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紐約中央公園全景

紐約中央公園面積為5000畝,佔150個街區,小森林、庭院、露天劇場、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等應有盡有。這是現代景觀的開端,據中國著名建築師王其亨分析,這也是美洲借鑑中國“自然風景”園林理念的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如今,紐約中央公園已於2017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中央公園對人類文明發展能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凝聚了英國獨特皇室文化精髓的倫敦海德公園,十八世紀前所處區域曾是英王的狩鹿場。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紐約中央公園全景

紐約中央公園面積為5000畝,佔150個街區,小森林、庭院、露天劇場、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等應有盡有。這是現代景觀的開端,據中國著名建築師王其亨分析,這也是美洲借鑑中國“自然風景”園林理念的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如今,紐約中央公園已於2017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中央公園對人類文明發展能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凝聚了英國獨特皇室文化精髓的倫敦海德公園,十八世紀前所處區域曾是英王的狩鹿場。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倫敦海德公園

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隨後的海德公園才逐漸成為英國民眾和全世界遊客心目中的聖地、倫敦最重要的政治集會和民眾的活動場所,也是倫敦地標性政務和商務核心區,全球聞名的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國會大廈還有大本鐘都在外圍佈局。

東京新宿御苑同樣是由皇家庭院改造而成的世界著名中央公園,是東京最大日式庭園和法式庭園相結合的公園,橫跨東京都新宿區與澀谷區,面積約58公頃,最初為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家的宅地,現是東京極負盛名的CBD中央公園。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紐約中央公園全景

紐約中央公園面積為5000畝,佔150個街區,小森林、庭院、露天劇場、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等應有盡有。這是現代景觀的開端,據中國著名建築師王其亨分析,這也是美洲借鑑中國“自然風景”園林理念的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如今,紐約中央公園已於2017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中央公園對人類文明發展能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凝聚了英國獨特皇室文化精髓的倫敦海德公園,十八世紀前所處區域曾是英王的狩鹿場。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倫敦海德公園

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隨後的海德公園才逐漸成為英國民眾和全世界遊客心目中的聖地、倫敦最重要的政治集會和民眾的活動場所,也是倫敦地標性政務和商務核心區,全球聞名的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國會大廈還有大本鐘都在外圍佈局。

東京新宿御苑同樣是由皇家庭院改造而成的世界著名中央公園,是東京最大日式庭園和法式庭園相結合的公園,橫跨東京都新宿區與澀谷區,面積約58公頃,最初為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家的宅地,現是東京極負盛名的CBD中央公園。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東京新宿御苑風景一隅

19世紀60年代,僑居中國的西方人士最先在沿海開埠城市建造公園,將西方的造園藝術和公園設計理念引入中國,較為著名的公園有上海的外灘公園、虹口公園,天津的英國公園等。這是中國現代公園的開端。

總體上中央公園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通常在城市核心地段營造“人與自然”協調共處的大型空間,具有生態功能、空間景觀功能、文化提升等功能,為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的群體提供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科普教育服務,以及互動交流平臺。

中央公園的服務效應,主要體現在服務覆蓋率、交通可達性以及服務人口密度等指標上

一般而言,中央公園周邊用地功能佈局通常較為靈活,互動性高,與城市功能設施互補互利;並且世界著名的中央公園周邊,無一不是高端住宅聚集,宜居價值和投資價值雙贏的聖地。

在空間使用上,中央公園通常位於城市核心區域,服務覆蓋範圍廣,周邊路網密度高,交通可達性好。

而相比於以往城市的中央公園,將島嶼打造成區域“中央公園”也將是世界首創。

02

長三角打造中央公園的必要性


(一)有助於提升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保障能力,打造綠色生態長三角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歷了快速城市化過程,土地利用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快速減少、建設用地迅猛擴張、空間利用效率不高。

2013年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36153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達到17.1%,高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15%的水平。

長三角的建設用地快速擴張,侵佔了大量農業和生態空間,使得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環境質量趨於惡化。溼地破壞嚴重,內陸約半數河流監測斷面水質低於III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呈下降趨勢,城市土壤複合汙染加劇。

而且,對水文、氣候、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也產生重大影響,造成氣候調節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損害,區域碳收支平衡格局被打破,長三角空間景觀功能破壞。

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符合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試行)》等要求,能夠增加長三角生態空間面積,提升生態功能和保障能力,為建設綠色生態長三角作出獨特貢獻。

(二)有助於增強為長三角各類人群的綜合服務功能,促進長三角人口流動

長三角地區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在2017年達到16.08%,是我國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長三角區域內部人口流動活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則表明,長三角區域內人口流動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分片集聚”特徵,區域間的人口聯繫主要通過中心城市來建立聯繫。

2000年以來,上海的人口集聚力顯著增強,同時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等城市開始成為區域內流動人口的次級集聚中心,長三角二三線城市開始崛起,對流動人口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強,長三角各城市間人口聯繫強度不斷加強。

以上海為中樞,輻射周邊地區建立中央公園,將為上海及長三角城市人群提供集中休憩、娛樂、交流和展示等功能的場地。

(三)有助於提升長三角旅遊服務能力,共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

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旅遊最活躍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度旅遊集團20強長三角地區共計12個。

近年來,蘇浙皖滬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以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旅遊客源地為目標,在旅遊產品創新、旅遊推廣聯動、旅遊客源互送、公共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務實的合作。

三省一市還將努力推動長三角地區在全國率先完成旅遊開發向集約節約和環境友好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旅遊服務向優質高效提升。

在此背景下,以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為契機,共同推進環杭州灣、環太湖、環西湖、環澱山湖和環巢湖等五大旅遊圈的建設;共同推動蘇浙合作建設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聯合浙江高品質建設長三角幸福美麗大花園;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勢在必行。

03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獨特優勢


(一)區位優勢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紐約中央公園全景

紐約中央公園面積為5000畝,佔150個街區,小森林、庭院、露天劇場、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等應有盡有。這是現代景觀的開端,據中國著名建築師王其亨分析,這也是美洲借鑑中國“自然風景”園林理念的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如今,紐約中央公園已於2017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中央公園對人類文明發展能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凝聚了英國獨特皇室文化精髓的倫敦海德公園,十八世紀前所處區域曾是英王的狩鹿場。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倫敦海德公園

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隨後的海德公園才逐漸成為英國民眾和全世界遊客心目中的聖地、倫敦最重要的政治集會和民眾的活動場所,也是倫敦地標性政務和商務核心區,全球聞名的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國會大廈還有大本鐘都在外圍佈局。

東京新宿御苑同樣是由皇家庭院改造而成的世界著名中央公園,是東京最大日式庭園和法式庭園相結合的公園,橫跨東京都新宿區與澀谷區,面積約58公頃,最初為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家的宅地,現是東京極負盛名的CBD中央公園。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東京新宿御苑風景一隅

19世紀60年代,僑居中國的西方人士最先在沿海開埠城市建造公園,將西方的造園藝術和公園設計理念引入中國,較為著名的公園有上海的外灘公園、虹口公園,天津的英國公園等。這是中國現代公園的開端。

總體上中央公園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通常在城市核心地段營造“人與自然”協調共處的大型空間,具有生態功能、空間景觀功能、文化提升等功能,為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的群體提供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科普教育服務,以及互動交流平臺。

中央公園的服務效應,主要體現在服務覆蓋率、交通可達性以及服務人口密度等指標上

一般而言,中央公園周邊用地功能佈局通常較為靈活,互動性高,與城市功能設施互補互利;並且世界著名的中央公園周邊,無一不是高端住宅聚集,宜居價值和投資價值雙贏的聖地。

在空間使用上,中央公園通常位於城市核心區域,服務覆蓋範圍廣,周邊路網密度高,交通可達性好。

而相比於以往城市的中央公園,將島嶼打造成區域“中央公園”也將是世界首創。

02

長三角打造中央公園的必要性


(一)有助於提升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保障能力,打造綠色生態長三角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歷了快速城市化過程,土地利用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快速減少、建設用地迅猛擴張、空間利用效率不高。

2013年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36153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達到17.1%,高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15%的水平。

長三角的建設用地快速擴張,侵佔了大量農業和生態空間,使得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環境質量趨於惡化。溼地破壞嚴重,內陸約半數河流監測斷面水質低於III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呈下降趨勢,城市土壤複合汙染加劇。

而且,對水文、氣候、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也產生重大影響,造成氣候調節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損害,區域碳收支平衡格局被打破,長三角空間景觀功能破壞。

