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
"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半年換了6份工作,職場年輕人跳槽為何如此頻繁?

上週朋友阿珍請我吃飯。吃完這頓飯,她就要離開廣州返回家鄉,再也不回來了。她說,廣州是一個讓人傷心的地方。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短短不過半年的時間,她已經換了6份工作,最短的只做了半天,最久的也不過數月。這期間,她經歷了各種人情冷暖,目睹了一些HR和負責人的真面目,寒心徹骨,只想回家。

問她經歷了哪些是非曲折,她義憤填膺地一樁樁講給我聽,說到傷心處還委屈地流淚,聽完之後,我唏噓不已。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波折是常態,也是必然。

其實,目之所及,身邊不乏一年換多份工作的人,他們有的還在繼續找工作,有的已經經歷了一番波折,終於安定下來。

但你如果問他們找工作時期過得怎樣,結果都是兩個字:不好。我深度思考了一下,終於找到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每次辭職都找正當理由,其實是為逃避遮羞

半年換了6份工作,阿珍有很多看似正當的理由:

工資發的太少養不活自己;

加班太多影響身體健康;

部門人際關係太複雜不想站隊;

離家太遠要倒3班地鐵太麻煩

……

還有一個理由:隔壁工位的程序員小哥總是喜歡抽菸,飄過來的煙味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工作做著不開心,我辭職不幹怎麼了?

對他們來說,對工作內容和職場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很容易導致牴觸情緒的產生,一個不爽說走就走。

經過一番走馬觀花式的胡投簡歷,原本以為能找到輕鬆高薪的工作、和諧友好的團隊,其實不過是從一個陷阱跳出,緊接著掉進另外一個陷阱。

其實這些人頻繁跳槽的根源只有一個:想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和職業規劃一無所知。

辭職分兩種:止損和逃避,大多數人屬於後者。他們所有看似正當的離職理由,其實都是逃避工作的遮羞布。

有數據顯示:2016-2017年,中國職場人的平均在職時間為26個月,而2014-2015年這個數字為34個月。

剛進職場廝殺的95後,更是入職7個月就跳槽,一言不合就裸辭。

你以為,換工作只是換一個領工資的場所麼?不是的,你選擇的工作,其實是折射出今後的人生。

為了工資跳槽的人,看上去一個月增加了幾千塊,其實背後都是環境適應、人脈交替、事業前景的沉默成本,實際上未必很划算。

為了情緒跳槽的人,只會越來越玻璃心,越來越不靠譜,越來越懷疑人生。

"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半年換了6份工作,職場年輕人跳槽為何如此頻繁?

上週朋友阿珍請我吃飯。吃完這頓飯,她就要離開廣州返回家鄉,再也不回來了。她說,廣州是一個讓人傷心的地方。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短短不過半年的時間,她已經換了6份工作,最短的只做了半天,最久的也不過數月。這期間,她經歷了各種人情冷暖,目睹了一些HR和負責人的真面目,寒心徹骨,只想回家。

問她經歷了哪些是非曲折,她義憤填膺地一樁樁講給我聽,說到傷心處還委屈地流淚,聽完之後,我唏噓不已。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波折是常態,也是必然。

其實,目之所及,身邊不乏一年換多份工作的人,他們有的還在繼續找工作,有的已經經歷了一番波折,終於安定下來。

但你如果問他們找工作時期過得怎樣,結果都是兩個字:不好。我深度思考了一下,終於找到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每次辭職都找正當理由,其實是為逃避遮羞

半年換了6份工作,阿珍有很多看似正當的理由:

工資發的太少養不活自己;

加班太多影響身體健康;

部門人際關係太複雜不想站隊;

離家太遠要倒3班地鐵太麻煩

……

還有一個理由:隔壁工位的程序員小哥總是喜歡抽菸,飄過來的煙味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工作做著不開心,我辭職不幹怎麼了?

