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沼蝦山區池塘養殖試驗'

畜牧業 飼料 鰱魚 交通 吉山花瑤 2019-08-30
"

羅氏沼蝦山區池塘養殖試驗

近年來,羅氏沼蝦成為沿海等省市池塘養殖優良品種之一,又因殼薄體肥、肉質鮮美、富含多種維生素,深受漁民與食客的喜愛。本試驗採購當年繁育蝦苗,採用一次性投苗分批出售的養殖模式,2號池1.8畝,經186天土池養殖收穫成蝦563千克,產值33780元,成活率43.52%,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試驗情況小結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時間和地點

2018年5月9日-11月12日,永安市白沙養殖場。

2.池塘條件

2號養殖池面積1.8畝,平均水深1.5米、水源為無汙染優質小溪水,進、排水系統獨立,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配有 0.75 千瓦葉輪式增氧機、0.5千瓦水車式增氧機各1臺。

3.苗種來源

從漳州採購當年繁育優質蝦苗,規格1.2釐米以上,計60000尾。

4.放養前準備

(1)清塘消毒。試養前20天排乾池水,加固整修池埂,清除雜物和過多的淤泥,檢查維修進排水設施。池四周向池底(出水口處)要有一定的坡度,曝晒池底5~7天。放苗前10天注水5~10釐米,用生石灰75千克/畝溶水後全池均勻潑灑消毒,並於次日將底泥翻耙一遍,消滅池中殘存的魚、蝦、貝、寄生蟲等備用。

(2)種植水草。放養前1周(蝦池清塘後水位5~10 釐米)種植水草,淺水區以輪葉黑藻為主,種草面積佔水面 30%~40%。輪葉黑藻行距 80~100釐米,株距50釐米,似“插秧”種植。水草可供蝦攝食、棲息、隱蔽、蛻殼,其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淨化水質,防水質惡化。

(3)水質培育。種好輪葉黑藻後注水40~50釐米,進水口用80目的篩絹過濾,防止敵害生物和雜物進入池中。蝦池注水後施經過徹底發酵的自制混合糞肥600千克作基肥,培育水草、水藻,增加池水營養,使蝦苗下池後能吃到充足適口的天然生物餌料,將水位逐漸加至80~90釐米,透明度調至30~35釐米,池水較肥,呈淡綠色。

5.苗種投放

苗種投放前1天,先放試水魚(鰱魚苗)試水,確保無毒安全後,於5月9日投放規格1.2釐米以上蝦苗60000尾(選購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的優質苗),在進水口附近或上風處讓苗緩緩遊入塘中,水溫差不超過2℃,放苗過程操作輕柔,以防傷苗。

6.飼養管理

(1)馴食投餌。蝦苗下塘2~3小時,即開始馴食投喂0號料(粗蛋白質42%),將飼料溶水後沿池均勻潑灑,日投餌量為每萬尾0.25千克,前10天每日 3 次,時間為 6:00-6:30、13:00-13:30、18:00-18:30;10 天后調整為兩次(中餐停喂),早餐佔日投量30%、晚餐佔70%。在飼料轉換中,要先拌料喂2~3天過渡,引誘其攝食從0號蝦料轉1、2號蝦料,形成環形採食,共喂45天。

(2)飼料投喂。試驗使用配合料,幼蝦階段飼料蛋白質含量約42%,中成蝦階段飼料蛋白質含量32%~38%。投餌量要看蝦的吃食、天氣及生長等情況而定。第1~45天喂0號料,投餌量按周逐漸增加;45天后改喂1號料,喂55天。9月16日出售蝦155千克,100天后改喂2號料,喂85天。

