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
"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池塘是養殖動物生存的空間,保持底質的清潔對於水質的保持至關重要。科學改底的前提是我們應明確底質處於何種狀態,準確判斷,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改進。在沒有精密檢測儀器和設備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池塘的生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

一、池塘底質變壞的生態表現

(1)開增氧機時,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並聞到臭味;

(2)池角泡沫發黃、漂浮物發黑、池水分層及水色不一致;

(3)池底冒氣泡或有煙霧上升,特別是在清晨陽光照射下;

(4)水體pH值早、晚基本無變化,長期低於6.5或高於9.0;

(5)底泥發黑、發臭。

二、底質改良措施

根據養殖階段不同,分為放苗前、養殖前期、養殖中期、養殖後期。放苗前通過對底質的處理,充分氧化塘底,增加底質的緩衝性,提高養殖期的底質安全;通過養殖中後期底質改良,及時分解底質有機物,減少底部產生有害物質,降低底部耗氧。通過這些措施的配合,創造良好的底質環境,保障養殖安全。

"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池塘是養殖動物生存的空間,保持底質的清潔對於水質的保持至關重要。科學改底的前提是我們應明確底質處於何種狀態,準確判斷,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改進。在沒有精密檢測儀器和設備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池塘的生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

一、池塘底質變壞的生態表現

(1)開增氧機時,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並聞到臭味;

(2)池角泡沫發黃、漂浮物發黑、池水分層及水色不一致;

(3)池底冒氣泡或有煙霧上升,特別是在清晨陽光照射下;

(4)水體pH值早、晚基本無變化,長期低於6.5或高於9.0;

(5)底泥發黑、發臭。

二、底質改良措施

根據養殖階段不同,分為放苗前、養殖前期、養殖中期、養殖後期。放苗前通過對底質的處理,充分氧化塘底,增加底質的緩衝性,提高養殖期的底質安全;通過養殖中後期底質改良,及時分解底質有機物,減少底部產生有害物質,降低底部耗氧。通過這些措施的配合,創造良好的底質環境,保障養殖安全。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具體措施如下:

1、放苗前對塘底的處理:主要是採用物理化學方法

(1)幹塘與晒塘:進入秋冬季,將魚出售以後,將池塘中的水排幹,讓塘底晒至龜裂、發白,以龜裂縫隙至少插入一根手指為宜,但是也不易晒得過幹,保證微生物生長所需水分。晒塘後用推土機拖走上層淤泥,或者在排水時,用高壓水槍將底部淤泥邊衝邊排,但是底部要保留10~500px淤泥。

(2)生石灰清塘:放苗前半個月左右,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消除塘中病原體,中和池土酸性,釋放淤泥中的肥分,改良土壤,施加鈣肥。使用方法一般有幹法和帶水兩種。幹法清塘是選擇晴天,池底4~6釐米水,選質量好的成塊生石灰,每畝75kg,放入塘底預先挖成的若干淺潭中和水溶化後,趁熱向四周和岸邊潑灑,保證全池均灑到,然後用泥耙把生石灰和淤泥來回攪拌,加強清塘除雜作用。帶水清塘的方法是加水到70~2250px,一畝用生石灰150kg,溶化後迅速潑灑全池,兩種方法都需5~7天藥性能消失。另外還可以選用漂白粉、茶麩等。

2、養殖中後期的底質改良措施

放苗前做好清塘工作的池塘,養殖前期由於載魚量小,池塘自淨壓力小。而中後期,載魚量增加,每天投入大量飼料,池底自淨壓力增加,需要人為做好改底工作,保證養殖安全。養殖中後期改底包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

"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池塘是養殖動物生存的空間,保持底質的清潔對於水質的保持至關重要。科學改底的前提是我們應明確底質處於何種狀態,準確判斷,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改進。在沒有精密檢測儀器和設備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池塘的生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

一、池塘底質變壞的生態表現

(1)開增氧機時,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並聞到臭味;

