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 我也會被教育潮流和輿論左右而焦慮和操心

編者按

大學時,初讀池莉,感覺她是很有人間煙火氣的作家,當時一口氣看完了她所有的作品。

池莉: 我也會被教育潮流和輿論左右而焦慮和操心

從女兒出生,到步入社會,池莉用寫小說的筆觸來講述20多年的母女相處。池莉以她的理性節制、對人性的尊重和對現實的思考,一路陪伴女兒成長。

她們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長,既抵抗了沉重的應試教育,也贏得了大眾意義上的成功,女兒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婚戀與初為人母

池莉27歲那年,開始在父母要求下考慮個人問題,沒有跟相親對象找到愛情感覺,卻與一位有婦之夫相識,隨後卻引來滿城風雨,還有長近3年的牢獄官司。最後,她與這個男人“除了愛情一無所有”地結婚了,這個男人成為亦池的父親。

這場“傻乎乎的婚戀”,有一些細節很讓人心酸,比如沒有婚禮、孩子臨產卻還沒有尿布、挺著大肚子寫稿賺奶粉錢。

池莉想生一個男孩。

她曾經寫道: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職業都是男性的,從政治家到馬路邊的乞丐,無一不是男性佔絕對優勢。迄今為止,中國社會還是男人的社會,我沒法不希望生男孩。

就這樣女兒出生了。

“曾經,我的第一感覺相當沉重。當孩子剛剛出生,當我凝視懷裡的小人兒,我突然害怕了。我懷疑自己要孩子是心血來潮輕舉妄動。”

池莉很恐懼,在一個變化多端充滿未知的時代,一個逼子成龍的惡性競技場,一個連住房都沒有的清貧小家庭,一個滿月就得上班擠公交的高齡初產身體瘦弱的媽媽,一個哪怕能夠幫忙帶一天嬰兒的人都沒有的窘境。

“怎麼養得好孩子?怎麼對得起這個無辜的小人兒?我是傻了吧?!”

“由於自己有了女兒,我開始喜歡所有的孩子。由於喜歡孩子,我又開始喜歡所有幼小的動物。由於喜歡幼小的動物,我發現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便是天真和自然。由此,我開始修正自己性格中虛偽做作的成分。”

關於婚姻

在持續而非一天兩天的瑣碎、困頓與生活灰色的壓力之下,生活中有些男人的確就顯示出脆弱逃避的一面,惡劣的時候甚至暴怒當前,反倒是女人的柔韌務實撐起一片天。

所以,如果你的另一半,TA能夠有擔待,身處困境而能隱忍、肯作為,不失理性不失溫和的罩著一個小家庭,那你實該感恩並好自珍惜。

池莉: 我也會被教育潮流和輿論左右而焦慮和操心

為了不影響女兒準備中考,池莉曾刻意向女兒隱瞞了協議離婚的事實,直到女兒考上高中,她才膽戰心驚地告訴女兒實情。沒想到,女兒早就看到了協議,並反過來安慰她,認為如果婚姻不和諧,離婚對大家都好。

但是池莉認為年輕時的清貧和艱苦,也是她勤勞和奮鬥的動力。窮苦不是壞事,只有你把它當做壞事,它才是壞事。

她認為應該坦誠地面對孩子,要有勇氣讓她懂得:一對夫妻,撫養一個孩子,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付出,有時候,精神的付出會更大量、更痛苦。

當初婚姻中的一地雞毛,要跟孩子談起。

她覺得:與女兒共同成長親密相處無話不談了24年,當她成年了,自立了,也要進入戀愛結婚階段了,是時候告訴她是從哪裡來的了。

她當然是來自父母的婚戀,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人倫自然,我沒有覺得尷尬。再正常不過的家庭歷史,肯定要向孩子交代的,尷尬什麼?也談不上需要勇氣,結婚生子又不是做壞事!況且往事在我心底也沒有結成什麼傷疤。

隨著時間推移和對人世更深的理解,最後只有寬容了。生活的教訓與經驗,本就應該代代相傳,這也屬於對孩子的教育。

當談到對孩子的付出時,池莉說“如果孩子的盛開需要肥沃的土壤,我情願腐朽在她的根下”。

她進一步解釋道:“願意無私地給予孩子與拿孩子作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寄託,不是一回事。如是後者,對孩子壓力就太大了。我擁有自己個人的生活和生命,不是寄託在孩子身上的。”

關於應試教育

池莉在好幾本書中,都記錄了她“被教育潮流和身邊輿論所左右的焦慮和操心“。

有人質疑她:一邊說要快樂生活快樂學習,高考不是唯一的成功路徑;一邊又拼命把女兒往重點幼兒園、重點中學送,評價孩子成功的標準依舊離不開名牌大學、高學歷這些。

池莉說:我女兒天生好強,天生喜歡好東西,只有這樣,她才容易快樂。因此,當中國教育體制把優質教育資源都集中在重點學校了,孩子自己想要好東西,就唯有去考試,考試就是戰勝困難,可以獲得尊嚴和體面。有了尊嚴和體面,孩子才得以快樂地學習。

我們從來沒有把考上重點學校作為孩子成功的標準,我們只是想要戰勝教育體制給我們設置的巨大困難,獲得我們自己的尊嚴而已。

池莉: 我也會被教育潮流和輿論左右而焦慮和操心

2012年12月15日,池莉坐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古典雍容的大禮堂,看到滾動屏上播出的該校著名校友:肯尼迪、李光耀、布萊爾、安南、曼德拉和索羅斯、楊潔篪等,還有26位國家首腦人物,以及15位諾貝爾獎得主,數不清的精英……

池莉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內心陡起狂喜波瀾。但這種狂喜不是為了這所風雲學校的風雲人物,而是為了女兒亦池。

那一天,是亦池從這所學校碩士畢業的日子。此前,亦池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這兩所學校都是英國頂尖高校,與牛津、劍橋齊名。

也許很多人會不屑,如果沒有著名作家媽媽當後盾,亦池能走得這麼順利?

池莉搖搖頭:她並沒有以這些風雲人物的標準去要求女兒。她明白,再多的風雲人物,女兒也不會是風雲人物;再好的學校,大多數學生也只是普通人。

池莉說,中國人太害怕寂寞,凡事愛跟流行,比如在教育上,就常讓家長和孩子都累得不行。她並不以大眾的觀點去要求女兒。

池莉: 我也會被教育潮流和輿論左右而焦慮和操心

她希望女兒寬容溫和與世無爭。

在女兒的腳步裡,池莉品讀著身為母親的幸福與艱辛,思考著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冷眼看透浮躁的中國教育,並啟發著與孩子一起勞累難受的中國家長。

“假如說作家這個職業有什麼作用的話,可能就是酷愛閱讀,我與孩子一起建立我們的閱讀生活,我同時一直高度關注和思考教育問題並身體力行。但是我想,如果我不是作家而是別的職業,我同樣也會這麼做,我只是做了每個識字的母親都可能做到的。

結語

生養孩子不易,再遇經濟窘困,沒有親人鼎力相助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困難無可避免,遲鈍憨傻倒是福氣,偏偏身為作為作家的池莉比常人有更多的感觸。

所謂的收穫、成功等詞彙,都是事後的一種產物。也只有在事後,才能輕描淡寫的說成正能量。當下卻只能直起身子咬緊牙關,一點點將困難消解並踩到腳下,因為無可選擇也無路可退。

因此,面對歲月靜好,尋常生出的一些報怨與不滿,真是輕若浮絮,心胸寬闊、多一些珍惜,對人對己都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