‘魯硯’藝術風格和今後的發展方向。

1、紅絲石硯

魯硯中質量最好、名氣最大的,當推紅絲硯。

紅絲石產於青州邵莊鎮黑山和臨朐老崖崮,兩地直線距離二十餘公里,產石色澤、質地極為相似,系同出一脈。

紅絲硯始產於何時還無定論,不過早在西晉張華所著的《博物志》中,就已有“天下硯品四十有餘,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的記載,由此可見紅絲硯至今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到唐時,紅絲硯的盛名更是如日中天。當時公認的四大名硯依次是紅絲硯、端硯、歙硯、澄泥硯。唐柳公權、唐彥猷、蘇易簡,宋歐陽修等均甚重此石。宋代北海郡侯大文學家唐詢把全國十五種名硯排列了順序,以紅絲石列第一,端石列第二,歙石列第三。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鑑寶>欄目中一方唐代紅絲硯)

到了宋代後期,因紅絲石產量極少,退出四大名硯之列,人們以產於甘肅的洮河硯補入,四大名硯即成為端觀、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並一直延續至今。

隨著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繁榮發展,恢復、開發黑山紅絲石逐漸得到青州市政府部門及企業界、收藏界的普遍重視。2008年,青州市在黑山挖出了好石頭,總算見到了優質黑山紅絲石真貌,此刻方知唐人之讚譽不謬,“青州紅絲石第一”之言不妄。黑山紅絲硯被重新挖掘試製,名聲大振,加之老崖崮紅絲硯多年投放市場打下基礎,青州紅絲硯兩大名坑之石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2011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文房協會特授予青州市“中國紅絲硯之鄉”稱號,授予臨朐縣“中國紅絲硯文化產業發展基地”稱號,青州紅絲硯經幾代人四十年的努力,終於重振昔日輝煌。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青州黑山老坑 隨形硯

(青州紅絲硯藝術館館藏)

色彩之美是青州紅絲硯一大特色。其色以紫、紅、黃為主,其中有紫紅、大紅、胭脂紅、朱膘紅、曙紅、硃砂紅,還有些難以描述的紅。各色又各具特點,令人欣賞不已。如紫紅,色如紫檀,又似豬肝,又若紫砂壺,深沉古韻,質樸典雅。丹霞紅,猶如旭日東昇,丹霞滿天,給人以朝氣蓬勃之感。而柿黃色,則似漫山柿黃,秋色盈目,令人遐思無限。色若丹霞,如旭日東昇,霞光溢彩,尤為奪目。色為硯賦美,色為硯增韻,色為青州紅絲硯平添天趣,鑑賞硯之色彩亦須重視之。石質細膩、緻密而堅實,手拭如膏,質堅且細潤,叩之其聲清脆。用它製成的硯臺不漬墨,發墨如油,墨色如漆,不損筆毫,貯水不耗,覆之以匣,墨色數日不幹。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臨朐紅絲硯 太陽硯

(青州紅絲硯藝術館館藏)

2、淄硯

淄硯又稱金星硯,因產于山東淄博市的淄川而得名,在歷史上也稱作淄川硯、淄州硯或淄石硯。

淄硯始於唐宋之際,已有近千年歷史。在宋代已享有盛譽。詩人陸游在《蠻溪硯銘》中載:“龍尾之群,淄韞玉之伯仲也”。唐彥猷的《硯錄》說:“淄石可與端歙相上下”。明人餘懷的《硯林》記載:“宋熙寧中尚淄硯,神宗擇其佳者賜司馬溫公”,是說宋神宗選擇優質淄硯,用以獎勵完成《資治通鑑》編著任務的司馬光,可見淄硯當時之身價。

淄硯中較名貴者有金雀山的韞玉、金星、淄川梓桐山青金石三種。韞玉、金星產於博山北庵上村的“淄硯石坑”,後因得石極難而荒廢。新石多采自地表,與過去自洞內所採硯石差異頗多,已無多采者。淄川梓桐山青金石,因宋范仲淹曾取石刻硯之故又多稱為“範公石”。此硯初用料於羅村緊鄰的對松山石,後順石脈查尋,延於羅村東北二華里處的洞子溝,自清代至今不斷有硯石開採。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淄石淌池硯 制硯:姜書璞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藏)

3、金星石硯(羲之石硯)