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符合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試行)》等要求,能夠增加長三角生態空間面積,提升生態功能和保障能力,為建設綠色生態長三角作出獨特貢獻。

(二)有助於增強為長三角各類人群的綜合服務功能,促進長三角人口流動

長三角地區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在2017年達到16.08%,是我國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長三角區域內部人口流動活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則表明,長三角區域內人口流動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分片集聚”特徵,區域間的人口聯繫主要通過中心城市來建立聯繫。

2000年以來,上海的人口集聚力顯著增強,同時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等城市開始成為區域內流動人口的次級集聚中心,長三角二三線城市開始崛起,對流動人口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強,長三角各城市間人口聯繫強度不斷加強。

以上海為中樞,輻射周邊地區建立中央公園,將為上海及長三角城市人群提供集中休憩、娛樂、交流和展示等功能的場地。

(三)有助於提升長三角旅遊服務能力,共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

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旅遊最活躍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度旅遊集團20強長三角地區共計12個。

近年來,蘇浙皖滬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以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旅遊客源地為目標,在旅遊產品創新、旅遊推廣聯動、旅遊客源互送、公共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務實的合作。

三省一市還將努力推動長三角地區在全國率先完成旅遊開發向集約節約和環境友好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旅遊服務向優質高效提升。

在此背景下,以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為契機,共同推進環杭州灣、環太湖、環西湖、環澱山湖和環巢湖等五大旅遊圈的建設;共同推動蘇浙合作建設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聯合浙江高品質建設長三角幸福美麗大花園;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勢在必行。

03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獨特優勢


(一)區位優勢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航拍崇明島

崇明島素來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美譽,在整個長江流域跟沿海大通道看,長三角正好是一個C型,而崇明地處長江生態廊道與沿海大通道交匯的重要節點,正好位於C位的中樞。

崇明島對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沿海地區的綠色發展都具有示範引領作用。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將推動崇明真正站到長三角的“C位”,將顯著增強崇明對長三角的服務和輻射能力。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紐約中央公園全景

紐約中央公園面積為5000畝,佔150個街區,小森林、庭院、露天劇場、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等應有盡有。這是現代景觀的開端,據中國著名建築師王其亨分析,這也是美洲借鑑中國“自然風景”園林理念的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如今,紐約中央公園已於2017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中央公園對人類文明發展能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凝聚了英國獨特皇室文化精髓的倫敦海德公園,十八世紀前所處區域曾是英王的狩鹿場。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倫敦海德公園

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隨後的海德公園才逐漸成為英國民眾和全世界遊客心目中的聖地、倫敦最重要的政治集會和民眾的活動場所,也是倫敦地標性政務和商務核心區,全球聞名的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國會大廈還有大本鐘都在外圍佈局。

東京新宿御苑同樣是由皇家庭院改造而成的世界著名中央公園,是東京最大日式庭園和法式庭園相結合的公園,橫跨東京都新宿區與澀谷區,面積約58公頃,最初為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家的宅地,現是東京極負盛名的CBD中央公園。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東京新宿御苑風景一隅

19世紀60年代,僑居中國的西方人士最先在沿海開埠城市建造公園,將西方的造園藝術和公園設計理念引入中國,較為著名的公園有上海的外灘公園、虹口公園,天津的英國公園等。這是中國現代公園的開端。

總體上中央公園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通常在城市核心地段營造“人與自然”協調共處的大型空間,具有生態功能、空間景觀功能、文化提升等功能,為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的群體提供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科普教育服務,以及互動交流平臺。

中央公園的服務效應,主要體現在服務覆蓋率、交通可達性以及服務人口密度等指標上

一般而言,中央公園周邊用地功能佈局通常較為靈活,互動性高,與城市功能設施互補互利;並且世界著名的中央公園周邊,無一不是高端住宅聚集,宜居價值和投資價值雙贏的聖地。

在空間使用上,中央公園通常位於城市核心區域,服務覆蓋範圍廣,周邊路網密度高,交通可達性好。

而相比於以往城市的中央公園,將島嶼打造成區域“中央公園”也將是世界首創。

02

長三角打造中央公園的必要性


(一)有助於提升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保障能力,打造綠色生態長三角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歷了快速城市化過程,土地利用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快速減少、建設用地迅猛擴張、空間利用效率不高。

2013年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36153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達到17.1%,高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15%的水平。

長三角的建設用地快速擴張,侵佔了大量農業和生態空間,使得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環境質量趨於惡化。溼地破壞嚴重,內陸約半數河流監測斷面水質低於III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呈下降趨勢,城市土壤複合汙染加劇。

而且,對水文、氣候、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也產生重大影響,造成氣候調節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損害,區域碳收支平衡格局被打破,長三角空間景觀功能破壞。

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符合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試行)》等要求,能夠增加長三角生態空間面積,提升生態功能和保障能力,為建設綠色生態長三角作出獨特貢獻。

(二)有助於增強為長三角各類人群的綜合服務功能,促進長三角人口流動

長三角地區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在2017年達到16.08%,是我國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長三角區域內部人口流動活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則表明,長三角區域內人口流動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分片集聚”特徵,區域間的人口聯繫主要通過中心城市來建立聯繫。

2000年以來,上海的人口集聚力顯著增強,同時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等城市開始成為區域內流動人口的次級集聚中心,長三角二三線城市開始崛起,對流動人口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強,長三角各城市間人口聯繫強度不斷加強。

以上海為中樞,輻射周邊地區建立中央公園,將為上海及長三角城市人群提供集中休憩、娛樂、交流和展示等功能的場地。

(三)有助於提升長三角旅遊服務能力,共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

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旅遊最活躍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度旅遊集團20強長三角地區共計12個。

近年來,蘇浙皖滬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以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旅遊客源地為目標,在旅遊產品創新、旅遊推廣聯動、旅遊客源互送、公共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務實的合作。

三省一市還將努力推動長三角地區在全國率先完成旅遊開發向集約節約和環境友好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旅遊服務向優質高效提升。

在此背景下,以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為契機,共同推進環杭州灣、環太湖、環西湖、環澱山湖和環巢湖等五大旅遊圈的建設;共同推動蘇浙合作建設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聯合浙江高品質建設長三角幸福美麗大花園;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勢在必行。

03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獨特優勢


(一)區位優勢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航拍崇明島

崇明島素來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美譽,在整個長江流域跟沿海大通道看,長三角正好是一個C型,而崇明地處長江生態廊道與沿海大通道交匯的重要節點,正好位於C位的中樞。

崇明島對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沿海地區的綠色發展都具有示範引領作用。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將推動崇明真正站到長三角的“C位”,將顯著增強崇明對長三角的服務和輻射能力。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島位於長三角C位中樞

(二)空間優勢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占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總面積2494.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1413平方公里)。

《崇明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規定,崇明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65平方公里,開發強度控制線約為10.6%,遠低於長三角城市群國土開發強度水平。

到2035年,崇明生態空間面積將達到1618.58平方公里,佔整個長三角地區面積的0.7%。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具有空間上的優勢。

(三)毗鄰優勢

從整個長三角來看,崇明島獨而不孤。

一方面,崇明作為上海現代化國際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毗鄰繁華的都市區域,是上海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態空間;

另一方面,隨著南通新機場加快落地,北沿江高鐵加速推進,城際鐵路、快速通道、地鐵、高速、跨江通道、隧橋加速規劃建設,崇明與上海、江蘇的一小時交通圈將涵蓋南通、啟東、太倉、常熟、張家港、崑山、無錫、常州、蘇州等近10個城市,通達性將大大提升。

(四)生態優勢

崇明島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是中央確定的長江經濟帶的“共抓生態大保護”和“共抓生態大開發”的關鍵示範區。

崇明本島溼地與農田生態系統佔比均超30%,環境質量明顯優於上海市和長三角平均水平,2018年空氣質量(AQI)優良率達到86.3%(上海、浙江、江蘇、安徽AQI分別為81.1%、85.3%、67.9%和71%)。

另外,崇明島上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擁有華東最大平原人工森林—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全島森林覆蓋率達26%左右),全國最大藏紅花人工種植地—崇明廟鎮,以及東亞最大的候鳥保護區—東灘溼地。這為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和生物資源基礎。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紐約中央公園全景