(3)日常管理。一是巡塘。蝦苗下塘後每天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天氣、水質和蝦的攝食活動等情況,檢查淺水區及池邊有無病死蝦,觀察蝦的數量、大小、浮頭跡象;定期估測池內的存蝦數,以確定適宜的投餌量;注意塘內的水位、水色變化等,發現異常情況立即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並清除岸邊及池內雜草,清理敵害生物(蛇、鳥、蛙卵等)及池水中的汙物,保持環境衛生,定期用藥消毒,將每日巡塘情況及時寫入養殖日誌。二是水質管理。蝦池前期水深保持在80~90釐米,投苗15天后逐漸添加新水,每週加註新水5~10釐米,60天后池水加至150釐米。蝦池前期水質較肥,後期偏淡。前期既要有豐富適口的天然生物餌料,又要保持較穩定的生態環境,有利於提高蝦的成活率。定期檢測水質,每半個月用生石灰10克/米

3 全池潑灑,既能改良水

的pH,又增加水中鈣,有利於蝦蛻殼生長;加水後要觀察水質變化情況,不定期施肥來調節改善水質,一般施尿素3~5千克/畝;定期潑灑微生物製劑或水質改良劑(光合細菌)0.5~2千克/畝,放苗後1個月每週潑灑1次,中後期每半個月潑灑1次,確保水質肥、活、爽、嫩,pH控制在7.2~8.5,溶氧 5 毫克/升以上,透明度 30~35 釐米。三是合理開增氧機,增加池水溶氧,避免浮頭。一般施肥或用藥時開機2小時以上,把藥水攪拌均勻;蝦浮頭及時開機,其他時段根據需要開機。

(4)病害防治。一是生石灰清塘消毒。放苗前清塘消毒,放苗後每半個月用生石灰10克/米3 溶水後全池均勻潑灑消毒,以抑制、殺滅有害菌的生長和有機質的分解,同時調節池水為弱鹼性。二是用漂白粉掛袋。用每袋50克漂白粉在池中掛袋,每次掛3袋/畝,約15天輪放1次,或不定期用漂白粉1克/米3 全池潑灑,殺滅池中病原菌。

7.適時捕撈上市

池塘養殖1次放足蝦苗,經4個多月飼養,部分蝦達到商品規格,將達規格蝦捕撈上市,降低池載量,促進小規格蝦快速生長,增加產量。捕撈採用拉網或撒網,捕大留小,分批上市,此蝦易於捕撈,操作方便。

二、養殖結果

1.收成情況

2018年5月9日投苗60000尾,11月12日清塘出售,實收成蝦 226 千克,加上 9 月 16 日售蝦155千克,10月17日售蝦182千克,合計出售蝦563千克(折成蝦26110尾),成活率達43.52%。

2.經濟效益分析

生產成本:試養池生產成本合計16327元,其中 蝦 苗 3000 元 、 飼 料 9120 元 、 蝦 藥 與 肥 料1427元、塘租1800元、電費980元。生產收入:總收入33780元。

經濟效益:試養池總利潤 17453 元,畝利潤9696.11 元,餌料係數 1.705,投入與產出比 1∶2.069。

三、小結與討論

1.提高蝦苗的成活率

一是安全下塘。蝦苗下塘前水溫穩定在20℃以上,下塘水溫差不超過2℃(苗袋與池塘水溫差基本一致),清塘消毒後要放試水魚,安全後下塘;二是肥水下塘。前期水質較肥,後期偏淡,蝦苗下塘後能吃到充足適口的天然生物餌料,是提高蝦苗成活率的關鍵。

2.種植水草、淨化水質

放養前在淺水區種植輪葉黑藻,供蝦攝食、棲息、蛻殼時隱藏,其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淨化水質。

3.注重調水、培育水質

水溫、水質、營養、pH值等因素都會影響蝦蛻殼,可根據需要不定期調水,潑灑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調水劑,培育優質藻類(硅藻、綠藻等),使池塘生態系統保持穩定,促進蝦代謝廢物的分解和轉化,抑制有害生物(如藍藻)的生長,降低池水中氨氮、亞硝酸鹽含量,提高池水溶氧。

"