對他們來說,對工作內容和職場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很容易導致牴觸情緒的產生,一個不爽說走就走。

經過一番走馬觀花式的胡投簡歷,原本以為能找到輕鬆高薪的工作、和諧友好的團隊,其實不過是從一個陷阱跳出,緊接著掉進另外一個陷阱。

其實這些人頻繁跳槽的根源只有一個:想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和職業規劃一無所知。

辭職分兩種:止損和逃避,大多數人屬於後者。他們所有看似正當的離職理由,其實都是逃避工作的遮羞布。

有數據顯示:2016-2017年,中國職場人的平均在職時間為26個月,而2014-2015年這個數字為34個月。

剛進職場廝殺的95後,更是入職7個月就跳槽,一言不合就裸辭。

你以為,換工作只是換一個領工資的場所麼?不是的,你選擇的工作,其實是折射出今後的人生。

為了工資跳槽的人,看上去一個月增加了幾千塊,其實背後都是環境適應、人脈交替、事業前景的沉默成本,實際上未必很划算。

為了情緒跳槽的人,只會越來越玻璃心,越來越不靠譜,越來越懷疑人生。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未經審視的一生不值得過,未經審視的職業,也不值得冒險。

少走很多彎路的唯一法門,就是你一定要想清楚到底要什麼。

頻繁跳槽的扎心真相:能力不行,耐心不夠

馬雲曾經給年輕人送了一個職場錦囊:“ 5年內,不要離開你的第一份工作。”

這個“錦囊”,也是馬雲畢業那會,時任杭師大副校長的黃書孟給他的。這個意見,對馬雲的人生影響深遠。

“這5年讓我懂得了堅持,懂得了什麼叫放下。你的第一份工作,絕大部分不會是你最後一份工作。但第一份工作的堅持,比後面工作的堅持更為重要。不管什麼工作,記住,短暫的時間內,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好地學。做的時候不要想離開,有一天等機會來了,再選擇下一個機會。這個世界不缺機會。”

但是反觀周圍人,一份工作堅持3年已經算很久了,大多數人都在走馬觀花。

有的人一次比一次跳得高,工資翻了幾倍。更多的人,是在一次次試錯中節節敗退,新offer一個不如一個,產生了自由職業或創業的心態。

這些人往往能力不行,耐心也不夠,即便是滿腔熱血去創業,最終也大可能會一敗塗地。

不是工作不行,是你不行。

"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半年換了6份工作,職場年輕人跳槽為何如此頻繁?

上週朋友阿珍請我吃飯。吃完這頓飯,她就要離開廣州返回家鄉,再也不回來了。她說,廣州是一個讓人傷心的地方。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短短不過半年的時間,她已經換了6份工作,最短的只做了半天,最久的也不過數月。這期間,她經歷了各種人情冷暖,目睹了一些HR和負責人的真面目,寒心徹骨,只想回家。

問她經歷了哪些是非曲折,她義憤填膺地一樁樁講給我聽,說到傷心處還委屈地流淚,聽完之後,我唏噓不已。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波折是常態,也是必然。

其實,目之所及,身邊不乏一年換多份工作的人,他們有的還在繼續找工作,有的已經經歷了一番波折,終於安定下來。

但你如果問他們找工作時期過得怎樣,結果都是兩個字:不好。我深度思考了一下,終於找到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每次辭職都找正當理由,其實是為逃避遮羞

半年換了6份工作,阿珍有很多看似正當的理由:

工資發的太少養不活自己;

加班太多影響身體健康;

部門人際關係太複雜不想站隊;

離家太遠要倒3班地鐵太麻煩

……

還有一個理由:隔壁工位的程序員小哥總是喜歡抽菸,飄過來的煙味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工作做著不開心,我辭職不幹怎麼了?

對他們來說,對工作內容和職場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很容易導致牴觸情緒的產生,一個不爽說走就走。

經過一番走馬觀花式的胡投簡歷,原本以為能找到輕鬆高薪的工作、和諧友好的團隊,其實不過是從一個陷阱跳出,緊接著掉進另外一個陷阱。

其實這些人頻繁跳槽的根源只有一個:想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和職業規劃一無所知。

辭職分兩種:止損和逃避,大多數人屬於後者。他們所有看似正當的離職理由,其實都是逃避工作的遮羞布。

有數據顯示:2016-2017年,中國職場人的平均在職時間為26個月,而2014-2015年這個數字為34個月。

剛進職場廝殺的95後,更是入職7個月就跳槽,一言不合就裸辭。

你以為,換工作只是換一個領工資的場所麼?不是的,你選擇的工作,其實是折射出今後的人生。

為了工資跳槽的人,看上去一個月增加了幾千塊,其實背後都是環境適應、人脈交替、事業前景的沉默成本,實際上未必很划算。

為了情緒跳槽的人,只會越來越玻璃心,越來越不靠譜,越來越懷疑人生。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未經審視的一生不值得過,未經審視的職業,也不值得冒險。