(2)池角泡沫發黃、漂浮物發黑、池水分層及水色不一致;

(3)池底冒氣泡或有煙霧上升,特別是在清晨陽光照射下;

(4)水體pH值早、晚基本無變化,長期低於6.5或高於9.0;

(5)底泥發黑、發臭。

二、底質改良措施

根據養殖階段不同,分為放苗前、養殖前期、養殖中期、養殖後期。放苗前通過對底質的處理,充分氧化塘底,增加底質的緩衝性,提高養殖期的底質安全;通過養殖中後期底質改良,及時分解底質有機物,減少底部產生有害物質,降低底部耗氧。通過這些措施的配合,創造良好的底質環境,保障養殖安全。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具體措施如下:

1、放苗前對塘底的處理:主要是採用物理化學方法

(1)幹塘與晒塘:進入秋冬季,將魚出售以後,將池塘中的水排幹,讓塘底晒至龜裂、發白,以龜裂縫隙至少插入一根手指為宜,但是也不易晒得過幹,保證微生物生長所需水分。晒塘後用推土機拖走上層淤泥,或者在排水時,用高壓水槍將底部淤泥邊衝邊排,但是底部要保留10~500px淤泥。

(2)生石灰清塘:放苗前半個月左右,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消除塘中病原體,中和池土酸性,釋放淤泥中的肥分,改良土壤,施加鈣肥。使用方法一般有幹法和帶水兩種。幹法清塘是選擇晴天,池底4~6釐米水,選質量好的成塊生石灰,每畝75kg,放入塘底預先挖成的若干淺潭中和水溶化後,趁熱向四周和岸邊潑灑,保證全池均灑到,然後用泥耙把生石灰和淤泥來回攪拌,加強清塘除雜作用。帶水清塘的方法是加水到70~2250px,一畝用生石灰150kg,溶化後迅速潑灑全池,兩種方法都需5~7天藥性能消失。另外還可以選用漂白粉、茶麩等。

2、養殖中後期的底質改良措施

放苗前做好清塘工作的池塘,養殖前期由於載魚量小,池塘自淨壓力小。而中後期,載魚量增加,每天投入大量飼料,池底自淨壓力增加,需要人為做好改底工作,保證養殖安全。養殖中後期改底包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1)物理方法

a、勤增氧:增氧是底質改良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底部增氧能有效分解沉積的殘餌、排洩物、蛻殼、淤泥和藻類等有害物質,改善底質,激活底泥生態功能。底部增氧可採用微孔增氧方式,增氧效果較好。葉輪式增氧機、耕水機都能打破氧分層、產生提水和混合水體的作用,有利於提高底部溶氧,加快有機物分解。增氧機的配置需要根據池塘的實際情況和個體的經濟能力進行配置,但是要以混合式、立體增氧、最大程度的為底部增氧為依據。

b、攪底:每隔8~10天,選擇晴天的上午用鐵鏈或者特製的攪底工具進行拉底,將底部沉積的有機物攪動起來,利於其氧化分解,同時釋放其中營養鹽,供浮游植物使用,但是拉底要分區進行,不能一次性將整個池塘拉完,防止有機物懸浮,大量耗氧,造成缺氧現象。

c、噴排:使用深水泵將底部泥水混合物抽提,向空中噴灑,增加汙泥與空氣的接觸,加速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化學方法:

a、氧化分解型顆粒底改劑:能夠氧化分解底部的有機物,提高池底的氧化還原電位,增加池底的緩衝性,祛除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氣體,尤其是硫化氫。當底質長期處於不良狀態,環境中的有害菌數量較多,此時直接用微生物效果不大,要先用此類底改劑尤其是顆粒型,把底部水體的有害物質降到一定濃度,再使用生物製劑。

