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

"

烈日炎炎的午後,孫崗鎮紅堰村高崗組的原野上,一個光著腳丫、皮膚晒得黝黑的漢子,拿著尺子,在即將收割的稻田裡測量水深,數不清的小龍蝦在稻叢裡“張牙舞爪”。

這個莊稼漢是該村56歲農民,叫張正春。他指著眼前的大片稻田說,從村民手中總共流轉了200多畝水田,100多畝種植水稻,100畝稻蝦共養,田野間幾口水塘也是他承包的,用來養魚,一年家庭收入至少五六萬元。

誰能想到,張正春曾是村裡建檔立卡重點幫扶對象,去年才脫貧的。

2013年,張正春遭遇一場車禍,脫離生命危險後,被鑑定為智力二級殘疾。此前他在家務農,所掙的錢只夠養家餬口,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妻子迫不得已外出打工,勞動所得供兒子在合肥工業大學讀書。

2015年,政府各項產業扶貧政策如雨後春筍,窮則思變的張正春萌生了發展光伏的想法,但又苦於沒有資金。“向人借錢,別人怕我還不起,都不敢借。”回憶起以前艱難的日子,張正春一臉苦笑。當年冬,孫崗鎮開展了扶貧“村村到戶戶訪”活動,紅堰村黨支部書記呂必萬在走訪時,得知張正春有發展光伏的想法,當即鼓勵他大膽嘗試,並幫他申請光伏扶貧小額信用貸款。最終,張正春獲得了3年免息貸款4350元,建了一座戶用光伏電站,目前已還清貸款,發電純收益2500元。

首次投入有了回報,這更增添了張正春的信心,他開始尋思著搞家庭養殖。搭禽舍,購雞(鴨)苗,進飼料,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那時候他沒日沒夜地幹,我看著都心疼。”張正春的妻子流著淚說。那年年底,860只雞鴨出手,賣了近六萬元。當年春節,全家人一起過了個“肥年”。親友們串門,看到張正春家由窮到富的巨大變化,豎出大拇指誇讚他的勤勞,張正春卻充滿感激地說:“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好,幫我落實了貸款,鼓勵我發展養殖,我要加倍努力,改變命運。”

去年冬,張正春瞄準了稻田養蝦,又流轉100多畝水田用於稻蝦養殖,投放4萬多隻蝦苗,鎮包組幹部協調鎮上科技特派員免費提供技術指導。水產養殖需要投入不少資金,今年7月,在包組幹部的關心支持下,張正春再次獲得5萬元小額信貸。

“試水養龍蝦的第一年,只要能多多少少賺點,我就滿足了。萬一虧了,我也獲取了經驗。”張正春說:“今年的龍蝦收入接近投入的成本,明年基本是純收入了。過去幾年的日子,想想都可怕,現在好了,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現在我家順利脫貧了,開始走上增收致富的小康之路,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張正春說。(任成林 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