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雞為什麼寧願其滅亡,也沒有人養?

畜牧業 農業 三農 農民 禽業風向標 禽業風向標 2017-09-10

說到家禽市場,肉雞是不可缺少的。雞肉和雞蛋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營養佳品。但近日禽業風向標卻留意到一些報道,報道的卻是我國各地地方瀕臨滅絕的家禽品種,甚至有的家禽品種已經滅絕。經不完全統計,四川麻鴨、浦東雞、蕭山雞等都已經處於瀕危境地。煙臺糝糠雞、陝北雞、中山麻鴨這幾種更是已經滅絕 。

對於我國的本土雞鴨等家禽品種,佔有得天獨厚的本土優勢,為什麼會走到今天滅絕的境地呢?禽業風向標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國的雞為什麼寧願其滅亡,也沒有人養?

現在家禽市場飼養最多的是由國外引進的雜交雞種白羽肉雞。為什麼一個外來肉雞品種大家爭向養殖絕對本土雞種棄若敝履呢?禽業風向標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一、白羽肉雞好養,生長週期快。白羽肉雞42天左右就能出欄,大大節省了飼養成本。

二、白羽雞養殖已形成規模化。對於白羽雞的養成,自有一套科學健康的養殖體系。在什麼階段預防什麼疾病,什麼階段飼餵多少飼料,什麼階段給雞打疫苗,什麼階段出欄等都有著科學而系統地掌控。養殖技術比較成熟,養殖市場比較穩定,可有效地降低養殖風險。

我國的雞為什麼寧願其滅亡,也沒有人養?

三、白羽肉雞低成本和高回報。對於養殖戶來說,有利可圖才是第一位的。白羽雞的養殖成本比本土雞種的養殖成本要低的多,白羽雞的市場空間很大,利潤空間還是很可觀的。

反之,再來看看我們本土的瀕臨滅絕的這些肉雞品種,它們並不是不好吃。這些肉雞品種能流傳幾千年存活下來並傳於世自有其閃光點的。那麼,這些肉雞品種為什麼少有人養?或者,養殖戶不考慮飼養呢?這還要從這三方面說起。

首先,養殖生長週期。一隻雞的養成要花上一年的時間。養殖時間長,飼養成本就上去了。壓縮本就微薄的利潤空間,這很讓養殖戶們吃不消。

我國的雞為什麼寧願其滅亡,也沒有人養?

對於本土雞種,很多時候採用的是散養模式。雖然我國養雞歷史悠久,但說到系統和科學化的養殖,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沒有科學有效地養殖體系,那麼,大規模的養殖本土雞種就會很吃力,而且增加養殖風險。

在現在經濟發展的今天,身處快銷化的社會,市場風雲變化節奏快,有時候時間就是金錢。實在等不得你養的雞長成,就開始下一場競爭了。保護本土雞種發揚本土雞種的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一起努力,才能為這些優質而瀕危的雞種贏得一線生機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