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當下國內水產養殖大環境中,有十幾種養殖模式被水產人相互推廣使用,其中以“池塘內循環流水槽”和“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車間”,這兩種養殖模式的發展勁頭最猛。

那麼今天我們讓這兩種養殖模式PK一下,解析兩者的本質和特點,探究哪種養殖模式更適合你!

文| 鄉野漁夫

視頻、圖| 騰訊視頻、網絡

視頻:從另一個角度瞭解這兩種養殖模式

池塘內循環流水槽,轉自騰訊視頻

循環水養殖系統展示,轉自騰訊視頻

兩種模式的本質

池塘內循環流水槽模式:本質上是露天大塘養殖模式的高級版,也是一種集約化養殖模式。

池塘內循環流水槽立體示意圖

在大塘的一側,選定池塘總面積的2-3%,最多不超過5%的區域,為流水槽的建設面積,將主養魚集中到流水槽內投鉺飼餵,用羅茨鼓風機進行充氧、推水流動,設有投料機對每個養殖槽進行投鉺,殘餌糞便經過集汙區時沉澱一部分,其餘小顆粒糞隨水流進入外塘淨化區。大塘95%以上的水面用於水質淨化,然後再次流入養殖槽內,如此往復循環。

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車間:本質上是一種工業車間的養殖模式,每個養殖池猶如一臺臺產魚機器。

筆者稱之為“這端放豬肉,那端產出火腿腸”的集約化、智能化、科技化、高效化的生產模式。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玻璃鋼循環水養殖池

如果用最普通、最常見的循環水養殖車間來類比流水槽養殖模式,那麼(左側為循環水車間,右側為流水槽):

循環水養殖池=流水槽

生物濾池=外塘淨化區

微濾機+固液分離器=集汙區

羅茨鼓風機+製氧機=羅茨鼓風機

紫外線殺菌器=有益菌+消毒劑+改底片

循環水系統的其他重要設備:循環水泵、氧氣錐、臭氧機、水質監控儀、電器控制櫃、柴油發電機、空氣能熱泵、原水過濾器、CO2去除滴流器、納米曝氣盤等。

循環水車間是水產養殖向集約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的代表作,集中了工業和農業中的先進技術。

每個養殖車間相當於一個獨立的人工生態系統,其養殖密度、水溫、溶氧等都可以根據養殖需要而靈活調節,也不會受到天氣、水質等方面的影響,可以根據市場行情、訂單要求,靈活調整養殖管理,以謀求最大的養殖效益。

室內循環水養殖車間的養殖密度、運行成本、產量、效益等,都比流水槽養殖模式高很多;循環水系統憑藉多種因素可控,天氣和水質都無法干擾養殖,因而養殖風險極低;不接觸外界病原菌,魚類病害極少,不需要用藥,食品安全有保證。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流水槽模式的適用場景

上面也提到“池塘內循環流水槽養殖”模式本質是露天大塘養殖。

第一點:如果養殖者考慮投資流水槽養殖,那麼至少需要有一個大水面,比如湖泊、水庫、幾十畝養魚塘、休閒景區等。如果僅僅是為了做流水槽養殖,而特意去挖一個大塘,是不是就很傻了。隨著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若在湖泊和水庫做養殖,似乎難過環評這一關。

第二點是當地氣候。露天養殖不得不考慮天氣變化和水溫,南方水熱條件好的地區,幾乎可以做到全年養殖,效益還不錯;北方甚至是東北地區的養殖時間較短,養殖槽的利用率不高,回本時間太長,不適合做流水槽養殖。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第三點在養殖品種的選擇上,流水槽養殖者會選擇普通品種,比如草魚、斑點叉尾鮰、黃顙魚、翹嘴紅鮊、加州鱸等。這種模式的硬件條件,決定了無法養殖對水質要求較高的中高端水產品種。

第四點是養殖者的技術、管理水平。因有95%的大塘水面作為緩衝,且養殖品種都是經過多年雜交育種,篩選出來的技術成熟的品種,對於養殖者的技術要求不高。其所配備的設施設備,操作較簡單,一般水平的養殖者都可以勝任。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總結:“池塘內循環流水槽養殖”模式適合有大水面養殖經驗,擁有一處大水面,考慮提高養殖密度,但不想投入太多資金;已經習慣養殖某些淡水品種,不考慮養殖售價高、難度大的品種的養殖者;更適合年齡稍大,傾向於低投入、低產出、賺小錢的養殖者。

循環水模式的適用場景

“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是近幾年在快速發展的一種高投入、高產出、高利潤、低風險、多因素可控的室內循環水養殖模式。

循環水養殖系統根據養殖者的不同需求,不同的水體總量,來搭配不同的水處理設備,總投入也從幾萬到幾千萬不等。根據養殖者的預算情況,設計出最合適的循環水系統。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第一點:小型循環水養殖系統

如果養殖者沒有從事過水產養殖行業,或是預算較少,但考慮做循環水養殖,可以選擇這種“小型循環水養殖系統”(如下圖),佔地40-60平米,在閒置宅基地房屋、室外溫棚、庭院內都可以。

整套循環水養殖系統只需要5-6萬,1-1.5年內即可回本,這也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循環水養殖系統並不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資金不富裕的情況下,可以先從小型系統做起,慢慢積累資本和養殖技術,逐漸發展為更大規模的養殖車間。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第二點:中型循環水養殖系統