羅氏沼蝦山區池塘養殖試驗

近年來,羅氏沼蝦成為沿海等省市池塘養殖優良品種之一,又因殼薄體肥、肉質鮮美、富含多種維生素,深受漁民與食客的喜愛。本試驗採購當年繁育蝦苗,採用一次性投苗分批出售的養殖模式,2號池1.8畝,經186天土池養殖收穫成蝦563千克,產值33780元,成活率43.52%,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試驗情況小結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時間和地點

2018年5月9日-11月12日,永安市白沙養殖場。

2.池塘條件

2號養殖池面積1.8畝,平均水深1.5米、水源為無汙染優質小溪水,進、排水系統獨立,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配有 0.75 千瓦葉輪式增氧機、0.5千瓦水車式增氧機各1臺。

3.苗種來源

從漳州採購當年繁育優質蝦苗,規格1.2釐米以上,計60000尾。

4.放養前準備

(1)清塘消毒。試養前20天排乾池水,加固整修池埂,清除雜物和過多的淤泥,檢查維修進排水設施。池四周向池底(出水口處)要有一定的坡度,曝晒池底5~7天。放苗前10天注水5~10釐米,用生石灰75千克/畝溶水後全池均勻潑灑消毒,並於次日將底泥翻耙一遍,消滅池中殘存的魚、蝦、貝、寄生蟲等備用。

(2)種植水草。放養前1周(蝦池清塘後水位5~10 釐米)種植水草,淺水區以輪葉黑藻為主,種草面積佔水面 30%~40%。輪葉黑藻行距 80~100釐米,株距50釐米,似“插秧”種植。水草可供蝦攝食、棲息、隱蔽、蛻殼,其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淨化水質,防水質惡化。

(3)水質培育。種好輪葉黑藻後注水40~50釐米,進水口用80目的篩絹過濾,防止敵害生物和雜物進入池中。蝦池注水後施經過徹底發酵的自制混合糞肥600千克作基肥,培育水草、水藻,增加池水營養,使蝦苗下池後能吃到充足適口的天然生物餌料,將水位逐漸加至80~90釐米,透明度調至30~35釐米,池水較肥,呈淡綠色。

5.苗種投放

苗種投放前1天,先放試水魚(鰱魚苗)試水,確保無毒安全後,於5月9日投放規格1.2釐米以上蝦苗60000尾(選購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的優質苗),在進水口附近或上風處讓苗緩緩遊入塘中,水溫差不超過2℃,放苗過程操作輕柔,以防傷苗。

6.飼養管理

(1)馴食投餌。蝦苗下塘2~3小時,即開始馴食投喂0號料(粗蛋白質42%),將飼料溶水後沿池均勻潑灑,日投餌量為每萬尾0.25千克,前10天每日 3 次,時間為 6:00-6:30、13:00-13:30、18:00-18:30;10 天后調整為兩次(中餐停喂),早餐佔日投量30%、晚餐佔70%。在飼料轉換中,要先拌料喂2~3天過渡,引誘其攝食從0號蝦料轉1、2號蝦料,形成環形採食,共喂45天。

(2)飼料投喂。試驗使用配合料,幼蝦階段飼料蛋白質含量約42%,中成蝦階段飼料蛋白質含量32%~38%。投餌量要看蝦的吃食、天氣及生長等情況而定。第1~45天喂0號料,投餌量按周逐漸增加;45天后改喂1號料,喂55天。9月16日出售蝦155千克,100天后改喂2號料,喂85天。

(3)日常管理。一是巡塘。蝦苗下塘後每天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天氣、水質和蝦的攝食活動等情況,檢查淺水區及池邊有無病死蝦,觀察蝦的數量、大小、浮頭跡象;定期估測池內的存蝦數,以確定適宜的投餌量;注意塘內的水位、水色變化等,發現異常情況立即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並清除岸邊及池內雜草,清理敵害生物(蛇、鳥、蛙卵等)及池水中的汙物,保持環境衛生,定期用藥消毒,將每日巡塘情況及時寫入養殖日誌。二是水質管理。蝦池前期水深保持在80~90釐米,投苗15天后逐漸添加新水,每週加註新水5~10釐米,60天后池水加至150釐米。蝦池前期水質較肥,後期偏淡。前期既要有豐富適口的天然生物餌料,又要保持較穩定的生態環境,有利於提高蝦的成活率。定期檢測水質,每半個月用生石灰10克/米

