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法式善銘蟲蛀仔石端硯


第三,“掂其重”


用手掂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一方硯,重得好,輕者差。(有種挑柚子的既視感,哈哈哈)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法式善銘蟲蛀仔石端硯


第三,“掂其重”


用手掂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一方硯,重得好,輕者差。(有種挑柚子的既視感,哈哈哈)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文徵明款端石隨形硯


第四,“聽其聲”


將硯用五指託空,輕輕敲擊,或用另手指輕彈,歙硯以具有清脆的“鏜鏜鏜”金屬聲者為佳,而端硯則以竹木之聲為好,如果發出金屬聲,那便是下品了;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法式善銘蟲蛀仔石端硯


第三,“掂其重”


用手掂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一方硯,重得好,輕者差。(有種挑柚子的既視感,哈哈哈)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文徵明款端石隨形硯


第四,“聽其聲”


將硯用五指託空,輕輕敲擊,或用另手指輕彈,歙硯以具有清脆的“鏜鏜鏜”金屬聲者為佳,而端硯則以竹木之聲為好,如果發出金屬聲,那便是下品了;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紫檀嵌玉盒端硯


第五,“洗其墨”


這裡指的是把硯臺上的磨痕洗掉,還原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楚硯臺是否有損傷或者修補過的痕跡。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法式善銘蟲蛀仔石端硯


第三,“掂其重”


用手掂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一方硯,重得好,輕者差。(有種挑柚子的既視感,哈哈哈)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文徵明款端石隨形硯


第四,“聽其聲”


將硯用五指託空,輕輕敲擊,或用另手指輕彈,歙硯以具有清脆的“鏜鏜鏜”金屬聲者為佳,而端硯則以竹木之聲為好,如果發出金屬聲,那便是下品了;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紫檀嵌玉盒端硯


第五,“洗其墨”


這裡指的是把硯臺上的磨痕洗掉,還原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楚硯臺是否有損傷或者修補過的痕跡。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葉公綽銘紅絲石硯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法式善銘蟲蛀仔石端硯


第三,“掂其重”


用手掂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一方硯,重得好,輕者差。(有種挑柚子的既視感,哈哈哈)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文徵明款端石隨形硯


第四,“聽其聲”


將硯用五指託空,輕輕敲擊,或用另手指輕彈,歙硯以具有清脆的“鏜鏜鏜”金屬聲者為佳,而端硯則以竹木之聲為好,如果發出金屬聲,那便是下品了;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紫檀嵌玉盒端硯


第五,“洗其墨”


這裡指的是把硯臺上的磨痕洗掉,還原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楚硯臺是否有損傷或者修補過的痕跡。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葉公綽銘紅絲石硯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明-清 各式硯材暖硯四方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法式善銘蟲蛀仔石端硯


第三,“掂其重”


用手掂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一方硯,重得好,輕者差。(有種挑柚子的既視感,哈哈哈)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文徵明款端石隨形硯


第四,“聽其聲”


將硯用五指託空,輕輕敲擊,或用另手指輕彈,歙硯以具有清脆的“鏜鏜鏜”金屬聲者為佳,而端硯則以竹木之聲為好,如果發出金屬聲,那便是下品了;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紫檀嵌玉盒端硯


第五,“洗其墨”


這裡指的是把硯臺上的磨痕洗掉,還原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楚硯臺是否有損傷或者修補過的痕跡。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葉公綽銘紅絲石硯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明-清 各式硯材暖硯四方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清 荷塘清趣端硯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法式善銘蟲蛀仔石端硯


第三,“掂其重”


用手掂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一方硯,重得好,輕者差。(有種挑柚子的既視感,哈哈哈)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文徵明款端石隨形硯


第四,“聽其聲”


將硯用五指託空,輕輕敲擊,或用另手指輕彈,歙硯以具有清脆的“鏜鏜鏜”金屬聲者為佳,而端硯則以竹木之聲為好,如果發出金屬聲,那便是下品了;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紫檀嵌玉盒端硯


第五,“洗其墨”


