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

封開縣大洲鎮有一對“牛人”父子,父親在山上養黃牛提產量,兒子在山下走市場促銷售,從一頭牛到450頭,從貧困到富裕,他們攜手共進,不僅自己過上好日子,還帶動當地121戶貧困戶養殖致富。他們是封開縣大洲鎮楓肇養牛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以雄與姚濟群父子。

讓我們一起跟著記者

到大洲鎮護弟林場,

一起去看看這對“牛人”父子吧!

"

封開縣大洲鎮有一對“牛人”父子,父親在山上養黃牛提產量,兒子在山下走市場促銷售,從一頭牛到450頭,從貧困到富裕,他們攜手共進,不僅自己過上好日子,還帶動當地121戶貧困戶養殖致富。他們是封開縣大洲鎮楓肇養牛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以雄與姚濟群父子。

讓我們一起跟著記者

到大洲鎮護弟林場,

一起去看看這對“牛人”父子吧!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由於道路狹小坑窪,還沒到山腳就要棄車步行。經過一段土渣路、機耕路和山路,記者一行進入護弟林場,聽到了不遠處的山林裡傳來黃牛陣陣的“哞哞“叫聲。

在距離林場口兩公里遠的一個山坳,

記者終於看見了

帶著黃牛群在等候的父親姚以雄。

可記者越靠近,

黃牛就越往山上跑,姚以雄就越著急。

"

封開縣大洲鎮有一對“牛人”父子,父親在山上養黃牛提產量,兒子在山下走市場促銷售,從一頭牛到450頭,從貧困到富裕,他們攜手共進,不僅自己過上好日子,還帶動當地121戶貧困戶養殖致富。他們是封開縣大洲鎮楓肇養牛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以雄與姚濟群父子。

讓我們一起跟著記者

到大洲鎮護弟林場,

一起去看看這對“牛人”父子吧!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由於道路狹小坑窪,還沒到山腳就要棄車步行。經過一段土渣路、機耕路和山路,記者一行進入護弟林場,聽到了不遠處的山林裡傳來黃牛陣陣的“哞哞“叫聲。

在距離林場口兩公里遠的一個山坳,

記者終於看見了

帶著黃牛群在等候的父親姚以雄。

可記者越靠近,

黃牛就越往山上跑,姚以雄就越著急。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牛怕生人,你們在這裡等著,我再去引過來。”姚以雄從揹包裡拿出一個裝有鹽粒的塑料瓶,舉在頭上來回走動,同時“哞哞”叫喚著。

當看見有黃牛靠近時,他往地上撒些鹽粒,不一會兒就把黃牛群引回來了。隨後,姚以雄把瓶子遞過來,讓記者嘗試餵食,與牛群親近親近。果不其然,黃牛不怕了。

"

封開縣大洲鎮有一對“牛人”父子,父親在山上養黃牛提產量,兒子在山下走市場促銷售,從一頭牛到450頭,從貧困到富裕,他們攜手共進,不僅自己過上好日子,還帶動當地121戶貧困戶養殖致富。他們是封開縣大洲鎮楓肇養牛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以雄與姚濟群父子。

讓我們一起跟著記者

到大洲鎮護弟林場,

一起去看看這對“牛人”父子吧!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由於道路狹小坑窪,還沒到山腳就要棄車步行。經過一段土渣路、機耕路和山路,記者一行進入護弟林場,聽到了不遠處的山林裡傳來黃牛陣陣的“哞哞“叫聲。

在距離林場口兩公里遠的一個山坳,

記者終於看見了

帶著黃牛群在等候的父親姚以雄。

可記者越靠近,

黃牛就越往山上跑,姚以雄就越著急。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牛怕生人,你們在這裡等著,我再去引過來。”姚以雄從揹包裡拿出一個裝有鹽粒的塑料瓶,舉在頭上來回走動,同時“哞哞”叫喚著。

當看見有黃牛靠近時,他往地上撒些鹽粒,不一會兒就把黃牛群引回來了。隨後,姚以雄把瓶子遞過來,讓記者嘗試餵食,與牛群親近親近。果不其然,黃牛不怕了。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牛認主人,包括我的聲音以及摩托車的聲音。”姚以雄指著旁邊的一輛男裝摩托車說,他每天在佔地2萬畝的護弟林場繞兩圈,無論嚴寒酷暑都風雨不改,用心管護山上450多頭黃牛。

這群黃牛中有300頭是母牛,

年產牛犢300頭。

僅牛犢年產值就有約180萬元,

肉牛也有百萬元的年產值。

如今,他們父子已成為了

遠近聞名、養牛致富的“牛”人。

想通過養牛致富的人不在少數

姚以雄父子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

封開縣大洲鎮有一對“牛人”父子,父親在山上養黃牛提產量,兒子在山下走市場促銷售,從一頭牛到450頭,從貧困到富裕,他們攜手共進,不僅自己過上好日子,還帶動當地121戶貧困戶養殖致富。他們是封開縣大洲鎮楓肇養牛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以雄與姚濟群父子。

讓我們一起跟著記者

到大洲鎮護弟林場,

一起去看看這對“牛人”父子吧!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由於道路狹小坑窪,還沒到山腳就要棄車步行。經過一段土渣路、機耕路和山路,記者一行進入護弟林場,聽到了不遠處的山林裡傳來黃牛陣陣的“哞哞“叫聲。

在距離林場口兩公里遠的一個山坳,

記者終於看見了

帶著黃牛群在等候的父親姚以雄。

可記者越靠近,

黃牛就越往山上跑,姚以雄就越著急。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牛怕生人,你們在這裡等著,我再去引過來。”姚以雄從揹包裡拿出一個裝有鹽粒的塑料瓶,舉在頭上來回走動,同時“哞哞”叫喚著。