少走很多彎路的唯一法門,就是你一定要想清楚到底要什麼。

頻繁跳槽的扎心真相:能力不行,耐心不夠

馬雲曾經給年輕人送了一個職場錦囊:“ 5年內,不要離開你的第一份工作。”

這個“錦囊”,也是馬雲畢業那會,時任杭師大副校長的黃書孟給他的。這個意見,對馬雲的人生影響深遠。

“這5年讓我懂得了堅持,懂得了什麼叫放下。你的第一份工作,絕大部分不會是你最後一份工作。但第一份工作的堅持,比後面工作的堅持更為重要。不管什麼工作,記住,短暫的時間內,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好地學。做的時候不要想離開,有一天等機會來了,再選擇下一個機會。這個世界不缺機會。”

但是反觀周圍人,一份工作堅持3年已經算很久了,大多數人都在走馬觀花。

有的人一次比一次跳得高,工資翻了幾倍。更多的人,是在一次次試錯中節節敗退,新offer一個不如一個,產生了自由職業或創業的心態。

這些人往往能力不行,耐心也不夠,即便是滿腔熱血去創業,最終也大可能會一敗塗地。

不是工作不行,是你不行。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上個月,公司新來了一位剛畢業的運營助理。雖然小助理工作經驗不豐富,但是我們都很喜歡她低調沉穩的性格,還有意培養她做專職運營。

可是沒過一個月,她就提出離職,原因是不想整天琢磨溝通話術、維護社群秩序、給用戶亂七八糟的問題答疑,她吐槽了一通,末了還來了一句:“做這些沒有意義。”

既然這些沒有意義,那麼,什麼才是有意義的呢?

我認識的一位畢業於專科、月薪五位數的運營主管,她並沒有多聰明,只是有一個過人的能力:十幾個社群的用戶特點、人物畫像信手拈來,跟95%的用戶溝通效果極好,經她維護的社群,都是課程轉化率最高、產品銷售量最好的社群。

工作不只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磨鍊心性,培養能力,然後等待機會,厚積薄發。

越跳槽,越卑微

你見過哪個員工可以頻繁在BAT這樣的大廠之間來回切換?你見過哪個獵頭對多次跳槽的員工青眼有加?

幾乎沒有。

現實往往是:在大公司待過、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被業界標杆企業認可過的員工,無論去大平臺還是小的創業公司,都能活得很驕傲。

而那些頻繁跳槽的人,往往去不了想去的大公司,只能在小的創業公司徘徊,主管、部門、公司的不靠譜,總有一個能被你撞上。

把找工作當做碰運氣,成功的機率不亞於買彩票中獎,是運氣和實力的博弈。

那些在一個行業小有名氣的人,一旦有離職的打算,就會有獵頭主動找上門來推薦工作,也會有朋友幫你鏈接相關工作平臺,這樣一來,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可能性很高,以後辭職的機率會更低。

而那些經常跳槽的員工呢?往往沒有過硬的人脈資源,只能把希望寄託於招聘網站,需要自己主動找工作,主動投簡歷,找到一份相對滿意的好工作,概率真的很低,再次辭職的機率更高。

每當被人問到:“你為什麼換了這麼多工作?”他們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有一位人力資源部的經理說:“如果我看到求職者的簡歷中寫滿了工作經歷,但是每一份工作做得時間都不是很長的話,那時候我就已經決定不再錄用他了。因為一個人頻繁地更換工作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他的適應能力很差,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工作效率太差。一個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和工作效率很高的人是不會輕易跳槽的。”

於自己而言,很大可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試體驗、試用期打擊中萎靡不振,最後隨便找份工作養活自己。

越跳槽的人,只能越來越越卑微。

寫在最後

過了許久,你會發現,身邊那些一年換n個工作的人都音訊全無了。

其實,大部分人都經受了長時期的動盪不安,都變得成熟了,開始嚮往穩定的好了。

這就是工作更迭的代價。

給小夥伴們提幾點意見:

1)給自己制定一個長期規劃。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選擇了一群智力、學歷、環境差不多的孩子,其中只有3%的人對自己有清晰且長期的規劃。

25年後,研究學者們發現,這3%的人處於社會的中上層,相當於業內頂流,生活狀況穩步提升。

那些走一步算一步的人,大多在跟隨別人的步伐。

給自己的未來設立一個目標,然後按照長期規劃執行,對照檢查,定期微調,為了這個目標願意承受怎樣的痛苦,付出多大的代價。看清工作的利弊,想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

那些在馬拉松獲勝的運動員,沒有一個是靠著衝勁贏到最後的,他們都是穩步提升,逐漸發力才成功的。

"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半年換了6份工作,職場年輕人跳槽為何如此頻繁?

上週朋友阿珍請我吃飯。吃完這頓飯,她就要離開廣州返回家鄉,再也不回來了。她說,廣州是一個讓人傷心的地方。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短短不過半年的時間,她已經換了6份工作,最短的只做了半天,最久的也不過數月。這期間,她經歷了各種人情冷暖,目睹了一些HR和負責人的真面目,寒心徹骨,只想回家。

問她經歷了哪些是非曲折,她義憤填膺地一樁樁講給我聽,說到傷心處還委屈地流淚,聽完之後,我唏噓不已。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波折是常態,也是必然。

其實,目之所及,身邊不乏一年換多份工作的人,他們有的還在繼續找工作,有的已經經歷了一番波折,終於安定下來。

但你如果問他們找工作時期過得怎樣,結果都是兩個字:不好。我深度思考了一下,終於找到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每次辭職都找正當理由,其實是為逃避遮羞

半年換了6份工作,阿珍有很多看似正當的理由:

工資發的太少養不活自己;

加班太多影響身體健康;

部門人際關係太複雜不想站隊;

離家太遠要倒3班地鐵太麻煩

……

還有一個理由:隔壁工位的程序員小哥總是喜歡抽菸,飄過來的煙味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工作做著不開心,我辭職不幹怎麼了?

對他們來說,對工作內容和職場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很容易導致牴觸情緒的產生,一個不爽說走就走。

經過一番走馬觀花式的胡投簡歷,原本以為能找到輕鬆高薪的工作、和諧友好的團隊,其實不過是從一個陷阱跳出,緊接著掉進另外一個陷阱。

其實這些人頻繁跳槽的根源只有一個:想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和職業規劃一無所知。

辭職分兩種:止損和逃避,大多數人屬於後者。他們所有看似正當的離職理由,其實都是逃避工作的遮羞布。

有數據顯示:2016-2017年,中國職場人的平均在職時間為26個月,而2014-2015年這個數字為34個月。

剛進職場廝殺的95後,更是入職7個月就跳槽,一言不合就裸辭。

你以為,換工作只是換一個領工資的場所麼?不是的,你選擇的工作,其實是折射出今後的人生。

為了工資跳槽的人,看上去一個月增加了幾千塊,其實背後都是環境適應、人脈交替、事業前景的沉默成本,實際上未必很划算。

為了情緒跳槽的人,只會越來越玻璃心,越來越不靠譜,越來越懷疑人生。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未經審視的一生不值得過,未經審視的職業,也不值得冒險。

少走很多彎路的唯一法門,就是你一定要想清楚到底要什麼。

頻繁跳槽的扎心真相:能力不行,耐心不夠

馬雲曾經給年輕人送了一個職場錦囊:“ 5年內,不要離開你的第一份工作。”

這個“錦囊”,也是馬雲畢業那會,時任杭師大副校長的黃書孟給他的。這個意見,對馬雲的人生影響深遠。

“這5年讓我懂得了堅持,懂得了什麼叫放下。你的第一份工作,絕大部分不會是你最後一份工作。但第一份工作的堅持,比後面工作的堅持更為重要。不管什麼工作,記住,短暫的時間內,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好地學。做的時候不要想離開,有一天等機會來了,再選擇下一個機會。這個世界不缺機會。”