這裡指的是把硯臺上的磨痕洗掉,還原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楚硯臺是否有損傷或者修補過的痕跡。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葉公綽銘紅絲石硯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明-清 各式硯材暖硯四方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清 荷塘清趣端硯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荷葉形硯


硯臺,對於練字而言,不僅方便,也是儀式所在、心境所在,自古文人多愛硯,甚至有“愛硯如妾”的比喻。現代人倒墨用硯,但比較講究的人以及很多書法高手,還是選擇研墨寫字,墨色效果更佳,還能享受研磨發墨之過程。

那麼一方好的硯臺,我們應該怎麼去保養呢?有什麼忌諱的呢?這裡我們也來說幾點


1、忌高溫。


很多新硯臺,表面用石蠟或者油保養,第一次使用時注意除蠟或者除油,很簡答,用溫水放入少量洗潔精清洗即可。切勿高溫暴晒,更不能用開水澆燙、清洗。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法式善銘蟲蛀仔石端硯


第三,“掂其重”


用手掂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一方硯,重得好,輕者差。(有種挑柚子的既視感,哈哈哈)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文徵明款端石隨形硯


第四,“聽其聲”


將硯用五指託空,輕輕敲擊,或用另手指輕彈,歙硯以具有清脆的“鏜鏜鏜”金屬聲者為佳,而端硯則以竹木之聲為好,如果發出金屬聲,那便是下品了;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紫檀嵌玉盒端硯


第五,“洗其墨”


這裡指的是把硯臺上的磨痕洗掉,還原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楚硯臺是否有損傷或者修補過的痕跡。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葉公綽銘紅絲石硯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明-清 各式硯材暖硯四方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清 荷塘清趣端硯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荷葉形硯


硯臺,對於練字而言,不僅方便,也是儀式所在、心境所在,自古文人多愛硯,甚至有“愛硯如妾”的比喻。現代人倒墨用硯,但比較講究的人以及很多書法高手,還是選擇研墨寫字,墨色效果更佳,還能享受研磨發墨之過程。

那麼一方好的硯臺,我們應該怎麼去保養呢?有什麼忌諱的呢?這裡我們也來說幾點


1、忌高溫。


很多新硯臺,表面用石蠟或者油保養,第一次使用時注意除蠟或者除油,很簡答,用溫水放入少量洗潔精清洗即可。切勿高溫暴晒,更不能用開水澆燙、清洗。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2、忌墨垢。


除非是有意製作隔夜宿墨,否則當日使用當日洗淨,而且是必須將殘墨垢滌去,切勿使之凝於硯膛。否則既妨礙下次研磨,又會傷害筆毫、硯面。


3、研墨要由輕到重。


新墨塊稜角分明,初用新墨開始要輕輕研磨,墨粉散開開始發墨時可稍微用力。如果一開始就用力,新墨很容易傷到硯。研墨時,儘量用小壺滴清水在硯臺表面,再用墨碇研磨,注意別用熱水,傷潤損。


"

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硯臺,伴隨著筆、墨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筆的實用性,到後來集功用、雕刻、書畫等於一身,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不斷線的社會文化風尚,延綿至今。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天津博物館藏“唐白釉辟雍硯”。

漢代


不僅僅為實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設計,並雕刻有圖案;硯材根據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相繼出現了銅硯、銀硯、陶硯、木胎漆沙硯……


魏晉隋唐

文教發達,開始流行圓形青瓷硯,並且在三、四足硯的基礎上出現了多足硯,最獨特的當屬“辟雍硯”,寓意高雅,創造了這類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託、材質細膩的經典硯臺形制。


唐朝

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稜形、長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硯的形制也很特別,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頭方足、圓頭圓足和圓頭方足三種。


宋代

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用,形制比唐代豐富。

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是硯材還是做工,均達到了一定高度,山東的紅絲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西的澄泥硯成為四大名硯,響徹大江南北。

至宋後期,紅絲硯停產不出,甘肅的洮河硯進入四大名硯之列,端硯躋身名硯之首。


明清時期

硯臺實用性降低,工藝性增強,雕工華美精湛,體型較為碩大。硯材也日益豐富,明代時曾出現過化石硯,清朝曾以鐵、漆、砂、玉等制硯。這一時期,賞硯、藏硯之風遠遠超過宋代。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百一柱端硯”