當看見有黃牛靠近時,他往地上撒些鹽粒,不一會兒就把黃牛群引回來了。隨後,姚以雄把瓶子遞過來,讓記者嘗試餵食,與牛群親近親近。果不其然,黃牛不怕了。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牛認主人,包括我的聲音以及摩托車的聲音。”姚以雄指著旁邊的一輛男裝摩托車說,他每天在佔地2萬畝的護弟林場繞兩圈,無論嚴寒酷暑都風雨不改,用心管護山上450多頭黃牛。

這群黃牛中有300頭是母牛,

年產牛犢300頭。

僅牛犢年產值就有約180萬元,

肉牛也有百萬元的年產值。

如今,他們父子已成為了

遠近聞名、養牛致富的“牛”人。

想通過養牛致富的人不在少數

姚以雄父子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那就要從上世紀80年代生產隊的時候說起。彼時生產隊分配給姚以雄一頭母黃牛,用於犁地耕田。由於照料得當,母牛生小牛犢,母牛犢又生小牛,到2002年姚以雄有7頭黃牛。

當時,農村興起犁地耕田機,村民紛紛賣掉黃牛,一度使黃牛價格低迷。姚以雄趁機購入36頭,“我當時不捨得賣,聽到別人養牛發財了,自己也想試試。”

往後,姚以雄利用農村豐富的山林草地資源,進行放養式養牛,讓母牛生小牛犢,賣老牛維持生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2012年,姚以雄的牛群發展到400頭,形成了產業。

由於當地肉牛需求極其有限,姚以雄陷入銷售難困境。“黃牛體型、體重長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會增加,而牛群數量在增加,銷售上不去,就沒有產出。”姚以雄說道。

"

封開縣大洲鎮有一對“牛人”父子,父親在山上養黃牛提產量,兒子在山下走市場促銷售,從一頭牛到450頭,從貧困到富裕,他們攜手共進,不僅自己過上好日子,還帶動當地121戶貧困戶養殖致富。他們是封開縣大洲鎮楓肇養牛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以雄與姚濟群父子。

讓我們一起跟著記者

到大洲鎮護弟林場,

一起去看看這對“牛人”父子吧!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由於道路狹小坑窪,還沒到山腳就要棄車步行。經過一段土渣路、機耕路和山路,記者一行進入護弟林場,聽到了不遠處的山林裡傳來黃牛陣陣的“哞哞“叫聲。

在距離林場口兩公里遠的一個山坳,

記者終於看見了

帶著黃牛群在等候的父親姚以雄。

可記者越靠近,

黃牛就越往山上跑,姚以雄就越著急。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牛怕生人,你們在這裡等著,我再去引過來。”姚以雄從揹包裡拿出一個裝有鹽粒的塑料瓶,舉在頭上來回走動,同時“哞哞”叫喚著。

當看見有黃牛靠近時,他往地上撒些鹽粒,不一會兒就把黃牛群引回來了。隨後,姚以雄把瓶子遞過來,讓記者嘗試餵食,與牛群親近親近。果不其然,黃牛不怕了。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牛認主人,包括我的聲音以及摩托車的聲音。”姚以雄指著旁邊的一輛男裝摩托車說,他每天在佔地2萬畝的護弟林場繞兩圈,無論嚴寒酷暑都風雨不改,用心管護山上450多頭黃牛。

這群黃牛中有300頭是母牛,

年產牛犢300頭。

僅牛犢年產值就有約180萬元,

肉牛也有百萬元的年產值。

如今,他們父子已成為了

遠近聞名、養牛致富的“牛”人。

想通過養牛致富的人不在少數

姚以雄父子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那就要從上世紀80年代生產隊的時候說起。彼時生產隊分配給姚以雄一頭母黃牛,用於犁地耕田。由於照料得當,母牛生小牛犢,母牛犢又生小牛,到2002年姚以雄有7頭黃牛。

當時,農村興起犁地耕田機,村民紛紛賣掉黃牛,一度使黃牛價格低迷。姚以雄趁機購入36頭,“我當時不捨得賣,聽到別人養牛發財了,自己也想試試。”

往後,姚以雄利用農村豐富的山林草地資源,進行放養式養牛,讓母牛生小牛犢,賣老牛維持生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2012年,姚以雄的牛群發展到400頭,形成了產業。

由於當地肉牛需求極其有限,姚以雄陷入銷售難困境。“黃牛體型、體重長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會增加,而牛群數量在增加,銷售上不去,就沒有產出。”姚以雄說道。

封開“牛人”父子合力闖出致富路 帶動貧困戶養殖增收

有道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2013年,一直在外打工的姚濟群做了一個決定,利用空餘時間到各城市有名的養牛場參觀學習,希望從中找到適合自家養牛業發展的道路。

經多方學習,他找到了穩定經濟渠道,以“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的路子。2015年,姚濟群辭職回鄉,成立了封開縣大洲鎮楓肇養牛專業合作社,根據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發展規範化養牛產業。

“我負責銷售,一是對接大型肉牛市場,穩定成年牛銷售渠道,二是開展‘合作社+農戶’模式出售牛犢。”姚濟群介紹,目前一共與121戶貧困戶簽訂合同,讓農戶利用閒暇時間在田地山邊養牛,通過回購小牛犢產生價值。一頭母牛一年能生產一頭小牛犢,一頭小牛犢市場價約5000元,即每年為當地貧困戶增收約60萬元。

姚濟群表示,下一步將購買一批良種黃牛回來,與飼養的南方黃牛交配,讓其後代體型、體重更大,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多價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