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塗縣七房村的三個“95%”

畜牧業 農業 三農 合作社 人民網 2017-04-11

人民網當塗4月10日電(汪瑞華)“全村95%的村民從事蟹苗養殖、全村95%的耕地用於蟹苗培育、全村95%的農業總收入來源蟹苗銷售。”提到當塗縣烏溪鎮七房村,村黨支部書記劉小兵羅列了三個“95%”。

不難看出,蟹苗養殖成了七房村村民鼓起腰包的“搖錢樹”。現如今,“門前屋後一口塘,三年致富能蓋房”,也成了該村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七房村地處安徽、江蘇兩省四縣交界,河網密集,水域充足,但在過去,村民多以外出務工為主,或在家靠著僅有的幾畝圩區田地務農。自打上世紀90年代起,村民紛紛加入蟹苗養殖大軍,周先鋒就是其中的一員。

過去一直在塑料廠當工人的周先鋒,2000年下崗後,看到了家鄉蟹苗養殖的商機,便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蟹苗培育這一陌生行業。

2003年,老周利用家中的3畝水塘小試牛刀,如今大刀闊斧延伸到了50多畝水域養殖面積,儼然成了周邊家喻戶曉的蟹苗養殖大戶。

老周告訴記者,七房村養殖的蟹苗靠著品質好、成活率高的優勢走俏華東蟹苗市場,遠銷江蘇、浙江和山東等諸多省份,前段時間自家的蟹苗銷售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刨去投入和開銷,蟹苗養殖畝均生產成本在5000元左右,畝均純收入有8000元入賬。今年下來,自家的50多畝水塘總收入將近40萬元。”剛剛忙完銷售季的老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比起過去當工人,收入翻了好幾番不說,還帶動了其他村民投身蟹苗養殖共同致富。

老周在村裡既是致富能手,又是黨員代表,不僅養殖經驗有一套,蟹苗營銷也是一把好手。在他看來,只有螃蟹養殖戶有賺頭了,才能保證回頭客,這就給七房村蟹苗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下自家塘裡的蟹苗已經銷售一空,準備5月下旬去沿海地區購買蟹種。”雖然過了蟹苗出售旺季,但老周依舊沒有閒著,他告訴記者,現在正在進行塘口的清淤、改造和消毒,等蟹種一到,就可以下塘培育。

大戶帶小戶,強戶帶弱戶。早在2009年,為了帶動更多村民發展蟹苗養殖,周先鋒帶領大家成立了當塗縣振興養殖專業合作社,不僅幫著村民拓展蟹苗銷路,還傳授養殖經驗,久而久之,老周的名氣在全村也就傳了開來。

“在七房村,像周先鋒這樣憑藉蟹苗養殖發家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數,村裡也專門註冊了‘七房蟹苗’商標,通過合作社著力培育新農民,提升蟹苗品質,抱團尋求市場。”劉小兵說。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七房村蟹苗培育面積2300畝,銷售收入達到2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