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創業:除了要花100萬做APP,難道沒有出路了?

創業 軟件 自媒體 財經 查報價 2017-07-17

創業做一個APP,請您先準備好100萬?

互聯網自媒體瘋傳的那篇要花100萬做APP的“毒雞湯”深深灌痛每一位創業者。

100萬是個什麼概念?

舉個接地氣的例子:普通白領A君辛苦工作,除了花銷每年都存10萬塊,整整存了10年後;然後打算互聯網創業......猛然發覺十年的辛勤,十年的青春竟不夠一個APP?

致創業:除了要花100萬做APP,難道沒有出路了?

對於十年都存不夠10萬的小編也覺得義憤填膺,這根本就不止是扯談,絕對是扯錢!

然而這個假“事實”卻道出一個“真”現狀:我想要做一個APP,但是我不懂開發、沒有經驗、不知行情、不知信息、不知參考價;我的內心也是很絕望啊。

致創業:除了要花100萬做APP,難道沒有出路了?

對於外行的互聯網創業者而言,做一個APP難嗎?除了要花100萬之外,還有出路麼?

答案是肯定的,那具體難在那裡呢?出路又在那裡?

一難:價格不透明

各行各業都會存的問題,不止軟件行業。因為軟件開發不是一個高頻的交易,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如果有“宰”的機會,就得狠狠來一刀。軟件開發也不是做慈善的行業,所以對於創業者沒辦法去判斷(做這個APP)是否真的就需要那麼多錢?

致創業:除了要花100萬做APP,難道沒有出路了?

二難:外行不懂開發

作為一個外行,不懂開發的詳細流程及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容易掉坑裡。一個APP發的流程從想法——腦圖——原型——UI——開發——測試——驗收每一個步驟都容易出岔子。作為外行的創業者,只有一個想法,而且是一個不太完整的想法,或者只能從一些類似的參考產品中獲得較詳細的功能需求介紹。在實際開發過程中,容易“被”加功能、“被”加價......

三難:信息不透明

這個同樣是各行業都會存在的現象,軟件開發行業亦如是。特別對於定製APP開發:技術的價值、品牌的價值、時間的價值都沒有統一的標準,換而言之就是程序員的成本沒有統一的標準,同樣定製一個APP,有些公司報價100萬,有些公司報價50萬,其實也是根據利潤化去分攤開發成本而矣。

例如:某公司的程序員是很優秀的,待遇都比其它公司的多一倍,那自然開發報價也要相應較高才能填補開發人員的成本,使公司是能獲得利潤的。

這種不透明本身沒有對錯的討論,但是卻因為作為外行的創業者不瞭解行情,沒有這個判斷能力而變成了行業的痛點。

所以,真的只能要花100萬了?除非先花個100萬是你的一個小目標!否則可以很肯定是不需要的!小編給三個“出路”的建議,希望對創業君有幫助:

  • 首先:弄清楚你的產品都需要什麼

外行創業者前期主要是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缺乏梳理功能的能力。其實APP的開發,假如是按所見即所得的模式來理解的話,其實就是各個功能模塊的配搭而成。核心影響這個APP的開發成本的東西是它的功能需求,如果功能多,需求複雜,不但開發成本會高,而且開發週期也要長,並且前期的溝通理解成本也會多得多。如果是普通的創業APP,第一版本原則上不需要過於複雜:能夠弄清楚,看明白,用得了即可,主要突出核心功能。

舉個電商APP的例子,它的基本功能包括(如下):

致創業:除了要花100萬做APP,難道沒有出路了?

實際上對於基本功能的APP,撇開原型設計,接口之類的話,原生開發一個端(安卓/IOS)大概是五、六萬塊錢左右;

  • 其次:多些對比,少點傷害

以互聯網產品APP開發為例,做一款相同的APP,獲得的報價範圍差距小至幾百幾千塊,大到可能會超過十萬,甚至幾十萬以上。所以我們困惑了。

比如:小編君的同事就有打算回到山旮旯的老家做一個類似美團的APP,發現報價從10萬到40萬都有。

遇到這種情況就很有必要進行對比了。

致創業:除了要花100萬做APP,難道沒有出路了?

方式:根據自己想法或這個產品的模式到各大應用商店或找到相應的渠道找到類似的參考產品。瞭解一下產品的具體功能,然後尋找一些做過類似產品的公司,諮詢一下開發週期甚至開發成本,進行對比評估,最後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進行選擇。

最後,送彩蛋的時刻,小編以一位創業狗身份推薦各位創業君在創業前期可以通過“查報價網”瞭解海量的APP開發報價,對比詳細的報價詳情,包括原型、UI、後臺、接口和安卓端/IOS端的每一塊的實際的開發成本。創業路上更踏實,更放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