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散式”到“組團式”,看這個村如何發展集體經濟'

"

作者:王瀟

小橋流水、藍瓦青磚、曲徑通幽、樹茂花香……村容村貌的變化不僅留住了鄉韻鄉情,也為黃龍縣白馬灘鎮神玉村壯大集體經濟帶來全新機遇。神玉村黨支部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呈現出漸次開花,碩果累累的良好態勢。

激活產權 傳統產業再提升

中蜂養殖是白馬灘群眾的傳統產業,但是養好中蜂也不是容易的事。為了做響中蜂產業,神玉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圪嶗蜂谷”。蜂場佔地總面積15畝,總投資30萬元,養殖中蜂300箱,由傳統養殖區和現代養殖區兩個區域組成。

蜂場建設過程中,在支部、村委會的激勵鼓勵下,讓老百姓以土地、資金、技術入股,整合零散資源,盤活農村“三資”,抱團發展,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實現利益分紅。 目前,該蜂場共有群眾入股11家(其中:精準扶貧戶4戶),按照每箱蜂每年純收入1000元計算,年純收入可達30萬元,除去群眾入股分紅每箱500元,村集體每年可增加收入15萬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神玉村的貧困戶深切體會到靠山吃山的好處,得天獨厚的資源,再加上中蜂養殖投入少,基本都是從山上自己收回來的,不論老人還是婦女都可以養,而且不影響其他勞動生產,1箱蜂一年可以收入1000元,輕輕鬆鬆養殖二十箱,一年可以收入兩萬多元,絕對是一個富民的好產業。

在鼓勵農戶轉型,發展蜜蜂產業的同時,白馬灘鎮還將全域旅遊發展與蜜蜂產業相結合,打造了一批裝飾有濃厚蜜蜂文化特色,以蜂產品為特色菜品,集蜜蜂文化體驗、休閒養生、蜂產品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蜂旅觀光園”。到養殖基地與蜜蜂來一次近距離接觸,學習蜂蜜知識,瞭解和參與蜂蜜的釀造過程。

盤活資源 特色產業好前景

神玉村包扶部門,省朱雀管委會充分調動資源,特邀西安文理學院徐玲玲教授、石婧教授等多次深入神玉村就羊肚菌培育項目進行實地調研指導,建立了羊肚菌種植產業示範基地。

產業示範基地,結合“三變改革”,採取“支部+高校+包扶部門+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由村支部牽頭,積極動員引導農戶將20畝(貧困群眾5戶10畝)土地流轉,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年底按照群眾入股金額進行分紅,剩餘納入村集體經濟。同時,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安置就業崗位,讓他們參加搭棚、施肥、澆水、除草、採收等田間管理,掌握羊肚菌的生產流程,學會種植技術,激發了貧困戶種植羊肚菌的熱情,實現村集體與農戶雙贏格局。

羊肚菌每棚預計年產400斤(一年種兩季),每斤130元,每棚產值達5.2萬元,每畝扣除2萬元的費用,每棚純收入3.2萬元,10棚年純收入32萬元,按照分紅協議,每畝地年分紅2000元,20畝地年分紅4萬元(貧困群眾5戶10畝分紅2萬元),剩餘28萬元納入村集體經濟,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實現村民穩定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農旅融合 鄉村旅遊促興旺

神玉村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好方法好路子,以發展鄉村旅遊為抓手,建成“印象圪嶗”景區,村集體經濟再次實現突破。

2018年5月,神玉村立足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先行示範抓點,踐行“兩山”理論,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定位,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黨組織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脫貧攻堅、美麗鄉村、旅遊鄉村等結合起來科學謀劃,打造集休閒、度假、康養、露營、採摘、文化民俗等為一體的“看得見藍天白雲、望得見青山綠水、記得住村韻鄉愁”綜合田園韻味休閒旅遊鄉村——“印象圪嶗”。

先後流轉土地80畝,把當地傳統的石頭文化、農耕文化、水景文化融入到村莊改造中,硬化巷道2公里,建設村標識1處、田園廣場2處,停車場、星級公廁1處,修整小河溪流1處、木紋巷道,外牆面繪立體壁畫、安裝路燈、改廁43戶,鋪設排汙管道1000餘米等,推進生態宜居。同時,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發展思路,突出旅遊帶動。目前,開辦農家樂6處、老油坊1處、酒坊1處、鄉間工藝體驗館1處等,打響鄉村旅遊品牌,打造鄉村振興新動能,增加群眾收入。當年10月份,“印象圪嶗”就形成人氣效應,韓城、西安等遊客紛紛慕名而來,累計參觀遊玩人次達1萬人以上,給村子經濟創收1.2萬元。

2019年,在此基礎上,神玉村對景區進行整體改造提升,將採摘園、民宿、飲食等資源加以整合,打造成一個集遊樂、休閒、採摘、親子互動的綜合性鄉村旅遊景區。建立鄉村大舞臺、對外招租飲食小商鋪6處、舉辦啤酒音樂節等系列活動,村民們抱團取暖,規範經營管理,通過特色小吃、特色農產品銷售、開設民宿等,為村子經濟增收5萬元以上,真正讓群眾吃旅遊飯,發旅遊財,享旅遊樂。

神玉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漸次開花離不開各方的指導支持和群眾的高度熱情。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探索走出一條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綠色發展之路,切實將白馬灘的綠水青山轉化為富民強鎮的金山銀山,助推鄉村振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