但是反觀周圍人,一份工作堅持3年已經算很久了,大多數人都在走馬觀花。

有的人一次比一次跳得高,工資翻了幾倍。更多的人,是在一次次試錯中節節敗退,新offer一個不如一個,產生了自由職業或創業的心態。

這些人往往能力不行,耐心也不夠,即便是滿腔熱血去創業,最終也大可能會一敗塗地。

不是工作不行,是你不行。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上個月,公司新來了一位剛畢業的運營助理。雖然小助理工作經驗不豐富,但是我們都很喜歡她低調沉穩的性格,還有意培養她做專職運營。

可是沒過一個月,她就提出離職,原因是不想整天琢磨溝通話術、維護社群秩序、給用戶亂七八糟的問題答疑,她吐槽了一通,末了還來了一句:“做這些沒有意義。”

既然這些沒有意義,那麼,什麼才是有意義的呢?

我認識的一位畢業於專科、月薪五位數的運營主管,她並沒有多聰明,只是有一個過人的能力:十幾個社群的用戶特點、人物畫像信手拈來,跟95%的用戶溝通效果極好,經她維護的社群,都是課程轉化率最高、產品銷售量最好的社群。

工作不只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磨鍊心性,培養能力,然後等待機會,厚積薄發。

越跳槽,越卑微

你見過哪個員工可以頻繁在BAT這樣的大廠之間來回切換?你見過哪個獵頭對多次跳槽的員工青眼有加?

幾乎沒有。

現實往往是:在大公司待過、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被業界標杆企業認可過的員工,無論去大平臺還是小的創業公司,都能活得很驕傲。

而那些頻繁跳槽的人,往往去不了想去的大公司,只能在小的創業公司徘徊,主管、部門、公司的不靠譜,總有一個能被你撞上。

把找工作當做碰運氣,成功的機率不亞於買彩票中獎,是運氣和實力的博弈。

那些在一個行業小有名氣的人,一旦有離職的打算,就會有獵頭主動找上門來推薦工作,也會有朋友幫你鏈接相關工作平臺,這樣一來,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可能性很高,以後辭職的機率會更低。

而那些經常跳槽的員工呢?往往沒有過硬的人脈資源,只能把希望寄託於招聘網站,需要自己主動找工作,主動投簡歷,找到一份相對滿意的好工作,概率真的很低,再次辭職的機率更高。

每當被人問到:“你為什麼換了這麼多工作?”他們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有一位人力資源部的經理說:“如果我看到求職者的簡歷中寫滿了工作經歷,但是每一份工作做得時間都不是很長的話,那時候我就已經決定不再錄用他了。因為一個人頻繁地更換工作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他的適應能力很差,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工作效率太差。一個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和工作效率很高的人是不會輕易跳槽的。”

於自己而言,很大可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試體驗、試用期打擊中萎靡不振,最後隨便找份工作養活自己。

越跳槽的人,只能越來越越卑微。

寫在最後

過了許久,你會發現,身邊那些一年換n個工作的人都音訊全無了。

其實,大部分人都經受了長時期的動盪不安,都變得成熟了,開始嚮往穩定的好了。

這就是工作更迭的代價。

給小夥伴們提幾點意見:

1)給自己制定一個長期規劃。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選擇了一群智力、學歷、環境差不多的孩子,其中只有3%的人對自己有清晰且長期的規劃。

25年後,研究學者們發現,這3%的人處於社會的中上層,相當於業內頂流,生活狀況穩步提升。

那些走一步算一步的人,大多在跟隨別人的步伐。

給自己的未來設立一個目標,然後按照長期規劃執行,對照檢查,定期微調,為了這個目標願意承受怎樣的痛苦,付出多大的代價。看清工作的利弊,想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

那些在馬拉松獲勝的運動員,沒有一個是靠著衝勁贏到最後的,他們都是穩步提升,逐漸發力才成功的。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2)精心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長板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最大的成就,不在於你的短板有多短,而在於你的長板有多長。在當今講究個人價值、IP盛行的時代,只有在專業領域取得一番成績,形成自己的良好口碑,才能避免螺絲釘被替換的風險。

任何沒有能力的跳槽都是在混低保,沒有核心能力的人只會讓人像踢皮球一樣拒絕你。

潛心修煉、刻苦鑽研,1萬小時定律告訴我們,成功真的不是空穴來風。

"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半年換了6份工作,職場年輕人跳槽為何如此頻繁?