紐約中央公園面積為5000畝,佔150個街區,小森林、庭院、露天劇場、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等應有盡有。這是現代景觀的開端,據中國著名建築師王其亨分析,這也是美洲借鑑中國“自然風景”園林理念的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如今,紐約中央公園已於2017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中央公園對人類文明發展能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凝聚了英國獨特皇室文化精髓的倫敦海德公園,十八世紀前所處區域曾是英王的狩鹿場。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倫敦海德公園

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隨後的海德公園才逐漸成為英國民眾和全世界遊客心目中的聖地、倫敦最重要的政治集會和民眾的活動場所,也是倫敦地標性政務和商務核心區,全球聞名的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國會大廈還有大本鐘都在外圍佈局。

東京新宿御苑同樣是由皇家庭院改造而成的世界著名中央公園,是東京最大日式庭園和法式庭園相結合的公園,橫跨東京都新宿區與澀谷區,面積約58公頃,最初為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家的宅地,現是東京極負盛名的CBD中央公園。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東京新宿御苑風景一隅

19世紀60年代,僑居中國的西方人士最先在沿海開埠城市建造公園,將西方的造園藝術和公園設計理念引入中國,較為著名的公園有上海的外灘公園、虹口公園,天津的英國公園等。這是中國現代公園的開端。

總體上中央公園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通常在城市核心地段營造“人與自然”協調共處的大型空間,具有生態功能、空間景觀功能、文化提升等功能,為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的群體提供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科普教育服務,以及互動交流平臺。

中央公園的服務效應,主要體現在服務覆蓋率、交通可達性以及服務人口密度等指標上

一般而言,中央公園周邊用地功能佈局通常較為靈活,互動性高,與城市功能設施互補互利;並且世界著名的中央公園周邊,無一不是高端住宅聚集,宜居價值和投資價值雙贏的聖地。

在空間使用上,中央公園通常位於城市核心區域,服務覆蓋範圍廣,周邊路網密度高,交通可達性好。

而相比於以往城市的中央公園,將島嶼打造成區域“中央公園”也將是世界首創。

02

長三角打造中央公園的必要性


(一)有助於提升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保障能力,打造綠色生態長三角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歷了快速城市化過程,土地利用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快速減少、建設用地迅猛擴張、空間利用效率不高。

2013年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36153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達到17.1%,高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15%的水平。

長三角的建設用地快速擴張,侵佔了大量農業和生態空間,使得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環境質量趨於惡化。溼地破壞嚴重,內陸約半數河流監測斷面水質低於III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呈下降趨勢,城市土壤複合汙染加劇。

而且,對水文、氣候、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也產生重大影響,造成氣候調節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損害,區域碳收支平衡格局被打破,長三角空間景觀功能破壞。

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符合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試行)》等要求,能夠增加長三角生態空間面積,提升生態功能和保障能力,為建設綠色生態長三角作出獨特貢獻。

(二)有助於增強為長三角各類人群的綜合服務功能,促進長三角人口流動

長三角地區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在2017年達到16.08%,是我國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長三角區域內部人口流動活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則表明,長三角區域內人口流動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分片集聚”特徵,區域間的人口聯繫主要通過中心城市來建立聯繫。

2000年以來,上海的人口集聚力顯著增強,同時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等城市開始成為區域內流動人口的次級集聚中心,長三角二三線城市開始崛起,對流動人口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強,長三角各城市間人口聯繫強度不斷加強。

以上海為中樞,輻射周邊地區建立中央公園,將為上海及長三角城市人群提供集中休憩、娛樂、交流和展示等功能的場地。

(三)有助於提升長三角旅遊服務能力,共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

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旅遊最活躍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度旅遊集團20強長三角地區共計12個。

近年來,蘇浙皖滬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以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旅遊客源地為目標,在旅遊產品創新、旅遊推廣聯動、旅遊客源互送、公共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務實的合作。

三省一市還將努力推動長三角地區在全國率先完成旅遊開發向集約節約和環境友好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旅遊服務向優質高效提升。

在此背景下,以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為契機,共同推進環杭州灣、環太湖、環西湖、環澱山湖和環巢湖等五大旅遊圈的建設;共同推動蘇浙合作建設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聯合浙江高品質建設長三角幸福美麗大花園;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勢在必行。

03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獨特優勢


(一)區位優勢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航拍崇明島

崇明島素來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美譽,在整個長江流域跟沿海大通道看,長三角正好是一個C型,而崇明地處長江生態廊道與沿海大通道交匯的重要節點,正好位於C位的中樞。

崇明島對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沿海地區的綠色發展都具有示範引領作用。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將推動崇明真正站到長三角的“C位”,將顯著增強崇明對長三角的服務和輻射能力。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島位於長三角C位中樞

(二)空間優勢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占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總面積2494.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1413平方公里)。

《崇明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規定,崇明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65平方公里,開發強度控制線約為10.6%,遠低於長三角城市群國土開發強度水平。

到2035年,崇明生態空間面積將達到1618.58平方公里,佔整個長三角地區面積的0.7%。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具有空間上的優勢。

(三)毗鄰優勢

從整個長三角來看,崇明島獨而不孤。

一方面,崇明作為上海現代化國際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毗鄰繁華的都市區域,是上海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態空間;

另一方面,隨著南通新機場加快落地,北沿江高鐵加速推進,城際鐵路、快速通道、地鐵、高速、跨江通道、隧橋加速規劃建設,崇明與上海、江蘇的一小時交通圈將涵蓋南通、啟東、太倉、常熟、張家港、崑山、無錫、常州、蘇州等近10個城市,通達性將大大提升。

(四)生態優勢

崇明島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是中央確定的長江經濟帶的“共抓生態大保護”和“共抓生態大開發”的關鍵示範區。

崇明本島溼地與農田生態系統佔比均超30%,環境質量明顯優於上海市和長三角平均水平,2018年空氣質量(AQI)優良率達到86.3%(上海、浙江、江蘇、安徽AQI分別為81.1%、85.3%、67.9%和71%)。

另外,崇明島上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擁有華東最大平原人工森林—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全島森林覆蓋率達26%左右),全國最大藏紅花人工種植地—崇明廟鎮,以及東亞最大的候鳥保護區—東灘溼地。這為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和生物資源基礎。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東灘溼地

201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上海發佈《崇明生態島國際評估報告》。這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針對“發展中國家大都市圈內生態示範區域的建設進程”開展的國際評估。

報告的主要結論為:崇明生態建設的核心價值反映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經濟理念;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探索區域轉型的生態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將把崇明生態島建設作為典型案例,編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綠色經濟教材。

04

崇明打造中央公園的目標定位


初步考慮,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建議突出三大目標:長三角的城市客廳、國家級的生態公園、世界級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一)長三角的城市客廳

面向長三角人群生態空間共享需求,突出“以人為本”,不僅滿足長三角遊人休閒娛樂的需求,也為長三角各省文化、國際大都市文化,以及區域特色文化的展示提供平臺,充分展現長三角整體情況及其各區域特點特色。

通過聚會秀場等功能,為長三角地區老中青各年齡層次人群、各行業人士、不同文化背景等的各類人群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為科技創新、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等各類行業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為高端商務人士提供商務中心服務,從而打造長三角城景共榮、多元融合的城市開放客廳。

(二)國家級的生態公園

發揚“天人合一”理念,以自然資源保護培育、拓展長三角地區生態空間、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應用展示推廣高端生態科技為目標,打造國家級的生態公園。

融合互聯網、人工智能、5G通訊等技術,充分應用和展示環境治理技術、生態修復技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等先進生態科技,引入現代景觀技術打造公園獨特景觀。利用現代生態農業技術,推動打造海上花島和植物培育保育基地。

同步建設古自然博物館、科技館以及生態街等,進一步結合上海低碳試點示範區的建設,為消費者傳播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理念,使公園成為現代生態科技示範區。

(三)世界級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秉承長三角區域的山水意境、人文雅韻,上海的國際時尚、崇明的海島特色。

以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田園宜居、體育運動、文化藝術、觀光旅遊、高端養老等主導方向,加快建設生態健康智能的服務、運動、道路等基礎設施。

著力營造中國特色、江南文化、海派風情、生態自然等相結合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長三角的一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生態的休憩空間。

對標國際一流中央公園、世界遺產的規模等級,打造集度假、養生、觀光、運動和休閒等為一體、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世界級休閒旅遊目的地。

05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具體建議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建議做好五篇文章:

