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孵化器30年:從跟跑者到領跑者

創業 風投 經濟 硅谷 人民政協網 2017-05-19

日前,以“全球變革中的創業孵化”為主題的2017年國際創業孵化峰會在成都舉行,會議由國家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科技部火炬中心、四川省科技廳、成都市人民政府承辦。國家部委、國內外知名專家、全球頂級孵化器、一流創投機構、優秀眾創空間、國際水準創新創業團隊800餘人共同探討創業孵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前沿熱點與技術趨勢。

中國孵化器30年:從跟跑者到領跑者

量變突破:30年打破束縛,多元探索

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自1987年創辦以來已走過30年的發展歷程。在2017年國際創業孵化峰會期間,科技部火炬中心發佈了國內首個全國雙創孵化載體地圖。數據顯示,從1987年至2016年底,全國納入火炬計劃統計的眾創空間有429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有3255家、企業加速器有400餘家、國家高新區156家,數量和規模均躍居世界首位。

孵化器是指在經濟領域中,一個集中的空間,能夠在企業創辦初期舉步維艱時,提供資金、管理等多種便利,旨在對高新技術成果、科技型企業和創業企業進行孵化,以推動合作和交流,使企業“做大”。

丁字橋108號,6間廠房,659平方米……1987年6月,中國首家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成立,標誌著中國孵化器事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從而進化為一個跨越時代的夢想。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火炬計劃”正式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被列為“火炬計劃”的重要內容,開始在中國大地生根落地。

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主任張志宏說,從武漢東湖邊的6間舊廠房,到今天遍及大江南北的7000家各類創業孵化機構;從最初孵化的6個項目,到如今的13.3萬家在孵企業;從柳傳志、任正非等第一代從大院大所走出來的創業者,到以大學生等90後年輕創業者、大企業高管及連續創業者、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創業者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30年來,中國的創業孵化事業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政策設計到模式創新的不平凡歷程,一些科技領域正在由“跟跑者”變為“同行者”,甚至是“領跑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為支撐我國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科技大國、經濟大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亦步亦趨跟在發達國家後面蹣跚學步,到充滿自信地向國外輸出中國孵化器發展模式;從政府投資的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單一發展模式到各種投資主體積極參與、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模式;從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到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潮;創業孵化器從業者隊伍從“零”起步到世界第一,中國創業孵化事業在30年間實現了奇蹟般的跨越,也是所有創業孵化人用青春和熱血鑄就的歷史篇章。

“新時代,孵化器事業會助推更多人實現夢想。”作為孵化器“老兵”,天府新谷創始人、董事長王明新說,創業之初,做孵化器是一件“小眾”的事情,從不到一萬平方米的空間起步探索,現在孵化器面積已近50萬平方米,逐漸成為眾多創業者聚集的創業社區。每天,不同國籍的創業團隊、創業企業在這裡交流、交往、交易。

而孵化器“新兵”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則感言,作為中國孵化器事業的後輩,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孵化器的創新環境讓世界驚歎。“我會更好地追隨前輩的足跡,努力幹好本職工作,不辜負這個時代。”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017年國際創業孵化峰會上表示,此次峰會是中國創業孵化事業發展歷程上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節點,具有重要意義。

質變跨越:角色轉變,釋放新動能

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峰會上發佈《中國創業孵化30週年》一書,提出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在國家“十三五”戰略規劃下,驅動中國向科技強國、孵化器強國邁進。

有了量的突破,那麼如何使我國從孵化器大國成長為孵化器強國?據瞭解,最初出現的孵化器是由政府主導,可謂是類似“二房東”的純物理空間供應商,為創業企業提供租金方面的政策優惠。隨著科技創業企業不斷湧現,未來滿足愈發突出的創業服務需求,中國孵化器逐漸進化為“場地+服務”的第二代孵化器,不僅能為創業企業提供場地,還能在工商註冊、法律諮詢甚至企業管理等方面為創業企業提供輔導和培訓。這一時期它們一度扮演著“創業服務員”的角色。進入21世紀,一些有實力的孵化器開始嘗試引入資本,最終演變為“場地+服務+資本”的第三代孵化器,通過提供資金換取部分企業的股權,而且為創業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法律構架、財務管理、技術架構等更加精細的服務,使得孵化、投資、管理實現一體化,孵化器也真正成為了創業者們的“避風港”。

據科技部火炬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走出去”的機制模式多樣化,率先走出國門的是民間資本運營的孵化器。民營孵化器機制靈活,對新理念和新思路的反應敏捷,成為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走出去”的先行者。這其中的代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和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太庫科技等具有豐富孵化服務經驗和全球化眼光的優秀孵化器。如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藉助清華大學北美校友會的力量,通過創業輔導和天使投資對它在硅谷創辦的孵化器內的企業提供創業服務。同時,中關村科創硅谷孵化器還採用“雙載體+雙基金”的新型孵化模式,以中關村科創硅谷孵化器和厚德創新谷這兩個分別位於硅谷和中關村的載體為依託,以專門成立的人民幣和美元兩隻投資基金為紐帶,調動硅谷、中關村兩地的優勢創新資源,建立海內外創新要素聚集聯動機制,搭建國際化的企業資源互通平臺。而太庫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則以創新和投資雙輪驅動,太庫科技的產業孵化器用1+1+1(1個實體孵化器+1支產業基金+1個創新集群)模型,其核心基礎是1個實體孵化器和1支產業基金。

太庫科技創始人黃海燕介紹,2017年初,太庫科技提出“產業孵化器”的全新概念,通過整合全球資源,以實體孵化器和產業基金為載體,為區域打造定製化的創新集群,實現“產業孵化”,引領推動區域產業升級,併為區域經濟發展增添新能量。截至目前,太庫科技已經在全球7個國家打造了30個孵化器,空間總面積超5萬平方米,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創新合作伙伴225個,與全球50多個知名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係,獲得150多個投資機構的大力支持。

“我國科技創業孵化載體,在數量上和規模上已位居世界第一。30年來,孵化器在主動融入創新全球化進程中走在前列,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催生新動能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得到包括創業者在內的社會各界普遍認同。”張志宏認為,中國創業孵化行業一路見證經濟轉型、社會發展和科技騰飛的歷史軌跡,成為促進中國科技和經濟結合的關鍵節點、重要推動力量,和推進創新創業經濟發展的有效實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