對硯臺的收藏,自古就有。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嗜硯、藏硯、編硯譜、著硯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別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權;宋代歐陽修、米芾、蘇東坡、陸游;清代朱彝尊、高鳳翰、紀昀等,他們的《論硯》、《硯譜》、《硯史》、《研評》、《硯錄》、《說硯》、《閱微草堂硯譜》等影響深遠。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程以藩制歙石硯


在文人藏者看來,硯既是實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硯作為一種收藏,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為之。眼力來自於實踐,學養決定硯識。硯者研也,拋開文字學上的“硯”、“研”相通,硯亦可稱為硯學,涉及材質、雕刻、美術、書法、民俗、文學、文化、歷史等諸方面,實難兼通。


所以不論你是自己用還是收藏或者送禮,鑑別一方硯臺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硯臺我們也得用上我們的感官:看、摸、掂、聽、洗5個方面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陳端友款、吳昌碩銘太平有象硯


首先,“看其材”


主要看硯臺的材質、品相、工藝以及銘文等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仿唐八稜澄泥硯


第二,“摸其身”


好的硯臺,用手撫摸,會給人以潤滑細膩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膚。另外,好的硯臺還會給人以冰涼之感;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法式善銘蟲蛀仔石端硯


第三,“掂其重”


用手掂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一方硯,重得好,輕者差。(有種挑柚子的既視感,哈哈哈)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文徵明款端石隨形硯


第四,“聽其聲”


將硯用五指託空,輕輕敲擊,或用另手指輕彈,歙硯以具有清脆的“鏜鏜鏜”金屬聲者為佳,而端硯則以竹木之聲為好,如果發出金屬聲,那便是下品了;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紫檀嵌玉盒端硯


第五,“洗其墨”


這裡指的是把硯臺上的磨痕洗掉,還原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楚硯臺是否有損傷或者修補過的痕跡。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葉公綽銘紅絲石硯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明-清 各式硯材暖硯四方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清 荷塘清趣端硯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荷葉形硯


硯臺,對於練字而言,不僅方便,也是儀式所在、心境所在,自古文人多愛硯,甚至有“愛硯如妾”的比喻。現代人倒墨用硯,但比較講究的人以及很多書法高手,還是選擇研墨寫字,墨色效果更佳,還能享受研磨發墨之過程。

那麼一方好的硯臺,我們應該怎麼去保養呢?有什麼忌諱的呢?這裡我們也來說幾點


1、忌高溫。


很多新硯臺,表面用石蠟或者油保養,第一次使用時注意除蠟或者除油,很簡答,用溫水放入少量洗潔精清洗即可。切勿高溫暴晒,更不能用開水澆燙、清洗。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2、忌墨垢。


除非是有意製作隔夜宿墨,否則當日使用當日洗淨,而且是必須將殘墨垢滌去,切勿使之凝於硯膛。否則既妨礙下次研磨,又會傷害筆毫、硯面。


3、研墨要由輕到重。


新墨塊稜角分明,初用新墨開始要輕輕研磨,墨粉散開開始發墨時可稍微用力。如果一開始就用力,新墨很容易傷到硯。研墨時,儘量用小壺滴清水在硯臺表面,再用墨碇研磨,注意別用熱水,傷潤損。


知曉硯臺的5大挑選、5個禁忌、11條保養方式,再也不擔心買硯臺啦


4、忌墨塊粘連。


研墨之後,即須將墨塊取出,不要一直放在泡中,否則墨與硯膠黏難脫,易損硯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別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潤之,將墨在原處旋轉,待其鬆脫後再取出。


5、忌長期乾燥。


如果是名貴的硯臺,不宜缺水,硯也需要滋潤,平時需要每日換清水貯之,以前的人叫做「養研」,至少不宜長時間乾燥。

那麼如何保養呢?

