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收藏界新寵


(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

歷史悠久的四寶之手

所謂“筆佳十美警世,墨香百里可聞,紙優千年不變,硯固萬代同輝”。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首,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集詩、書、畫、雕刻、地域民俗於一身的藝術價值,廣受世人讚譽,為歷代文人雅士及收藏家珍玩藏品之上選。

硯,歷史悠久,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中出世的硯,是迄今發現我國最早的書寫硯,距今2000餘年。端石、歙石等著名硯材出現於唐代。產於廣東肇慶的端硯、產於安徽歙縣和江西婺源的歙硯(石材主要產於今江西省婺源縣,婺源縣唐代屬於歙州)、產於甘肅南部的洮硯、產於河南靈寶、山西新絳的澄泥硯稱為我國四大名硯(另一說是產于山東青州的紅絲硯為四大名硯之一,紅絲硯老坑石採盡,才被澄泥硯替換。)也在唐宋時出現。硯臺的材料豐富多彩,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礬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文人之所以尊石為珍,主要取其“發墨、潤筆之優勢”,再加上硯石儲量大、易雕刻、石品豐富等因素。至今已發現的中華硯石,名見經傳的有100多種。

文人墨客的“人生一樂”

硯,除實用價值外,還有它的文化屬性,玩硯的趣味更在於鑑賞。

首先是賞硯。所用石材五色紛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硯。所以制硯講究石材,所謂“孩兒面、美人肌”,就是指硯石材的溫潤可人。石材因產地不同,甚至出產坑口不同都會造成色質差異。紫端石的瑞氣、黑歙石的玄遠、綠洮石的奇幽,紅絲硯的炫目,七彩的石材造就七彩的硯,也是自然給人類的饋贈。

再說品硯,應從朝代、做工和造型來區分。蟠螭漢硯之氣勢,雙足唐箕之開張,宋式抄手之溫文,明人玉堂之洗練,每個朝代的硯都各有氣象。宮廷用硯製作精工又與民間的樸拙相對應。材質溫潤的硯暗喻君子之德,方形喻秉性剛烈,圓形喻內涵圓融,石眼(自然生長在硯石上猶如眼睛一樣的“石核”)青白比世態炎涼,秦磚漢瓦懷興亡之思。在文房四寶中,惟有硯具有“傳萬世而不朽,歷劫難而如常,留千年而永存”的特性。所以,硯是文人逸士寄情託志的最佳載體和信物,這也正是歷代文人士大夫鍾情於硯的根本原因。晚明名士陳繼儒說:“文人之有硯,猶沒人之有境也,一生之中,最相親傍。”文人筆耕,以硯為田。可見硯維繫著讀書人的生存、寄託著讀書人的夢想,所以“筆耕精良”,被文人墨客看作“人生一樂”。由於文人愛硯,以硯寄情、以硯抒懷、以硯言志,使硯從單純的書寫工具變身為別具一格的藝術品,這也使硯成為收藏家們爭相竟求的文房首寶。

硯,收藏界新寵


(清,餘甸端石青花硯)


硯,收藏界新寵


(清,餘甸端石青花硯拓片)

一落千丈的硯價

當然,無論在朝之士夫官宦,在野之文人墨客,在市之儒商巨賈,一生所用,多不過一二硯而已;但因古代硯的使用及收藏主體——文人士大夫群體,數量龐大,所以文人玩硯的規模自然可觀。市場有需求,奇貨可居。於是,藏家爭相抬價,在唐宋時代,價值萬金、數萬金的硯,亦常有之。宋代大書法家、大藏硯家米芾能以一座小小的硯山(小型觀賞硯)換得一所晉唐名宅,也就絲毫不足為奇了。

然而,為何當今的古硯相較古代價值一落千丈呢?

早在民國時,收藏家趙如珍就在《古玩指南》中說:“在唐、宋之時,千百金之硯,比比皆是,甚至萬金、數萬金一方之硯者,亦所恆有;元明相承,價格日升,直至晚清,硯價仍保持其歷來之平衡。乃至清末,變法維新,西洋文化東來,不用毛筆者,亦可在社會上佔重要地位。”的那是,民國以降硯臺逐漸失去原有地位,《古玩指南》記載“在以前五百兩者,今最多不過五百元。”“元”與過去的“兩”相比,跌價很多。主要原因是國人用毛筆寫字漸漸減少,硯也失去了原有的實用價值。近代以來硯的式微,其原因是西洋人不識貨、不重視,因為古玩市場的定價權操在西洋人之手。這固然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墨盒及硬筆的出現等也對硯造成重大沖擊。在當代,經過“破四舊”、“讀書無用論”等反傳統運動的滌盪,硯,這種古代讀書人賴以安身立命、借之言志寄情的文房名珍其境遇,相比較民國時更是備受冷落。

