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被誘騙而客死他鄉,引發楚國內部紛亂,屈原為明志而跳江

秦國的軍事力量在秦昭襄王時期得到進一步飛速發展,為了進一步穩固東方六國的局勢,消滅對自己有威脅的力量,秦國開始加強對楚國的打擊。

楚懷王被誘騙而客死他鄉,引發楚國內部紛亂,屈原為明志而跳江

再加上楚國與齊國的聯盟,給秦國一次增加軍事力量的理由,周赧王十六年,秦軍對楚國發動了進攻,攻城拔寨,迅速拿下楚國8座城池,而秦國雖然有滅楚的實力,但是列國正處於隔岸觀火的狀態中,只要秦國威脅到他們的利益,列國必然會再次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再加上楚國人歷來悍勇,秦國想要徹底滅亡楚國也絕非易事,且很有可能陷入戰爭泥潭而不可自拔,到時候齊國、魏國、韓國還會藉此機會進攻秦國。

鑑於此,秦昭襄王上演了一出“鴻門宴”,秦王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邀請楚懷王到武關談判,楚懷王拿不定主意,這時候楚懷王的兒子勸說道:“秦國是好意,父王您可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啊。”

於是楚懷王聽了兒子的話,便動身前往武關,然而當楚懷王到達武關時秦王並沒有按照約定出現,而是用卑劣的手段將楚懷王挾持到秦國咸陽,被關押了起來。

消息傳到楚國後,大臣們出於國家安全考慮,決定另立新君,太子橫開始了楚頃襄王的時代,讓楚國暫時免於戰亂,江山得到了暫時的保全。

秦昭襄王本以為藉此機會扣押楚懷王,楚國就會大亂,秦國可趁機從中漁利,沒想到計劃泡湯,只好重新調整戰略目標。

楚頃襄王元年,秦軍再次出兵由武關出擊,將楚君再次擊敗,奪取析邑等15座城池,楚懷王此時還作為秦國的戰利品,雖然實際意義不大,但威懾力依然存在,三年後楚懷王憂鬱而死,秦國將遺體運回楚國。

楚國百姓極重感情,儘管楚懷王對不住國家,但他們依然懷念楚懷王,視他為一國之君,懷王的遺體運回後,楚國百姓萬分哀痛。

楚懷王被誘騙而客死他鄉,引發楚國內部紛亂,屈原為明志而跳江

痛定思痛,百姓將楚懷王的死歸咎於公子子蘭,正是當初全懷王赴會的那個兒子,如果不是當初子蘭勸說懷王赴會,懷王也不會客死異鄉,與之相反的屈原則被稱頌,在楚國,屈原品行高潔,智慧與才華兼具,深得民心,楚懷王淡出要赴會得到屈原的極力反對,這更加提升了屈原的身份地位。

楚國百姓重感情,屈原也是重感情的人,楚懷王生前未能善待屈原,但屈原對楚國的赤膽忠心不減,屈原忠心耿耿,情志拳拳,卻始終無法一展抱負,滿腔愛國之情卻無處施展,他很愛國,他感情豐富細膩,一個感情豐富細膩的人長期遭到排擠,藉助才氣,不免要發發牢騷。

楚懷王被誘騙而客死他鄉,引發楚國內部紛亂,屈原為明志而跳江

於是屈原寫文章大發牢騷抱怨子蘭,子蘭大怒,命令上官大夫中傷屈原,幾個掌權的人合力整治一個無權無勢的人最容易不過,在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的煽風點火下,頃襄王偏聽偏信,將屈原給放逐了。

一片忠心卻接連遭受貶退、流放、放逐,就算堅毅如鐵的人也會有灰心的一刻,被放逐的屈原來到汨羅江畔,披頭散髮,步履遙遙,一邊走一邊吟歎,真的是“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這時候以為漁夫見到屈原,問他為什麼來到汨羅江。屈原痛心的回了句:“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理想是不甘於向現實拜服的,屈原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弾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乾淨身子的人一定要去除衣服身上的灰塵,如果一個人是乾乾淨淨的,怎麼能容忍塵垢沾染呢?”

最後,屈原說:“我寧可投江而死,葬身魚腹,也不願意讓自己的清白遭受世俗的侮辱。”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屈原的死志已決,無可挽回。

面對淼淼江水,想到自己的一身清白,屈原寫了一篇《懷沙》,寫完後,他抱著一塊大石頭,“噗通”一聲跳入江水中。

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辭賦大家作別紛亂的戰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