改底的產品種類繁多、琳琅滿目。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技術是安全高效的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過硫酸氫鉀被稱為第五代消毒劑,綠色安全,對養殖動物刺激小,使用無殘留,目前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可。但是大家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候要選擇含量在20%以上的過硫酸氫鉀。過硫酸氫鉀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於過硫酸氫鉀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難製片。一般的小廠家很難做到。因此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建議大家看清含量,儘量選擇大廠家的產品。與此同時,製片技術越高,顆粒越小,作用面積越大、越均勻,效果越好。

b、吸附性粉劑底改:這類改底劑包括了沸石粉、麥飯石粉等,能夠吸附有毒有害物質沉到底部,起到對水體的淨化作用,但由於有毒有害物質仍然存在,並沒有消除,因而這類產品治標不治本。在實際使用時還要搭配氧化分解型的顆粒底改產品或者微生態產品從根本上消除這些物質。

(3)生物方法:

投加異養型乳酸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製劑,改善水中及底質中的微生物優勢群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同時分解有機物,以達到改良底質和水質的目的。

"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池塘是養殖動物生存的空間,保持底質的清潔對於水質的保持至關重要。科學改底的前提是我們應明確底質處於何種狀態,準確判斷,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改進。在沒有精密檢測儀器和設備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池塘的生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

一、池塘底質變壞的生態表現

(1)開增氧機時,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並聞到臭味;

(2)池角泡沫發黃、漂浮物發黑、池水分層及水色不一致;

(3)池底冒氣泡或有煙霧上升,特別是在清晨陽光照射下;

(4)水體pH值早、晚基本無變化,長期低於6.5或高於9.0;

(5)底泥發黑、發臭。

二、底質改良措施

根據養殖階段不同,分為放苗前、養殖前期、養殖中期、養殖後期。放苗前通過對底質的處理,充分氧化塘底,增加底質的緩衝性,提高養殖期的底質安全;通過養殖中後期底質改良,及時分解底質有機物,減少底部產生有害物質,降低底部耗氧。通過這些措施的配合,創造良好的底質環境,保障養殖安全。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具體措施如下:

1、放苗前對塘底的處理:主要是採用物理化學方法

(1)幹塘與晒塘:進入秋冬季,將魚出售以後,將池塘中的水排幹,讓塘底晒至龜裂、發白,以龜裂縫隙至少插入一根手指為宜,但是也不易晒得過幹,保證微生物生長所需水分。晒塘後用推土機拖走上層淤泥,或者在排水時,用高壓水槍將底部淤泥邊衝邊排,但是底部要保留10~500px淤泥。

(2)生石灰清塘:放苗前半個月左右,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消除塘中病原體,中和池土酸性,釋放淤泥中的肥分,改良土壤,施加鈣肥。使用方法一般有幹法和帶水兩種。幹法清塘是選擇晴天,池底4~6釐米水,選質量好的成塊生石灰,每畝75kg,放入塘底預先挖成的若干淺潭中和水溶化後,趁熱向四周和岸邊潑灑,保證全池均灑到,然後用泥耙把生石灰和淤泥來回攪拌,加強清塘除雜作用。帶水清塘的方法是加水到70~2250px,一畝用生石灰150kg,溶化後迅速潑灑全池,兩種方法都需5~7天藥性能消失。另外還可以選用漂白粉、茶麩等。

2、養殖中後期的底質改良措施

放苗前做好清塘工作的池塘,養殖前期由於載魚量小,池塘自淨壓力小。而中後期,載魚量增加,每天投入大量飼料,池底自淨壓力增加,需要人為做好改底工作,保證養殖安全。養殖中後期改底包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1)物理方法

a、勤增氧:增氧是底質改良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底部增氧能有效分解沉積的殘餌、排洩物、蛻殼、淤泥和藻類等有害物質,改善底質,激活底泥生態功能。底部增氧可採用微孔增氧方式,增氧效果較好。葉輪式增氧機、耕水機都能打破氧分層、產生提水和混合水體的作用,有利於提高底部溶氧,加快有機物分解。增氧機的配置需要根據池塘的實際情況和個體的經濟能力進行配置,但是要以混合式、立體增氧、最大程度的為底部增氧為依據。