金星石硯產於費縣與臨沂縣交界處的費縣劉莊鄉岐山東坡的岐山寺附近,採石處位於溪水下約十米。

金星石上有金星佈列,以其製成的石硯似無月天空繁星點綴,故稱“金星硯”。又因其產地臨沂是東晉書聖王羲之的故鄉琅琊郡,故名“羲之石”,亦稱“羲之鄉硯”。又因王羲之在當時曾官至“右軍將軍”,有“王右軍”之稱,於是“羲之硯”及他所用的其它硯臺均稱“右軍硯”。又因臨沂為古榔琊郡,又被稱為“榔琊硯”。無疑,王羲之本人特別酪愛金星石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出任平原太守時,亦曾搜尋這種石硯。

該石質細溫柔如玉,著手生潤,握之如脂,滴水不幹,寒不結冰,磨墨無聲,扣之有聲,研墨頗利,墨汁泛光,毫不損毛。即使在酷暑炎熱中墨汁也不易乾涸。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在信札中稱讚金星硯說:“石黑如漆,溫潤如玉,金星遍佈,有大如豆者,細緻發墨,叩之有金聲,制硯上品也。”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金石硯 制硯:姜書璞

(青州紅絲硯藝術館館藏)

4、燕子石硯

燕子石又名“蝙蝠石”,產於萊蕪市和沂蒙山區費縣,以前者質地更好。

燕子石制硯已有悠久的歷史。明、清時代即有此工藝,稱燕石硯為“多福硯”“鴻福硯”。

燕子石是5億年前三葉蟲形成的化石。因三葉蟲的形狀似燕,又像蝙蝠而得名。由於特定的地理條件,使三葉蟲保持了生命最後一瞬間的美好姿態,鑲嵌在黃綠沉積岩裡,似燕競飛,躍然紛呈。所以,它不僅是研究地球演變史和生物進化史的寶貴實物資料,而且溫潤如玉,色澤光潔,耐磨下墨,自然古樸,獨具天趣,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與觀賞價值。用燕子石製作的燕子石硯,保潮耐涸,易於發墨。清《西清硯譜》將其列為眾硯之首。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雛燕展翅” 制硯:姜書璞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藏)

5、徐公石硯

徐公石產於王羲之的故鄉臨沂市沂南縣與費縣的交界處,沂南縣青砣鄉徐公店硯臺溝。用它製成的硯臺稱“徐公石硯”或“徐公硯”,又名羲之硯。

徐公石呈石餅狀,直徑大者尺餘,小者二、三寸,厚約三、四寸,顏色多種多樣,有蟹蓋青、鱔魚黃、沉綠、生褐、紺青、橘紅、茶葉末色等。硯材周邊有石乳狀、縱橫交錯、變幻無窮的石紋。

徐公石每塊都是天然獨立成型的。由於億萬年地下水的沖刷,使它的四周形成了優美的橫豎紋理。所以硯工在制硯時都儘量保持它天然的形狀,稍加雕琢而成。因此每方徐公硯的四周都可見到億萬年風化水蝕的紋理,使你感受到滄桑的鉅變。因此,自然天成乃羲之硯的最大特點、最大優勢,人們稱之為“天下自然第一硯”。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徐公天然硯 制硯:姜書璞

(青州紅絲硯藝術館館藏)

6、尼山石硯

尼山硯,因產於曲阜城東南約30公里的孔子誕生地尼山而得名。以尼山石制硯,清乾隆年間已有記載。

尼山硯石,呈藍灰、土黃、薑黃色,屬泥質石灰岩,石質精膩,撫之生潤,上有疏密不勻的青黑色松花紋。製成硯臺,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

尼山石制硯,佳石難得。尼山雖為石山,但只有深層的柑黃色石,堅細溫潤,不滲水,不漬墨,發墨有光,才可制硯。所以,到乾隆年間尼山硯已“近無用者”。

可喜的是20世紀80年代初,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和曲阜工藝美術廠在尼山五老峰下找到了新坑石,是尼山石的上品,而且儲量較豐。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尼山硯 制硯:姜書璞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藏)

7、砣磯硯

砣磯硯,又名登石硯、雪浪金星硯,金星雪浪硯。

硯石產於砣磯島磨石嘴村西北部懸崖下的山泉水眼處。砣磯島原名鼉磯島、駝基島,位於山東蓬萊縣北長山列島中,今屬長島縣砣磯鄉所轄。

砣磯硯始於北宋熙寧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自硯問世以來,就被收藏家視為瑰寶,只因採石艱難,存世不多。《唐錄》中稱砣磯石“色青墨,羅紋金星,甚發墨,全類歙而紋理不如”。佚名《硯品》:“宋時即以鼉磯石琢以為硯,色青黑,質堅細,下墨甚利,其有金星雪浪紋者最佳,極不易得。”