1、洗硯

凡使用過的硯臺,最好每天清洗,就像每天洗臉一樣。古人還說過“寧可三日不洗臉,不可一日不洗硯”。清洗時最好能用柔軟的海綿清洗,不要用太硬的東西,以免損傷硯質。另外,洗硯時一定要小心謹慎,盛水的器具最好用木盆,如果在水泥盆或者瓷盆中清洗,很容易將硯臺碰傷。


2、不用宿墨

儘量每天新鮮,這樣做是為了不讓宿墨傷硯質,同時也能呈現最好的墨色。磨好的墨汁若放到第二天或更長的時間才使用,墨汁有膠性,會因天氣影響而不同程度的發生變化,墨色漸灰暗。


3、不常用的硯臺要保持乾淨

硯要經常保養它,才會容光煥發,若是冷落了它,就不會給你好臉色看的,可以避免碰撞損傷,也可以防止灰塵。


4、不要放在陽光下暴晒

端硯忌常置於陽光照射的地方,或者暴露在乾燥的空間,這樣會使硯石逐漸失去滋潤,會出現乾燥、爆裂等情況,使研磨出來的墨亦相對減弱甚至失去原有的優點。

另外,儘量不要讓硯臺和金屬、玻璃器物有“親密接觸”的機會,因為這些硬器物很容易把硯臺刮傷。


5、形成“包漿”

經常在手上把玩,擦拭的硯臺,表面會變得更平滑,如小兒肌膚般油潤光澤,形成“包漿”。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頻繁,“包漿”也會愈加明顯。


6、如何退蠟

硯廠的硯臺在出售之前大部分已上蠟保養。客戶購買回去以後,可用1000號以上的水砂紙溼水打磨一下硯堂,先把蠟退去,再使用,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為“砂紙法”吧。

除了砂紙,另一種退蠟的方法是用杉木燒成木炭粉末沾水,以毛刷磨硯堂數遍,然後清水洗淨。因相對麻煩,所以一般較少使用這種方法。


7、養硯的一種簡單的方法是“水養”

“水養”就是把硯臺放在水裡,保持滋潤。特別是老坑,未開採出來之前常年水浸,石質非常滋潤,出土之後就開始風化了,所以水養是一種不錯的好方法。

有些朋友採用這種方法時,發現硯臺浸水的地方出現了白點,洗也洗不去,原因是硯臺上的蠟未退清,若已經出現了白點,也可用“砂紙法”搞定。


8、長期不用需上蠟保養

當硯臺長期不使用時,可用上蠟的方法對其進行保養。可以防止風化,使端硯的美麗珍貴石品花紋可以清晰呈現。


9、硯臺如何上蠟


準備工具:舊牙刷一支,白蠟燭一支(最好能有黃油蠟),吹風筒一個(800W以上),乾淨的不掉毛的布一條。

先用吹風筒把硯臺加熱,邊加熱邊把蠟擦在上面,直到石頭的熱度可以把蠟溶化,若原本已有蠟在硯上面,只需讓蠟重新溶解後,用布輕輕擦拭即可,邊角或雕花等難以用布擦到的地方,可用舊牙刷搞定。

將蠟塗抹於硯臺四周,而將蠟塗在硯堂磨墨的部分是最不可取的。

上完蠟後不能馬上放回盒子裡面去,得讓硯臺涼了再放回去,並且注意不要放在潮溼的地方,這樣就不會容易發黴了。


10、硯使用久了會出現“磨光”,“鈍”,“失鋒”現象

原因有兩個,一是硯臺使用前沒有退蠟,或是退蠟不清。二是墨的質量不好,長期積聚的墨油留在硯堂,影響發墨。

對付這種情況,最簡單的也是上面所說的“砂紙法”。墨的長期使用會對硯堂有一定的侵蝕、損壞,會變得不平,有劃傷的痕跡,影響使用,這時也可以用“砂紙法”,使硯臺恢復如初。

11、如何研磨

研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大圓圈式,一種是上下拉鋸式,可看個人喜好。


此外,不要用不乾淨的水,茶水和熱開水研墨,會影響效果。


以上就是我們對於硯臺的挑選、禁忌和保養方式的概述。你都學會了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