b、攪底:每隔8~10天,選擇晴天的上午用鐵鏈或者特製的攪底工具進行拉底,將底部沉積的有機物攪動起來,利於其氧化分解,同時釋放其中營養鹽,供浮游植物使用,但是拉底要分區進行,不能一次性將整個池塘拉完,防止有機物懸浮,大量耗氧,造成缺氧現象。

c、噴排:使用深水泵將底部泥水混合物抽提,向空中噴灑,增加汙泥與空氣的接觸,加速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化學方法:

a、氧化分解型顆粒底改劑:能夠氧化分解底部的有機物,提高池底的氧化還原電位,增加池底的緩衝性,祛除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氣體,尤其是硫化氫。當底質長期處於不良狀態,環境中的有害菌數量較多,此時直接用微生物效果不大,要先用此類底改劑尤其是顆粒型,把底部水體的有害物質降到一定濃度,再使用生物製劑。

改底的產品種類繁多、琳琅滿目。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技術是安全高效的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過硫酸氫鉀被稱為第五代消毒劑,綠色安全,對養殖動物刺激小,使用無殘留,目前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可。但是大家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候要選擇含量在20%以上的過硫酸氫鉀。過硫酸氫鉀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於過硫酸氫鉀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難製片。一般的小廠家很難做到。因此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建議大家看清含量,儘量選擇大廠家的產品。與此同時,製片技術越高,顆粒越小,作用面積越大、越均勻,效果越好。

b、吸附性粉劑底改:這類改底劑包括了沸石粉、麥飯石粉等,能夠吸附有毒有害物質沉到底部,起到對水體的淨化作用,但由於有毒有害物質仍然存在,並沒有消除,因而這類產品治標不治本。在實際使用時還要搭配氧化分解型的顆粒底改產品或者微生態產品從根本上消除這些物質。

(3)生物方法:

投加異養型乳酸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製劑,改善水中及底質中的微生物優勢群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同時分解有機物,以達到改良底質和水質的目的。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池塘底質好壞是水質好壞的根源。好的底質,底部溶氧應維持在3mg/L以上,最低不能低1mg/L;氧化還原電位儘量維持在100mv以上,低於100mv時兼性微生物出現厭氧呼吸,可變離子向還原態轉化。良好的底質對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保證養殖安全有重要意義。

目前市場上增氧產品種類繁多。傳統的增氧產品受技術和配方制約,一般為3-8小時集中放氧。該類集中放氧的產品短時間內迅速放氧,氧氣容易快速溢出水體,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對養殖動物刺激性較大。同時使用成本高,並需要人工時時關注增氧情況。最新的技術是採用先進的緩釋技術和特殊配方,使氧氣可以在池底緩慢釋放,增氧效果長達30個小時以上。該類增氧產品成本低,放氧時間長久且持續,省時省事又省力。


實際生產中根據養殖不同階段採取不同措施進行改底,使底質儘量少的受到破壞,維持好的底質狀態,從而保證養殖效果。改底防重於治,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池塘是養殖動物生存的空間,保持底質的清潔對於水質的保持至關重要。科學改底的前提是我們應明確底質處於何種狀態,準確判斷,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改進。在沒有精密檢測儀器和設備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池塘的生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

一、池塘底質變壞的生態表現

(1)開增氧機時,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並聞到臭味;

(2)池角泡沫發黃、漂浮物發黑、池水分層及水色不一致;

(3)池底冒氣泡或有煙霧上升,特別是在清晨陽光照射下;

(4)水體pH值早、晚基本無變化,長期低於6.5或高於9.0;