(一)主題旅遊文章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紐約中央公園全景

紐約中央公園面積為5000畝,佔150個街區,小森林、庭院、露天劇場、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等應有盡有。這是現代景觀的開端,據中國著名建築師王其亨分析,這也是美洲借鑑中國“自然風景”園林理念的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如今,紐約中央公園已於2017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中央公園對人類文明發展能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凝聚了英國獨特皇室文化精髓的倫敦海德公園,十八世紀前所處區域曾是英王的狩鹿場。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倫敦海德公園

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隨後的海德公園才逐漸成為英國民眾和全世界遊客心目中的聖地、倫敦最重要的政治集會和民眾的活動場所,也是倫敦地標性政務和商務核心區,全球聞名的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國會大廈還有大本鐘都在外圍佈局。

東京新宿御苑同樣是由皇家庭院改造而成的世界著名中央公園,是東京最大日式庭園和法式庭園相結合的公園,橫跨東京都新宿區與澀谷區,面積約58公頃,最初為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家的宅地,現是東京極負盛名的CBD中央公園。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東京新宿御苑風景一隅

19世紀60年代,僑居中國的西方人士最先在沿海開埠城市建造公園,將西方的造園藝術和公園設計理念引入中國,較為著名的公園有上海的外灘公園、虹口公園,天津的英國公園等。這是中國現代公園的開端。

總體上中央公園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通常在城市核心地段營造“人與自然”協調共處的大型空間,具有生態功能、空間景觀功能、文化提升等功能,為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的群體提供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科普教育服務,以及互動交流平臺。

中央公園的服務效應,主要體現在服務覆蓋率、交通可達性以及服務人口密度等指標上

一般而言,中央公園周邊用地功能佈局通常較為靈活,互動性高,與城市功能設施互補互利;並且世界著名的中央公園周邊,無一不是高端住宅聚集,宜居價值和投資價值雙贏的聖地。

在空間使用上,中央公園通常位於城市核心區域,服務覆蓋範圍廣,周邊路網密度高,交通可達性好。

而相比於以往城市的中央公園,將島嶼打造成區域“中央公園”也將是世界首創。

02

長三角打造中央公園的必要性


(一)有助於提升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保障能力,打造綠色生態長三角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歷了快速城市化過程,土地利用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快速減少、建設用地迅猛擴張、空間利用效率不高。

2013年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36153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達到17.1%,高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15%的水平。

長三角的建設用地快速擴張,侵佔了大量農業和生態空間,使得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環境質量趨於惡化。溼地破壞嚴重,內陸約半數河流監測斷面水質低於III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呈下降趨勢,城市土壤複合汙染加劇。

而且,對水文、氣候、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也產生重大影響,造成氣候調節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損害,區域碳收支平衡格局被打破,長三角空間景觀功能破壞。

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符合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試行)》等要求,能夠增加長三角生態空間面積,提升生態功能和保障能力,為建設綠色生態長三角作出獨特貢獻。

(二)有助於增強為長三角各類人群的綜合服務功能,促進長三角人口流動

長三角地區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在2017年達到16.08%,是我國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長三角區域內部人口流動活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則表明,長三角區域內人口流動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分片集聚”特徵,區域間的人口聯繫主要通過中心城市來建立聯繫。

2000年以來,上海的人口集聚力顯著增強,同時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等城市開始成為區域內流動人口的次級集聚中心,長三角二三線城市開始崛起,對流動人口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強,長三角各城市間人口聯繫強度不斷加強。

以上海為中樞,輻射周邊地區建立中央公園,將為上海及長三角城市人群提供集中休憩、娛樂、交流和展示等功能的場地。

(三)有助於提升長三角旅遊服務能力,共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

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旅遊最活躍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度旅遊集團20強長三角地區共計12個。

近年來,蘇浙皖滬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以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旅遊客源地為目標,在旅遊產品創新、旅遊推廣聯動、旅遊客源互送、公共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務實的合作。

三省一市還將努力推動長三角地區在全國率先完成旅遊開發向集約節約和環境友好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旅遊服務向優質高效提升。

在此背景下,以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為契機,共同推進環杭州灣、環太湖、環西湖、環澱山湖和環巢湖等五大旅遊圈的建設;共同推動蘇浙合作建設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聯合浙江高品質建設長三角幸福美麗大花園;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勢在必行。

03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獨特優勢


(一)區位優勢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航拍崇明島

崇明島素來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美譽,在整個長江流域跟沿海大通道看,長三角正好是一個C型,而崇明地處長江生態廊道與沿海大通道交匯的重要節點,正好位於C位的中樞。

崇明島對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沿海地區的綠色發展都具有示範引領作用。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將推動崇明真正站到長三角的“C位”,將顯著增強崇明對長三角的服務和輻射能力。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島位於長三角C位中樞

(二)空間優勢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占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總面積2494.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1413平方公里)。

《崇明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規定,崇明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65平方公里,開發強度控制線約為10.6%,遠低於長三角城市群國土開發強度水平。

到2035年,崇明生態空間面積將達到1618.58平方公里,佔整個長三角地區面積的0.7%。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具有空間上的優勢。

(三)毗鄰優勢

從整個長三角來看,崇明島獨而不孤。

一方面,崇明作為上海現代化國際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毗鄰繁華的都市區域,是上海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態空間;

另一方面,隨著南通新機場加快落地,北沿江高鐵加速推進,城際鐵路、快速通道、地鐵、高速、跨江通道、隧橋加速規劃建設,崇明與上海、江蘇的一小時交通圈將涵蓋南通、啟東、太倉、常熟、張家港、崑山、無錫、常州、蘇州等近10個城市,通達性將大大提升。

(四)生態優勢

崇明島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是中央確定的長江經濟帶的“共抓生態大保護”和“共抓生態大開發”的關鍵示範區。

崇明本島溼地與農田生態系統佔比均超30%,環境質量明顯優於上海市和長三角平均水平,2018年空氣質量(AQI)優良率達到86.3%(上海、浙江、江蘇、安徽AQI分別為81.1%、85.3%、67.9%和71%)。

另外,崇明島上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擁有華東最大平原人工森林—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全島森林覆蓋率達26%左右),全國最大藏紅花人工種植地—崇明廟鎮,以及東亞最大的候鳥保護區—東灘溼地。這為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和生物資源基礎。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東灘溼地

201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上海發佈《崇明生態島國際評估報告》。這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針對“發展中國家大都市圈內生態示範區域的建設進程”開展的國際評估。

報告的主要結論為:崇明生態建設的核心價值反映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經濟理念;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探索區域轉型的生態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將把崇明生態島建設作為典型案例,編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綠色經濟教材。

04

崇明打造中央公園的目標定位


初步考慮,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建議突出三大目標:長三角的城市客廳、國家級的生態公園、世界級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一)長三角的城市客廳

面向長三角人群生態空間共享需求,突出“以人為本”,不僅滿足長三角遊人休閒娛樂的需求,也為長三角各省文化、國際大都市文化,以及區域特色文化的展示提供平臺,充分展現長三角整體情況及其各區域特點特色。

通過聚會秀場等功能,為長三角地區老中青各年齡層次人群、各行業人士、不同文化背景等的各類人群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為科技創新、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等各類行業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為高端商務人士提供商務中心服務,從而打造長三角城景共榮、多元融合的城市開放客廳。

(二)國家級的生態公園

發揚“天人合一”理念,以自然資源保護培育、拓展長三角地區生態空間、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應用展示推廣高端生態科技為目標,打造國家級的生態公園。

融合互聯網、人工智能、5G通訊等技術,充分應用和展示環境治理技術、生態修復技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等先進生態科技,引入現代景觀技術打造公園獨特景觀。利用現代生態農業技術,推動打造海上花島和植物培育保育基地。

同步建設古自然博物館、科技館以及生態街等,進一步結合上海低碳試點示範區的建設,為消費者傳播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理念,使公園成為現代生態科技示範區。

(三)世界級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秉承長三角區域的山水意境、人文雅韻,上海的國際時尚、崇明的海島特色。

以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田園宜居、體育運動、文化藝術、觀光旅遊、高端養老等主導方向,加快建設生態健康智能的服務、運動、道路等基礎設施。

著力營造中國特色、江南文化、海派風情、生態自然等相結合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長三角的一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生態的休憩空間。

對標國際一流中央公園、世界遺產的規模等級,打造集度假、養生、觀光、運動和休閒等為一體、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世界級休閒旅遊目的地。

05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具體建議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建議做好五篇文章:

(一)主題旅遊文章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美景

一是打造本島重要的主題旅遊活動。藉助籌辦中國花博會、環崇明島自行車體育賽事、上海崇明森林旅遊節等重要主題活動,定期加大宣傳力度並舉辦相關論壇等交流活動,發揮好交流平臺功能,屆時吸引更多人來公園旅遊,並參與本島重要主題活動。

二是打造專業型、考察型旅遊主題。利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公園、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等的建設,打造天然博物館等國家級、國際型展覽館,定期主辦相關專題展覽。

聯合國內專業團隊製作候鳥遷徙、中華鱘保育、藏紅花草藥種植和加工等相關宣傳片,為興趣愛好者發放參觀指導手冊,引導遊客前來考察參觀。

三是打造生態科技主題旅遊。聯合國內外知名生態科技研發機構或團隊,定期主辦高端生態科技產品展示會或發佈會,利用科技館、展覽館或在戶外舉辦生態科技應用展示活動,吸引長三角遊客來崇,打造高端生態科技展示基地、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

四是打造健康養生主題旅遊。立足崇明良好的生態自然基礎,依託崇明島藏紅花人工種植地,設計打造一批高端健康養生基地。利用上海(崇明)養生野菜節等活動,吸引中醫藥愛好者、國內外高端養生消費者及老年人來崇明旅遊居住。

(二)特色景觀文章

一是凸顯“崇明特色”的設計理念。融合江南韻味、中國元素、海島特色,體現海派風情、崇明風貌,精心提煉融合,形成獨具辨識度的“崇明特色”。

二是遵循“四季有景”的造園規則。通過藝術化的林相改造和配植手段,匠刻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緻風景,結合主題創意、造型豐富的休閒場地和設施的建設,讓人們體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人間四季好時節。

三是巧妙運用現代景觀高技術。合理引進和採用風能樹、光軌技術、熒光步道等現代景觀材料和技術,綜合運用環境友好型的聲、光、電技術構建水景噴泉藝術景觀、舞臺廣場等現代主題景觀,緊跟生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趨勢。

(三)重點功能文章

一是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首要目的就是保護和提升長三角生態服務功能。

充分利用崇明島豐富的水系生態系統的建設和修復,通過建造人工森林、天然草坪、生態湖區等,加強溼地灘塗的生態保育,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立鳥類、水生生物等物種保護和觀賞區,合力打造長三角的“綠屏”“綠肺”“綠腎”,建設成為長三角幸福大花園的核心區域。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紐約中央公園全景

紐約中央公園面積為5000畝,佔150個街區,小森林、庭院、露天劇場、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等應有盡有。這是現代景觀的開端,據中國著名建築師王其亨分析,這也是美洲借鑑中國“自然風景”園林理念的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如今,紐約中央公園已於2017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中央公園對人類文明發展能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凝聚了英國獨特皇室文化精髓的倫敦海德公園,十八世紀前所處區域曾是英王的狩鹿場。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倫敦海德公園

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隨後的海德公園才逐漸成為英國民眾和全世界遊客心目中的聖地、倫敦最重要的政治集會和民眾的活動場所,也是倫敦地標性政務和商務核心區,全球聞名的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國會大廈還有大本鐘都在外圍佈局。

東京新宿御苑同樣是由皇家庭院改造而成的世界著名中央公園,是東京最大日式庭園和法式庭園相結合的公園,橫跨東京都新宿區與澀谷區,面積約58公頃,最初為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家的宅地,現是東京極負盛名的CBD中央公園。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東京新宿御苑風景一隅

19世紀60年代,僑居中國的西方人士最先在沿海開埠城市建造公園,將西方的造園藝術和公園設計理念引入中國,較為著名的公園有上海的外灘公園、虹口公園,天津的英國公園等。這是中國現代公園的開端。

總體上中央公園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通常在城市核心地段營造“人與自然”協調共處的大型空間,具有生態功能、空間景觀功能、文化提升等功能,為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的群體提供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科普教育服務,以及互動交流平臺。

中央公園的服務效應,主要體現在服務覆蓋率、交通可達性以及服務人口密度等指標上

一般而言,中央公園周邊用地功能佈局通常較為靈活,互動性高,與城市功能設施互補互利;並且世界著名的中央公園周邊,無一不是高端住宅聚集,宜居價值和投資價值雙贏的聖地。

在空間使用上,中央公園通常位於城市核心區域,服務覆蓋範圍廣,周邊路網密度高,交通可達性好。

而相比於以往城市的中央公園,將島嶼打造成區域“中央公園”也將是世界首創。

02

長三角打造中央公園的必要性


(一)有助於提升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保障能力,打造綠色生態長三角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歷了快速城市化過程,土地利用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快速減少、建設用地迅猛擴張、空間利用效率不高。

2013年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36153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達到17.1%,高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15%的水平。

長三角的建設用地快速擴張,侵佔了大量農業和生態空間,使得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環境質量趨於惡化。溼地破壞嚴重,內陸約半數河流監測斷面水質低於III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呈下降趨勢,城市土壤複合汙染加劇。

而且,對水文、氣候、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也產生重大影響,造成氣候調節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損害,區域碳收支平衡格局被打破,長三角空間景觀功能破壞。

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符合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試行)》等要求,能夠增加長三角生態空間面積,提升生態功能和保障能力,為建設綠色生態長三角作出獨特貢獻。

(二)有助於增強為長三角各類人群的綜合服務功能,促進長三角人口流動

長三角地區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在2017年達到16.08%,是我國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長三角區域內部人口流動活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則表明,長三角區域內人口流動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分片集聚”特徵,區域間的人口聯繫主要通過中心城市來建立聯繫。

2000年以來,上海的人口集聚力顯著增強,同時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等城市開始成為區域內流動人口的次級集聚中心,長三角二三線城市開始崛起,對流動人口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強,長三角各城市間人口聯繫強度不斷加強。

以上海為中樞,輻射周邊地區建立中央公園,將為上海及長三角城市人群提供集中休憩、娛樂、交流和展示等功能的場地。

(三)有助於提升長三角旅遊服務能力,共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

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旅遊最活躍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度旅遊集團20強長三角地區共計12個。

近年來,蘇浙皖滬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以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旅遊客源地為目標,在旅遊產品創新、旅遊推廣聯動、旅遊客源互送、公共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務實的合作。

三省一市還將努力推動長三角地區在全國率先完成旅遊開發向集約節約和環境友好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旅遊服務向優質高效提升。

在此背景下,以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為契機,共同推進環杭州灣、環太湖、環西湖、環澱山湖和環巢湖等五大旅遊圈的建設;共同推動蘇浙合作建設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聯合浙江高品質建設長三角幸福美麗大花園;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勢在必行。

03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獨特優勢


(一)區位優勢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航拍崇明島

崇明島素來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美譽,在整個長江流域跟沿海大通道看,長三角正好是一個C型,而崇明地處長江生態廊道與沿海大通道交匯的重要節點,正好位於C位的中樞。

崇明島對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沿海地區的綠色發展都具有示範引領作用。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將推動崇明真正站到長三角的“C位”,將顯著增強崇明對長三角的服務和輻射能力。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島位於長三角C位中樞

(二)空間優勢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占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總面積2494.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1413平方公里)。

《崇明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規定,崇明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65平方公里,開發強度控制線約為10.6%,遠低於長三角城市群國土開發強度水平。

到2035年,崇明生態空間面積將達到1618.58平方公里,佔整個長三角地區面積的0.7%。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具有空間上的優勢。

(三)毗鄰優勢

從整個長三角來看,崇明島獨而不孤。

一方面,崇明作為上海現代化國際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毗鄰繁華的都市區域,是上海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態空間;

另一方面,隨著南通新機場加快落地,北沿江高鐵加速推進,城際鐵路、快速通道、地鐵、高速、跨江通道、隧橋加速規劃建設,崇明與上海、江蘇的一小時交通圈將涵蓋南通、啟東、太倉、常熟、張家港、崑山、無錫、常州、蘇州等近10個城市,通達性將大大提升。

(四)生態優勢

崇明島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是中央確定的長江經濟帶的“共抓生態大保護”和“共抓生態大開發”的關鍵示範區。

崇明本島溼地與農田生態系統佔比均超30%,環境質量明顯優於上海市和長三角平均水平,2018年空氣質量(AQI)優良率達到86.3%(上海、浙江、江蘇、安徽AQI分別為81.1%、85.3%、67.9%和71%)。

另外,崇明島上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擁有華東最大平原人工森林—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全島森林覆蓋率達26%左右),全國最大藏紅花人工種植地—崇明廟鎮,以及東亞最大的候鳥保護區—東灘溼地。這為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和生物資源基礎。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東灘溼地