砣磯石含有微量自然銅,如金屑撒石上,閃耀發光,即所謂金星。石的母體黑中略呈紺青、灰綠色,加工雕刻成硯後,其色澤如漆,群星閃閃,宛如無月星空,有各種不同的雪浪紋,小如秋水微波,大如雪浪滾滾,又似地上雪浪滾滾,驚濤拍岸。該硯抗戰時期停產,20世紀80年代又開始生產,但產量甚少。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鼉”硯 制硯:姜書璞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藏)

8、紫金石硯

紫金石硯出自山東臨朐。清乾隆皇帝在戊戌年(1778)夏,在紫金石太平有象硯上御題:“紫金石臨朐產,起墨益毫,略次端歙,刻作太平,稱有象斯之,未信敢心寬。”把此硯列在欽定西清硯譜卷二十三,足見乾隆對紫金硯的鐘愛。唐詢《硯譜》:“紫金石硯最下層者潤澤,發墨不殊端、歙硯。”傳世之物有一方元大都(今北京)遺址中出土的紫金石硯,色澤為紫,有米芾銘文:“此琅野紫金石制,在諾石之上,皆以為端,非也。無章。”《硯譜》中又說:“青州紫金石,狀類端州西坑石,發墨過之。”可見這是一種與端溪名坑相近的佳石。

紫金石硯始於唐,宋之後逐漸湮沒,實物流傳甚少,現在,山東臨朐當地所產的紫綠相間的硯材稱之為紫金硯,並非歷史所述“紫金硯”,劉克唐《魯硯的鑑別與欣賞》一書,將該市暫定為臨朐冰紋石。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宋元章鳳字形紫金硯

(首都博物館館藏)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宋代紫金硯

(青州紅絲硯藝術館館藏)

9、田橫石硯

田橫島即秦初齊國五百壯士殉身處。島在即墨縣城東五十公里的海中,距陸地十餘華里。上產硯石制硯,名田橫硯。

田橫硯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清末民初尚有生產,主要銷售膠東一帶,至今尚有流傳。清《即墨縣誌》稱:“田橫石質堅,色黑如墨,少有文彩,偶見金星。以其制硯,下墨頗利。”清末民間製成的田橫石硯多為長方形,硯額刻有梅、蓮等浮雕,也有無雕飾的“墨海”等。硯石產於島西南隅近海處,沒於海底下層稱水巖,石質溫潤不幹燥,質密色黑,也有帶金星的,映日可見,下墨頗利,發墨有光,制硯甚實用。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圖片來源:網絡)

10、柘(zhè)硯

柘硯,即魯柘澄泥硯。產地在山東泗水縣西北柘溝鎮,柘溝河經此南流注入泗水,當地產赤土,用以制硯,故名“柘硯”。柘硯在宋代已很著名。有些刻有「魯柘硯」銘文的澄泥硯,也是當地的產品。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圖片來源:網絡)

11、青州石末硯

青州石末硯為瓦硯,唐宋時期燒製於青州、濰州,隨著石制硯的發展應用,宋朝末石末硯逐漸停止燒製,故流傳於世的青州石末硯極為罕見。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紅絲春秋·品硯說硯」魯硯品種知多少


唐代萁形石末硯

(青州紅絲硯藝術館館藏)

魯硯還有龜石硯(臨朐縣辛寨鄉)、溫石硯(即墨縣馬山洪陽河底)、薛南山石硯(臨沂城西薛南山北麓王家村北或蒼山縣大促鄉)、浮萊山石硯(莒縣城西約10公里)、鶴山石硯(寧陽縣西北鶴山)、木魚石硯(濟南)、成州慄亭石硯(成邑)、木紋石硯(費縣許家崖鄉)、土瑪瑙石(沂州)、泰山奇石硯等。

在魯硯製作傳承過程中,藝人充分運用和發揮各種硯材的色紋、形態等方面的自然特點,因材施藝、寓粗巧於簡樸,逐漸形成了巧用天工、簡樸大方、文化底蘊豐厚、藝術風格鮮明等特色,“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在硯林中不斷創新的輝煌。近年來,魯硯製作中湧現的《聽竹硯》、《黃河情硯》、《甲骨硯》、《相思硯》,鬼斧神工,技壓群芳,享譽國內外硯壇。其中的《聽竹硯》作為國禮贈送來華訪問的明仁天皇;《相思硯》等三件(套)硯作被評為國家工藝美術珍品;“唐詩三百硯”開創了中國大型系列硯文化的先河,讓人一飽硯福。1978年魯硯第一次進京展出,當代學者趙樸初、畫家李苦禪、書法家馬千里等人紛紛題辭祝賀。1979年在廣交會和日本東京舉行的魯硯藝術展產生轟動,並開始出口日本、東南亞等地,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硯文化愛好者珍重和收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