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

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

大家一定幻想過自己財富自由的那一天。但財富自由哪有那麼容易,如果沒有對財富自由的正確認知,你絕對不可能實現財富自由。

什麼是財富自由?所謂的財富自由,其實指的是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因為時間是唯一的、每個人都相同、無法憑空創造的最稀缺的資源。然而,大多數人每天的工作,都是拿著最稀缺的時間換取少得可憐的金錢。

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

工作的本質是價值交換的過程

你工作了這麼多年,探究過工作的本質嗎?所謂的工作,其實是一個價值交換的過程——出售你的時間和能力,通過公司進行變現。這是一個價值交換的過程,公司僱你,是因為公司需要你的能力,需要你的時間。而你,用時間和能力,換取金錢的回報。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算是進入了賺錢的第一層境界。

處於第一層境界的人,稱為打工者,這也是絕大多數職場人士的身份。所謂的打工者,其實就是單純的出售自己的時間,來換取老闆的工資。他們的同一份時間只能出售一次。典型的打工者思維是:我是給老闆打工的,老闆讓幹嘛就幹嘛,公司需要我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出售自己的時間來換取工資。他們更關心,老闆給多少錢,錢什麼時候到賬,年底獎金有多少,明年會不會加薪。所以,處在第一層境界的打工者,會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提高自己單位時間所創造出的價值,以便換取更高的工資。雖然提高自己單位時間所創造出的價值,線性的發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想要財富自由,這還遠遠不夠。

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

你的成長才是你的第一目標

工作中,什麼最重要?答案是,你的成長。為什麼你有10年經驗,卻成不了專家?因為你陷入了低水平的重複,你用打工者思維,把1年經驗用了10年而已。工作的本質,是價值交換的過程,所以打工者出力的程度是和老闆給多少錢成正相關的。他們只能被動的成長,不去碰新的事,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呆著。但有些人卻恰恰相反,他們總是把很多有挑戰的事都攬在自己身上,主動尋求變化,做很多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打工者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被動的成長,而這類人,他們主動尋求成長,我把這類人稱為成長者。兩者最大的不同,打工者給老闆打工,成長者給自己打工。所以,同一份工作,有的人卻能做到收入翻倍。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了兩次:

一次出售給老闆—— 因此獲得了工資;

一次出售給自己—— 因此獲得了成長。

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

成長者所考慮的,是讓自己變得更值錢,所以他們是給自己打工的,給老闆打工只是順帶的事。對成長者來說,工資並不是他們考慮的第一選項,他們更在意所做的工作,能不能給自己帶來知識、經驗、技能的積累,進而產生複利效應,在未來產生更大的收穫。

這其實就是投資思維,把一切都投資到自己的成長中。投資的本質,是跨時期的收益最大化,以及風險最小化。所謂的複利公式,其本質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價值,對應著當下,可以是心智、情感、身體和物質等層面,複利,對應著未來,指現在做的事對未來有沒有價值。可分為4個象限:

高價值、高複利:鍛鍊身體;找到真愛;習得一種思維模型。

高價值、低複利:買當季流行衣服;玩手機遊戲;看網絡小說。

低價值、高複利:學習寫作;讀哲學書;刻意練習一個技能。

低價值、低複利:漫無目的的刷微博;關注各種明星的離婚新聞;窺視陌生人隱私。

毫無疑問,你一定要選擇高複利的事做,不管現在的價值是高是低。你要選擇一份工作,就可以用這4個象限來做判斷。工作中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成長。

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

賺錢的最正確姿勢是躺著

第一層境界——打工者:同一份時間,出售一次。

第二層境界——成長者:同一份時間,出售兩次。

第三層境界,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就是把你的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我把達到第三層境界的人,稱為IP者。

如果說,打工者是給老闆打工,成長者是一半給自己打工一半給老闆打工,那IP者就完全是給自己打工了。那如何做到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呢?

薛兆豐老師是北京大學的經濟學教師,以前在學校上課,但後來,他在得到APP開設了一門叫做《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的音頻課,至今已賣了40萬份。從新東方出來的李笑來老師,2005年寫了本書《TOEFL 核心詞彙21 天突破》,2007年寫了本書《把時間當作朋友》,這兩本書,至今依然暢銷。再舉一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的例子。有個人叫馮注龍,90後,通過製作PPT模板,連續3年獲得WPS年度最佳設計師稱號,光靠PPT模板就年入百萬了。這還沒完,這哥們又跑去開了一門PPT的課程,教別人怎麼成為PPT大師,現在他已經年入千萬了。

同樣一個技能,你只是停留在“用”這個層面,但有人的想法就不一樣,TA會把這項技能的核心提煉出來,然後出售給更多需要的人。這就是把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的例子。

前提是,你得先成為一名成長者,成長不僅僅只是在公司的行為,每個人的業餘時間,才是真正拉開差距的時候。還是回到工作的本質,工作的本質是價值交換的過程,你提供的價值,是真正被需要的,不僅被需要,而且還有很多人需要,你才能把它賣出去。

所以,要做到IP者,有三個步驟:

首先,你得創造獨特的價值,被人需要,而且是一次創造,終身受益;

其次,你得被很多人需要;

最後,你得找到需要你的人。

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

用錢買別人的時間是最划算的買賣

第一層境界——打工者:同一份時間,出售一次。

第二層境界——成長者:同一份時間,出售兩次。

第三層境界——IP者:同一份時間,出售多次。

到了第三層境界,你發現你自己的時間價值已經到頂了,同一份時間已經出售多次了,還能怎麼提升?

這也就是賺錢的第四層境界——用錢買別人的時間,創造了價值,然後再賣出去。

我們把這類人稱為資本者,有兩種典型的人群:老闆和投資人。老闆買員工的時間,創造產品或服務,然後賣出去;而投資人買的是老闆的時間。所以說到底,還是時間的買賣,只是到了第四層境界,時間是別人的時間。這個境界的人,經常用錢買時間。你去觀察就會發現,為什麼老闆要請助理、要有司機、要坐頭等艙?因為他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時間,所以他們考慮問題是從時間角度來考慮,而不是從錢的角度來考慮。

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

普通人在複利效應下會積累成奇蹟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了?原因是現在的成功案例太多了,大家都在宣揚成功,這並沒有錯,但是在看的人眼裡,就會不自覺的和自己做比較。別人的成功,其實是因為TA在成功之前,就已經找到了方法,並不斷的努力,所以你只看見了TA成功的結果,而沒有看見TA成功前的迷茫與焦慮。所以,你不要因為別人的結果,而打亂了自己的步伐,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的。你只有成長了,你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才能被更多人需要,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賺錢只是結果,成長才是原因。普通人,在沒有資源,沒有背景,靠知識、經驗、技能的積累,再有一些耐心,才是唯一的出路。這其實就是複利效應。只要你有著複利思維,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那個複利曲線的拐點,很快就會出現在你的生命中,而且,會比你預估的時間,還要快。

(來源:奇點不奇 原作者:奇點不奇)

(整理:劉詠駿)

精彩推薦

  • 促進跨部門協作的四種方法|創業小學堂

  • 好的管理,是靠一線人員來做決定|創業小學堂

  • 數據驅動企業升維|創業小學堂

  • 如何幫助員工獲取績效|創業小學堂

  • 從亞馬遜看企業的隱形天花板|創業小學堂

電子商務促進中心

長按關注

賺錢其實是時間的買賣|創業小學堂

浙江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平臺

長按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