201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上海發佈《崇明生態島國際評估報告》。這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針對“發展中國家大都市圈內生態示範區域的建設進程”開展的國際評估。

報告的主要結論為:崇明生態建設的核心價值反映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經濟理念;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探索區域轉型的生態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將把崇明生態島建設作為典型案例,編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綠色經濟教材。

04

崇明打造中央公園的目標定位


初步考慮,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建議突出三大目標:長三角的城市客廳、國家級的生態公園、世界級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一)長三角的城市客廳

面向長三角人群生態空間共享需求,突出“以人為本”,不僅滿足長三角遊人休閒娛樂的需求,也為長三角各省文化、國際大都市文化,以及區域特色文化的展示提供平臺,充分展現長三角整體情況及其各區域特點特色。

通過聚會秀場等功能,為長三角地區老中青各年齡層次人群、各行業人士、不同文化背景等的各類人群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為科技創新、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等各類行業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為高端商務人士提供商務中心服務,從而打造長三角城景共榮、多元融合的城市開放客廳。

(二)國家級的生態公園

發揚“天人合一”理念,以自然資源保護培育、拓展長三角地區生態空間、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應用展示推廣高端生態科技為目標,打造國家級的生態公園。

融合互聯網、人工智能、5G通訊等技術,充分應用和展示環境治理技術、生態修復技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等先進生態科技,引入現代景觀技術打造公園獨特景觀。利用現代生態農業技術,推動打造海上花島和植物培育保育基地。

同步建設古自然博物館、科技館以及生態街等,進一步結合上海低碳試點示範區的建設,為消費者傳播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理念,使公園成為現代生態科技示範區。

(三)世界級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秉承長三角區域的山水意境、人文雅韻,上海的國際時尚、崇明的海島特色。

以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田園宜居、體育運動、文化藝術、觀光旅遊、高端養老等主導方向,加快建設生態健康智能的服務、運動、道路等基礎設施。

著力營造中國特色、江南文化、海派風情、生態自然等相結合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長三角的一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生態的休憩空間。

對標國際一流中央公園、世界遺產的規模等級,打造集度假、養生、觀光、運動和休閒等為一體、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世界級休閒旅遊目的地。

05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具體建議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建議做好五篇文章:

(一)主題旅遊文章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美景

一是打造本島重要的主題旅遊活動。藉助籌辦中國花博會、環崇明島自行車體育賽事、上海崇明森林旅遊節等重要主題活動,定期加大宣傳力度並舉辦相關論壇等交流活動,發揮好交流平臺功能,屆時吸引更多人來公園旅遊,並參與本島重要主題活動。

二是打造專業型、考察型旅遊主題。利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公園、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等的建設,打造天然博物館等國家級、國際型展覽館,定期主辦相關專題展覽。

聯合國內專業團隊製作候鳥遷徙、中華鱘保育、藏紅花草藥種植和加工等相關宣傳片,為興趣愛好者發放參觀指導手冊,引導遊客前來考察參觀。

三是打造生態科技主題旅遊。聯合國內外知名生態科技研發機構或團隊,定期主辦高端生態科技產品展示會或發佈會,利用科技館、展覽館或在戶外舉辦生態科技應用展示活動,吸引長三角遊客來崇,打造高端生態科技展示基地、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

四是打造健康養生主題旅遊。立足崇明良好的生態自然基礎,依託崇明島藏紅花人工種植地,設計打造一批高端健康養生基地。利用上海(崇明)養生野菜節等活動,吸引中醫藥愛好者、國內外高端養生消費者及老年人來崇明旅遊居住。

(二)特色景觀文章

一是凸顯“崇明特色”的設計理念。融合江南韻味、中國元素、海島特色,體現海派風情、崇明風貌,精心提煉融合,形成獨具辨識度的“崇明特色”。

二是遵循“四季有景”的造園規則。通過藝術化的林相改造和配植手段,匠刻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緻風景,結合主題創意、造型豐富的休閒場地和設施的建設,讓人們體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人間四季好時節。

三是巧妙運用現代景觀高技術。合理引進和採用風能樹、光軌技術、熒光步道等現代景觀材料和技術,綜合運用環境友好型的聲、光、電技術構建水景噴泉藝術景觀、舞臺廣場等現代主題景觀,緊跟生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趨勢。

(三)重點功能文章

一是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首要目的就是保護和提升長三角生態服務功能。

充分利用崇明島豐富的水系生態系統的建設和修復,通過建造人工森林、天然草坪、生態湖區等,加強溼地灘塗的生態保育,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立鳥類、水生生物等物種保護和觀賞區,合力打造長三角的“綠屏”“綠肺”“綠腎”,建設成為長三角幸福大花園的核心區域。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生態大道“生態眼”效果圖

二是提供商務休閒娛樂一體化服務功能。

通過建設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觀景平臺、劇院、露天劇場等各種設施,提供一體化休閒公共服務;通過建立高端商務中心、創業小鎮等,面向長三角地區面向國際,為各類商務人士、創業人員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

打造千燈長明的照明景觀,結合崇明生態大道工程建造自行車道、園區漫步道、天橋無障礙立體交通等為一體的生態健康交通體系,提供主題性觀光旅遊線路,為遊客提供休閒旅遊康養商務等各類綜合服務,聯合共建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

三是應用展示推介生態科技功能。

結合將崇明島打造成為智慧能源島、生態零碳島和100%可再生能源綜合示範島的目標理念,運用智慧能源技術構建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體系,建造微網智能管理的低碳綠色節能建築,建立多能源智慧協同管理平臺,同時建設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研究和示範應用基地。

採用MBR生物膜、生物速分等先進水處理技術,全面採用雨水收集利用技術和智能化灌溉系統技術,建造貫穿整個崇明的雨水花園。

對產生的固廢綜合處理利用率達100%。採用海水淡化等先進海洋科技技術,建造水資源高效利用及海洋固碳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示範基地。應用生態循環有機農業技術,建立苗木培育、物種保育等示範基地,示範並宣傳現代都市農業。

(四)品牌活動文章

一是注重舉辦高端會展品牌活動。積極協助籌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APEC會議等長三角區域的國際大型重要活動,籌劃相關高端論壇;聯合國內外知名企業、高校、專業機構等,舉辦生態前沿科技、生態文化、生態產業、生態生活類展覽。

二是積極籌辦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推進崇明國家級體育訓練基地建設,以體育訓練基地為依託,積極申請上海體育中心的建設,爭取申辦更多國際高端體育賽事。

利用各類運動場地,承接長三角地區各類大型運動賽事。引進開發“中央公園運動季”等更多類型的全民健身活動,打造長三角一體化全民健身示範區。

三是打造精品文藝匯演活動品牌。邀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國內外知名樂團,以及知名藝術歌唱家來公園演出,為遊客提供高規格、高質量、高品位的免費文藝演出;邀請國內外著名流行音樂歌手舉辦音樂會等露天演出,豐富遊客旅遊文化體驗,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

四是打造並升級傳統文化活動品牌。對崇明春季、金秋美食節、崇明海棠文化節、傳統崇明山歌比賽等區域性文化品牌活動、“好一朵茉莉花”等“上海文化”品牌(2019年“絲路國民品牌”打造的民族品牌之一),以及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大宣傳投入力度,提升活動能級和影響力。

如將崇明美食節升級為環球美食節,將崇明山歌比賽拓展為長三角區域的歌舞比賽等,豐富文化活動品牌內涵,為遊客不斷提供更多選擇和驚喜。

(五)設施通達文章

一是打造聯通長三角、聯通世界的節點。利用上海選址南通建立第三機場的契機,以崇明為樞紐,推動建設機場連接高速,實現南通機場與浦東機場連接。

利用北沿江鐵路—滬崇啟鐵路、滬通城際鐵路、市域鐵路滬崇線,以及G40滬陝高速、軌交崇明線等建設契機,規劃建設鐵路、高速及軌交等交通樞紐,實現與周邊四通八達的交通聯繫。

二是提升交通系統便利性和通勤效率。通過疏導道路、控制車輛、查詢車輛的出行信息和出行行為,以及通過收取“擁堵費”等手段,提升崇明島及中央公園周邊綜合交通樞紐集聚疏解各類交通流線的功能。

提升交通樞紐的能級,同步改善周邊配套設施,加強組織和管理,提升交通快捷便利性。圍繞崇明島著力打造“半小時高鐵圈”“一小時高速圈”,打造暢通、及時可達的交通網絡系統,進一步提升通勤效率。

三是優化線路車次,提升旅遊交通標識牌檔次和品位。優化長三角各地至崇明的車次,力爭開通“旅遊直通車”,把更多的遊客吸引到崇明。

樹立以遊客為中心的旅遊發展理念,抓住各類交通系統的建設發展契機,多點發力、多維推動、多元發展,實現崇明與長三角、長三角與中央公園景區無縫銜接,崇明與中央公園以及公園景區內“毛細血管”互聯互通,以交通大建設助推旅遊大發展。

———— e n d ————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作者:華略智庫能源創新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馮子妍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和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稟賦和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

崇明作為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何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和對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

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通過審議並印發,《綱要》明確提出首先要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突破口,“生態和綠色”顯然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當前最重要的基調。

在此背景下,崇明島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全生態”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力,彰顯世界級生態島的影響力,以及對長三角區域生態人文價值的引領效應,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建設相呼應?