3 全池潑灑,既能改良水

的pH,又增加水中鈣,有利於蝦蛻殼生長;加水後要觀察水質變化情況,不定期施肥來調節改善水質,一般施尿素3~5千克/畝;定期潑灑微生物製劑或水質改良劑(光合細菌)0.5~2千克/畝,放苗後1個月每週潑灑1次,中後期每半個月潑灑1次,確保水質肥、活、爽、嫩,pH控制在7.2~8.5,溶氧 5 毫克/升以上,透明度 30~35 釐米。三是合理開增氧機,增加池水溶氧,避免浮頭。一般施肥或用藥時開機2小時以上,把藥水攪拌均勻;蝦浮頭及時開機,其他時段根據需要開機。

(4)病害防治。一是生石灰清塘消毒。放苗前清塘消毒,放苗後每半個月用生石灰10克/米3 溶水後全池均勻潑灑消毒,以抑制、殺滅有害菌的生長和有機質的分解,同時調節池水為弱鹼性。二是用漂白粉掛袋。用每袋50克漂白粉在池中掛袋,每次掛3袋/畝,約15天輪放1次,或不定期用漂白粉1克/米3 全池潑灑,殺滅池中病原菌。

7.適時捕撈上市

池塘養殖1次放足蝦苗,經4個多月飼養,部分蝦達到商品規格,將達規格蝦捕撈上市,降低池載量,促進小規格蝦快速生長,增加產量。捕撈採用拉網或撒網,捕大留小,分批上市,此蝦易於捕撈,操作方便。

二、養殖結果

1.收成情況

2018年5月9日投苗60000尾,11月12日清塘出售,實收成蝦 226 千克,加上 9 月 16 日售蝦155千克,10月17日售蝦182千克,合計出售蝦563千克(折成蝦26110尾),成活率達43.52%。

2.經濟效益分析

生產成本:試養池生產成本合計16327元,其中 蝦 苗 3000 元 、 飼 料 9120 元 、 蝦 藥 與 肥 料1427元、塘租1800元、電費980元。生產收入:總收入33780元。

經濟效益:試養池總利潤 17453 元,畝利潤9696.11 元,餌料係數 1.705,投入與產出比 1∶2.069。

三、小結與討論

1.提高蝦苗的成活率

一是安全下塘。蝦苗下塘前水溫穩定在20℃以上,下塘水溫差不超過2℃(苗袋與池塘水溫差基本一致),清塘消毒後要放試水魚,安全後下塘;二是肥水下塘。前期水質較肥,後期偏淡,蝦苗下塘後能吃到充足適口的天然生物餌料,是提高蝦苗成活率的關鍵。

2.種植水草、淨化水質

放養前在淺水區種植輪葉黑藻,供蝦攝食、棲息、蛻殼時隱藏,其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淨化水質。

3.注重調水、培育水質

水溫、水質、營養、pH值等因素都會影響蝦蛻殼,可根據需要不定期調水,潑灑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調水劑,培育優質藻類(硅藻、綠藻等),使池塘生態系統保持穩定,促進蝦代謝廢物的分解和轉化,抑制有害生物(如藍藻)的生長,降低池水中氨氮、亞硝酸鹽含量,提高池水溶氧。

羅氏沼蝦山區池塘養殖試驗

4.加強管理、堅持巡塘

做好巡塘三看即看水色、看蝦的活動或攝食情況、看池邊環境。一是清除生物敵害,特別是蝦蛻殼期防控如鳥、蛇、鼠、蛙等敵害生物,苗下塘後半個月特別注意清除蛙卵。蛙卵變成蝌蚪後與蝦苗爭餌料,影響蝦苗生長。二是養殖過程要合理使用增氧機,提前預防缺氧浮頭,滿足蝦各生長階段的溶氧需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