上週朋友阿珍請我吃飯。吃完這頓飯,她就要離開廣州返回家鄉,再也不回來了。她說,廣州是一個讓人傷心的地方。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短短不過半年的時間,她已經換了6份工作,最短的只做了半天,最久的也不過數月。這期間,她經歷了各種人情冷暖,目睹了一些HR和負責人的真面目,寒心徹骨,只想回家。

問她經歷了哪些是非曲折,她義憤填膺地一樁樁講給我聽,說到傷心處還委屈地流淚,聽完之後,我唏噓不已。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波折是常態,也是必然。

其實,目之所及,身邊不乏一年換多份工作的人,他們有的還在繼續找工作,有的已經經歷了一番波折,終於安定下來。

但你如果問他們找工作時期過得怎樣,結果都是兩個字:不好。我深度思考了一下,終於找到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每次辭職都找正當理由,其實是為逃避遮羞

半年換了6份工作,阿珍有很多看似正當的理由:

工資發的太少養不活自己;

加班太多影響身體健康;

部門人際關係太複雜不想站隊;

離家太遠要倒3班地鐵太麻煩

……

還有一個理由:隔壁工位的程序員小哥總是喜歡抽菸,飄過來的煙味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工作做著不開心,我辭職不幹怎麼了?

對他們來說,對工作內容和職場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很容易導致牴觸情緒的產生,一個不爽說走就走。

經過一番走馬觀花式的胡投簡歷,原本以為能找到輕鬆高薪的工作、和諧友好的團隊,其實不過是從一個陷阱跳出,緊接著掉進另外一個陷阱。

其實這些人頻繁跳槽的根源只有一個:想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和職業規劃一無所知。

辭職分兩種:止損和逃避,大多數人屬於後者。他們所有看似正當的離職理由,其實都是逃避工作的遮羞布。

有數據顯示:2016-2017年,中國職場人的平均在職時間為26個月,而2014-2015年這個數字為34個月。

剛進職場廝殺的95後,更是入職7個月就跳槽,一言不合就裸辭。

你以為,換工作只是換一個領工資的場所麼?不是的,你選擇的工作,其實是折射出今後的人生。

為了工資跳槽的人,看上去一個月增加了幾千塊,其實背後都是環境適應、人脈交替、事業前景的沉默成本,實際上未必很划算。

為了情緒跳槽的人,只會越來越玻璃心,越來越不靠譜,越來越懷疑人生。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未經審視的一生不值得過,未經審視的職業,也不值得冒險。

少走很多彎路的唯一法門,就是你一定要想清楚到底要什麼。

頻繁跳槽的扎心真相:能力不行,耐心不夠

馬雲曾經給年輕人送了一個職場錦囊:“ 5年內,不要離開你的第一份工作。”

這個“錦囊”,也是馬雲畢業那會,時任杭師大副校長的黃書孟給他的。這個意見,對馬雲的人生影響深遠。

“這5年讓我懂得了堅持,懂得了什麼叫放下。你的第一份工作,絕大部分不會是你最後一份工作。但第一份工作的堅持,比後面工作的堅持更為重要。不管什麼工作,記住,短暫的時間內,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好地學。做的時候不要想離開,有一天等機會來了,再選擇下一個機會。這個世界不缺機會。”

但是反觀周圍人,一份工作堅持3年已經算很久了,大多數人都在走馬觀花。

有的人一次比一次跳得高,工資翻了幾倍。更多的人,是在一次次試錯中節節敗退,新offer一個不如一個,產生了自由職業或創業的心態。

這些人往往能力不行,耐心也不夠,即便是滿腔熱血去創業,最終也大可能會一敗塗地。

不是工作不行,是你不行。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上個月,公司新來了一位剛畢業的運營助理。雖然小助理工作經驗不豐富,但是我們都很喜歡她低調沉穩的性格,還有意培養她做專職運營。

可是沒過一個月,她就提出離職,原因是不想整天琢磨溝通話術、維護社群秩序、給用戶亂七八糟的問題答疑,她吐槽了一通,末了還來了一句:“做這些沒有意義。”

既然這些沒有意義,那麼,什麼才是有意義的呢?