6月29日,崇明一屆區委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崇明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公園”。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提出建設“中央公園”,引起各方熱議。那麼,什麼是“中央公園”?建設“中央公園”於崇明、於上海甚至長三角意味著什麼?如何建設一流的“中央公園”?

01

國際上的“中央公園”


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起源於歐洲的公園運動。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

19世紀初,美國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各種城市病症狀;19世紀中葉,針對集中城市化帶來的嚴重環境健康問題,紐約前瞻性提出了城市規劃理念,紐約中央公園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全球城市公園的典範。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紐約中央公園全景

紐約中央公園面積為5000畝,佔150個街區,小森林、庭院、露天劇場、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等應有盡有。這是現代景觀的開端,據中國著名建築師王其亨分析,這也是美洲借鑑中國“自然風景”園林理念的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如今,紐約中央公園已於2017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中央公園對人類文明發展能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凝聚了英國獨特皇室文化精髓的倫敦海德公園,十八世紀前所處區域曾是英王的狩鹿場。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倫敦海德公園

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隨後的海德公園才逐漸成為英國民眾和全世界遊客心目中的聖地、倫敦最重要的政治集會和民眾的活動場所,也是倫敦地標性政務和商務核心區,全球聞名的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國會大廈還有大本鐘都在外圍佈局。

東京新宿御苑同樣是由皇家庭院改造而成的世界著名中央公園,是東京最大日式庭園和法式庭園相結合的公園,橫跨東京都新宿區與澀谷區,面積約58公頃,最初為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家的宅地,現是東京極負盛名的CBD中央公園。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東京新宿御苑風景一隅

19世紀60年代,僑居中國的西方人士最先在沿海開埠城市建造公園,將西方的造園藝術和公園設計理念引入中國,較為著名的公園有上海的外灘公園、虹口公園,天津的英國公園等。這是中國現代公園的開端。

總體上中央公園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通常在城市核心地段營造“人與自然”協調共處的大型空間,具有生態功能、空間景觀功能、文化提升等功能,為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的群體提供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科普教育服務,以及互動交流平臺。

中央公園的服務效應,主要體現在服務覆蓋率、交通可達性以及服務人口密度等指標上

一般而言,中央公園周邊用地功能佈局通常較為靈活,互動性高,與城市功能設施互補互利;並且世界著名的中央公園周邊,無一不是高端住宅聚集,宜居價值和投資價值雙贏的聖地。

在空間使用上,中央公園通常位於城市核心區域,服務覆蓋範圍廣,周邊路網密度高,交通可達性好。

而相比於以往城市的中央公園,將島嶼打造成區域“中央公園”也將是世界首創。

02

長三角打造中央公園的必要性


(一)有助於提升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保障能力,打造綠色生態長三角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歷了快速城市化過程,土地利用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快速減少、建設用地迅猛擴張、空間利用效率不高。

2013年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36153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達到17.1%,高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15%的水平。

長三角的建設用地快速擴張,侵佔了大量農業和生態空間,使得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環境質量趨於惡化。溼地破壞嚴重,內陸約半數河流監測斷面水質低於III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呈下降趨勢,城市土壤複合汙染加劇。

而且,對水文、氣候、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也產生重大影響,造成氣候調節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損害,區域碳收支平衡格局被打破,長三角空間景觀功能破壞。

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符合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試行)》等要求,能夠增加長三角生態空間面積,提升生態功能和保障能力,為建設綠色生態長三角作出獨特貢獻。

(二)有助於增強為長三角各類人群的綜合服務功能,促進長三角人口流動

長三角地區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在2017年達到16.08%,是我國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長三角區域內部人口流動活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則表明,長三角區域內人口流動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分片集聚”特徵,區域間的人口聯繫主要通過中心城市來建立聯繫。

2000年以來,上海的人口集聚力顯著增強,同時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等城市開始成為區域內流動人口的次級集聚中心,長三角二三線城市開始崛起,對流動人口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強,長三角各城市間人口聯繫強度不斷加強。

以上海為中樞,輻射周邊地區建立中央公園,將為上海及長三角城市人群提供集中休憩、娛樂、交流和展示等功能的場地。

(三)有助於提升長三角旅遊服務能力,共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

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旅遊最活躍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度旅遊集團20強長三角地區共計12個。

近年來,蘇浙皖滬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以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旅遊客源地為目標,在旅遊產品創新、旅遊推廣聯動、旅遊客源互送、公共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務實的合作。

三省一市還將努力推動長三角地區在全國率先完成旅遊開發向集約節約和環境友好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旅遊服務向優質高效提升。

在此背景下,以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為契機,共同推進環杭州灣、環太湖、環西湖、環澱山湖和環巢湖等五大旅遊圈的建設;共同推動蘇浙合作建設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聯合浙江高品質建設長三角幸福美麗大花園;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勢在必行。

03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獨特優勢


(一)區位優勢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航拍崇明島

崇明島素來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美譽,在整個長江流域跟沿海大通道看,長三角正好是一個C型,而崇明地處長江生態廊道與沿海大通道交匯的重要節點,正好位於C位的中樞。

崇明島對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沿海地區的綠色發展都具有示範引領作用。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將推動崇明真正站到長三角的“C位”,將顯著增強崇明對長三角的服務和輻射能力。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島位於長三角C位中樞

(二)空間優勢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占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總面積2494.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1413平方公里)。

《崇明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規定,崇明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65平方公里,開發強度控制線約為10.6%,遠低於長三角城市群國土開發強度水平。

到2035年,崇明生態空間面積將達到1618.58平方公里,佔整個長三角地區面積的0.7%。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具有空間上的優勢。

(三)毗鄰優勢

從整個長三角來看,崇明島獨而不孤。

一方面,崇明作為上海現代化國際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毗鄰繁華的都市區域,是上海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態空間;

另一方面,隨著南通新機場加快落地,北沿江高鐵加速推進,城際鐵路、快速通道、地鐵、高速、跨江通道、隧橋加速規劃建設,崇明與上海、江蘇的一小時交通圈將涵蓋南通、啟東、太倉、常熟、張家港、崑山、無錫、常州、蘇州等近10個城市,通達性將大大提升。

(四)生態優勢

崇明島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是中央確定的長江經濟帶的“共抓生態大保護”和“共抓生態大開發”的關鍵示範區。

崇明本島溼地與農田生態系統佔比均超30%,環境質量明顯優於上海市和長三角平均水平,2018年空氣質量(AQI)優良率達到86.3%(上海、浙江、江蘇、安徽AQI分別為81.1%、85.3%、67.9%和71%)。

另外,崇明島上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擁有華東最大平原人工森林—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全島森林覆蓋率達26%左右),全國最大藏紅花人工種植地—崇明廟鎮,以及東亞最大的候鳥保護區—東灘溼地。這為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和生物資源基礎。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東灘溼地

201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上海發佈《崇明生態島國際評估報告》。這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針對“發展中國家大都市圈內生態示範區域的建設進程”開展的國際評估。

報告的主要結論為:崇明生態建設的核心價值反映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經濟理念;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探索區域轉型的生態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將把崇明生態島建設作為典型案例,編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綠色經濟教材。

04

崇明打造中央公園的目標定位


初步考慮,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建議突出三大目標:長三角的城市客廳、國家級的生態公園、世界級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一)長三角的城市客廳