(5)底泥發黑、發臭。

二、底質改良措施

根據養殖階段不同,分為放苗前、養殖前期、養殖中期、養殖後期。放苗前通過對底質的處理,充分氧化塘底,增加底質的緩衝性,提高養殖期的底質安全;通過養殖中後期底質改良,及時分解底質有機物,減少底部產生有害物質,降低底部耗氧。通過這些措施的配合,創造良好的底質環境,保障養殖安全。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具體措施如下:

1、放苗前對塘底的處理:主要是採用物理化學方法

(1)幹塘與晒塘:進入秋冬季,將魚出售以後,將池塘中的水排幹,讓塘底晒至龜裂、發白,以龜裂縫隙至少插入一根手指為宜,但是也不易晒得過幹,保證微生物生長所需水分。晒塘後用推土機拖走上層淤泥,或者在排水時,用高壓水槍將底部淤泥邊衝邊排,但是底部要保留10~500px淤泥。

(2)生石灰清塘:放苗前半個月左右,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消除塘中病原體,中和池土酸性,釋放淤泥中的肥分,改良土壤,施加鈣肥。使用方法一般有幹法和帶水兩種。幹法清塘是選擇晴天,池底4~6釐米水,選質量好的成塊生石灰,每畝75kg,放入塘底預先挖成的若干淺潭中和水溶化後,趁熱向四周和岸邊潑灑,保證全池均灑到,然後用泥耙把生石灰和淤泥來回攪拌,加強清塘除雜作用。帶水清塘的方法是加水到70~2250px,一畝用生石灰150kg,溶化後迅速潑灑全池,兩種方法都需5~7天藥性能消失。另外還可以選用漂白粉、茶麩等。

2、養殖中後期的底質改良措施

放苗前做好清塘工作的池塘,養殖前期由於載魚量小,池塘自淨壓力小。而中後期,載魚量增加,每天投入大量飼料,池底自淨壓力增加,需要人為做好改底工作,保證養殖安全。養殖中後期改底包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1)物理方法

a、勤增氧:增氧是底質改良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底部增氧能有效分解沉積的殘餌、排洩物、蛻殼、淤泥和藻類等有害物質,改善底質,激活底泥生態功能。底部增氧可採用微孔增氧方式,增氧效果較好。葉輪式增氧機、耕水機都能打破氧分層、產生提水和混合水體的作用,有利於提高底部溶氧,加快有機物分解。增氧機的配置需要根據池塘的實際情況和個體的經濟能力進行配置,但是要以混合式、立體增氧、最大程度的為底部增氧為依據。

b、攪底:每隔8~10天,選擇晴天的上午用鐵鏈或者特製的攪底工具進行拉底,將底部沉積的有機物攪動起來,利於其氧化分解,同時釋放其中營養鹽,供浮游植物使用,但是拉底要分區進行,不能一次性將整個池塘拉完,防止有機物懸浮,大量耗氧,造成缺氧現象。

c、噴排:使用深水泵將底部泥水混合物抽提,向空中噴灑,增加汙泥與空氣的接觸,加速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化學方法:

a、氧化分解型顆粒底改劑:能夠氧化分解底部的有機物,提高池底的氧化還原電位,增加池底的緩衝性,祛除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氣體,尤其是硫化氫。當底質長期處於不良狀態,環境中的有害菌數量較多,此時直接用微生物效果不大,要先用此類底改劑尤其是顆粒型,把底部水體的有害物質降到一定濃度,再使用生物製劑。

改底的產品種類繁多、琳琅滿目。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技術是安全高效的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過硫酸氫鉀被稱為第五代消毒劑,綠色安全,對養殖動物刺激小,使用無殘留,目前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可。但是大家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候要選擇含量在20%以上的過硫酸氫鉀。過硫酸氫鉀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於過硫酸氫鉀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難製片。一般的小廠家很難做到。因此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建議大家看清含量,儘量選擇大廠家的產品。與此同時,製片技術越高,顆粒越小,作用面積越大、越均勻,效果越好。

b、吸附性粉劑底改:這類改底劑包括了沸石粉、麥飯石粉等,能夠吸附有毒有害物質沉到底部,起到對水體的淨化作用,但由於有毒有害物質仍然存在,並沒有消除,因而這類產品治標不治本。在實際使用時還要搭配氧化分解型的顆粒底改產品或者微生態產品從根本上消除這些物質。

