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史上的敗筆:市場佔有率高達30%的春蘭空調如何漸行漸遠的

營銷史上的敗筆:市場佔有率高達30%的春蘭空調如何漸行漸遠的

春蘭曾經是我國空調行業的一面旗幟,1994年,春蘭工業總產值達52億元,利稅6億元,生產規模全國最大,產品形成系列化,市場佔有率達30%左右,成為世界空調七強之一、國內空調業老大。

此時的春蘭躊躇滿志,資金充足,品牌知名度高,於是開始了多元化發展之旅,把觸角延伸到冰箱、摩托車、卡車、高能電池甚至汽車,從而拉開了中國家電行業“造車”序幕。隨後奧克斯、新飛、美的等家電企業也成了春蘭追隨者。在經歷過一段短暫輝煌後,最終因缺乏政策支持,春蘭多項汽車計劃被擱置。為了自保,春蘭忍痛割愛,在2008年以1.7億元的價格出售汽車60%的股權給徐工科技,正式退出汽車業。

1994年是陶建幸和他所領導的春蘭的一個轉折點。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家電產品在80年代是日本各大企業的主要經濟支柱,90年代出現全面虧損。目前除了在中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單純的家電企業。因為家電企業銷售額很難增長,而且產品單一、風險度高。”故而陶建幸想到的出路是向以多元化經營著稱的美國企業GE學習。

但“從今天來看,陶建幸對於中國家電行業大勢的研判是錯誤的。”某管理諮詢公司合夥人李勇認為,“在春蘭走上多元化道路之後的十多年來,格力專注於空調事業並取代了當初春蘭的霸主地位,美的也只是在家電領域形成了多個產品類別和系列,並且在自己的核心領域取得了相對優勢。”

這個方向性的錯誤直接導致了春蘭集團對空調支持力度的驟減。在把雞蛋放到其他籃子裡的同時,春蘭想把空調這隻已經用得順手的舊籃子置之不理,顯然有失妥當。因為不管是加籃子還是換籃子,也就是說,不管是轉型還是立足空調業的同時涉足其他行業,保障原有籃子裡的雞蛋數量都是至關重要的。

營銷史上的敗筆:市場佔有率高達30%的春蘭空調如何漸行漸遠的

如果是前者,那麼就必須要保障空調業務能在新業務成長成熟之前為之供給資金,這就需要給予空調業務持續關注和支持。如果是後者,那就更要加強研發與創新支持,在確保空調業務鞏固提高行業地位的前提下開展新業務,否則如果空調業務無法為新業務提供支持甚至自身不保,新業務又不能回頭來支持空調業務,其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春蘭的多元化從1994年開始,春蘭股份母公司春蘭集團涉足了混合動力電池製造,而春蘭股份也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光是在2001年,春蘭股份和關聯方春蘭集團就聯合組建了江蘇春蘭摩托車公司、江蘇春蘭動力製造公司、江蘇春蘭機械製造公司、西安慶安製冷設備股份、泰州春蘭電子有限公司和春蘭電子商務公司等多家參股公司。但走多元化之路的結果卻並不如人願。

從2002年開始,春蘭股份公司的業績開始出現下滑;2003年,春蘭的業績下滑加速,在主業空調和洗衣機方面也首度出現虧損。而2004年是春蘭股份有贏利記錄的最後一年。到2005年春蘭由贏利期轉入全面虧損期,海外市場也首度遭遇虧損,虧損幅度達36.75%。但即使在這樣的虧損狀況下,春蘭仍沒有放棄多元化之路,這進一步註定了它失落的宿命。

在2005年全面虧損之後,2006年春蘭開始加強主業的發展。但這方面都已落後於競爭對手,在產能和規模優勢方面也正在被競爭對手趕超。在資本市場上,面對家電行業一波兼併重組的高潮的到來,春蘭空調也沒能抓住這一機會實現翻身,而是繼續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打轉,錯失良機。而美的電器、格力空調等一批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已完成了對市場的圈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