面向長三角人群生態空間共享需求,突出“以人為本”,不僅滿足長三角遊人休閒娛樂的需求,也為長三角各省文化、國際大都市文化,以及區域特色文化的展示提供平臺,充分展現長三角整體情況及其各區域特點特色。

通過聚會秀場等功能,為長三角地區老中青各年齡層次人群、各行業人士、不同文化背景等的各類人群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為科技創新、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等各類行業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為高端商務人士提供商務中心服務,從而打造長三角城景共榮、多元融合的城市開放客廳。

(二)國家級的生態公園

發揚“天人合一”理念,以自然資源保護培育、拓展長三角地區生態空間、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應用展示推廣高端生態科技為目標,打造國家級的生態公園。

融合互聯網、人工智能、5G通訊等技術,充分應用和展示環境治理技術、生態修復技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等先進生態科技,引入現代景觀技術打造公園獨特景觀。利用現代生態農業技術,推動打造海上花島和植物培育保育基地。

同步建設古自然博物館、科技館以及生態街等,進一步結合上海低碳試點示範區的建設,為消費者傳播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理念,使公園成為現代生態科技示範區。

(三)世界級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秉承長三角區域的山水意境、人文雅韻,上海的國際時尚、崇明的海島特色。

以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田園宜居、體育運動、文化藝術、觀光旅遊、高端養老等主導方向,加快建設生態健康智能的服務、運動、道路等基礎設施。

著力營造中國特色、江南文化、海派風情、生態自然等相結合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長三角的一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生態的休憩空間。

對標國際一流中央公園、世界遺產的規模等級,打造集度假、養生、觀光、運動和休閒等為一體、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世界級休閒旅遊目的地。

05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的具體建議


崇明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建議做好五篇文章:

(一)主題旅遊文章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美景

一是打造本島重要的主題旅遊活動。藉助籌辦中國花博會、環崇明島自行車體育賽事、上海崇明森林旅遊節等重要主題活動,定期加大宣傳力度並舉辦相關論壇等交流活動,發揮好交流平臺功能,屆時吸引更多人來公園旅遊,並參與本島重要主題活動。

二是打造專業型、考察型旅遊主題。利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公園、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等的建設,打造天然博物館等國家級、國際型展覽館,定期主辦相關專題展覽。

聯合國內專業團隊製作候鳥遷徙、中華鱘保育、藏紅花草藥種植和加工等相關宣傳片,為興趣愛好者發放參觀指導手冊,引導遊客前來考察參觀。

三是打造生態科技主題旅遊。聯合國內外知名生態科技研發機構或團隊,定期主辦高端生態科技產品展示會或發佈會,利用科技館、展覽館或在戶外舉辦生態科技應用展示活動,吸引長三角遊客來崇,打造高端生態科技展示基地、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

四是打造健康養生主題旅遊。立足崇明良好的生態自然基礎,依託崇明島藏紅花人工種植地,設計打造一批高端健康養生基地。利用上海(崇明)養生野菜節等活動,吸引中醫藥愛好者、國內外高端養生消費者及老年人來崇明旅遊居住。

(二)特色景觀文章

一是凸顯“崇明特色”的設計理念。融合江南韻味、中國元素、海島特色,體現海派風情、崇明風貌,精心提煉融合,形成獨具辨識度的“崇明特色”。

二是遵循“四季有景”的造園規則。通過藝術化的林相改造和配植手段,匠刻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緻風景,結合主題創意、造型豐富的休閒場地和設施的建設,讓人們體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人間四季好時節。

三是巧妙運用現代景觀高技術。合理引進和採用風能樹、光軌技術、熒光步道等現代景觀材料和技術,綜合運用環境友好型的聲、光、電技術構建水景噴泉藝術景觀、舞臺廣場等現代主題景觀,緊跟生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趨勢。

(三)重點功能文章

一是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首要目的就是保護和提升長三角生態服務功能。

充分利用崇明島豐富的水系生態系統的建設和修復,通過建造人工森林、天然草坪、生態湖區等,加強溼地灘塗的生態保育,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立鳥類、水生生物等物種保護和觀賞區,合力打造長三角的“綠屏”“綠肺”“綠腎”,建設成為長三角幸福大花園的核心區域。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崇明生態大道“生態眼”效果圖

二是提供商務休閒娛樂一體化服務功能。

通過建設動物園、運動場、美術館、觀景平臺、劇院、露天劇場等各種設施,提供一體化休閒公共服務;通過建立高端商務中心、創業小鎮等,面向長三角地區面向國際,為各類商務人士、創業人員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

打造千燈長明的照明景觀,結合崇明生態大道工程建造自行車道、園區漫步道、天橋無障礙立體交通等為一體的生態健康交通體系,提供主題性觀光旅遊線路,為遊客提供休閒旅遊康養商務等各類綜合服務,聯合共建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

三是應用展示推介生態科技功能。

結合將崇明島打造成為智慧能源島、生態零碳島和100%可再生能源綜合示範島的目標理念,運用智慧能源技術構建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體系,建造微網智能管理的低碳綠色節能建築,建立多能源智慧協同管理平臺,同時建設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研究和示範應用基地。

採用MBR生物膜、生物速分等先進水處理技術,全面採用雨水收集利用技術和智能化灌溉系統技術,建造貫穿整個崇明的雨水花園。

對產生的固廢綜合處理利用率達100%。採用海水淡化等先進海洋科技技術,建造水資源高效利用及海洋固碳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示範基地。應用生態循環有機農業技術,建立苗木培育、物種保育等示範基地,示範並宣傳現代都市農業。

(四)品牌活動文章

一是注重舉辦高端會展品牌活動。積極協助籌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APEC會議等長三角區域的國際大型重要活動,籌劃相關高端論壇;聯合國內外知名企業、高校、專業機構等,舉辦生態前沿科技、生態文化、生態產業、生態生活類展覽。

二是積極籌辦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推進崇明國家級體育訓練基地建設,以體育訓練基地為依託,積極申請上海體育中心的建設,爭取申辦更多國際高端體育賽事。

利用各類運動場地,承接長三角地區各類大型運動賽事。引進開發“中央公園運動季”等更多類型的全民健身活動,打造長三角一體化全民健身示範區。

三是打造精品文藝匯演活動品牌。邀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國內外知名樂團,以及知名藝術歌唱家來公園演出,為遊客提供高規格、高質量、高品位的免費文藝演出;邀請國內外著名流行音樂歌手舉辦音樂會等露天演出,豐富遊客旅遊文化體驗,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

四是打造並升級傳統文化活動品牌。對崇明春季、金秋美食節、崇明海棠文化節、傳統崇明山歌比賽等區域性文化品牌活動、“好一朵茉莉花”等“上海文化”品牌(2019年“絲路國民品牌”打造的民族品牌之一),以及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大宣傳投入力度,提升活動能級和影響力。

如將崇明美食節升級為環球美食節,將崇明山歌比賽拓展為長三角區域的歌舞比賽等,豐富文化活動品牌內涵,為遊客不斷提供更多選擇和驚喜。

(五)設施通達文章

一是打造聯通長三角、聯通世界的節點。利用上海選址南通建立第三機場的契機,以崇明為樞紐,推動建設機場連接高速,實現南通機場與浦東機場連接。

利用北沿江鐵路—滬崇啟鐵路、滬通城際鐵路、市域鐵路滬崇線,以及G40滬陝高速、軌交崇明線等建設契機,規劃建設鐵路、高速及軌交等交通樞紐,實現與周邊四通八達的交通聯繫。

二是提升交通系統便利性和通勤效率。通過疏導道路、控制車輛、查詢車輛的出行信息和出行行為,以及通過收取“擁堵費”等手段,提升崇明島及中央公園周邊綜合交通樞紐集聚疏解各類交通流線的功能。

提升交通樞紐的能級,同步改善周邊配套設施,加強組織和管理,提升交通快捷便利性。圍繞崇明島著力打造“半小時高鐵圈”“一小時高速圈”,打造暢通、及時可達的交通網絡系統,進一步提升通勤效率。

三是優化線路車次,提升旅遊交通標識牌檔次和品位。優化長三角各地至崇明的車次,力爭開通“旅遊直通車”,把更多的遊客吸引到崇明。

樹立以遊客為中心的旅遊發展理念,抓住各類交通系統的建設發展契機,多點發力、多維推動、多元發展,實現崇明與長三角、長三角與中央公園景區無縫銜接,崇明與中央公園以及公園景區內“毛細血管”互聯互通,以交通大建設助推旅遊大發展。

———— e n d ————

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