(3)生物方法:

投加異養型乳酸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製劑,改善水中及底質中的微生物優勢群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同時分解有機物,以達到改良底質和水質的目的。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池塘底質好壞是水質好壞的根源。好的底質,底部溶氧應維持在3mg/L以上,最低不能低1mg/L;氧化還原電位儘量維持在100mv以上,低於100mv時兼性微生物出現厭氧呼吸,可變離子向還原態轉化。良好的底質對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保證養殖安全有重要意義。

目前市場上增氧產品種類繁多。傳統的增氧產品受技術和配方制約,一般為3-8小時集中放氧。該類集中放氧的產品短時間內迅速放氧,氧氣容易快速溢出水體,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對養殖動物刺激性較大。同時使用成本高,並需要人工時時關注增氧情況。最新的技術是採用先進的緩釋技術和特殊配方,使氧氣可以在池底緩慢釋放,增氧效果長達30個小時以上。該類增氧產品成本低,放氧時間長久且持續,省時省事又省力。


實際生產中根據養殖不同階段採取不同措施進行改底,使底質儘量少的受到破壞,維持好的底質狀態,從而保證養殖效果。改底防重於治,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文章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池塘是養殖動物生存的空間,保持底質的清潔對於水質的保持至關重要。科學改底的前提是我們應明確底質處於何種狀態,準確判斷,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改進。在沒有精密檢測儀器和設備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池塘的生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

一、池塘底質變壞的生態表現

(1)開增氧機時,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並聞到臭味;

(2)池角泡沫發黃、漂浮物發黑、池水分層及水色不一致;

(3)池底冒氣泡或有煙霧上升,特別是在清晨陽光照射下;

(4)水體pH值早、晚基本無變化,長期低於6.5或高於9.0;

(5)底泥發黑、發臭。

二、底質改良措施

根據養殖階段不同,分為放苗前、養殖前期、養殖中期、養殖後期。放苗前通過對底質的處理,充分氧化塘底,增加底質的緩衝性,提高養殖期的底質安全;通過養殖中後期底質改良,及時分解底質有機物,減少底部產生有害物質,降低底部耗氧。通過這些措施的配合,創造良好的底質環境,保障養殖安全。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具體措施如下:

1、放苗前對塘底的處理:主要是採用物理化學方法

(1)幹塘與晒塘:進入秋冬季,將魚出售以後,將池塘中的水排幹,讓塘底晒至龜裂、發白,以龜裂縫隙至少插入一根手指為宜,但是也不易晒得過幹,保證微生物生長所需水分。晒塘後用推土機拖走上層淤泥,或者在排水時,用高壓水槍將底部淤泥邊衝邊排,但是底部要保留10~500px淤泥。

(2)生石灰清塘:放苗前半個月左右,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消除塘中病原體,中和池土酸性,釋放淤泥中的肥分,改良土壤,施加鈣肥。使用方法一般有幹法和帶水兩種。幹法清塘是選擇晴天,池底4~6釐米水,選質量好的成塊生石灰,每畝75kg,放入塘底預先挖成的若干淺潭中和水溶化後,趁熱向四周和岸邊潑灑,保證全池均灑到,然後用泥耙把生石灰和淤泥來回攪拌,加強清塘除雜作用。帶水清塘的方法是加水到70~2250px,一畝用生石灰150kg,溶化後迅速潑灑全池,兩種方法都需5~7天藥性能消失。另外還可以選用漂白粉、茶麩等。