如果養殖者有較多的預算,可以自己或聘用專業人才管理養殖車間,建議做中等規模的循環水養殖系統(下圖以1000方水體為例,僅供參考)。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近年來,越來越多從事傳統養殖模式的養殖者,受到環保政策、市場行情、資本積累、公司發展等因素影響,轉而考慮從事循環水養殖,那麼這種中型循環水養殖系統是最適合的——初期投入較少,利潤較可觀,管理靈活,適合小團隊運作。

建議養殖者先做一期工程,先做一套200-300方水體的循環水系統,積累養殖經驗、培養車間管理人員。時機合適時,再繼續做二期、三期工程,筆者稱之為“小步快跑”。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循環水養殖系統的規模可大可小,不同養殖規模代表著不同的投入、產出、利潤和運營成本,需要養殖者根據資金、自然條件、當地政策,靈活選擇。

第三點:大型循環水養殖系統

這種大型循環水養殖系統一般是幾萬方水體,涉及到育苗、養殖、深加工車間等,因初期投入高、專業性強、建設用地面積大、以及供電設施、管理團隊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只有大型企業如國企、上市集團公司才有實力來做,在此就不贅述了。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第四點:養殖車間用地

循環水養殖系統能很好的控制水溫、不受天氣影響,是因為整個養殖系統在車間裡,因此需要有合適面積的建設用地,用於建設養殖車間。

如果預算較少,可以用種蔬菜的薄膜大棚,搭配合適材質的養殖池進行養殖(蔬菜大棚屬於農業用地),積累資本後再升級養殖系統。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第五點:養殖品種和效益

不論哪種養殖規模,養殖效益始終是大家所關心的,那麼選擇哪些養殖品種、適應何種密度,就是循環水養殖的重中之重。目前有兩種養殖思路:一是高價魚的低密度;二是低價魚的高密度。

為了保證利潤最大化,需要選擇售價高、市場供應缺口大的品種,比如半滑舌鰨、大菱鮃、多種石斑魚、河魨、三文魚、對蝦等,同時需要養殖者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羅非魚因其售價很低,可以提高養殖密度以保證利潤,但不建議用循環水系統養殖羅非魚。

注: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高利潤品種的出現,要求養殖者能快速掌握其養殖技術,在市場供應較少時(如飼料養殖的鱖魚)能養殖成功,即可賺取大量的利潤;若等待市場接近飽和,如當下的加州鱸,利潤就少很多。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總結: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車間猶如一個有條不紊、緊密協調的生產工廠,配套著齊全的養殖設備,這對養殖者的操作技能、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模式適合擁有一定面積的土地(小型系統可放入宅基地、蔬菜大棚;中大型系統需要建設車間或對已有車間進行改造)、具有良好學習能力(聘用專業人才也可)、具有一定資本、所養品種能跟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養殖者;更適合年齡中等、有幹勁、傾向於高投入、高產出、高利潤、賺大錢的養殖者。

注:循環水養殖系統對各因素的調控能力更強,可以養殖這些室外大塘無法養殖的中高端品種,避開了低價品種之間的激烈競爭,並且可以做到反季節上市、節假日集中銷售,這是其他養殖模式所不具備的優勢之一。

兩種模式的發展前景

“池塘內循環流水槽養殖”模式是露天大塘養殖模式的升級版,但其發展依然受到水溫、氣候、環保、治安等方面的約束。養殖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越多,意味著養殖管理難度越大,失敗的可能性也越大。

如果做個比喻,那就好比一個人爬6層高的樓,不論此人如何努力、爬樓速度如何快,最終只能到達6樓,也僅能站在6樓的樓頂,因為他所在的平臺只能提供這個高度,平臺給他帶來的影響力,也只有這個高度。

“池塘內循環流水槽養殖”模式就類似這座樓,雖有不足,但此模式符合當前的國內需求,適合大多地區的現實情況,因此獲得了較好的發展。畢竟資金投入、技術要求、短期利潤對比循環水養殖來說,都有明顯優勢。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養殖模式,是未來水產養殖發展的一大趨勢,也在各地如火如荼的生根發芽。

總體來說,目前國內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發展的不錯了,不可否認的是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能耗、養殖尾水處理、養殖密度和效益等等。國內相關企業都應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相互配合、共同進步,一起趕超國外企業!

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向前推進,給此模式帶來了很多機遇;隨著個人、中小企業的資本、技術積累,也傾向於投資此模式;隨著水處理設備的提質降價、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國內外對水產品需求的增加、更多高價值品種養殖技術的推廣……都將給此模式帶來新的機遇。

如果也對“室內循環水養殖”模式做個比喻的話,就好比一個人爬60層的樓,雖然前方的路很長、樓很高,但前景很光明,到達一定高度後,每前進一步的意義也很深遠,其最終達到的高度也是其他養殖模式無法企及的。

循環水養殖,哪種更有“錢”途?

國外大型循環水養殖企業的養殖密度、產值都顯著高於國內企業,養殖全程更加環保,而能耗等養殖成本低於國內企業,這也促使國內水產企業、設計公司不斷追求更節能、更高產量的工藝和設計方案。

那是不是國外公司的設計能力更專業,更適合來做國內項目呢?其實也不是這樣,國內設計、施工公司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水平和國外公司相差無幾,就像藥物似的,並不是所有的進口藥都適合國人體質,國產的性價比、質量都很不錯了。

這兩種國內主要的集約化養殖模式PK結束,不知道你心中是否有了答案,可以在底部留言區發表看法,參與交流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