我認識的一位畢業於專科、月薪五位數的運營主管,她並沒有多聰明,只是有一個過人的能力:十幾個社群的用戶特點、人物畫像信手拈來,跟95%的用戶溝通效果極好,經她維護的社群,都是課程轉化率最高、產品銷售量最好的社群。

工作不只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磨鍊心性,培養能力,然後等待機會,厚積薄發。

越跳槽,越卑微

你見過哪個員工可以頻繁在BAT這樣的大廠之間來回切換?你見過哪個獵頭對多次跳槽的員工青眼有加?

幾乎沒有。

現實往往是:在大公司待過、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被業界標杆企業認可過的員工,無論去大平臺還是小的創業公司,都能活得很驕傲。

而那些頻繁跳槽的人,往往去不了想去的大公司,只能在小的創業公司徘徊,主管、部門、公司的不靠譜,總有一個能被你撞上。

把找工作當做碰運氣,成功的機率不亞於買彩票中獎,是運氣和實力的博弈。

那些在一個行業小有名氣的人,一旦有離職的打算,就會有獵頭主動找上門來推薦工作,也會有朋友幫你鏈接相關工作平臺,這樣一來,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可能性很高,以後辭職的機率會更低。

而那些經常跳槽的員工呢?往往沒有過硬的人脈資源,只能把希望寄託於招聘網站,需要自己主動找工作,主動投簡歷,找到一份相對滿意的好工作,概率真的很低,再次辭職的機率更高。

每當被人問到:“你為什麼換了這麼多工作?”他們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有一位人力資源部的經理說:“如果我看到求職者的簡歷中寫滿了工作經歷,但是每一份工作做得時間都不是很長的話,那時候我就已經決定不再錄用他了。因為一個人頻繁地更換工作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他的適應能力很差,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工作效率太差。一個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和工作效率很高的人是不會輕易跳槽的。”

於自己而言,很大可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試體驗、試用期打擊中萎靡不振,最後隨便找份工作養活自己。

越跳槽的人,只能越來越越卑微。

寫在最後

過了許久,你會發現,身邊那些一年換n個工作的人都音訊全無了。

其實,大部分人都經受了長時期的動盪不安,都變得成熟了,開始嚮往穩定的好了。

這就是工作更迭的代價。

給小夥伴們提幾點意見:

1)給自己制定一個長期規劃。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選擇了一群智力、學歷、環境差不多的孩子,其中只有3%的人對自己有清晰且長期的規劃。

25年後,研究學者們發現,這3%的人處於社會的中上層,相當於業內頂流,生活狀況穩步提升。

那些走一步算一步的人,大多在跟隨別人的步伐。

給自己的未來設立一個目標,然後按照長期規劃執行,對照檢查,定期微調,為了這個目標願意承受怎樣的痛苦,付出多大的代價。看清工作的利弊,想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

那些在馬拉松獲勝的運動員,沒有一個是靠著衝勁贏到最後的,他們都是穩步提升,逐漸發力才成功的。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2)精心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長板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最大的成就,不在於你的短板有多短,而在於你的長板有多長。在當今講究個人價值、IP盛行的時代,只有在專業領域取得一番成績,形成自己的良好口碑,才能避免螺絲釘被替換的風險。

任何沒有能力的跳槽都是在混低保,沒有核心能力的人只會讓人像踢皮球一樣拒絕你。

潛心修煉、刻苦鑽研,1萬小時定律告訴我們,成功真的不是空穴來風。

實習就業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3)重視對人脈的培養。

社會中的每個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通過任何5個人,可以連接到你想觸達的任何一個人。不要總是執拗於自己的工作,和他人關係的維護同樣重要。

《 麥肯錫精英的48個工作習慣》提到一個觀點:在聚會上如果你第一次見到對方,一定要重複對方的名字兩次,並主動握手。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能讓你對對方有大概的印象,也讓對方有被重視的感覺。雙方很容易產生話題,建立有效連接。

見微知著,從細節中對方就能感知到你是什麼樣的人。你這麼重視對方,他們自然願意跟你繼續合作。

但歸根結底,人脈不是多少人幫助你,而是你幫助過多少人。積極主動的人才會有活躍的朋友圈。

說白了,換工作就像換對象,在時間中認清對方,在相處中感受價值,只是,消耗的青春再也回不來了。

不合適的趁早說再見,但是認準了,就別輕易放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