2、養殖中後期的底質改良措施

放苗前做好清塘工作的池塘,養殖前期由於載魚量小,池塘自淨壓力小。而中後期,載魚量增加,每天投入大量飼料,池底自淨壓力增加,需要人為做好改底工作,保證養殖安全。養殖中後期改底包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1)物理方法

a、勤增氧:增氧是底質改良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底部增氧能有效分解沉積的殘餌、排洩物、蛻殼、淤泥和藻類等有害物質,改善底質,激活底泥生態功能。底部增氧可採用微孔增氧方式,增氧效果較好。葉輪式增氧機、耕水機都能打破氧分層、產生提水和混合水體的作用,有利於提高底部溶氧,加快有機物分解。增氧機的配置需要根據池塘的實際情況和個體的經濟能力進行配置,但是要以混合式、立體增氧、最大程度的為底部增氧為依據。

b、攪底:每隔8~10天,選擇晴天的上午用鐵鏈或者特製的攪底工具進行拉底,將底部沉積的有機物攪動起來,利於其氧化分解,同時釋放其中營養鹽,供浮游植物使用,但是拉底要分區進行,不能一次性將整個池塘拉完,防止有機物懸浮,大量耗氧,造成缺氧現象。

c、噴排:使用深水泵將底部泥水混合物抽提,向空中噴灑,增加汙泥與空氣的接觸,加速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化學方法:

a、氧化分解型顆粒底改劑:能夠氧化分解底部的有機物,提高池底的氧化還原電位,增加池底的緩衝性,祛除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氣體,尤其是硫化氫。當底質長期處於不良狀態,環境中的有害菌數量較多,此時直接用微生物效果不大,要先用此類底改劑尤其是顆粒型,把底部水體的有害物質降到一定濃度,再使用生物製劑。

改底的產品種類繁多、琳琅滿目。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技術是安全高效的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過硫酸氫鉀被稱為第五代消毒劑,綠色安全,對養殖動物刺激小,使用無殘留,目前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可。但是大家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候要選擇含量在20%以上的過硫酸氫鉀。過硫酸氫鉀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於過硫酸氫鉀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難製片。一般的小廠家很難做到。因此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建議大家看清含量,儘量選擇大廠家的產品。與此同時,製片技術越高,顆粒越小,作用面積越大、越均勻,效果越好。

b、吸附性粉劑底改:這類改底劑包括了沸石粉、麥飯石粉等,能夠吸附有毒有害物質沉到底部,起到對水體的淨化作用,但由於有毒有害物質仍然存在,並沒有消除,因而這類產品治標不治本。在實際使用時還要搭配氧化分解型的顆粒底改產品或者微生態產品從根本上消除這些物質。

(3)生物方法:

投加異養型乳酸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製劑,改善水中及底質中的微生物優勢群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同時分解有機物,以達到改良底質和水質的目的。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池塘底質好壞是水質好壞的根源。好的底質,底部溶氧應維持在3mg/L以上,最低不能低1mg/L;氧化還原電位儘量維持在100mv以上,低於100mv時兼性微生物出現厭氧呼吸,可變離子向還原態轉化。良好的底質對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保證養殖安全有重要意義。

目前市場上增氧產品種類繁多。傳統的增氧產品受技術和配方制約,一般為3-8小時集中放氧。該類集中放氧的產品短時間內迅速放氧,氧氣容易快速溢出水體,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對養殖動物刺激性較大。同時使用成本高,並需要人工時時關注增氧情況。最新的技術是採用先進的緩釋技術和特殊配方,使氧氣可以在池底緩慢釋放,增氧效果長達30個小時以上。該類增氧產品成本低,放氧時間長久且持續,省時省事又省力。


實際生產中根據養殖不同階段採取不同措施進行改底,使底質儘量少的受到破壞,維持好的底質狀態,從而保證養殖效果。改底防重於治,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文章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不斷,究竟是什麼在作怪?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獲取活動詳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