硯,收藏界新寵


(清,紀曉嵐銘紫雲硯)

收藏界新寵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硬筆尚且被鍵盤、鼠標取代,何況筆、墨、紙、硯?硯的實用性雖已不可與古代相提並論,但書畫家等特定人群的功用價值依然存在,古硯的文物屬性、新硯的藝術價值等依然很高。

置當今收藏熱的實質不談,古玩炙手可熱,確為不爭事實。依常理,硯本應在此熱潮中分得一席之地;然而,比較書畫、瓷器、傢俱等被熱捧,硯仍大受冷落,遠遠低於其實際價值。過去硯臺在大多數拍賣行,往往作為“雜項參與拍賣。然而,隨著近年“國學”的興起,國人對傳統文化認識的日益加深,硯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也日漸顯露出來,成為收藏界的“新寵”。

自2007年春拍以來,杭州西泠印社連續承辦了12場“歷代名硯專場拍賣會”,硯臺的價格漲勢喜人。在2011年的西泠秋拍中,數間古硯精品以過百萬的價格成交。如以368萬元位列專場成交價格第一位的石鐘形端硯,先後經近代藏硯大家沈石友、日本畫家橋本關雪收藏,上有近代書畫大家吳昌碩題銘,可謂流傳有緒,名家名品。古硯價格走高,也相應帶動了新硯價格的水漲船高,如另一方大西洞水仙紋端硯以109.25萬元成交,硯面陰刻當代著名畫家謝稚柳先生白描水仙,背刻謝先生夫人、畫家陳佩秋所繪雙筍圖。幾年來,經西泠印社拍賣超過百萬元的硯計有云紋硯、和軒式紫雲硯、石破天驚硯、夔龍硯、天籟硯、梅莊硯、仿宋歙器硯等。上及帝王、重臣,下至著名的文人墨客及大藏硯家所銘、所藏之硯中的精品,因為銘者、藏者名氣大,身價也高,其價位逾百萬元當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硯,收藏界新寵


(明,邢侗來禽館藏隨形虢州紫石硯)


硯,收藏界新寵


(南宋,虞似良銘眉紋三足歙硯拓片,吳笠谷藏)

硯,收藏界新寵

(南宋,虞似良銘眉紋三足歙硯,吳笠谷藏)

據大致統計,國內拍賣紀錄過百萬的硯臺約有40多方,其中拍賣過500萬元的古硯計有3方,此三甲之“探花”為2009年西泠社秋拍硯臺專場拍出的清吳昌碩、沈石友、邵鬆年銘和軒式紫雲硯,被收入《沈氏硯林》,成交價548.8萬元(含佣金);“榜眼”為嘉德2012年春拍翦淞閣專場拍出的清紀曉嵐銘紫雲硯,硯為紀曉嵐原藏,被收入紀氏《閱微草堂硯譜》,成交價586.5萬元(含佣金);“狀元”為2010年保利春拍拍出的一方乾隆御用澄泥虎符硯,因是清代政府藏品,乾隆所用,拍出1200萬,一舉打破硯臺過千萬的記錄。總體而言,硯的拍賣結果也較理想,如在2011年秋拍中,多家拍賣公司舉辦歷代名硯專場拍賣,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西泠印社和北京歌德這一南一北兩家公司的古硯專場。這兩個專拍,分別取得了84.47%和78.35%成交率。其中西泠印社“文房清萬曆代名硯專場”共成交額1931.21萬元,每件均價月20萬元。相較瀘杭,北京古硯成規模的拍賣市場尚處在起步階段,歌德“古美雅硯——明清古硯專場”成交硯臺75方,總成交額465.98萬元,每件均價月6萬元,也可謂不俗。

硯,收藏界新寵


(唐,三足十二峰澄泥硯)

在2012年拍賣市場古玩行情總體略有停滯的情況下(如書畫之類),硯臺的拍賣行情仍較理想,這也從根本上反映出硯臺的收藏價值處在一個價格窪地,仍有較大的升值空間,尤其相對於動輒過千萬,時見過億的骨瓷、古書畫。從人文價值這個角度而言,比拍出1842萬元“天價”的乾隆御用澄泥虎符硯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文物價值更高的名古硯不知凡凡,相信隨著收藏家人文素養的不算提高,這一點會日漸凸顯。

可見,硯臺的價值正在迴歸,未來的升值空間還很廣闊,十分值得收藏家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